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治理

搜索文档
硅谷监管新动向:加州AI法案删除责任条款 强化敏感技术泄露通报机制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11:28
此次立法尝试的背景是联邦层面监管松动:美国参议院近日否决了限制各州出台AI法规的提案,为地 方立法腾出空间。值得注意的是,维纳去年推动的SB 1047法案虽获州议会通过,但因要求企业为技术 灾难承担法律责任,遭到硅谷风险投资机构及科技巨头强烈反对,最终被纽瑟姆以"过度施压创新"为由 否决。 此次SB 53修正案的条款设计,与纽瑟姆否决后成立的人工智能前沿模型工作组建议框架形成呼应,该 工作组由知名学者李飞飞等专家组成,虽未提出具体立法方案,但其技术评估报告为当前法案提供了专 业支撑。 当前Meta(META.US)、谷歌等企业已形成定期发布模型安全指南的行业惯例,SB 53法案旨在将此类实 践上升为法定标准。修正案预计本月下旬进入议会委员会审议阶段,维纳表示将继续与科技企业、学术 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磋商完善提案。这场持续多年的立法博弈,折射出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与公共安全 保障之间的深层张力,也预示着全球科技治理正在进入地方立法与联邦政策协同演进的新阶段。 智通财经APP获悉,去年加州州长加文·纽瑟姆否决一项要求科技企业为技术损害担责的法案后,州立 法机构再度启动人工智能监管立法进程。旧金山民主党州参议员斯科特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正式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21 16:44
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授予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正式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 成为全球6616家拥有该地位的非政府组织之一 [1][3] - 特别咨商地位赋予组织参与联合国会议 提交书面陈述 与成员国直接联系 共同举办边会活动等权利 [3] - 中国(含港澳台)拥有该地位的机构增至112家 该协会是中国第三家获此地位的科技类组织 [3]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背景 - 成立于1988年 经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4] - 宗旨为团结各界专业人士 促进科技发展 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经济合作 实现"科技产业化 产业科技化" [4] 特别咨商地位的影响 - 该地位将助力协会更直接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议题讨论 分享中国在科技创新 气候变化 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经验 [3] - 促进国际科研机构 高校与企业间合作 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3] 其他信息 - 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评选启动 同期揭晓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 [6]
今年北京全市主要路口将普遍具备电动自行车违法识别取证能力
新京报· 2025-06-12 10:01
新京报讯(记者裴剑飞)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6月12日,北京市举行"文明骑行有序停放"宣传活动 启动仪式。记者了解到,为加快通过科技手段治理非机动车违法乱象,北京市计划于12月底前完成使馆 区、"学医景商"等重点区域主要路口170余处设备更新,实现北京全市主要路口普遍具备电动自行车违 法识别取证能力。 据了解,此次"文明骑行有序停放"宣传活动由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局、首都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合举 办,以"文明骑行有序停放"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出行意识,规范非机动车行驶和停放秩 序,共同营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同时,今年将全年开展非机动车行驶和停放秩序治理专项 工作,以群众诉求为导向,全力推动重点路口、重点轨道站点以及"学医景商"周边非机动车通行停放秩 序实现显著改善,以进一步净化城市空间、提高慢行系统品质,让市民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舒心。 管理举措方面,严格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从源头加强管理;实施共享自行车行业新一轮总量调控,科 学平衡市民骑行需求与中心城区总量规模,精准优化车辆分布;强化共享自行车秩序监管,督促企业落 实5分钟响应、30分钟处置完毕的"5-30"运维机制,确保车辆调度高效、 ...
“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大家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12 06:11
全球科技治理与中国贡献 - 中国强调科技向善理念,旨在通过科技增进人类福祉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 中国科技合作强调分享与共赢,而非技术和财富垄断,有助于缩小国家间发展差距 [1] - 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并通过"数字丝绸之路"加强电子商务应用 [1] 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 中国与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1] - 中国企业参与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缩小"数字鸿沟" [1] - 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强调互利共赢与不干涉原则,区别于西方国家主导模式 [1][2] 具体合作项目与机制 -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项目已共同研制6颗卫星,建立"免费开放"数据共享机制 [2] - 数据共享范围扩展至非洲、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 [2] - 中国同"全球南方"科技合作路径包括知识共享机制、区域性技术中心建设和联合研发项目 [2] 全球科技治理倡议 - 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等多项全球科技治理方案 [1]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 [1] - 中国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推动完善全球科技治理 [1]
金十图示:2025年06月11日(周三)新闻联播今日要点
快讯· 2025-06-11 20:09
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 丁薛祥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 强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以应对技术鸿沟等挑战 [3] - 四点建议包括:探索全球科技合作新模式 提升科技成果普惠性 扩大科技人文交流 完善全球科技治理体系 [3] 中美经贸磋商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伦敦举行 就落实元首共识达成原则一致 [4] - 中方强调中美经贸互利共赢本质 主张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 [4] - 美方确认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承诺与中方相向而行落实共识 [5] 贸易数据 - 前5个月中非贸易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6] - 我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创年内新高 [6] 国际局势 - 美国洛杉矶因移民搜捕引发持续抗议 已实施宵禁并逮捕378人 [7] - 俄乌双方互相宣称对对方军事目标实施打击 [8]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举行
人民日报· 2025-06-11 08:17
会议概况 -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会议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主题为"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转型" [1] - 会议由博鳌亚洲论坛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聚焦量子计算、生命科学、创新集群发展、全球科技治理、人工智能产业化、绿色技术赋能可持续发展等前沿议题 [1] - 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位政商学界嘉宾和代表参会 [1] 论坛背景 - 博鳌亚洲论坛于2019年发起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旨在探讨全球科技治理新框架、技术发展新趋势,并展示前沿技术成果 [2] - 前三届会议分别在澳门、广州、珠海举办,此次香港会议融合了博鳌论坛的国际视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活力与香港的独特优势 [2] 会议重点议题 - 引领国际合作方向:营造开放、公正、包容的创新生态,完善全球科技治理规则 [2] - 促进务实合作: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探索未来产业发展路径,为产业注入科技动力 [2] - 缩小技术鸿沟:倡导国际社会共同参与科技治理,防范技术垄断,为全球南方迈向现代化提供创新支撑 [2] - 打造区域创新高地: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集群效应,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枢纽 [2] 会议成果 - 会议进一步凝聚全球科技创新共识,为全球创新生态注入"博鳌动力" [2] - 会议为多边科技合作提供了对话交流平台 [2]
十载同行 恒友汇亮相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香港会议
财富在线· 2025-06-09 16:05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 局。在此背景下,博鳌亚洲论坛(BFA)自2020年起,每年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大会(简 称ISTIF),致力打造科技创新领域的综合性政商学高端对话平台,促进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助推联合国 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此前已在澳门、广州、珠海举办三届大会,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 政商学代表共计5000余人参与。本届论坛首次落户香港,将进一步提升香港在创科领域的世界竞争力和 影响力,扩大香港科技创新的国际网络 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正在加速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打造形成"基础研究—成果转化 —生产应用"全链发力、环环相扣的产学研融合创科生态,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技术等科创领 域频频取得新突破。博鳌2025香港会议旨在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与"超级增值人"的角色作用,推 动大湾区与全球创新网络深度链接,为全球创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智汇香江 共绘科创未来蓝图 博鳌2025香港会议以"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转型"为主题,举行开幕式及10余场分会、前沿对话、圆 桌 ...
汇聚全球智慧 共促科创发展——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香港会议侧记
新华社· 2025-06-07 22:54
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 -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香港会议聚焦"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转型"主题,汇聚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人士,推动国际科技合作迈向新高度 [1] - 中国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致力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调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升级 [1] - 科技创新是引领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也是重塑世界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中国等亚洲和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科技创新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 [2] 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角色 - 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为引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其创新密度和协同效应已成为国际标杆 [1] - 香港在大湾区创新集群中担当国际研发中试枢纽、人才门户与资本连接器的角色,通过强化政、产、学、研、投协同推动大湾区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全球典范 [2] - 香港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是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科技创新集群的关键节点 [3] 会议议题与讨论 - 会议设立10场分论坛,800多位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家、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命科学、未来出行、全球科技治理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2] - 香港专场以"发挥内联外通优势拓展环球创科合作"为主题,强调香港将继续倡导自由贸易、经济开放和跨境投资,确保科技成为合作桥梁 [3] - 会议聚焦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问题、趋势与风险,致力于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2]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全体大会在香港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6-07 16:54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全体大会 - 会议于2025年6月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主题为"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转型",由博鳌亚洲论坛与香港特区政府联合主办 [1][6] - 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位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家、专家学者出席 [1] - 会议期间举办10场分论坛,旨在搭建国际科创领域交流、对话与合作的高端平台 [6] 主要嘉宾观点 - 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强调共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倡导技术无国界,支持跨国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创新联合体 [3]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指出创新繁荣离不开国际合作,香港致力于构建政商学协作的全球网络 [3] -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强调需构建全球科技创新包容生态,建立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国际治理框架 [3][5] - 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认为科技发展的赢家在于最善于将技术应用于社会发展的一方 [5] -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强调释放科技正向价值需要前瞻性政策设计和跨国监管协作 [5] 会议成果与意义 - 会议为全球创新生态注入"博鳌动力",推动技术共享和成果转化 [3][6] - 倡导建立科技风险预警与应对多边机制,推动全球南方科技合作 [3] - 提出构建全民参与的创新生态系统,包括互联互通技术标准框架和创新监管沙盒机制 [5]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香港会议举行
新华社· 2025-06-06 16:18
会议概况 - 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2025年香港会议于6月6日至7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由博鳌亚洲论坛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主办 [1] - 会议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位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参与 [1] - 会议主题为"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转型",聚焦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现状、问题、趋势及风险 [1] 会议内容 - 会议设置10场分论坛和全体大会,涵盖全球科技治理、可持续发展、创新集群、生命科学、未来出行、人工智能、量子技术、金融创新、青年领导力等前沿话题 [1] - 香港专场活动探讨如何利用香港内联外通优势促进政产学研投协作,推动环球创科合作 [2] 会议意义 - 会议搭建国际科创领域交流、对话与合作的高端平台 [1] - 论坛自2019年发起以来已在澳门、广州、珠海举办三届,成为科创领域重要交流平台 [2] - 论坛在加强国际创新合作、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