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标准化
icon
搜索文档
2块钱一餐,“禁止新鲜肉菜”,他开的预制餐厅没人反对
36氪· 2025-11-14 18:19
公司概况与商业模式 - 公司为一家仅销售预制菜的实验性小店,位于成都武侯区一条小巷,自2024年7月15日开业,每天仅营业三小时,平均每天接待二三十人 [5][14] - 商业模式独特,不设明火厨房,所有餐品均为工业包装的半成品和预制菜,价格区间为最便宜的热干面2元至最贵的单品笋子烧牛肉浇头13元,明确表示不打算赚钱,更像是一场实验 [1][5][14] - 采用面对面、板前料理式的吧台设计,操作过程对顾客完全透明,明码标价售卖预制半成品,价格低于一桶方便面,旨在测试市场接受度 [14] 产品表现与客户反馈 - 产品获得部分顾客认可,有湖北顾客评价2元热干面有80%的家乡还原度,另有附近小区居民在三个月内光顾不下十回,并主动增加单品份量 [1] - 店主认为工厂标准化工艺能超越普通餐馆厨师,例如其店内13元的预制笋子烧牛肉浇头,声称成都90%的面馆现烧都达不到其味道 [9] - 小店反馈显示,当代年轻人对方便食品和工业食品有天然接受度,关键驱动因素是物美价廉 [16]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预制菜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3616亿元,并以每年20%-35%的增速持续扩张,预计2026年有望达到7490亿元 [20] - 行业渗透率提升,中国饭店协会2024年调研数据显示,全国有61.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经常购买预制菜,较2022年上升22个百分点,25至40岁年龄段接受度高达73.8% [16] - 餐饮业预制化是明确趋势,尤其在烤肉店、小吃等业态中基本全预制化,核心驱动力是低毛利环境下对成本控制和产品标准化的需求 [6] 技术与认知演变 - 预制菜技术持续迭代,急冻技术从零下二三十度发展到零下几十度,能迅速抑制微生物生长,无需添加防腐剂,正规大厂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远严格于街头厨房 [10][11] - 公众对预制菜存在认知误区,如认为其必然便宜或难吃,但实际上连锁餐饮采用预制菜的首要目的是标准化与供应链管控,而非单纯节省成本 [13] - 行业监管趋严,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明确规定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并推进覆盖生产、冷藏、冷链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 [13] 行业观察与辨别方法 - 基于长期观察,总结出现炒与预制的辨别方法:炖、蒸、烧类菜品若难吃(如没炖软、调味不均)反而可能是现做的,因为手艺是稀缺的,而工厂会聘请顶级厨师设计配方以确保大批量产品味道稳定 [7] - 炒菜最容易通过“锅气”分辨,料理包无法复制美拉德反应带来的风味,但碗碗菜、自选快餐等多用半成品炒制 [9] - 在清炖菜品上,可通过肉质细微差别辨别,如预制羊肉可能更松散或微红,冷冻鸡肉肉质更紧但失去部分嚼劲 [9]
同样是预制菜,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什么没人骂?
犀牛财经· 2025-09-23 15:17
预制菜行业舆论现状 - 预制菜目前处于舆论中心 餐饮企业普遍避之不及 [2] - 当前消费认知将预制菜与不新鲜 不健康的标签挂钩 [2] 萨莉亚的差异化表现 - 萨莉亚在预制菜争议中未受明显影响 [3] - 萨莉亚使用预制菜是公开事实 相关话题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3] - 公司前三季度销售额达1883.39亿日元 同比增长15.4% [4] - 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7亿日元 同比增长超过50% [4] 萨莉亚获得消费者接受的原因 - 平价策略是关键因素之一 高价预制菜与质量不匹配更易引发消费者不满 [3] - 公司采用透明化打法 部分门店设计透明后厨 [3] - 透明化操作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员工从冷冻库取半成品加热的过程清晰可见 [3] 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 - 餐饮企业的模糊营销以及预制菜的标准化 透明化成为关注焦点 [4] - 过去预制菜市场因准入门槛低而野蛮生长 导致消费者产生不信任感 [4] - 随着市场监管趋严 行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5] - 行业洗牌过程中 头部品牌可能更具优势 [5] - 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预计将走向明牌阶段 [5]
预制菜国标加快制定中
搜狐财经· 2025-09-22 20:39
行业监管动态 - 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多部门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 并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3] - 2024年3月六部门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 但未强制要求餐饮端标注使用情况 [4]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于2025年9月通过审查 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8] 行业标准现状 - 当前缺乏强制性国家标准 存在中国烹饪协会等行业标准及江西/山东/广东等省市地方标准 [3] - 2024年7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制菜》征求意见稿将预制菜定义为"无防腐剂、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4] 市场发展特征 - 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18年12.8%增长至2024年23% 其中500-1000家规模品牌门店数增速达93.6% [5] - 连锁化发展依赖中央厨房等供应链技术 导致菜品标准化程度提高但削弱"现炒现做"特性 [5] 企业实践案例 - 老乡鸡2024年在菜单标注三类菜品: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 其中半预制占比27.7%(33个菜品) 复热预制占比1.7%(2个菜品) [7] - 萨莉亚因价格便宜虽大量使用预制食材仍受消费者青睐 [7] - 目前主动公示预制情况的企业极少 因增加透明度但难以提升消费者认知和平台流量 [4][8] 消费者认知矛盾 - 消费者普遍认为高价与预制存在矛盾 愿为"现做"支付溢价但拒绝为"预制"高价买单 [5] - 争议焦点在于餐厅使用预制菜却伪装现做并收取高价的行为 [6] 行业核心挑战 - 预制菜产业链长且缺乏统一管理部门 技术实现存在追溯与检测门槛 [8] - 标准制定与贯彻执行难度大 第三方执行监督被建议作为解决方案 [8]
预制菜新国标来了!罗永浩“手撕”西贝背后6000亿市场将洗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9:12
行业现状与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485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6173亿元 [2] - A股市场有超过30家预制菜概念上市公司,广东、福建、山东等地正大力布局预制菜产业园区 [2] - 预制菜行业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万亿级赛道 [2] 消费者认知与接受度 - 在连锁快餐店,超过50%的消费者可以接受预制菜,但在高档餐厅,仅有8.8%的消费者能接受 [1] - 绝大多数消费者反感的是消费不透明,即"花了现炒菜的钱,却得到预制菜",而非预制菜本身 [1] - 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是否得到尊重是争议的核心 [1] 行业标准与监管发展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征求意见 [2] - 新国标将首次把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预制菜纳入信息披露范畴 [2] - 新国标实施后,行业将迎来洗牌,达不到标准的小作坊将被淘汰 [2] 技术特点与产业价值 - 符合国家标准的预制菜不添加防腐剂,依靠速冻、真空、冷链等现代食品工业技术保鲜 [1] - 预制菜解决了餐饮行业标准化难、人力成本高、出餐效率低的痛点 [1] - 预制菜是连接田间地头和百姓餐桌的重要纽带 [1]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当前最大问题是预制菜从原料、加工到物流缺乏标准和监管体系,导致企业操作空间大 [2] - 许多餐饮商家对使用预制菜藏着掖着,加剧了消费者不信任 [2] - 行业未来需要做到标准清晰、信息公开、品质过硬,才能从争议"热词"蜕变为充满机遇的"万亿赛道" [3]
预制菜亟需统一标准
证券时报网· 2025-09-16 10:57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市场规模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 [1] - 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490亿元 [1] - 产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餐饮行业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 [1]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行业面临标准不一、食品安全隐患、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2] - 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对预制菜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2] - 龙头企业认为市场空间大,但行业仍缺乏相应的标准制度 [1] 行业标准化与监管进展 - 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2] - 标准出台后,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2] - 标准化被视为产业破局的关键,统一标准、设立准入门槛才能解决认知错位 [3] 市场反应与公司表现 - 受国家标准制定消息影响,二级市场预制菜概念板块表现活跃 [2] - 9月15日,得利斯涨停,天康生物涨超8%,龙大美食、惠发食品及国联水产均涨超5% [2] - 味知香股价上涨近4% [2]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透明化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明示成为法定义务可倒逼企业提升品质 [3] - 品质是产业生命线,企业须将品质打造成核心竞争力,从满足基本需求升级为价值消费 [3] - 随着国家标准出台,长期困扰行业的标准、透明、品质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3]
罗永浩与西贝之争折射预制菜亟需统一标准
证券时报· 2025-09-16 02:40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市场规模达到4850亿元 同比增长33.8% [1] - 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490亿元 [1] 行业发展意义 - 预制菜产业作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 - 推动餐饮行业标准化 满足消费者便捷化需求 [1] 行业现存问题 - 行业缺乏标准制度 存在标准不一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2] - 面临食品安全隐患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挑战 [2] - 行业竞争加剧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2] 标准化进程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公开征求意见 [2] - 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2] 市场反应 - 预制菜概念板块表现活跃 得利斯涨停 天康生物涨超8% [2] - 龙大美食 惠发食品及国联水产均涨超5% 味知香涨近4% [2] 行业发展关键 - 标准化是产业破局的关键 统一标准可解决认知错位问题 [3] - 透明化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明示成为法定义务 [3] - 品质是产业生命线 企业需将品质打造成核心竞争力 [3] 行业前景 - 随着行业标准及政策完善 行业将在规范化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升级 [2] - 长期来看优质产品将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 [2] - 国家标准出台将推动产业向更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3]
预制菜热议:便捷与健康的博弈,行业与消费的双向突围
搜狐财经· 2025-09-15 20:5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80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20% [4] - 行业企业数量近7万家 覆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 [4] - 预制菜已占据餐饮市场30%份额 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5] 技术发展与创新 - 液氮速冻技术使预制菜在无防腐剂情况下实现12个月保质期 同时保留80%以上营养成分 [10] - 超高压杀菌和气调包装技术助力营养保留和保质期延长 [10] - 智能炒菜机器人通过模拟厨师动作与温度曲线还原锅气 [11] -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将维生素C损失率从50%降至15% [11] 消费需求变化 - Z世代对"30分钟做一桌大餐"需求激增 推动市场扩张 [10] - 银发族营养需求催生低脂 低糖 高蛋白等细分品类 [10] - 预制菜盲盒等创新形式实现标准化基础与个性化定制结合 [12] 标准与监管进展 - 2025年预制菜国家标准进入最后审议阶段 明确原料范围 加工工艺和标签标识 [8] - 广东要求产品名称标注"预制菜"或"预制菜肴" 并注明原料投料量 [8] - 2024年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的通知》 [10] 企业实践案例 - 盒马鲜生推出"鲜食预制菜"系列 通过-196℃液氮锁鲜技术将保质期缩短至7天 [8] - 叮咚买菜推出"无添加系列" 配料表缩短至5行以内仅使用基础调味品 [11] - 西贝莜面村在菜单标注"央厨预制"与"门店现做" 提供消费选择权 [11] - 美团外卖上线"透明厨房"功能 用户可查看菜品加工流程视频 [11] 国际经验借鉴 - 日本预制菜渗透率达60%以上 采用"中央厨房+冷链物流"模式 [4] - 日冷食品通过"正宗炒饭"单品年销百亿日元 经2000次实验还原口感 [9] - 中国探索"中央厨房+区域化研发"模式 开发八大菜系地域专属产品 [9] 当前争议焦点 - 营养流失问题突出 维生素C等热敏营养素加工过程中流失率达30%-50% [5] - 添加剂引发健康担忧 尽管国标禁止添加防腐剂 [5] - 锅气还原难度大 工业化预处理仅能复现80%口感 [6] - 仅32%消费者能区分预制菜与现做菜 68%餐厅未主动标注菜品来源 [7]
刚刚,西贝致歉!A股“预制菜”,集体大涨!
券商中国· 2025-09-15 14:02
预制菜概念股市场表现 - 得利斯一字涨停 三江购物盘中直线涨停 惠发食品一度触板 国联水产盘中大涨超12% 盖世食品一度大涨近20% 天康生物 千味央厨 宝立食品均有拉升动作 [1][2] 西贝预制菜事件及回应 - 罗永浩与西贝餐饮就预制菜起争论并持续发酵 罗永浩称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为"网络黑嘴" 随后邀请贾国龙当面直播对话 [2] - 西贝发布致歉信 承认生产工艺与顾客期望有较大差异 承诺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 [1][2] - 西贝具体调整措施包括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 儿童餐牛肉焖饭改为门店现炒 牛肉饼改为门店现做 鳕鱼条改为原切大黄鱼现炸现烤 烤羊肉串改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 猪排烩酸菜改为生排骨现炒 酥皮肉夹馍卤肉改为生肉现卤 手撕椒麻鸡改为生鸡现煮 燕麦小米粥改为加入新鲜金瓜片现熬 [2][3][4][5][6][7][8][9][10] 官方媒体评论及行业监管 - 人民日报 新华社 央视新闻接连发声 强调预制菜关乎消费者知情权和行业健康发展 [11][12] -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2024年3月出台通知 明确预制菜定义及不添加防腐剂等要求 要求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需明示 [12] - 新华社指出预制菜是食品工业重要组成部分 需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 [12] 预制菜行业发展及政策支持 - 行业2019-2022年收入CAGR为19% 预计2025年规模达4757亿元 人均消费量从2013年5.4kg增至2022年9.1kg 渗透率10%-15%较海外成熟国家60%仍有明显空间 [14] - 湖南提出构建冷链物流体系 培育产业品牌 建设原料基地 山东提出打造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 [13] - 专家认为标准化 透明化 创新化是行业未来方向 需加快国家标准出台 推进告知制度 提供申诉渠道 [13] 行业长期前景 - 对比美国日本发展历程 中国预制菜仍有近10年成长期 预计市场出清和头部企业横向并购将提升集中度 [14]
千万不要白白浪费一次危机!西贝事件应成为预制菜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起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09:45
事件概述 - 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关于预制菜的公开论战告一段落 双方均表示将推动中国预制菜产业和餐饮行业健康发展[1] - 事件引发全民对预制菜行业的广泛关注 反映消费者对知情权的强烈诉求 为餐饮行业健康发展留下思考题[1] 预制菜行业现状 - 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超过6000亿元 2026年有望冲击万亿元市场[2] - 预制菜在连锁餐饮端渗透率达80% 外卖平台每10份外卖中有4.2份为预制菜[2] - 预制工艺在餐饮行业应用广泛 实际市场规模可能更大[2] 标准化需求 -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认知错位 企业与消费者对预制菜定义存在分歧[3]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公开征求意见[3] - 标准化将设立行业准入门槛 推动劣质产品出清 实现明明白白消费[3] 透明化要求 - 企业定义和信息不透明引发消费者诟病 核心问题在于缺乏知情权与选择权[4] - 老乡鸡按"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进行菜品等级公示的做法获得市场好评[4] - 明示成为法定义务后 将倒逼企业提升品质 推动行业从遮掩走向公开[4] 品质化核心 - 品质焦虑集中体现在风味口感缺失"锅气"、同质化严重、营养价值质疑等方面[5] - 消费者担忧原料等级存在"劣质肉"和"僵尸菜"等问题[5] - 品质化是预制菜从便捷需求升级为价值消费的核心 需要成为安全健康绿色的代名词[5] 行业展望 - 事件有望推动餐饮行业自我革新 成为预制菜产业的"成人礼"[6] - 标准化和透明化将促使诚实做产品的企业赢得市场和尊重[6] - 行业发展需要将标准写入法律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6]
不要白白浪费一次危机!西贝事件应成为预制菜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起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09:44
事件概述 - 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关于预制菜的公开论战告一段落,双方均表示希望推动中国预制菜产业和餐饮行业健康发展 [1] - 该事件引发了关于预制菜的全民讨论,反映了消费者对知情权的强烈诉求,为餐饮行业健康发展留下思考题 [1] 行业市场规模与渗透率 - 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将超过6000亿元,并有望在2026年冲击万亿元市场 [2] - 预制菜在连锁餐饮端的渗透率已达80% [2] - 外卖平台上每10份外卖中约有4.2份是预制菜 [2] 行业标准化需求 - 当前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消费者与企业间存在认知错位 [3]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为行业设立准入门槛,推动劣质产品出清 [3] 行业透明化趋势 - 透明化是重建消费信任的关键路径,消费者不满源于信息不透明和“被选择”感 [4] - 老乡鸡按“餐厅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进行菜品等级公示的举措广受好评 [4] - 将“明示”作为法定义务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倒逼企业提升品质 [4] 行业品质化核心 - 品质化是产业生存的生命线,决定了预制菜能否从便捷需求升级为价值消费 [5] - 当前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品质焦虑集中在风味口感缺失、同质化严重、营养价值质疑及原料等级担忧等方面 [5] - 预制菜需将品质打造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安全、健康、绿色的代名词 [5] 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 西贝事件有望成为推动预制菜产业规范发展的契机 [2][6] - 行业应通过标准化、透明化、品质化实现自我革新,让规范企业赢得市场与尊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