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旅融合
搜索文档
北京消费结构与趋势|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成荣:多措并举增强消费动力,为扩大消费释放新空间
北京商报· 2025-07-14 14:33
消费结构转型 - 我国消费结构呈现从单一到多元、从基础到高质的转型轨迹,通过文商旅融合、场景创新、数字赋能、品牌升级等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活力 [1] - 消费结构最初调整体现在商品内部构成优化,食品支出占比持续下降,穿着和家用电器消费比重稳步提升,为后续消费升级奠定基础 [3] - 当前消费市场最显著特征是服务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增速明显快于传统商品消费,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北京市2017年将总消费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时作为统计指标 [3] 行业数据表现 - 北京市2025年1—5月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金银珠宝类、粮油食品类、化妆品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1.0%、13.7%、11.9%和9.9% [4] - 汽车和通讯产品消费下滑,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下降22.2%,汽车类商品下降21.1%,燃油车降幅较深 [4] - 手机更换周期从18—24个月延长至36—40个月,反映耐用消费品生命周期变化对行业结构的重塑 [4] 消费动力因素 - 消费动力强弱取决于消费能力与消费信心,需通过多维度政策协同发力 [6] - 消费能力提升有赖于居民收入实质性增长和储蓄结构优化,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就业扶持力度 [6] - 消费信心与未来经济前景和收入增长预期相关,需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创新消费场景、提升供给质量 [6] 消费环境创新 - 文商旅融合发展成为重要路径,北京推动服务消费从被动供给向主动创造转变,打造文化IP、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培育演艺新空间 [7] - 创新消费场景是激活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康养、体育、文化等新兴消费领域彰显场景化消费带动力,优质内容是场景打造的核心竞争力 [7] - 消费体验多元化趋势明显,需满足不同年龄层对沉浸式快乐、情感、探索等差异化需求,旧换新政策需精准化实施 [8] 数字消费与品牌升级 - 数字消费需推动互联网平台升级,利用AI赋能实体商业数字消费场景,鼓励特色直播电商基地建设 [8] - 老字号品牌通过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赢得国内市场,文创产品受境外游客青睐,北京应加大支持力度 [9]
北京消费结构与趋势|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成荣:消费结构动态变化,需多措并举增强消费动力
北京商报· 2025-07-14 14:25
消费结构转型 - 我国消费结构呈现从单一到多元、从基础到高质的转型轨迹,通过若干阶段性调整逐步实现 [1][3] - 消费结构最初调整体现在商品内部构成优化,食品支出占比持续下降,穿着消费和家用电器消费比重稳步提升 [3] -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延伸,从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享受型需求拓展 [3] - 当前服务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增速明显快于传统商品消费,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尤为突出 [3] 消费环境营造 -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需要系统施策、精准发力,通过文商旅融合、场景创新、数字赋能、品牌升级等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1] - 既要注重短期促销政策的有效性,更要着眼于长期制度环境的优化,实现消费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1] - 提振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关键在于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消费环境,需从多维度、多层次实施创新举措 [3] 文商旅融合发展 - 文商旅融合发展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路径,将商品消费、服务消费与文化消费、艺术消费有机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的消费生态 [4] - 北京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服务消费从被动供给向主动创造转变,通过打造文化IP、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培育演艺新空间等方式引导消费升级 [4] - 文商旅融合模式丰富了消费供给,提升了消费体验的价值内涵,为服务消费增长注入新动能 [4]
首发经济火热文商旅加速融合 上海重回全国消费第一城
中国经营报· 2025-07-10 20:16
上海文商旅消费市场发展 - 上海乐高乐园7月5日开放首小时涌入7500名游客,显示文商旅市场加速发展 [1] - 1-5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72.11亿元同比增长1.4%,重回全国消费第一城 [1] - 上海正扩大文商旅融合消费,部分商圈向"全球顶级零售目的地"进发 [1] 沉浸式体验与IP消费趋势 - 上海国际电影节首创"剧好玩MART"市集,半天内吸引大量影迷参与共创涂鸦 [2] - LV全球唯一"巨轮"路易号整合展览、零售、咖啡业态,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4][5] - 张园改造后形成"文化地标+高端商业"复合生态,推动商圈业态升级 [5] 南京西路商圈升级动态 - 兴业太古汇引入LV、巴黎世家等顶奢品牌,拉升项目定位档次 [5] - 梅龙镇伊势丹广场歇业改造,未来或承接区域升级引入奢侈品牌 [7] - 张园西区占项目1/3,剩余部分2024年中分阶段开放并将连通三条地铁线 [6] - 恒隆广场扩建新增3080平方米零售面积,可租赁面积增加13%,2026年竣工 [6] 政策与市场驱动效应 - 二季度上海通过消费券、55购物节等活动激活消费,商圈客流量与零售额双增 [6] - 戴德梁行指出购物中心将向城市文化载体与消费创新平台演进 [1] - 南京西路商圈预计形成"高端品牌生态闭环",巩固全球消费热点地位 [7]
南京浦口火车站文商旅融合焕新发展活力
新华日报· 2025-07-09 07:19
历史建筑活化与文商旅融合 - 南京浦口火车站文化旅游区通过"老建筑+新内容"的创新实践,将百年老站转型为文商旅综合体,实现历史肌理与潮流文化的融合[1] - 街区保留火车站大楼百年建筑的历史质感,同时引入泡泡玛特等潮流文化IP装置,吸引年轻群体[2] - 创新模式让老建筑从历史符号转变为可触摸的生活空间,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新窗口[2] 文化活动与情感共鸣构建 - 举办"背影的重量·脊梁的温度"主题摄影展,30幅作品通过父子情深等场景展现情感联结[3] - 展览设在朱自清雕像旁,将文学意境与当代影像结合,实现历史文化从教科书走向生活场景的转化[3] - 父亲节期间开展亲子合影、露天电影等活动,通过可参与、可分享的形式引发市民情感共鸣[3] 商业运营与消费潜力挖掘 - 街区探索"文化体验+消费转化"新模式,风雨廊书店、背影咖啡等商家推出文化惠民活动[4] - 活动带动周边文创、餐饮消费额显著增长,构建文化、商业、旅游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4] - 未来将深化"文旅+IP+消费"机制,通过"小而美"的精准运营持续挖掘区域消费潜力[4]
2025年北京文化消费狂欢攻略“出炉”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8 15:14
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 北京市商务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包含时尚场景育新、活动提升、品牌创新等5个专项行动21项举措 [1] - 方案旨在激发北京时尚消费潜力、彰显首都时尚魅力,融合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和多元资源提升文化消费品质 [1] - 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通过文化业态提升商业品质,展现首都时尚风采 [1] 演艺产业发展政策 -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包含10条重要举措 [2] - 政策发放补贴支持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艺新空间、精品剧目、演艺企业4个方向的创新发展 [2] - 目标为深化文商旅融合联动,扩大"演艺+"消费,推动演艺市场提质增效 [2] 文化消费新场景 - 吉祥大戏院推出360度沉浸式舞剧体验,结合老字号跨界"戏曲咖啡"等创新业态 [3] - 王府井工美大厦"予寻空间"举办非遗主题大展,集结11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品及文创产品 [3] - 百年瑞蚨祥升级350平方米沉浸式体验空间,开设高级定制区与国风文化馆,融合展陈、茶歇、摄影等多元业态 [3] 区域与群体覆盖 - 文化消费场景覆盖核心区、中心城区到生态涵养区,服务银发族至Z世代等全年龄段群体 [4] - 通过场景焕新、各区联动、跨界融合、科技创新等方式持续赋能时尚消费 [4] - 实践提升了城市时尚品位并增强消费者文化认同,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生动力 [4]
老电厂变身文旅新地标,淮北夔牛天街正式运营
人民网· 2025-07-07 14:44
项目概况 - 安徽淮北夔牛天街项目于7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定位为"工业文化+科技体验"的文商旅综合体,涵盖工业博物馆、主题商业街区、研学教育等业态 [1] - 项目前身为大唐发电厂老厂区,2018年因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关停,2020年纳入淮北市城市更新重点工程,总建筑面积超10000㎡ [2] - 项目以《山海经》中夔牛为文化符号,打造安徽省首个机械巨兽主题文商旅综合体,保留红砖厂房、钢铁桁架等工业元素 [3][5] 改造特色 - 创造性采用"保护优先、功能再造"原则,通过10米高机械夔牛"雷雷"、3537件工业展品等实现工业遗产活化 [5] - 四层垂直业态布局:首层为机甲巡游与动力游乐,二层设主题影院与研学空间,三层为亲子乐园,四层为潮玩文创 [5] - 夜间转型为灯光艺术展与电音派对场地,形成"日游夜演"全时段消费链,带动周边商业体出租率提升15% [5][6] 政策与市场影响 - 项目响应国家发改委《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入选安徽省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典型案例 [2][6] - 试营业首月即吸引大量游客,未来将推广至更多工业遗存,推动淮北从"单一景点"向"全域旅游"升级 [6] - 市委书记强调工业遗产是"转型的财富",可形成"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带得动消费"的城市名片 [6]
中指研究院发布2025中国商业地产发展白皮书 文旅商业等有望迎发展新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07-04 18:42
行业现状 - 2025年1月至5月全国商办用房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10 9% 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4 9% [1] - 2025年上半年全国300城纯商办用地推出面积同比降幅约25% 成交面积同比降幅近两成 [1] - 2025年1月至5月全国新开业3万平方以上零售商业项目89个 较上年同期减少9个 [2] 存量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全国3万平方以上已开业零售商业项目总数超6700个(约5 9亿平方米) 五大城市群占比约60% [2] - 2025年上半年百街商铺平均租金24 16元/平方米/天 环比下跌0 35% 跌幅较2024年下半年收窄0 16个百分点 [2] - 百MALL商铺平均租金27 05元/平方米/天 环比下跌0 12% 跌幅较2024年下半年收窄0 19个百分点 [2] - 二季度重点城市写字楼平均租金4 57元/平方米/天 环比下跌0 34% 上半年累计下跌1 06% [2] 企业策略 - 头部企业通过标杆项目打造 招商调改 空间业态创新等策略稳定在营项目出租率 [3] - 多数企业聚焦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等高能级城市 同时拓展优质三四线城市 [2] 未来趋势 - 社区商业因政策支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及居民日常消费集中度高等因素具备发展潜力 [3] - 文旅商业受益于消费复苏 需求多元化及政策支持 文商旅融合模式成为转型升级重要方向 [3] - 零售商业向重体验 业态多元化方向发展 服务消费升级推动业态创新 [3]
中指研究院:1-5月全国商办用房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4.9%
智通财经网· 2025-07-04 14:42
增量市场 - 2025年1-5月全国商办用房开发投资额3985亿元,同比下降10.9%,降幅较2024年收窄1.2个百分点 [1] - 商办用房新开工面积20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9%,降幅较2024年扩大0.3个百分点 [1] - 商办用房销售面积286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4%,降幅较2024年收窄1.2个百分点 [1] 商业营业用房 - 开发投资额2573亿元,同比下降7.6%,降幅较2024年末收窄6.3个百分点 [3] - 新开工面积143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2%,降幅较2024年末扩大1.9个百分点 [3] - 销售面积20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降幅较2024年末扩大0.1个百分点 [3] 办公楼 - 开发投资额1412亿元,同比下降16.3%,降幅较2024年末扩大7.3个百分点 [5] - 新开工面积6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1%,降幅较2024年末收窄3.6个百分点 [5] - 销售面积81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4%,降幅较2024年末收窄4.1个百分点 [5] 商办土地市场 - 2025年上半年300城纯商办用地成交面积85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1% [6] - 一线城市商办用地成交面积1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 [10] - 二线城市商办用地成交面积22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 [10] - 三四线城市商办用地成交面积62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6% [10] 新开商业项目 - 2025年1-5月新开业3万方以上零售商业项目89个,总建筑面积70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9个,面积下降17% [12] - 一线城市新开业项目17个(17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个 [13] - 二线城市新开业项目29个(20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4个 [13] - 三四线城市新开业项目43个(330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个 [13] 存量市场 - 全国3万方以上已开业零售商业项目总数超6700个,总建筑面积约5.9亿平方米 [14] - 五大城市群零售商业项目数量超4000个,总建筑面积3.5亿平方米,占全国比重60% [14] 商铺租赁市场 - 2025上半年百大商业街商铺平均租金24.16元/平方米/天,环比下跌0.35% [18] - 百大购物中心商铺平均租金27.05元/平方米/天,环比下跌0.12% [18] 写字楼租赁市场 - 2025年二季度重点城市主要商圈写字楼平均租金4.57元/平方米/天,环比下跌0.34% [20] - 2025年上半年写字楼租金累计下跌1.06% [20] - 金融业、TMT行业、商务服务业租赁案例合计占比超六成 [22] 商办大宗交易 - 2025年1-5月监测到大宗交易83宗,交易金额933亿元,同比增长85% [23] - 零售商业交易金额555亿元,占比60%,办公楼交易金额235亿元,占比25% [27] - 内资企业买家交易宗数占比89%,机构投资者交易金额占比约八成 [27] 企业经营情况 - 2024年代表企业在营商场平均出租率95.2%,较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 [31] - 华润万象生活旗下商场零售额2150亿元,同店同比增速4.6% [31] - 龙湖集团旗下商场营业额735亿元,同比增长16% [31] - 中海商业购物中心销售额同比增长30.2%,同店同比增长8% [31] 企业融资表现 - 2025年1-5月CMBS/CMBN和类REITs产品发行规模382亿元,同比小幅增长3.8% [35] - 以商业地产为底层资产的产品发行金额264亿元,占比69% [39] - 截至2025年6月27日,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产品共9支,总发行规模超220亿元 [40] - 7支零售商业消费REITs底层资产出租率均在95%以上 [41] 趋势展望 社区商业 - 截至2025年6月全国已建成便民生活圈5510个,服务居民1.25亿人 [43] - 城市居民一半以上的日常消费支出集中在社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 [47] 文商旅项目 - 文商旅融合模式成为商业地产转型升级重要方向 [50] - 项目模式包括旅游休闲街区、文化地标更新、景区周边商业配套升级、大型文商旅综合体等 [53][54][55]
ESG AA评级领跑行业 君亭酒店以精益管理价值沉淀筑就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全景网· 2025-07-03 14:24
ESG评级与行业地位 - 公司荣获ESG AA评级,在酒店、餐馆与休闲行业144家企业中综合得分第一,较2024年6月BBB级大幅跃升 [1] -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维度得分分别为8.36、6.40、8.96,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95、3.87、5.12 [1] - 华证指数将公司ESG评级由BBB级上调至A级,在酒店行业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1] 国际合作与品牌拓展 - 公司与精选国际酒店集团建立总特许经营及分销合作,获得COMFORT和QUALITY两大品牌在中国大陆的独占使用权 [2] - 首批68家酒店接入精选国际全球分销体系,涵盖官网、移动应用等全渠道 [2] - 2024年12月成立合资公司君行酒店管理(深圳)有限公司,首次全面进军加盟市场,开发超1200名加盟商资源 [10] 绿色运营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采用被动式建筑设计,优化能源效率与室内空气质量,引入再生建材和低VOC排放材料 [4] - 2024年全面推进"全链条低碳生态",采购热泵系统、高效电机等设备,照明系统升级为LED并配备智能控制 [5] - 旗下多家酒店获GHDA环球人居设计文旅类"酒店设计银奖"和"低碳试点酒店"称号 [5] 数字化与智慧服务 - 公司打造智慧住运营平台,覆盖前台接待、餐饮服务等核心场景,实现运营数字化与决策智能化 [6] - 2024年开展智慧住移动端客控功能测试,实现"手机即房卡"的无接触服务 [6] - 抖音累计直播181场,GMV超544.75万元,单场最高GMV达76.6万元 [7] 文化融合与特色体验 - 公司深度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主题酒店,有机融合地域文化与特色艺术文化 [8] - 截至2024年末拥有16个文化遗产项目 [8] - 夜泊君亭酒店以印象派手法重构生活方式,成为文商旅融合实践的鲜活样本 [9]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国内酒店市场总规模达1.78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23.8% [3] - 绿色酒店认证数量同比激增210%,节能改造投资回报周期缩短至3.8年 [3] - ESG表现领先企业估值溢价达22%,绿色融资成本降低1.8个百分点 [3] 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 - 公司与希尔顿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计划在中国大陆高端酒店及度假村领域建立长期合作 [11] - 与建发旅游签署"颐豪Pagoda君亭设计酒店"项目协议,加速品牌共建与升级 [12] - 与锦颐连锁酒店合并会员体系,双方超1700万会员实现权益互通 [12]
活态传承激发新活力(现场评论) ——写好人文经济学的大文章③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18
北京中轴线文化经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 - 天坛公园以祈年殿景观开发的文创雪糕成为爆款产品,吸引大量游客[1] - 限量版"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冰箱贴每日仅售400个,需提前3天预约,带动设计生产销售全产业链[1] - 文创产品融合历史与现代元素,为中轴线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提供新思路,创造可观经济效益[1] 文商旅融合业态 - "全聚德中轴食礼"体验店推出京味茉莉白毫茶饮与茶点套餐,打造美食文化沉浸体验[2] - 沉浸式剧本杀店以"中轴线密室逃脱"为卖点,将历史事件与老建筑实景结合[2] - 隆福寺文化街区市集同步销售非遗手工艺品与数字藏品,形成线上线下联动[2] - 文旅项目带动周边住宿餐饮商业繁荣,构建文化驱动的综合消费生态[2] 城市生活场景创新 - 胡同文创店推出主题盲盒手办,老茶馆与咖啡馆共存的混搭文化场景[3] - 东城区精选30余处露台景观,如王府井酒店露台可观赏故宫落日,明城墙咖啡店可聆听北京站钟声[3] - 文化供给与商业服务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实现文化浸润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3] 文化遗产价值转化 - 中轴线通过文创开发、业态融合、场景再造,实现文化遗产的经济潜能释放[1][2][3] - 创新模式既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又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