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内免税店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将开业,拆解深业商管的「城市文商旅」新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8-12 12:45
随着实体零售的底层逻辑持续迭代,具备前瞻视野的购物中心正不断拓展边界,通过颠覆传统的业态创新,重构商业空间的"人、货、场" 生态。眼下, 深圳首个市内免税店即将在深业上城迎来开业。 作为城市中心区免税经济的新模型,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的开业,将带来怎样的差异化消费体验?有了市内免税店的加持,深业上城在持续培育国际化商 圈的过程中又将激起怎样的涟漪?背后的深业商管,是否有更深层次的谋划?伴随深入的探访,答案逐渐清晰。 当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的围挡在深业上城即将换下,这个承载着城市商业升级期待的新空间,正将一个时常被忽略的问题抛到消费者面前。免税和普通有 税、退税等模式的差异在哪里? | 模式 | 适用人群 | 购买地点/条件 | 税费处理方式 | 优惠 / 退税额度 | 关键特点 | | --- | --- | --- | --- | --- | --- | | 免税消费 | 持出入境有效证件 即将于60日 (含)内 搭乘航空运输工具 或国际邮轮出境的 旅客(包括但不限 | 市内免税店 | 购买时直接免缴(关税 、消费税、增值税等) | 因整体税率减 免,约可获 11- 25% 的优惠 | 按免税价付 款,离境提货 ...
市内免税店计划落空,广州北站能级提升瓶颈何解?
搜狐财经· 2025-07-02 08:21
项目规划与现状 - 广州北站中旅免税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36亿元,总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采用TOD+免税IP综合开发模式,计划于2025年投入使用[4][6] - 项目包含商业体、住宅楼和办公楼等多业态,其中商业体目标打造包含市内免税店的超级商业体,但目前商业体建设进度缓慢,主体工程未完工,2025年建成可能性较小[6][7][8] - 住宅部分进展较快,两栋45层高层住宅即将封顶,预计分别于2025年和2027年交房[7][8] 市内免税店计划变更 - 广州唯一一家市内免税店已确定落户珠江新城国际金融中心,由中免集团、广百股份等共同运营,北站免税店计划大概率落空[8][9] - 免税店开设需国务院批准,广州仅获批一家市内免税店资质,政策限制导致北站项目无法实现免税IP[9][11] - 花都区对项目表述已调整为"广州北站商业综合体",不再重点提及免税IP[12] 项目影响与挑战 - 错过市内免税店使花都错失打造大湾区首个免税综合体和商业新地标的机会,延缓区域能级提升[12][13] - 北站周边商业以社区型消费为主,缺乏高端商圈,项目进度问题和规划落地差距影响枢纽经济效应形成[12][13] - 花都拥有空铁双枢纽优势,但国际消费资源集聚度不足,流量转化能力有待提升[16][17] 未来发展建议 - 项目可调整运营策略,结合空铁枢纽优势打造全新商业形态,丰富周边商圈[12] - 花都需要优化交通网络衔接,强化枢纽联动,提升商业规划和定位[14] - 建议改善商业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商业氛围,提升流量转化能力[17]
都市评:广州北站市内免税店落空,后续路径将更考验花都智慧
搜狐财经· 2025-07-02 02:02
广州北站中旅免税综合体项目现状 - 项目原计划2025年投入使用 但目前商业体建设进展缓慢 核心的市内免税店计划大概率落空[2] - 2021年花都区政府与中国旅游集团签约 计划在广州北站东广场打造含市内免税店的综合体 但除两栋高层住宅即将封顶外 商业体推进迟缓[2] - 广州唯一获批的市内免税店已确定落户40公里外的珠江新城国际金融中心 北站项目免税店因需国务院批准而仅停留在概念阶段[2] 项目原规划与预期影响 - 项目旨在打造大湾区首个免税综合体 依托广州北站交通枢纽及距白云机场10公里的区位优势[2] - 免税店被视为拉动消费和提升花都枢纽经济的关键引擎 其缺失使花都建设世界级项目的愿景受挫[2] - 北站能级提升计划遭遇波折 原规划通过免税店吸引高端消费促进区域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2] 城市商业规划启示 - 非核心区域发展免税商业需提前布局政策资源并优化配套设施 市内免税店稀缺性导致选址向核心地段倾斜[4] - 政企合作项目需加强前期政策研判与风险评估 避免因规划失当造成资源浪费[4] - 事件凸显城市商业规划需平衡"高大上"目标与政策可行性、执行力的关系[4] 广州北站发展瓶颈分析 - 北站虽具备"空铁联运"优势 但始发班次少 与大湾区其他枢纽衔接不畅 周边城市面貌待提升[4] - 免税店落空加剧了北站枢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区域商业定位需重新审视[4] - 花都亟需探索免税店之外的特色商业路径 突破北站能级提升瓶颈[4] 项目后续发展展望 - 免税综合体后续走向将成为观察城市商业规划科学性与灵活性的重要样本[4] - 如何在政策框架内重新规划发展路径是花都面临的重要课题[4] - 项目考验政企双方智慧 需探索突破北站发展瓶颈的新方案[4]
押注市内免税店
搜狐财经· 2025-06-25 13:43
政策与市场动态 - 2024年8月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推动广州、成都、深圳等8家新一批市内免税店陆续亮相 [1] - 2024年各地两会多次提及"免税店",上海、广东、安徽等地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支持市内免税店建设 [1] - 2024年4月跨境支付、免税概念股及消费板块全线大涨,中国中免、武商集团等领涨,格力地产、岭南控股、王府井涨停 [1] - 市内免税店肩负促使国内居民境外消费回流及推动外国人士入境旅游消费的双重使命 [1] 新增免税店布局 - 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由王府井(51%)与武商集团(49%)合作,选址武商MALL六楼,2024年5月30日试营业 [3] - 长沙市内免税店选址王府井百货8楼,预计2024年9月底运营 [3] - 成都免税店由中免集团主导运营,选址仁恒置地广场,预计2024年10月开业 [3] - 西安免税店由中免子公司与西安中大国际联手,落户中大国际南大街店 [3] - 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选址深业上城,由深业集团、中国中免、深圳免税集团联合打造,预计2024年启动 [3] - 中国中免中标成都、天津、福州免税店项目,天津选址仁恒伊势丹,福州选址恒力城 [4] 经营模式与政策 - 新增8家免税店强调"免税+有税""进口+国潮""线下+线上"混合经营模式,促进国潮品牌出海 [4] - 市内免税店采用"店内买单 口岸提货"方式,不设购物限额(海南离岛免税限额10万元) [4][5] - 经营主体需经竞争确定并由免税商绝对控股(持股>50%),协议期限5-10年 [8] - 主要客群为机场和邮轮出境游客,2019年民航出境旅客8533万人,邮轮208万人 [9] 行业格局与规模 - 中国中免已开业4家市内免税店(大连、三亚、青岛、厦门),9家在筹备 [7] - 目前27家市内免税店分布在22城:中国中免12家、中出服12家、港中旅1家、王府井2家 [7][8] - 2019年市内免税店销售额3亿元,2021年6亿元,券商预测短期规模不足40亿元,长期超300亿元 [9] - 单体城市免税店规模从亿元到数十亿元不等,与机场出入境客流强相关 [9] 发展趋势 - 经营主体多元化,包括本地百货、商业地产、机场、文旅公司等,竞争呈现区域化特征 [9] - 政策放宽外国人过境免签,免税店重点吸引外国人消费,推动"免税+国潮""免税+文旅"场景创新 [9][10] - 差异化区域特色建设成为发展方向,海外消费者是当前主要发力点 [10]
城市24小时 | 曾经的“小透明”省会,找到流量密码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1 23:48
贵阳旅游活动 - 2025年"5·19 中国旅游日"城市接力倒计时活动在贵阳举行,5月18日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吸引26.8万市民现场观演,2.17亿人次云端共赏 [1] - 巡游队伍由26个方阵近3600人组成,展示贵州9个市州的山水风情与人文底蕴,包括"村超""村BA"等特色文旅品牌 [1] - 2024年贵阳首次入选文旅部城市接力活动,2700余人组成25支巡游方阵展示非遗艺术 [2] - 2025年活动升级,在社交媒体获得广泛关注 [2] 贵阳旅游发展 - 贵阳作为贵州旅游交通枢纽,旅游资源相对较少,但近年来通过互联网流量效应提升全国能见度 [2] - 贵阳越界影城因《哪吒2》爆火成为新晋"顶流",单日票房全国领先,吸引30余万人次观影,其中40%来自省外 [2] - 贵阳计划推动文化创新和文旅融合,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 [2] 人口增长 - 2024年贵阳常住人口增加19.96万人,居全国第一,总人口达660.25万人 [3] - 过去十年贵阳年均人口增量接近20万人 [3] - 贵阳计划到2035年人口达800万至1000万人,建成千万人口特大城市 [3] 成都免税店 - 成都市发改委等6部门印发方案,计划年内建成投运市内免税店 [4] - 方案提出推广"即买即退"商店,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流程 [4] 人工智能发展 - 深圳龙岗区揭牌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政府直属机构——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 [5] - 发布《"AI龙岗"三年行动计划》和《具身智能机器人友好示范城区三年行动方案》 [5] 低空经济 - 苏州成立2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专项母基金,由苏州创新投资集团等共同出资 [6] - 基金经营范围包括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 [6] 跨境电商 - 广东省委印发措施,提出开展县域"跨境电商带"试点 [7] - 提升广州、深圳、粤东跨境电商发展能级,健全"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机制 [7] 财政数据 - 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616亿元,同比下降0.4%,4月中央收入增长1.6% [13] - 装备制造业税收增长显著,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长33.2% [13] - 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增长8.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2.2% [13] 5A级景区 - 全国358家5A级景区中,江苏以26家位居第一,天津最少仅2家 [14] - 浙江、四川和新疆分别有22家、18家、18家5A级景区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