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修复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启动全国首个省级生态保护修复专项基金
央视网· 2025-09-15 07:04
该基金将采用省属国企领投、民企跟投、邀请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绿色金融参与的模式,重点投资省域范围内受损生态系统的恢 复与重建,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导入""生态修复+权益打包"等项目模式,将农田生态系统提升、废弃矿山治理、海岸线修复、生 物栖息地营造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有机结合,充分体现"谁修复、谁受益"理念,以市场化机制破解生态修复资金难 题,打造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的新范式。 目前,浙江山水工程修复面积超750万亩,蓝色海湾修复海岸线超140公里、滨海湿地超3万亩、营造红树林面积超6000亩,历史 遗留矿山治理面积3.5万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积425万亩。 9月12日,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举行践行"两山"理念20年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浙江省启动生态保护修复产业专项基金,这也是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的全国首个省级生态保护修复专项基金,将推动 开展多元化投入机制改革试点。6个意向投资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金额超30亿元,覆盖了农田、海洋、矿山、湿地等生态保护 修复领域,展现了浙江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发展理念。 ...
9月13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3 20:58
今日摘要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 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各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专注补链强 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系列报道【砥砺奋进七十载天山南北谱华章】今天播出:旅游业成为新疆惠民富民的支柱产业。 3、"十四五"期间,天津、河北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4、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今天在沈阳举行。 5、各地秋粮生产有序推进。 6、多国人士积极评价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上的重 要讲话。 7、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支持关于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及实施"两国方案"的《纽约宣言》。 内容速览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各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耕细分赛道, 专注补链强链,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砥砺奋进七十载天山南北谱华章】丝路 ...
数读中国 我国自然资源家底更厚、根基更稳
人民网· 2025-09-12 13:43
172 手机图 1:5 V 编者按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 t 四五"时期,我国自然资源家底更厚、根基 更稳,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生态保护修 复持续推进,资源保护和开发更加高效,科 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亮点纷呈。 自然资源家底 更加厚实 ● 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9.4亿亩 ● 全面摸清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63种矿产 的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新发现 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 7/26 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 ● 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 国土空间格局 不断优化 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 "一张蓝图" 推动形成 "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 "七区二十三带"的农业发展格局 "三区四带"的生态安全格局 版保护法 持续推进 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240多万亩, 整治修复海岸线820公里、滨海湿地 76万围 ● 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优良率 提升至60%以上,红树林的面积达到 46.5万亩 ● "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完成建 设任务1.64亿亩;实施27个"山水工 程",保护修复面积8000多万亩 资源保护开发 更加高效 全国单位 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 下降16% ● 发布实施125个矿种 ...
我国持续开展调查监测,自然资源家底更厚——
人民日报· 2025-09-11 18:34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森林覆盖率达25.09%,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 的国家;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2.7万亿元;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 处……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部 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关志鸥等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自然资源工作。 "十四五"时期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19个大型气田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十四五"以来,我国自然资源家底更厚,根基更稳。关志鸥介 绍,通过持续开展土地、矿产、海洋、水、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国家公园等9类自然资源的调查 监测工作,我国动态掌握各类资源状况。 耕地保护成效卓著。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比2020年增加2800万亩,耕地数量、质量、生 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逐步形成。 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摸清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63种矿产的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油 气、铜、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 纯介绍,"十四五"时期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19个大型气田,深层煤层气勘探取 ...
我国持续开展调查监测,自然资源家底更厚——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11 15:06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十四五"以来,我国自然资源家底更厚,根基更稳。关志鸥介 绍,通过持续开展土地、矿产、海洋、水、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国家公园等9类自然资源的调查 监测工作,我国动态掌握各类资源状况。 耕地保护成效卓著。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比2020年增加2800万亩,耕地数量、质量、生 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逐步形成。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森林覆盖率达25.09%,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 的国家;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2.7万亿元;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 处……9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部 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关志鸥等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自然资源工作。 "十四五"时期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19个大型气田 5个国家公园、1096个重点区域完成确权登记 "'十四五'以来,我们主动服务基层、服务民生,着力优化自然资源配置,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 用。"关志鸥说。 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摸清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63种矿产的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油 气、铜、锂等战略 ...
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
人民日报· 2025-09-11 10:47
耕地保护成效卓著。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比2020年增加2800万亩,耕地数量、质量、生 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逐步形成。 矿产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摸清有查明资源储量的163种矿产的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油 气、铜、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 纯介绍,"十四五"时期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19个大型气田,深层煤层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支撑 了我国石油稳产2亿吨、天然气产量超2400亿立方米。在甘肃泾川和黑龙江嘉荫探获两个特大型铀矿, 为我国铀矿资源安全奠定重要基础。 老资源基地焕发生机,山西孝义铝土矿、山东胶东金矿等新增储量可观;新资源基地相继崛起,辽 宁大东沟金矿有望成为又一个世界级金矿。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也取得重大找矿突破,在四川、青海、 西藏、新疆四省份发现一条长达2800公里的"亚洲锂腰带",找到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锂矿。 蓝色经济动能强劲。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海洋能、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介绍,我国已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 齐全的国家之一,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 ...
我国持续开展调查监测 自然资源家底更厚——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11 05:56
蓝色经济动能强劲。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海洋能、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介绍,我国已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 的国家之一,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稳居世界第一;海洋油气成为增储上产主力,2024年海洋原油 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70%以上;"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深海一号"生产储油平台等"大国重器"相继建 成使用。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森林覆盖率达25.09%,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 家;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比2020年增加2.7万亿元;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9月 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 资源总督察关志鸥等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自然资源工作。 "十四五"时期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19个大型气田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十四五"以来,我国自然资源家底更厚,根基更稳。关志鸥介绍,通 过持续开展土地、矿产、海洋、水、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和国家公园等9类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工 作,我国动态掌握各类资源状况 ...
“物种宝库”增至9266种!江苏完成首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扬子晚报网· 2025-08-28 20:34
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 - 江苏省完成首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记录物种总数达9266种 较2024年数据增加424种 增长率为4.6% [1] - 物种分类包括陆生维管植物2913种 陆生脊椎动物523种 陆生昆虫3216种 淡水水生生物2614种 [1] - 调查历时八年 覆盖全省县域单元 累计收集62万条数据 [3] 珍稀物种保护成效 - 发现近30种江苏新记录物种 包括毛脉槭、伞房花耳草、海边月见草、凹耳臭蛙等 [3] - 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179种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141种 [5] - 中华虎凤蝶从2018年南京仅几十只增至多分布点 种群显著回升 [5] - 东方白鹳从局部区域扩展至全省13个设区市 [5] - 长江江豚活动范围覆盖整个长江江苏段 [5] 生态空间分布特征 - 陆生生物多样性热点集中于宜溧山地、宁镇山脉、云台山区 [7] - 滨海湿地与太湖沿线是陆生脊椎动物最丰富区域 [7] - 苏南水网及大运河沿线为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 [7] - 热点区域与重要生态空间高度重合 反映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 [7] 成果转化与应用 - 基于调查数据开发长江江豚、丹顶鹤等标志物种原型LOGO 并注册商标 [7] - 推出系列特色文创产品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新路径 [7] - 将研究物种类群与生态环境响应关系 更新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 [7]
吉林市:构建立体监测网 守卫松花湖
中国环境报· 2025-08-28 09:46
监测能力建设 - 构建采样至鉴定分析全流程监测能力 配备20余类专业设备[1] - 2023年系统性优化监测体系 布设立体监测网络融合多维生态数据[1] - 联合高校开展营养盐与藻类响应研究 共建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1] 数据积累成果 - 四十年系统鉴定浮游植物109属 浮游动物29属 大型底栖动物60属[2] - 建立生物样本库填补基础数据空白 积累数据支撑精准管理与生态修复[1][2] 硬件与人才发展 - 更新专业监测船与标准实验室 引进专业人才强化技术基础[1] - 上世纪80年代克服设备简陋与技术空白困境 开展自主探索性监测[1]
到2035年 山西省黄河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1.79万亩
央视新闻· 2025-08-27 13:20
国土空间安全底线目标 - 到2035年山西省黄河流域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91.79万亩 [1]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325.47万亩 [1]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44万平方千米 [1] - 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267.44平方千米以内 [1] 农业与生态空间布局 - 巩固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和吕梁山、太行山特色农区建设 [3] - 拓展有机旱作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以保障黄河流域多样化农产品供给 [3] - 推进水源、山脉、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系统保护修复 [3] - 加强太行山、吕梁山、太岳山—中条山重要生态屏障修复 [3] - 强化沿黄流域、汾河流域、沁河流域和涑水河流域重点区域空间管控 [3] 国土空间开发与基础设施 - 推动沿汾生态经济带优化人口、资源、产业配置 [5] - 依托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5] - 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5] - 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并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 [5] - 强化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国土空间韧性 [5] 文化与资源保护机制 - 弘扬黄河文化并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 [5] - 健全跨行政区协同机制并将遗产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5] - 构建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