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补贴政策

搜索文档
联合医疗机构创新尿裤,Babycare:不惜成本,不打价格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8:33
母婴市场一直是资本市场尤为关注的领域,纸尿裤作为其中一个细分赛道,更是强刚需品,竞争尤为激 烈。新生代父母更注重科学和精细化育儿,对纸尿裤品质的要求更多、更精细,育儿观念的升级推动了 纸尿裤消费升级。 "好的产品,必须要在研发、原料、供应链等下功夫,很多成本没法省。"袁水根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 者采访时表示。 宝宝"红屁屁",即医学上所称的"尿布皮炎",一直是困扰宝爸宝妈的"老大难"问题。在某社交平台,关 于红屁屁求助帖的讨论热度就超过200万。 "Babycare希望能从医学视角出发,以扎实、专业的研究,助力尿裤等产品的创新、升级。"近日,母婴 头部品牌Babycare宣布与上海和睦家医疗共建"屁屁研究中心",公司副总裁兼首席公共事务官袁水根在 会上表示。 Babycare于2021年发起研究中心,联合医学专家、材料科学巨头,从基础研究视角,推进婴童尿裤产品 创新。此次合作则是从医疗场景出发,推动建立"观察—预防—干预"的科学育儿闭环。 近日,母婴行业利好政策不断,从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的提出,到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落地,为母婴 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华西证券(002926)指出,未来地方育儿补贴政策 ...
港股异动 | 乳业股午后拉升 育儿补贴政策出台 机构称有望提振乳品等行业需求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4:28
智通财经APP获悉,乳业股午后拉升,截至发稿,中国圣牧(01432)涨12.66%,报0.445港元;优然牧业 (09858)涨8.87%,报4.05港元;现代牧业(01117)涨8.77%,报1.24港元;原生态牧业(01431)涨7.14%,报 0.375港元。 消息面上,7月28日,《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出台,方案为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的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爱建证券指出,这一政策对降低 家庭生育成本、刺激出生率及婴幼儿家庭消费潜力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低线城市),预计将惠及2000 多万婴幼儿家庭,有望直接拉动乳制品特别是婴幼儿奶粉消费。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国补"正式进入生育领域,测算年均发放育儿补贴约千亿,有望发挥乘数效应且有 加码可能,提振乳品等行业需求。招商证券也指出,生育补贴正式落地,政策力度符合此前预期、但靴 子落地仍是积极信号,体现政府对生育问题的高重视度。在全国政策落地与后续地方政策跟进的节奏 下,乳制品板块关注度有望提升。 ...
非婚生孩子不能领育儿补贴?没道理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13:04
法律很明确,但实践中并不如意。与传统观念相对应的是,非婚生子女很难获得"一纸认证"。比如有的 网友就提到很多地方并未放开非婚生育登记,这也导致这类孩子没有完善的登记手续。而育儿补贴这样 的政策又难免要依赖相应的证明文件,由此带来的沟通成本和误会,也进一步左右社会的认知、强化传 统观念。非婚生子女的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一样",政策实施的时候对这部分群体也缺乏善意。 在鼓励生育的背景下,育儿补贴政策需要尽可能扩大受惠面,让目标人群感受到政策的诚意。同时也要 注意到,相应的政策细节也是对非婚生子女权益保障问题的一次普法,政策制定者不仅要懂法,而且要 有自信。减少分歧强化共识,有关政策细则不妨尽快完善。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育儿补贴的消息曝光后,少数群体的声音备受关注。近日,有网友发文反映称,自己收到深圳卫生健康 委短信告知,因其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不属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无法领取相关育儿补贴。 对此,深圳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回应表示,当前政策中"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界定确实以夫妻关系为 前提。但工作人员同时强调,具体实施细则需等待广东省统一部署。 工作人员的回复让人有些恍惚,毕竟7月30日的国新办 ...
利好!上海刚刚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4:05
上海生育支持政策 - 上海推出重磅生育支持政策,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生育成本共担机制,强化"生育友好"导向 [3] - 自2025年1月1日起,用人单位为女职工落实产假及生育假并缴纳社保的,可申请产假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为社保单位缴纳部分的50%,补贴6个月 [3] - 补贴采取"属地管理,先缴后补"原则,用人单位可在女职工产假结束后1年内申请,审核通过后一次性发放6个月补贴 [3] - 线上经办系统将于8月底上线,方便用人单位高效申领补贴 [3] 生育补贴覆盖范围 - 女职工生育子女不分孩次,经本人确认后用人单位均可申领补贴 [4] - 被派遣劳动者的补贴由劳务派遣单位申请,全额拨付给实际用工单位 [4] - 鼓励用人单位设置"生育友好岗",采取弹性工作制等柔性管理方式,已有5000余人受益试点政策 [4] 全国生育补贴概况 - 从怀孕到生育全流程可申领7笔补贴,包括产检补贴、生育津贴等,部分家庭可一次性获得数万元 [5] - 全国超20个省份推进育儿补贴政策,呼和浩特实行阶梯式补贴(一孩1万、二孩5万、三孩10万),杭州等地叠加购房优惠等组合政策 [5] 生育津贴计算案例 - 以广州职工小A为例(单位月均工资10000元,难产双胞胎),可获生育津贴47667元,奖励假工资21333元,总计69000元 [8] - 生育津贴计算公式:单位上年度月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若低于职工原工资标准,单位需补足差额 [8][9] 国家育儿补贴计划 - 2022年1月1日后出生的婴幼儿可领取育儿补贴,3周岁前每年3600元,连续3年,预算900亿元 [10] - 补贴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或政务服务平台申领,免征个人所得税 [10]
利好!上海刚刚公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13:57
上海生育支持政策 - 上海推出重磅生育支持政策 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生育成本共担机制 强化"生育友好"价值导向 [1][3] - 自2025年1月1日起 女职工生育子女可申请产假社保补贴 补贴标准为产假期间单位实际缴纳社保的50% 补贴期限6个月 [3] - 补贴采取"属地管理 先缴后补"原则 用人单位可在产假结束后1年内申请 8月底起可线上申领 [3] - 政策覆盖所有孩次 被派遣劳动者补贴由劳务派遣单位申请并拨付用工单位 [4] - 鼓励企业设置"生育友好岗" 提供弹性工作安排 已有5000余人受益试点政策 [4] 全国生育补贴概况 - 从怀孕到生育全流程可申领7笔补贴 包括产检补贴、生育津贴等 部分家庭可获数万元 [5][7] - 全国超20省份推进育儿补贴政策 呼和浩特实行阶梯式补贴(一孩1万、二孩5万、三孩10万) 杭州等地叠加购房优惠等组合措施 [5] 生育津贴计算案例 - 以广州职工为例(单位月均工资1万元 个人月薪8000元) 难产双胞胎可获生育津贴47667元 叠加奖励假工资总计69000元 [7] - 生育津贴计算公式:单位上年度月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 难产/多胞胎可增加产假15-30天 [7][8] 国家育儿补贴计划 - 2022年1月1日后出生婴幼儿可领年度补贴3600元 连续3年 总预算900亿元 [9] - 补贴8月下旬开放申领 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线上渠道或户籍地线下办理 [9][10]
育儿政策利好释放 葵花药业以创新责任护航儿童健康发展
财富在线· 2025-08-08 12:41
育儿补贴政策 - 202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 [1] - 202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 [1] - 政策核心价值在于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并推动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 儿童健康产业影响 - 育儿补贴政策直接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释放儿童健康消费潜力,推动需求从基础治疗向预防+多场景用药升级 [2] - 头部儿药企业如葵花药业通过完善产品体系承接政策释放的需求,已构建覆盖呼吸系统、胃肠消化系统等领域的60余个儿童药产品矩阵 [2] - 葵花药业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产品在同品类中处于优势地位 [3]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葵花药业推出小葵花将将®布洛芬混悬液,通过18项原料严控标准实现药物溶出率提升10%、杂质含量降低0.2% [2] - 产品采用草莓口味与防误服安全瓶盖设计,提升儿童用药体验 [2] - 公司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儿童专用药研发创新 [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仅10余家,涉及儿童药的企业不超过20家 [4] - 儿童用药研发和生产成本高,临床研究难度大 [4] 社会责任与产业协同 - 葵花药业2018年捐赠1000万元设立"小葵花儿童安全用药公益基金",7年来通过公益课堂惠及1100余万家庭 [5] - 公司连接政府政策、家庭需求与社会公益力量,推动构建国家人口健康保障网络 [6] - 医疗健康产业创新是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 [6]
贝因美回应奶粉涨价质疑
第一财经· 2025-08-05 21:53
母婴产品价格变动 - 媒体报道贝因美、至初、babycare和帮宝适等品牌部分产品价格上浮10-60元 [3] - 公司回应所有产品未涨价并承诺坚守5%利润底线 [1] - 电商旗舰店客服解释价格差异源于不同时期促销政策而非刻意涨价 [5] 行业竞争格局 - 母婴行业渠道分化严重线上线下价格体系混杂 [5] - 国产奶粉行业自2020年下半年起经历四年"价格战"削弱高端溢价能力 [5] - 当前市场处于价格体系修复阶段 [5] 公司经营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73亿元同比增长9.70% [6] - 归属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16.92% [6] - 扣非净利润7930.61万元同比增长334.44% [6] - 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 [6] 政策环境影响 -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发布后母婴股集体大涨 [8] - 政策对下沉市场影响显著将转化为母婴产品购买力 [8] - 中国母婴市场经历连续四年下滑后进入深度调整期 [8]
贝因美回应奶粉涨价质疑
第一财经· 2025-08-05 21:42
母婴产品涨价传闻与市场反应 - 近期多位家长反映贝因美等品牌部分母婴产品价格上浮10-60元 但公司官方否认涨价传闻 强调坚守5%利润底线且所有品项未调价 [3][5] - 品牌方解释价格波动源于促销政策差异 实体店未接到涨价通知 行业渠道分化导致线上线下价格体系混乱 [5] - 贝因美抖音官方账号发布声明 称国家育儿补贴政策旨在降低生育成本 公司承诺不借机牟利 [3] 母婴行业竞争格局与价格战影响 - 国产奶粉行业自2020年下半年起陷入四年价格战 严重削弱高端产品溢价能力 当前处于价格体系修复阶段 [5] - 母婴行业渠道分化显著 奶粉纸尿裤等产品在不同销售终端存在价差 消费者因品牌粘性被迫接受价格波动 [5] - 行业与新生儿数量强相关 中国母婴市场经历四年下滑后进入深度调整期 [10] 贝因美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实现营收27.73亿元(同比+9.7%) 净利润1.03亿元(同比+116.92%) 扣非净利润7930.61万元(同比+334.44%) [6] - 毛利率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 反映成本控制与产品结构优化压力 [7] - 截至8月5日收盘股价报7.08元/股(单日-4.19%) 总市值76亿元 [8]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市场影响 - 7月28日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后母婴股集体大涨 政策预计显著提升下沉市场购买力 [10] - 现金补贴直接转化为母婴产品消费需求 奶粉等刚需品类有望受益 [10] - 政策导向明确降低生育成本 与部分企业借机涨价传闻形成反差 [3][10]
豪悦护理20250730
2025-08-05 11:20
**豪悦护理 20250730 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1 行业与公司概述** - 公司主营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产品,近期收购"捷婷"并整合思宝团队[2] - 行业涉及婴儿护理用品及女性卫生用品市场,竞争加剧[2][5] **2 核心政策与市场影响** - **育儿补贴政策**:全国覆盖每年3,600元补贴,预计对河南、江浙沪、广东等人口大省的生育率有积极影响[2][3] - **新生儿数量**:2025年未现显著增长,2024年小尺码产品订单压力持续至Q3缓解,但2025年未重现类似热销[3] **3 市场竞争与产品策略** - **竞争加剧**:网红品牌及三只松鼠、东方甄选等上市公司入局,终端销售费用增加,ROI转化率低于去年[2][5] - **新品表现**: - "捷婷"在抖音推广投入加大,但ROI转化率低于预期,且对其他渠道产生分流影响[6] - 创新产品(如超透气无纺布卫生巾)客单价和毛利率更高,订单量满负荷[4][14] - **材料工艺创新**:新品聚焦材料升级(如超透气无纺布),而非结构性替代[13] **4 供应链与产能优化** - **供应链优势**:合并后确保木浆供应并降低成本,赋能思宝团队快速推出双优新品及引力产品[7] - **产能提升**: - 淘汰老旧设备,整合高效产线,调整江苏子公司卫生巾产线结构[8][9] - 研发扩展至上游材料(如无纺布)[9] **5 海外业务进展** - **自主品牌**:泰国市场显著增长并盈利,其他增长区域包括日本、印度、新加坡、越南、加拿大、美国[11][12] - **外贸业务**:预计延续2024年良好态势,同比增幅更明显(基数较低)[11] **6 销售渠道与推广策略** - **线下主导**:线下销售占比仍高,线上(如抖音)引流成本显著[15] - **线下创新**:通过商超新品发布会提升高客单价产品铺货效率,避免替换老款SKU[15] - **考核调整**:并购后更注重销量而非净利润考核,提供资源支持以激发团队[16] **7 并购与团队整合** - **捷婷并购**:原团队保留(陈英总负责),确保业务连续性[10] - **管理优化**:调整考核机制,侧重销量与市场拓展,资源支持力度加大[16] **8 其他关键数据** - **木浆价格**:2025年上半年大幅上涨,小公司采购困难,公司通过供应链优势缓解[7] - **新品推出节奏**:3月双优新品、5月底引力产品[7]
“超级政策周”后的市场
2025-08-05 11:15
**行业与公司分析** **1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 - **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GDP年化环比增速3%,但实际增速放缓至1.5%,主要因一季度库存累加而非经济强劲[1][4][5] - **美联储政策矛盾**:去年四季度降息后停止进一步降息,利率仍高企,经济需政策支持[9] - **非农数据下修引发担忧**:五六月份非农数据下修26万人,创疫情以来最大幅度,市场对衰退风险担忧加剧[12][13] - **国内政治局会议略低于预期**:未提及房地产,但强调政策连续性,财政空间和育儿补贴政策受关注[7][8][27] **2 育儿补贴政策影响** - **政策细节**:针对0-2岁婴幼儿,每月补贴300元,年总额约千亿元,中央财政倾斜支持中西部[2][35][36] - **消费提振**:预计拉动社会零售总额增长0.14个百分点,GDP增长0.05个百分点,利好国产奶粉(如伊利、飞鹤)及婴童用品[2][43][44] - **地方试点效果显著**:湖北天门市补贴政策使新生人口同比增长17.5%,全国性政策或稳定生育率[46] **3 行业与公司表现** - **乳制品行业受益**: - **飞鹤**:低线城市渗透率高,库存优化至两周内,全年收入预计低个位数增长[44] - **伊利**:婴幼儿奶粉占比20%,低线城市渠道优势明显,2025年PE 15倍[44] - **HNH公司**:婴幼儿奶粉及益生菌业务占比34%,直接受益于补贴政策[45] - **美股业绩强劲**:二季度多数头部公司超预期,标普基准点位6,200-6,400点,乐观情形6,700点[16][18] **4 基建与财政政策** - **亚夏工程影响**:总投资1.2万亿元,年拉动GDP增长0.13个百分点,但对全国经济影响有限[37][38] - **基建投资疲软**:2025年增速预计10%以下,地方项目开工不足,专项债资金分流[40] - **财政政策空间**:三季度或维持现状,四季度可能加码(如提前发债、特别国债)[29][42] **5 市场策略与风险** - **港股回调风险**:恒指基准点位24,000点,乐观情形26,000点需多重条件支撑[21][24] - **流动性驱动行情**:南向资金年内达8,700亿元,但需警惕周期性股票高位回调[25] - **资产配置建议**:哑铃策略(银行轮动至保险+成长板块如AI、创新药),避免追高[28] **6 其他关键数据** - **关税政策稳定**:有效税率15%左右,通胀路径趋确定[20] - **房地产周期修复**:降息可快速修复地产周期(如去年四季度降100基点)[15] - **城市发展方向**:未来十年聚焦存量优化,转移人口市民化获资金支持[34] **总结** - **核心矛盾**:美国经济放缓与政策博弈、国内生育补贴落地效果、基建投资乏力 - **投资机会**:国产奶粉龙头(飞鹤、伊利)、政策驱动消费、美股长期向好 - **风险提示**:非农数据误差、港股流动性透支、地方财政压力[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