Workflow
清盘
icon
搜索文档
时报观察丨基金清盘频频 一场扩大有效供给的变革
证券时报· 2025-07-07 08:02
纵观这些清盘基金,多数倒在规模不足的硬门槛下,这背后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理性选择。在利率下行 与权益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资金加速流向能创造长期回报的产品。今年上半年,业绩排名后20%的主 动权益基金平均规模较上年大幅缩水,而业绩排名前20%的产品份额则大幅增长。在优胜劣汰机制下,投 资者赎回行为成为清盘的重要推手,这也恰恰是市场有效性的体现。 清盘也是市场机制自我纠偏必经的阵痛。今年上半年,全市场公募基金数量持续扩容,逼近1.3万只,但 其中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超1600只,产品过剩引发资源配置失衡,清盘实质是市场对无效供给 的自动矫正。另外,监管层近年来持续优化基金退出机制,鼓励"僵尸产品"主动清盘,基金公司也被迫放 弃"保壳"策略,主动清盘低效产品,将资源转向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产品,这也间接促使行业从"重首 发"向"重持营"转型。 通过清盘,一些同质化严重的主题产品、策略失效产品等低效供给减少,促进了基金结构的优化,推动资 金向新质生产力主题集聚。另外,部分头部公司以主动收缩产品线的方式守住核心产品线,尾部公司被迫 退出低效赛道,行业资源得以向优质基金倾斜,推动投研能力与投资者需求深度匹配 ...
基金清盘频仍 一场扩大有效供给的变革
证券时报· 2025-07-07 02:06
纵观这些清盘基金,多数倒在规模不足的硬门槛下,这背后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理性选择。在利率下 行与权益市场波动加大的背景下,资金加速流向能创造长期回报的产品。今年上半年,业绩排名后20% 的主动权益基金平均规模较上年大幅缩水,而业绩排名前20%的产品份额则大幅增长。在优胜劣汰机制 下,投资者赎回行为成为清盘的重要推手,这也恰恰是市场有效性的体现。 清盘也是市场机制自我纠偏必经的阵痛。今年上半年,全市场公募基金数量持续扩容,逼近1.3万只, 但其中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超1600只,产品过剩引发资源配置失衡,清盘实质是市场对无效供 给的自动矫正。另外,监管层近年来持续优化基金退出机制,鼓励"僵尸产品"主动清盘,基金公司也被 迫放弃"保壳"策略,主动清盘低效产品,将资源转向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性产品,这也间接促使行业 从"重首发"向"重持营"转型。 近两年基金清盘不时引起市场关注,甚至有基金公司因清盘过多陷入信任危机。在笔者看来,基金清盘 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更是市场机制的自我净化。 2024年,有超过300只基金清盘,清盘数量创新高。今年上半年,又有129只基金宣布清盘,较去年同期 有所增长。 通过清盘 ...
发起式基金,又现“清盘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9:47
作 者丨黎雨辰 编 辑丨姜诗蔷 图 源丨AI 2025年行至半程,发起式基金的清盘现象再一次集中涌现。 2025年7月1日,东财品质生活优选发布了基金清算报告。公告显示,该基金自2022年6月7日 成立,并采用发起式方式运作。但成立满三年后的今年6月9日,基金的规模因未达2亿元走向 清盘。截至最后运作日期,基金的总规模仅为1037.08万元。 无独有偶,在6月30日接连发布清盘公告的两只基金——中银慧泽积极3个月持有和富荣医药 健康,也同为发起式基金。 据记者统计,6月以来,发布清盘公告或是清算报告的发起式基金 至少有16只 。 有受访人士向记者指出, 在A股市场整体缺乏赚钱效应的大环境下,迷你基金清盘趋于常态 化,也是中小型公募避免资源浪费的做法 。伴随市场环境恢复,发起式基金本身依然是性价 比非常高,且能充分体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担的形式。 6月1 6只发起式基金离场 不过2025年以来,在多只发起式基金难以跨越三年规模大考的同时,年内新的发起式基金仍 在持续涌现。 2025年以来,发起式基金清盘频现。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日,年内共有127只基金清盘(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其中 超 ...
如何看待发起式基金又现“清盘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8:02
2025年行至半程,发起式基金的清盘现象再一次集中涌现。 2025年7月1日,东财品质生活优选发布了基金清算报告。公告显示,该基金自2022年6月7日成立,并采 用发起式方式运作。但成立满三年后的今年6月9日,基金的规模因未达2亿元走向清盘。截至最后运作 日期,基金的总规模仅为1037.08万元。 无独有偶,在6月30日接连发布清盘公告的两只基金——中银慧泽积极3个月持有和富荣医药健康,也同 为发起式基金。据记者统计,6月以来,发布清盘公告或是清算报告的发起式基金至少有16只。 不过2025年以来,在多只发起式基金难以跨越三年规模大考的同时,年内新的发起式基金仍在持续涌 现。 有受访人士向记者指出,在A股市场整体缺乏赚钱效应的大环境下,迷你基金清盘趋于常态化,也是中 小型公募避免资源浪费的做法。伴随市场环境恢复,发起式基金本身依然是性价比非常高,且能充分体 现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担的形式。 6月16只发起式基金离场 2025年以来,发起式基金清盘频现。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日,年内共有127只基金清盘(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其中超过40只为发起 式产品。而据统计,仅在6月份,发布清盘公告或清算报告 ...
恒大财富喊话许家印:还钱!
证券时报· 2025-07-01 20:27
恒大财富官微喊话许家印还钱一事引发关注。 6月30日晚,恒大财富的官方微博发文称,"许家印还钱!品牌部还有人上班不?" 值得注意的是,该微博账号的认证为恒大金融财富管理(深圳 ) 有限公司,但该企业的资质未经过年 审。该微博账号上一次发博是在2018年3月。 截至发稿,该条微博信息仍未删除,恒大财富方面也暂未对此公开回复。 回溯过往,2021年恒大深陷流动性危机,恒大财富于当年9月爆雷,多名购买了恒大理财的员工向媒体爆 料称,恒大理财产品遇到了逾期无法兑付的情况。2021年9月10日,许家印曾在恒大财富专题会上明确表 示,要确保所有到期的财富产品尽早全部兑付,一分钱都不能少。 后续,恒大财富出具了三种兑付方案,以及艰难的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兑付,直到"弹尽粮绝"。2023年8月 31日,恒大财富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因该公司资产处置进度不及预期,未获得资产处置资金,该 公司无法开展兑付,后续兑付安排将另行公告。此后,该微信公众号未有更新。 2023年9月16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发布案情通报,近期,公安机关依法对恒大金融财富管理(深 圳)有限公司杜某等涉嫌犯罪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投资人可通过线上报案、电话 ...
5000万门槛难跨,同泰同欣基金面临“生死考验”
搜狐财经· 2025-06-30 22:02
话说这年头,基金清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同泰同欣混合这次的遭遇还真是让人唏嘘。这只成立 时间不算太长的混合型基金,如今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连续45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万元,距离基金合同规定的50个工作日"死亡线"只剩下5天。 丽却经不起风浪。 最后,叨姐抛个问题:如果你是同泰同欣的持有人,在这最后的5天里,你会选择坚守到底,还是果断 赎回另寻出路? 来源:金融界 从行业角度看,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其实是健康的。它倒逼基金公司必须拿出真本事,推出真正符合市 场需求的产品,而不是为了完成发行任务而盲目铺摊子。近年来,监管层也在引导行业回归本源,注重 产品质量而非数量,这种清盘机制正是市场化选择的体现。 当然,我们也要为那些仍然坚守的基民点个赞。在基金净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不离不弃,这 份坚持值得尊敬。但同时也要提醒大家,投资需要理性,该止损时就要果断止损,不要因为一时的情感 因素而错失更好的投资机会。 现在的问题是,在剩下的5个工作日里,同泰同欣还有翻盘的可能吗?理论上说,只要有大资金进入, 让基金规模重新站上5000万元,就能暂时化解危机。但现实往往比理论更残酷,在基金即将清盘 ...
又一只基金即将"寿终正寝" 国投瑞银和嘉的警示与教训
搜狐财经· 2025-06-30 21:46
叨姐持续关注基金清盘!又一只基金即将"寿终正寝",这次轮到了国投瑞银和嘉债券基金,连续30天资 产净值跌破5000万元生死线! 债券基金沦落到这个地步,确实让人唏嘘。 要知道,债券基金一直被誉为"稳健投资"的代表,风险相对较低,收益也比较稳定。但在当前复杂的市 场环境下,连债券基金都难逃厄运,足见市场的残酷。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这种情况其实反映了几个问题:首先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上债券基金数量众 多,投资者有太多选择,自然会用脚投票;其次是基金公司的营销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没能 吸引到足够的资金;最后是市场环境的变化,让投资者对某些产品失去了信心。 不过话说回来,基金清盘并不意味着投资者血本无归。按照规定,清盘时会按照净值进行资产分配,投 资者该拿多少还是拿多少。只是这个过程比较麻烦,而且可能面临一些税费和时间成本。 这件事也给我们基民敲响了警钟:选基金不能只看收益率,还要关注基金规模。规模太小的基金抗风险 能力弱,一旦遇到大额赎回或者市场波动,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一般来说,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基金 相对安全一些。 来源:金融界 6月27日,国投瑞银和嘉债券基金发布了一则让人心凉的公告——基金资产净值 ...
一只基金的“生死时速”!距离清盘仅剩20天,你会如何抉择?
搜狐财经· 2025-06-30 21:22
一只基金的"生死时速"正在上演!长城基金旗下的长城优选招益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连续30个工作日净值跌破 5000万元大关,距离"被迫清盘"只剩下20个工作日的缓冲期。 名字中的"优选"加"招益",抵不过业绩的持续"一般"和"不佳"。而这也让长城优选招益成立至今规模持续走低。 长城优选招益一年持有混合A (012685) | | 今年来 | 近1周 | 近1月 | 近3月 | 近6月 | 近1年 | 近2年 | 近3年 | 近5年 | 成立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涨幅 | 1.14% | 0.05% | 0.45% | 0.64% | 1.14% | 2.76% | 2.56% | 0.39% | --- | 0.96% | | 同类平均� | 1.78% | 0.55% | 0.96% | 0.86% | 1.60% | 5.85% | 5.17% | 3.55% | 18.16% | -- | | 沪深300 | 0.03% | 2.03% | 2.50% | 1.25% | 0.03 ...
富安达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基金面临清盘危机 成立以来净值下跌24.71%
犀牛财经· 2025-06-30 19:22
6月21日,富安达基金发布公告称,富安达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基金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富安达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基金合同显示,该基金合同生效3年后的对应日,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基金合同自动终止,且不得通过召开基金份额持 有人大会延续基金合同期限。 | 富安达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A(015870) | | | | --- | --- | --- | | 单位净值 (2025-06-26) | 累计净值 | | | 0.7528 -0.28% | 0.7528 | | | 近1月:4.02% | 近3月: 0.15% | 近6月: -0.87% | | 近1年:14.70% | 沂3年 :-- | 成立来:-24.71% | | 类型:混合型-偏股 中高风险 | 规模:0.08亿元(2025-03-31) | 基金经理:栾庆帅 | | 成 立 日 : 2022-06-28 | 管 理 人:富安达基金 | 基金评级:暂无评级 | 截至2025年6月26日,富安达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基金的A类份额成立以来的单位净值下跌24.71%,近1年单位净值上涨14.7%。 富安达先进制造混合发起式基金一季报显示,该基金一季 ...
董事长离任!中银基金,更难了……
搜狐财经· 2025-06-28 23:46
高管变动 - 中银基金董事长章砚因工作调整于2025年6月16日离任,未转任其他岗位,由执行总裁张家文代行董事长职责 [2][3] - 章砚为中国银行资深高管,2017年接任董事长后任职近8年,期间公司管理规模从3264.29亿元增长至6509.91亿元,但行业排名从前十滑落至第17位 [4][5][6] 业务结构失衡 - 截至章砚离任,公司货基与混基规模合计6200.71亿元,占整体规模95.3%(货基3346.53亿元+债基2854.18亿元),权益类产品仅占4.76% [7][25] - 混合型基金规模从2021年峰值621.01亿元缩水66%至206.87亿元,权益类产品清盘数量居行业前列 [25][27] 人才流失与业绩问题 - 2021-2025年累计17名基金经理离职,包括副总裁王睿等核心成员,现有40余名基金经理中超三分之一从业经验不足3年 [8][9] - 旗下9只产品成立以来亏损超30%,其中中银持续增长混合H亏损达68.9%,养老FOF核心经理邢秋羽管理的8只产品任职回报均为亏损 [12][14] 清盘风险与战略失误 - 2023年清盘14只基金居行业首位,2025年一季度末31只产品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比18.7%),含多只成立不足一年的次新基金 [17][18][19] - 错失2020年权益类产品发展机遇,指数基金业务停滞,总规模仅300亿元,同期全市场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 [24][28][30] 历史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4年早于首批银行系公募,股东含中国银行(持股83.5%)和贝莱德,2019年规模仍居行业前十,2025年跌至第17名 [2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