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贴息政策

搜索文档
消费贷“国补”启动首日
经济网· 2025-09-03 09:20
政策实施概况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9月1日正式实施 由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 [1]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5家业务规模较大的消费金融公司 [1] - 多数银行已完成准备工作 确保消费者及时享受优惠 [1] 银行执行细节 - 多家银行在官网 公众号发布实施细则 并在网点公告栏设置政策介绍 [2] - 手机银行App设置智能客服问答及"双贴息"专区快捷申请入口 [2] - 贴息覆盖两类场景: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 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包括汽车 养老 教育 文化 家装 电子 医疗等 [2] - 贴息标准为年利率1个百分点 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10万元消费金额 单笔5万元以上按5万元上限计算贴息 [2] - 同一贷款人在同一机构最高享受3000元贴息对应30万元消费金额 [2] 贴息操作流程 - 贷款人通过银行App或网点申请 签署协议授权查询消费交易信息 [3] - 贴息从协议生效且银行确认符合条件之日起计算 结息时系统自动扣减贴息资金 [3] - 9月1日前已申请但未用完的贷款 实际消费部分同样可享受贴息 [3] - 若未享受贴息或对金额有异议 可携带消费发票等材料到线下网点重新申请 [3] 资金用途监管 - 贴息仅针对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严禁挪用于投资理财或房地产领域 [4] - 违规挪用将被追回贴息资金并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4] 行业影响分析 - 政策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降低借贷成本 激发消费意愿 释放消费潜力 对扩大内需和稳定经济增长起积极作用 [5] - 政策有效降低居民借贷成本 撬动信贷资金投向消费领域 促进个人消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增长 [5] - 政策对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作用正面 推动业务实现更稳健健康的快速发展 [5] 风险管控要求 - 银行需精准识别消费场景 通过大数据追踪交易流水确保资金用于指定领域 [6] - 严控资金用途合规性 禁止非消费类贷款享受贴息 违规将追回资金并纳入征信黑名单 [6] - 动态评估客户资质 警惕高杠杆客户过度借贷引发违约风险 [6] - 消费者需通过官方渠道办理 保留消费凭证 虚假交易套取贴息将纳入征信不良记录 [6] 银行服务优化 - 银行将聚焦支持真实消费需求 简化贴息流程 提升客户体验 深化贷款与消费场景融合 [7]
消费贷“国补”落地
经济网· 2025-09-03 09:20
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实施。记者当日采访获悉,银行普遍已做好准备,消费贷贴 息"红包"顺利上线,消费者可及时享受贴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金融机构在客户授权后会自动识别消 费信息,并进行定期自动贴息。 在建设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建设银行行长张毅表示,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 息政策出台会有效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借贷成本,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精准投向消费领域,促进个人消 费贷款及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有效增长。 据张毅介绍,建设银行将切实抓好组织实施,聚焦精准支持真实的消费需求,简化贴现流程,提升客户 体验,深化贷款与消费场景融合,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扩大消费需求,让消费市场参与方更加便捷地 获得国家政策红利,激发消费潜力。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明年8月底政策到期后,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况延长政策期限, 或扩大支持范围。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财政贴息政策传递出了明确的政策信号,下一步,应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 政策协调,强化贴息政策与已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协同, 形成叠加效应。 "本次贴息政策实施对银行来说,技术研发经历了系统 ...
头部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分化 前景可期
金融时报· 2025-09-03 07:47
核心观点 - 四家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2025年上半年业绩呈现"三增一降"分化格局 蚂蚁消费金融 兴业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实现增长 招联消费金融业绩下滑 [1][2][3]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落地 四家机构均被纳入经办机构名单 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4][5] 业绩表现 - 蚂蚁消费金融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0.41亿元 同比增长67.77% 净利润14.60亿元 同比增长57.84% 资产总额3064.70亿元 [1] - 兴业消费金融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8.68亿元 同比增长213.43% 较2024年全年净利润4.3亿元实现显著反弹 [2] - 中银消费金融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81亿元 同比增长2.8% 净利润1.5亿元 实现从2024年中期亏损3.06亿元到盈利的转变 [2] - 招联消费金融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99亿元 同比下降14.77% 净利润15.04亿元 同比下降13.34% [3] 股权变动 - 中银消费金融股权结构发生变更 中国银行受让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3.558%股权及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1.617%股权 持股比例增至47.98% [3] 政策影响 -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对未来一年内部分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 [4] - 蚂蚁消费金融 招联消费金融 兴业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四家机构均被纳入财政贴息经办机构名单 [4] - 财政贴息政策有利于发挥消费金融公司扁平灵活 触达深入的专业优势 成为财政促消费的"增效器" [4][5] - 政策旨在提振消费 释放消费潜力 与其他促消费政策形成合力 [4][5]
浦发银行长春分行积极落实财政贴息政策 激发车贷业务新活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2 13:42
政策响应与业务创新 - 公司推出汽车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专项服务以落实金融监管总局政策要求 [1] - 通过政策宣导、流程优化和服务升级助力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 [1] - 首笔业务客户于8月31日申请并于政策生效日9月1日完成放款 [1] 服务模式优化 - 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讲覆盖汽车经销商门店 [1] - 使用数智化技术实现贴息全流程线上办理 [1] - 财政贴息资金直接自动扣减无需客户额外申请 [1] 客户服务体验 - 通过手机银行App实时查询贴息金额和到账进度 [1] - 重点解答贴息金额计算方式和资格条件等核心问题 [1] - 首笔业务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1]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持续优化消费金融服务响应国家促消费号召 [2] - 进一步为汽车消费市场繁荣与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2]
消费贷“国补”,今天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9-02 12:29
政策核心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持续至2026年8月31日 [1][3] -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 覆盖汽车 家电 装修 旅游 健康医疗等领域 [1] - 政策采用"免申即享"模式 符合条件的消费者无需额外申请 由贷款经办机构直接扣减贴息资金 [4] 政策覆盖范围 - 贴息精准聚焦三大消费领域:日常生活消费 大额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4] - 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不设限制 包括小额生活消费和买车 装修 购置家具家电 手机电脑等大额商品消费 [4] - 单笔5万元及以上消费重点瞄准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等领域 [4] 金融机构参与情况 - 23家经办机构参与政策实施 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4] - 政策基本覆盖主流金融机构 确保政策惠及面 [4] 消费者受益情况 - 以一笔5万元 年利率3%的消费贷款为例 原本一年需支付1500元利息 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贴息后 一年可节省500元利息 仅需支付1000元 [4] - 政策设置贴息上限:单笔5万元以下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4] 政策杠杆效应 - 1%的贴息比例可实现财政每出1元钱带动约100元的信贷 [1] - 财政的"小投入"可以撬动万亿级消费增量 对服务消费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1] - 政策能够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协调配合 缓解银行体系的资金成本压力 [7] 市场预期影响 - 广发证券研究显示:在中性假设下 消费贷和经营贷年度增量约3万亿元 同比多增约6000亿元 [7] - 消费贷年度增量11118亿元 同比多增3200亿元 经营贷年度增量19214亿元 同比多增2735亿元 [7] - 贴息政策有望改善经营贷等的新增势头 为消费复苏和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7]
个人年贴息上限3000元 “免申即享”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07:10
9月1日开始,《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正式落地实施。这项被誉为"金融国补"的政策, 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覆盖汽车、家电、装修、旅游、健康医疗等领域,贴息持续 至2026年8月31日。 你的消费贷款可以省下一笔利息支出了! 知名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财政贴息政策具有较好的杠杆效应,"1%的贴息比例, 可实现财政每出1元钱带动约100元的信贷",财政的"小投入"可以撬动万亿级消费增量,尤其是对服务 消费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政策力度 覆盖三大消费领域,结息时直接扣减 根据规定,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从政策覆盖范围来看,此次贴息精准聚焦居民消费需求,涵盖日常生活消费、大额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三大领域。 具体而言,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不设限制,既包括小额生活消费,也涵盖买车、装修、购置家具 家电、手机电脑等大额商品消费;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消费,重点瞄准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 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领域,且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在办理流程上,政策考虑消费者便捷性,采用"免申即享"模式。符合条件的消费 ...
消费贷“国补”启动首日:多家银行App设专区支持一键申请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2 00:11
本报记者 彭妍 杨洁 9月1日,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 案》正式实施。此次贴息方案规定的贷款经办机构包括全国性或跨区域的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5家业务规模相对较大的消费金融公司等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证券日报》记者从多家银行获悉,目前多数银行已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新 政策落地后,消费者能及时享受到这一实实在在的优惠。 多家银行发布实施细则 民生银行海淀区某网点个贷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此次贴息精准聚焦消费领域,具体覆盖两类 场景:一是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二是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 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贴息标准为年利率1个百分点,其中单 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 费,按5万元上限计算贴息。同一贷款人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3000元贴息(对应累计消费金 额30万元)。 "总体判断,两项贴息政策出台会有效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的借贷成本,撬动 ...
消费贷贴息今日开闸,申请攻略看这里!
齐鲁晚报· 2025-09-01 14:17
转自:潮新闻 消费贷贴息来了! 与此同时,财政部还同步推出《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双贴息政策协同发力,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已落地,如何申请?潮新闻记者查询了多家银行APP,并走访了杭州部分银行网点,一探究竟。 手机银行APP一键申请 今天(9月1日),各贷款经办机构正式推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服务。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真金白银"降低消费者贷款的利息支 出。 此前,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方案提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 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 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还款时自动扣减贴息资金 今天上午,潮新闻记者打开工商银行APP,在搜索栏输入"消费贷贴息",点击进入后,页面跳转至《中国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服务协议》。消 费者在浏览完协议内容后,通过手机短信验证后,可按照提示进行下一步申请操作。 图片截取自工商银行APP 农业银行则在手机银行APP首页上线了"双贴 ...
熊市思维和牛市思维
虎嗅· 2025-08-29 09:09
市场情绪与投资者行为分析 - 当前A股市场呈现强势上涨态势 多个看跌指标出现后市场仍持续走强且未出现显著回调 [2] - 市场分歧显著 老股民因熊市经历普遍谨慎且倾向于落袋为安 新股民因缺乏熊市经验表现激进并持续进场 [4][5][6] - 传统熊市思维下的逃顶策略失效 多次墓碑线形态后市场仍创新高 显示牛市特征强化 [7][10] 资金流动与政策影响 - 2025年7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减少1.1万亿元 企业存款减少1.46万亿元 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反映存款向证券市场转移趋势 [15][18] - 财政贴息政策刺激杠杆使用 个人消费贷贴息上限5万元 服务业经营贷贴息上限100万元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 [19][20][21] - 低利率环境与政策支持推动风险资产配置 消费贷资金可能间接流向股市 [23][25][26] 市场表现与趋势判断 - 2025年4月8日至8月15日期间上证指数涨跌幅19.38% 年化收益率63.58% 最大回撤仅2.48% [40] - 市场波动率处于低位 融资盘持续流入且场外资金进场迹象明显 支撑市场稳健上涨 [2][27][32] - 当前行情可能处于主升浪阶段 需放弃熊市思维模型 转向牛市思维跟随市场趋势 [3][28][37] 投资者策略调整 - 部分资深投资者因熊市思维过早离场 如在3400点开始减持 未能充分参与3600点后行情 [31][33] - 市场情绪脆弱性显现 投资者普遍将5%回调视为重大调整 10%回调视为牛市证伪信号 [13][14] - 建议在模型失效期减少主观交易 以持仓观望为主 等待资金流向明确信号 [41][42][43]
第九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发布;银行积极筹备消费贷“国补”业务 | 金融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7:34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操作 - 央行开展4058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 利率维持1.40% [1] - 逆回购操作显示央行维持现行货币政策不变 旨在提供充足市场流动性 [1] 保险行业业绩表现 - 中国平安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 同比增长3.7% [2] -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223.35亿元 同比增长39.8% [2] - 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95元 同比增长2.2% [2] - 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大幅提升反映渠道创新和市场定位成功 [2] 养老金理财产品发展 - 第九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新增中邮理财2只产品 [3] - 产品设置18个月和2年最短持有期 风险等级均为二级(中低) [3] - 投资性质为固定收益类 主要投向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 [3] - 配置少量权益类及衍生品资产 [3] 消费贷款市场动态 - 银行积极筹备9月1日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相关业务 [4] - 多家银行已上线咨询功能并解读消费贷产品 [4] - 政策可能刺激短期消费需求并促进经济活力 [4] 美国央行人事变动 - 特朗普宣布即刻撤销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职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