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资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新星受累六氟磷酸锂业务三年亏4.8亿 携手国资对子公司增资2亿提升竞争力
长江商报· 2025-05-09 08:01
子公司增资扩股计划 - 深圳新星全资子公司洛阳新星拟引入投资者工控新星基金2亿元增资,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增至11.84亿元,深圳新星持股比例由100%降至84.47%但仍保持控股地位 [1][3] - 工控新星基金由深圳新星联合洛阳国资共同设立,认缴规模5亿元,其中深圳新星认缴1亿元(20%),洛阳国宏资本认缴3.999亿元(79.98%),洛阳市产业发展基金认缴10万元(0.02%) [4] - 增资设置了业绩承诺:2025-2027年洛阳新星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00万元、3000万元、3500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7700万元 [2][4] 洛阳新星经营情况 - 2024年洛阳新星实现营业收入24.23亿元、净利润699.14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6.9亿元、净利润1111.7万元 [6] - 截至2025年3月末,洛阳新星资产总额25.02亿元,净资产10.92亿元,本次交易投前估值10.88亿元 [6] - 洛阳新星建设的年产10万吨电池铝箔坯料项目已全部投产,2024年铝箔坯料业务毛利由负转正,铸轧卷和冷轧卷分别实现毛利2236.33万元和756.91万元 [7] 深圳新星整体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63亿元(同比+62.32%),净利润亏损2.91亿元(同比-105.88%),扣非净利润亏损3.04亿元(同比-113.16%) [8] - 公司已连续三年亏损,累计净利润亏损约4.8亿元,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约5.04亿元 [8][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42亿元(同比+47.83%),净利润242.14万元(同比+106.03%),扣非净利润亏损47.77万元但同比减亏98.86% [9] 业务板块表现 - 铝晶粒细化剂业务:2024年销量4.52万吨(同比+3.54%),销售收入10.81亿元(同比+7.29%),毛利9999.3万元(同比+29.06%),毛利率9.25%(同比+1.56个百分点) [7] - 六氟磷酸锂业务:2024年销量1756.24吨,销售收入9433.66万元,毛利亏损4234.82万元(同比增亏2298.7万元),并计提相关资产减值1.07亿元 [8]
国联人寿首季净利增1.37倍 二轮巨额增资30亿8家国资出手
长江商报· 2025-04-30 07:25
长江商报消息 进入成立以来的第二个十年开局之年,国联人寿二轮增资取得重大进展。 4月29日,国联人寿在官网发布公告,拟新增注册资本25.59亿元,新增的注册资本由8家公司进行增资。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本次增资涉及资金30亿元,其中,国联人寿大股东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 称"国联集团")按比例增资10亿元,其余20亿元由7家国资公司采用现金增资。 2023年底,国联人寿完成了成立以来首轮增资,由大股东出资1亿元实施。 完成第二轮增资后,国联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将大幅上升,为公司发展提供新的"弹药"。 今年一季度,国联人寿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归母净利润")为0.74亿元,同比增长约1.37倍,为 历史上同期最好业绩。 增资扩股引入7家国资新股东 国联人寿备受关注的增资扩股事项有了重大进展。 根据公告,今年4月,国联人寿召开的董事会、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同意公司注册资 本将由21亿元增加至约46.59亿元。本次新增注册资本约25.59亿元,对应新增股份约25.59亿股。 公告显示,本次增资扩股,由公司原股东国联集团出资10亿元。国联集团持有公司33.33%的股 ...
外资公募的规模困局
北京商报· 2025-04-29 23:13
文章核心观点 外资投资比例放开后外资公募队伍扩大 但多家机构非货基管理规模增长缓慢 部分机构获股东增资 还有部分机构高管更迭频繁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公募未来需提升产品创新研发和客户服务能力 [1] 长不大的规模 - 2020年4月外资投资比例限制放开 外资公募队伍持续扩大 截至当前共有9家外资公募 [3] - 公募一季报显示 仅4家外资公募非货基管理规模超百亿元 5家最新规模环比下滑 4家环比减少超20% 贝莱德基金环比下滑最明显 [3] - 施罗德基金、安联基金规模环比增长超300% 摩根士丹利基金、宏利基金环比分别增长2.07%、15.36% [4] - 多数外资公募非货基规模排名集中在行业100名以后 摩根士丹利基金、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规模下滑或增长不明显 [4] - 财经评论员认为部分外资公募缺乏客户资源 产品研发创新无优势 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5] - 专家认为外资公募管理与中国市场化融合存在偏差 导致规模落后于内资公募 [5] 股东增资不断 - 部分外资公募获股东频频增资 富达基金累计5次增资 路博迈基金、贝莱德基金已实施4次增资 [6] - 今年3月摩根士丹利基金、联博基金增加注册资本 安联基金曾在2024年12月增资 [6] - 专家认为股东增资是为提升在华布局规模 保持经营连续性 对中国市场有信心等 [7] 高管变动频繁 - 部分外资公募高级管理人员更迭不断 贝莱德基金、宏利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均有高管变动 [8] 未来发展建议 -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公募需提升产品创新研发和客户服务能力 [1][8] - 专家建议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改变管理激励 提升品牌价值 [9] - 专家建议适应中国市场变化 选拔本土人才 考核市场化 强化品牌建设 布局热门产品 [9]
森特股份:全资子公司拟增资扩股引入新投资者
快讯· 2025-04-29 18:40
森特股份(603098)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森特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拟增资扩股,引入北京森特众 诚企业管理发展中心(有限合伙)和上海朱雀枫域投资有限公司。增资方拟合计出资9000万元,其中森特 股份增资3000万元,森特众诚(有限合伙)增资4000万元,朱雀枫域增资2000万元。增资完成后,森特投 资注册资本将增至2亿元,森特股份持股比例降至70%。森特众诚(有限合伙)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共同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
华宏科技:对全资子公司增资2000万元
快讯· 2025-04-29 18:10
公司增资 - 华宏科技将应收北京华宏的2000万元债权转为对其增资 [1] - 增资后北京华宏注册资本从8000万元增至1亿元 [1] - 公司仍持有北京华宏100%股权 [1] 增资目的 - 优化北京华宏的资产负债结构 [1] - 提升北京华宏的市场竞争力 [1] - 增强北京华宏的盈利能力 [1]
中信消金总经理黎成履新阜阳市副市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12:32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林汉垚 北京报道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任免人员名单,任命黎成为阜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22年3月,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控")成立,成为首批拿到金控牌照的两家机 构之一,而后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中信消费金融等先后划为其金融子公 司。随后,中信金控又受让中信消费金融原股东中信信托持有的34.9%股权,持股比例已由35.1%增加 至70%。 中信消费金融第二轮增资发生在2024年底,当年12月24日,中信消费金融公告称,已与中信金控、签订 增资协议,中信金控、金蝶软件以现金形式自有资金共同对中信消费金融出资3亿元,其中中信金控出 资2.1亿元、金蝶软件出资0.9亿元。 在第二轮增资后,中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提升至10亿元,且大股东中信金控持股比例为70%,满足2024 年3月最新修订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关于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实缴货币10亿元及以上,主要 出资人持股比例50%以上的要求。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消费金融是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第24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成立之初, 中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为3亿元,中国中信 ...
消金行业大洗牌!招联、兴业消金规模营收净利齐降,建信净利增速翻倍
新浪财经· 2025-04-16 08:47
行业整体表现 - 消费金融行业2024年整体盈利水平下滑 全行业净利润增速预计回落至个位数 较2023年下降超10个百分点 [10][9] - 2023年行业资产规模和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 分别达12087亿元和11534亿元 同比增速36.7%和38.2% [9] - 行业进入严监管时代 2024年3月修订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将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提高至10亿元 目前仍有6家公司未达标 [1][12] 头部公司业绩 - 招联金融总资产1637.51亿元(-7.18%) 营收173.18亿元(-11.65%) 净利润30.16亿元(-16.22%) 资产规模仍居行业首位 [3][4] - 兴业消金总资产821.22亿元(-5.53%) 营收100.67亿元(-10.36%) 净利润4.3亿元(-79.25%) 贷款余额下降5.17%至819.4亿元 [3][6] - 中银消金净利润暴跌91.62%至0.45亿元 不良率突破3% 全年挂出83期个贷资产包 未偿本息总额124.39亿元 同比激增19倍 [3][6] 腰部公司亮点 - 中邮消金和宁银消金总资产均突破600亿元 宁银消金营收增长65.93%至29.9亿元 净利润增长50% [3][9] - 建信消金作为新成立机构 总资产同比增长72.04% 净利润增速达115.38% 但绝对值仅0.1亿元 [9][3] - 杭银消金资产规模515.36亿元(+3.82%) 净利润9.2亿元(+14.71%) 哈银消金资产243.69亿元(+14.01%) [3][9] 监管与增资动态 - 2024年多家消金公司启动增资 宁银消金增资至36亿元 唯品富邦和中信消金均增至10亿元 [14] - 锦程消金通过资本公积转增等方式将注册资本提至10亿元 但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仍未达50%新规 [13] - 目前北银消金(8.5亿)等6家公司注册资本未达标 最低为盛银消金仅3亿元 [12][13] 公司治理变化 - 三家头部公司2024年均更换董事长 中银消金、招联金融、兴业消金分别在3-4月完成高管变更 [7] - 中银消金因内控问题收到两张罚单 合计被罚140万元 涉及员工行为管理、催收不当等问题 [6]
这家银行换“掌门人”!
券商中国· 2025-04-14 17:00
公司高管变动 - 武汉农商行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 周玉萍以党委书记身份出席 刘炜以党委副书记身份出席 [1] - 周玉萍原为武汉农商行行长 刘炜原为武汉金控集团副总经理 [1] - 前任董事长白俊伟因年满60周岁卸任 其长期在监管部门工作 2022年6月掌舵武汉农商行 [3] - 周玉萍为"75后" 早年任职湖北工行系统 后加入武汉金控集团 2022年调任武汉农商行监事长 2023年出任行长 [4][5] - 刘炜为"80后" 现年42岁 曾任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副局长 [6] - 2024年3月武汉市委组织部公示 周玉萍拟任市管金融企业党委书记 刘炜拟任市管金融企业正职 [7] 公司战略部署 - 周玉萍从七个方面布局2025年工作 包括支持支点建设 推动业务转型 拓展利润空间 推进质量攻坚 加快系统建设 提升管理效能 强化党建引领 [9] - 刘炜提出三点工作要求 包括把握规律 把握定位 把控风险 [10] 公司历史问题 - 2024年武汉农商行两任总行行长被"双开" 包括谌赞雄和徐小建 [10] - 谌赞雄为首任行长 被通报落实金融风险决策不力 违规收受礼品 通过民间借贷获取回报 利用职权谋利 [11] - 徐小建接任行长后被通报政绩观错位 违规收受礼品礼金 隐瞒个人事项 为黑恶势力站台 擅权妄为造成国家损失 [12] 公司基本情况 - 武汉农商行为全国首家副省级省会城市农商行 中部地区首个资产存款超千亿的农商行 [13] - 截至2023年末资产规模超4600亿元 [2] - 在湖北省内设立3家分行 在6省区发起设立47家长江村镇银行 [13] 公司股权变动 - 截至2024年6月末总股本近60亿股 国有股份占比超39% 武汉光谷金控集团持股9.98%为第一大股东 [14] - 2024年获批复定向募集不超过7.71亿股 增资后武汉金控集团及其关联方将持股8.3亿股 光谷金控持股6.84亿股 [15] - 增资完成后武汉金控集团将成为第一大股东 [16] 行业政策动态 - 湖北省"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武汉农商行等本土金融机构上市 [17]
“准80后”履新!这家财险迎新总经理
证券时报网· 2025-03-16 15:09
管理层变动 - 陈韶峰正式获批担任渤海财险总经理,此前担任公司党委书记和临时负责人[1] - 陈韶峰1979年出生,现年45岁,曾在恒安标准人寿担任多个高管职位[2] - 2024年2月刘振宇获批担任渤海财险董事长,现任泰达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2] 公司基本情况 - 渤海财险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本19.73亿元,总部位于天津[1] - 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泰达国际,持股40.62%,实控人为天津市国资委[1] - 公司共有6家股东[1] 经营状况 - 2023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13.8%[3] - 2023年净利润4956万元,同比增长4.7%[3] - 2024年四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97.4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62.08%[3] 风险管理 - 2020年四季度至2023年一季度连续14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3] - 2023年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提升至B级,摘掉偿付能力不达标"帽子"[3] - 公司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月度指标监测分析机制[3] 业务发展 - 2024年8月22日起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4] - 2022年曾启动增资计划,拟新增注册资本不超过21亿元,但未有实质性进展[4] - 公司战略聚焦效益为先、资本管理、投资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4] 股东背景 - 泰达国际持有渤海证券、渤海财险、恒安标准人寿、天津信托等多家金融机构股份[1] - 陈韶峰和刘振宇均有恒安标准人寿工作经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