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PMF
icon
搜索文档
「最强」打工人,靠1份假简历拿5份工资,硅谷AI公司被骗麻了
创业邦· 2025-07-05 18:17
以下文章来源于APPSO ,作者发现明日产品的 APPSO . AI 第一新媒体,「超级个体」的灵感指南。 #AIGC #智能设备 #独特应用 #Generative AI 来源丨APPSO(ID:appsolution) 作者丨 十四 图源丨Midjourney AI时代的「最强」打工人出现了。 骗倒全硅谷,一人打几份工,拿offer拿到手软,引来1375万人的围观,并直接屠榜海外各大社交平 台。 这事要从Playground AI的创始人Sohail Doshi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发的一条爆料说起。他表示,一位 名为Soham Parekh 的印度工程师,靠着一份几乎90%造假的简历,同时在3-5家初创公司上班。 Sohail Doshi表示,入职第一周就发现对方不对劲,于是立马开除,临走前还苦口婆心地劝对方别再 骗人了,没想到这位印度老哥非但没收手,还越战越勇,继续多线作战。 打工人经常被资本做局是惯有的事,如今,资本被打工人明显地反向薅羊毛,还真是头一遭。随着事 件热度飙升,YC总裁Garry Tan也亲自下场发文表示: 如果没有YC社区,这个人可能还在继续操作,甚至永远不会被发现。YC的创业者联盟是一个 ...
业务增长路上的这些坑,你踩过几个?
虎嗅· 2025-06-27 10:38
前段时间,播客主持人Lenny与硅谷知名增长顾问Elena Verna聊了一个话题——《10 种行不通的增长策略》, 真的是拳拳到肉,句句直击要害。 比如,完全复制+粘贴通用增长方法,产品还未验证就想着扩张...... 增长真的很难,特别是在当下。有时候身在局中,很难看清前方,或者刚刚从一个坑里爬出来,一不小心又掉 进了另一个坑。 Elena提到的以下10条有些借鉴性。毕竟,坑,咱还是能少踩就少踩吧。 1. 产品不行怪GTM策略 2. 指望增长团队来"力挽狂澜" 3. 品牌重塑来推动增长 4. 盲目照抄别人的"成功经验" 坑一:产品不行怪GTM策略 "我的产品很好,就差把销售搞起来了!"是不是很耳熟? 但实际上,GTM(Go-to-Market,指将产品推向市场的策略或流程)并不是你招几个人就能解决的魔法。 在早期,找到真正的产品市场契合度(PMF)并摸清用什么商业模式、选择什么营销组合来传播,最关键。 指望用"增长黑客",立马让用户病毒式增长、注册爆棚、留存率飙升的场景,只发生在跟资方画饼的时候...... 5. 难增长是因为自己的处境"独一无二" 6. 过度依赖"第三方渠道"来获客 7. 守着增长模型一直 ...
Z Waves|刘靖康:影石创新创始人,科创板首位90后董事长,200亿身家,21岁破解周鸿祎电话
搜狐财经· 2025-06-25 19:50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刘靖康1991年出生于广东中山,从小展现出对计算机技术的浓厚兴趣,大学期间通过"标准脸"程序与腾讯合作,并因破译周鸿祎手机号引发关注[1][2][3] - 2014年8月创立影石Insta360,初期聚焦全景相机研发,首款产品Nano第一个月销售额达2000万元但后续销量下滑[17][19][20] - 2017-2018年推出Insta ONE和Insta X系列全景运动相机,击败三星、理光等传统厂商[27] - 2020年启动科创板IPO,2024年8月完成上市,市值达45亿元[16][32][36] 产品与技术突破 - 首创手机配件型全景相机Nano,采用"软硬结合"方案解决实时拼接难题,但初期因续航和场景定位问题遭遇瓶颈[19][20] - 通过用户行为洞察转型运动相机领域,开发隐形自拍杆、AI剪辑等差异化功能,形成"硬件+APP"生态闭环[21][25][28] - 产品矩阵覆盖Insta360 ONE/X系列运动相机、Go系列拇指相机、Link会议相机等,全球市占率超60%[27][28] 融资与资本运作 - 2014年9月获IDG资本65万美元天使轮投资,累计完成8轮融资,总额超10亿元[15][16] - 投资方包括启明创投、迅雷、苏宁、中信证券等机构,2024年IPO募资4.64亿元[16] 市场与营销策略 - 海外收入占比超70%,2018年进入苹果全球零售体系,与Adobe/Google/徕卡达成深度合作[29] - 采用"品牌大使+极限运动内容+社交平台运营"组合拳,在Instagram等平台日均更新内容[29][31] - 针对细分场景举办摄影大赛,覆盖科技/摄影/户外运动类KOL实现精准营销[29]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全景相机市场形成"影石向上,GoPro下滑"格局,但面临大疆、追觅等新进入者挑战[27][38] - 美国市场遭遇GoPro知识产权诉讼,需应对老牌厂商的专利壁垒[38] - 未来可能拓展微单/单反市场,探索全焦全景技术路线[38]
伟大的起点无法被计划
36氪· 2025-06-24 14:46
行业趋势与产品演进 - 小红书从境外购物指南发展为种草社区 实现上千份BP中设想的中国版Instagram [1] - 拼多多通过拼团买水果切入 最终成为下沉市场电商代表 超越"下沉版淘宝"的原始定位 [2] - 抖音以音乐小视频为起点 演变为移动互动娱乐平台 母公司字节跳动最初产品为内涵段子 [2] 创业方法论 - 成功产品共性在于起点解决真实需求 而非预设宏大目标 需精准击穿细分用户群体 [5][6] - 初始垂直领域验证后 头部App通过内容质量(小红书)/低价(拼多多)/趣味性(抖音)实现泛化 日活突破亿级 [7] - AI创业同样适用垂直切入逻辑 首年ARR达1000万美金仅需2万付费用户(假设年费500美金) 关键在于用户付费意愿验证 [8] 失败案例启示 - Color团队融资4100万美元 但因产品未解决真实需求(弹性社交概念模糊) 上线后60%评分仅1星 最终以700万估值被收购 [8][9] - 失败核心在于脱离用户实际需求 即便具备豪华团队(CEO累计退出9亿美元)和热门概念(SoLoMo)仍无法避免产品脱靶 [9] 投资规律 - 成功企业上市时商业模式常与天使轮截然不同 如泡泡玛特从潮流杂货转型潮玩盲盒 影石创新从直播软件转向全景相机 [10] - 早期投资需聚焦创始人素质与PMF(产品市场匹配) 而非预设路径 演进过程中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11][12] 跨时代验证 - 移动互联网与AI时代共性在于 day one解决具体问题的公司更具成长潜力 小红书/拼多多/抖音已验证该逻辑 [13]
AI应用市场爆发式增长:2024年全球收入12亿美元,谁在为AI买单?
搜狐财经· 2025-06-22 18:52
AI应用市场现状 - 当前AI应用成功案例集中于泛娱乐用户和生产力工具两大类别 [3] - 泛娱乐类应用在亚太市场表现突出,如LoveyDovey成为日韩市场收入第二的AI社交应用 [3] - CharacterAI用户画像显示其用户具有"感性、创作欲强"特征,与乙女游戏、动画设计工具用户高度重合 [3] - 中国开发的AI社交应用Talkie、星野、猫箱跻身全球月活Top5,主打陪伴、游戏陪玩等场景 [3] 地域差异与市场表现 - 亚太地区成为图像类AI应用的付费主力,如DaVinci、AIMirror在土耳其、中东市场进入收入前十 [3] - CapCut、Canva的AI抠图、擦除功能在亚太区付费率提升显著 [3] - 欧美市场以生产力工具为主导,Photoroom、VivaCut等垂直场景AI工具在美洲下载榜挤入前十 [4] 产品市场表现数据 - niji·journey在日本AI产品收入榜排名第8 [5] - SpellAI在日本排名第9,AIMirror排名第10 [5] - invideoAI在印度排名第9,Momo在印尼排名第9 [5] - LifeArt在泰国排名第10,MagicFace在中国台湾排名第6 [5] - Loopsie在泰国排名第4,在成南排名第6 [5] 行业挑战与趋势 - 套壳同质化应用泛滥导致部分产品下载量出现2%下滑 [5] - 未来竞争力取决于"AI功能与用户体验的深度结合",而非单纯技术堆砌 [5] - 2025年行业将走向务实落地,关注实用价值、UGC生态构建和跨场景融合 [7] - AI赋能的非遗产品在京东618销量翻倍,显示"AI+传统产业"的变现潜力 [7] 核心观点总结 - AI应用市场的爆发本质是技术找到了情感陪伴、生产力跃升等真实需求锚点 [7] - 用户为AI创造的体验付费,而非AI技术本身 [7] - 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才能持续赢得市场认可 [7]
11Labs 增长负责人:搞营销要学着做视频,但创始人出镜会有点自恋
Founder Park· 2025-06-19 22:12
公司概况 - AI语音生成独角兽企业ElevenLabs完成1.8亿美元C轮融资后估值达33亿美元 [1] - 2024年11月用户超3300万 2025年ARR收入突破1亿美元 [1] - 核心产品Eleven v3模型支持多人对话 情绪语气表现生动 被称为最具表现力的文本转语音模型 [1] 增长策略 组织架构 - 采用横向产品供给模式 将公司分为独立业务单元管理 包括消费者应用 创作者平台和开发者平台 [2] - 每个业务单元配备完整增长团队 含增长营销人员 付费广告专员和社区运营人员 [2][8] - 横向增长团队由渠道专家组成 如效果营销负责人曾领导Shopify效果营销团队 SEO专家曾为Canva工作 [10] 产品发布 - 将发布分为三级 一级发布指重要新模型或大规模产品线 投入最多关注度 [13] - 每次发布提炼核心信息点 如语音转文本功能定位为全球最顶尖语音转录模型 [14] - 发布材料从构思推文串开始 制作呼应视频和博客文章 技术性发布需设计精良视频 [16] 渠道分发 - 在所有可能渠道跨平台发布 包括Twitter LinkedIn Bluesky Threads Reddit和Hacker News [16] - 团队内部建立推广频道 形成环绕声效应 发布当天全员分享评论 [16] - LinkedIn自然增长被严重低估 创作优质内容门槛低于Twitter [61] 营销方法 视频营销 - 视频作为增长媒介价值被低估 每次产品发布核心营销材料是视频 [26] - 动态设计视频能快速传达复杂产品信息 重点应放在前30秒 [27][28] - 建议将视频制作能力内部化 因产品发布通常只有一周准备时间 [32] 内容创作 - 精通文案写作是增长工作基础 需思考如何让内容引人入胜和清晰传达信息 [62] - 博客文章对技术受众和SEO仍有价值 需展示基准测试结果和技术细节 [20] - 工具类SEO页面如文本转西班牙语语音搜索 仍能带来持续流量 [21] 团队建设 - 早期招聘建议从通才型增长营销人员开始 全面负责信息传递到渠道测试 [10][12] - 第二位招聘偏前端增长工程师 具备黑客精神 关注指标 负责SEO落地页和小工具开发 [12] - 产品工程师应拥有并全权负责产品 完成从想法到交付的完整循环 [55][59] 市场洞察 - 企业级市场未来可能更多采用自下而上方式 从消费级或开发者受众切入 [2] - 北极星指标定为市场来源的销售合格线索数量 企业营销团队专注提升该数字 [37] - 反向定位是有效竞争策略 抓住对手核心优势采取完全相反策略并转化为自身优势 [53] 产品理念 - 早期创始人最大错误是实现产品市场契合前过早进行付费营销 [60] - AI语音助手和对话式AI发展超预期 已有20个客户构建对话式AI代理 [75] - 基础设施层和应用层界限模糊 但需明确合作领域 如不涉足数字虚拟人平台 [76] 创业经验 - 长期主义和耐心是关键 市场时机重要性如GLP-1药物浪潮 [72][73] - 创始人品牌极其重要但需选择真正共鸣的渠道 如演讲活动而非强制社交媒体 [43][44] - 产品发布应确保真正准备好 性能出色后再推广 而非提前宣传未完成功能 [65]
圆桌论坛:「疯狂只是表象」丨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18 11:38
中国创投市场新纪元 - 当前中国创投市场处于周期筑底转折点与结构性转型深化期 政策主导、国资与资本高度集中的新生态下 需顺应趋势灵活调整以捕捉确定性机遇 [1] - 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汇聚顶级投资人、企业创始人及科技商业领袖 共同探讨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 [1] AI投资机构布局 - 高瓴创投2023年已投资20家AI公司 超半数在种子或天使轮介入 重点关注科技/AI方向早期项目 典型案例包括地平线、MiniMax、智元机器人 [4][5] - 达晨财智管理规模达660亿元 累计投资800余家公司 其中AI产业链布局50余家 涵盖智谱AI、爱诗科技等大模型与应用企业 [5] - 五源资本自2014年持续关注AI领域 投资商汤、Ponyai等 当前聚焦硬科技赛道 [5] - 阿尔法公社专注早期AI、深科技与全球化方向 近期投资光帆科技、AI随身相机Looki等硬件创新项目 [6] - 创新工场AI布局始于2011年 目前持有30-40家AI2.0企业 覆盖infra、模型、Agents及具身智能领域 [7] - 线性资本十年投资150家前沿科技公司 包括地平线(首家投资人)及群核科技 重点关注AI软硬件应用 [7] AI创业生态特征 - 2023年创业者呈现年轻化趋势 包括高校学生甚至高中生创始人 技术平权催生"一人独角兽"现象 [8][9] - AI领域技术迭代加速 如文生视频应用受Sora影响 大模型赛道因DeepSeek出现引发路径重构 [10] - 行业从"旧教"式集中化(依赖OpenAI等权威)转向"新教"式开放生态 技术门槛降低使更多创业者能自主构建模型与应用 [11] - 华人创始人全球影响力提升 DeepSeek与Manus案例增强市场对华人创业者的信心 [12] 投资方法论演变 - PMF(产品市场适配度)指标价值受争议 部分机构认为其更适合作过程指标而非终极指标 需结合供给创造需求逻辑 [14][15] - 早期项目评估中创始人特质权重提升 包括独特视角、执行力及"眼中的光"等非量化因素 [16] - 技术驱动型项目侧重团队判断力 应用型项目需重构评估体系 ARR等传统指标在C端AI产品中参考性减弱 [18][19] - 产品验证方式转向细节打磨 投资人更关注创始人现场演示产品设计逻辑而非商业计划 [20] 估值逻辑与市场判断 - 当前AI赛道估值泡沫存在 但长期价值取决于赛道成长性与团队能力 案例显示OpenAI 2021年150亿美元估值现已被证明低估 [25][28] - 估值合理性应匹配公司发展阶段 过高估值可能导致创始人决策失衡 适当估值有助于建立行业势能或打磨产品 [29] - 市场呈现双边博弈特征 多数情况下投资人认为估值偏高而创始人认为偏低 需平衡资源分配与增长需求 [30][31] 创业机会与建议 - AI基础设施发展催生多元创业方向 但竞争环境较五年前显著加剧 需平衡创新与务实 [32] - 当前AI创业阶段类比2010年移动互联网早期 尚未出现国民级应用 存在大量未开发市场 [33] - 创业切口应聚焦真实客户需求 建议"梦想要大但从小处做起" 避免过早追求规模扩张 [34] - 创始人需具备强执念与执行力 AI作为生产力核心驱动力的周期将持续5-10年 不存在入场过晚问题 [35]
对话创始人刘靖康:影石上市了,从哪里来,又要向哪里去?
Founder Park· 2025-06-11 14:53
今日,全景相机领域的龙头企业影石创新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按照开盘价计算,影石创 新最新市值达到 732 亿元。 这篇文章来自去年 12 月,张鹏和影石 Insta360 创始人刘靖康在极客公园 IF 2025 创新大会 上的对谈实录。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对谈内容中窥探到这家由年轻人创立的公司,为何能在硬件这一充满 挑战的赛道上取得今日的成功,并且在未来依然充满活力。 2024 上半年,影石 Insta360 超越了老牌厂商 GoPro,成为了运动相机品类的全球第一。 但影石这家公司的创新故事,并非是从一开始就被设计好的。 实际上,九年前,当毕业于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刘靖康踏出创业第一步的时候,他只是想做 一款用于手机直播的软件。2016 年,当 Insta360 的第一款产品 Nano 在 CES 展会上成为明星产 品的时候,他还没意识到户外运动人群会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这家公司主要的用户群 体。 Nano 在爆火后陷入低谷,刘靖康这才重新思考了产品、技术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先摸钉子, 再造锤子」是他和公司在此后很多年里重要的产品方法论,即: 先找到一个被市场验证过的领域,然后挖掘用户尚未被满足的 ...
印度国家级大模型上线两天仅 300 余次下载,投资人直呼“尴尬”:韩国大学生模型都有20万!
AI前线· 2025-05-26 14:46
整理 | 褚杏娟 作为首批入选印度"IndiaAI Mission"国家级项目、承担构建印度主权基础大模型任务的公司之一,Sarvam AI 近日发布了名为 Sarvam-M 的模型。这是 一个基于 Mistral Small 构建的 240 亿参数、权重开放的混合语言模型。 该模型被视为印度本土 AI 研究的一项突破,甚至有开发者称赞为"印度人工智能的里程碑"。据悉,该模型支持包括印地语、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卡 纳达语和马拉雅拉姆语等 10 种印度本地语言。然而,模型上线后反响平平:在 Hugging Face 平台上线两天仅获得 334 次下载,因此受到了部分业内 人士的批评。截至目前,该模型获得 718 次下载。 风投公司 Menlo Ventures 投资人 Deedy Das 直言该成绩"令人尴尬",并表示这种"渐进式成果"根本没有真正的受众。Das 还将 Sarvam-M 与一款由 两 名韩国大学生开发的开源模型 Dia 进行对比,后者在 Hugging Face 上获得了约 20 万次下载 。 Das 对 Sarvam 的直接评价引发了印度 AI 社区的激烈争论和质疑。 实际上,Sarv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