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

搜索文档
周红波在秦淮区调研时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8-15 10:37
秦淮区发展定位与规划 - 秦淮区拥有南京最具特色和辨识度的文化底蕴 商贸金融发达 科教资源富集 主城区拓展增量 转型升级空间宝贵 [1] - 目标定位为"特而精 最南京"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需统筹城市更新与产业焕新 推动动能转换 品质提升 治理增效 [1] 产业布局与创新方向 - 重点发展都市工业 总部经济 首店经济 文商旅融合 消费金融等产业 [1] - 推动以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为重点的全面创新 赋能老城区转型升级 [2] - 打造秦淮河产业融合发展带 形成文旅休闲产业带 商务服务集聚带 新兴产业集聚带 [2] 重点区域发展策略 - 老城南片区聚焦文商旅融合打造新品牌 新街口片区推进焕新升级 白下高新区发展都市工业 南部新城强化项目落地和产城融合 [2] - 新街口商圈提档升级 南部新城与行政区深度融合 通过城市更新优化治理水平 [2] 消费经济与场景打造 - 以消费为引领 丰富多样消费业态 拓展多元消费供给 打造全域消费场景 促进流量转化为留量和发展增量 [2] - 京东MALL(中华城店)等商业体作为首店经济代表项目被重点调研 [1] 企业调研案例 - 调研江苏和成显示科技有限公司(都市工业) 中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部经济) 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消费金融)等企业 [1] - 周处读书台项目作为文商旅融合典型案例被考察 [1]
上城5万平方米免租空间育科创“潜力股”
杭州日报· 2025-08-12 10:30
政府扶持政策 - 上城区政府提供5万平方米核心区空间"零租金"支持科创企业,首批24家企业已入驻 [1][4][6] - 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3年免租办公空间,包括科技创新企业和科技人才创业企业 [6] - 配套开发2000套半价科创公寓,解决新落地企业员工住房问题 [6] 企业案例 - 智海星河科技公司获得1300平方米3年免租办公空间,预计9月中旬入驻 [1][2] - 该公司正从传统IT向大模型AI转型,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企业 [2] - 免租政策直接节省场地支出,资金将投入核心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引进和市场拓展 [2] 政策效果 - 政策发布半年已吸引24家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企业入驻 [6] - 首批6处优质空间包括融信中心、鑫运时代金座等,其中融信中心已有14家企业入驻 [3][6] - 政策营造了尊重创新、服务创新的氛围,成为营商环境"金名片" [6] 区域发展 - 上城区全力打造中央创新区(CID),支持全面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1][7] - 政策体现了"放水养鱼"战略,在科创企业关键阶段提供支持 [2][6] - 目标是形成产业生态效应,吸引更多优质科创企业聚集 [6]
★证监会: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5
资本市场改革政策 - 证监会推出"1+6"深化科创板改革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上市、试点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等 [3]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1][3] -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 [3]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1.88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50%以上 [1] - 上市公司专利数量占全国总量1/3,私募基金参与投资了90%科创板/北交所公司及50%创业板公司 [1] - 科技企业在千亿市值A股公司中占比从10年前的12%提升至27%,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领域形成集聚效应 [1] 股债联动与融资创新 - 推动科创债发展,优化发行交易制度,加快推出科创债ETF及可交换债/可转债产品 [4] - 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获批注册,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数据资产开展证券化融资 [4] 长期资本培育 - 推动社保/保险/产业资本参与私募股权投资,优化基金份额转让及股票实物分配机制 [5] - 支持编制科技创新指数,开发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 [5] - 拟在上海设立科技公司建设资产管理服务平台 [5]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落实"并购六条"及重组管理办法,推动股份对价分期支付、简易审核程序等新举措 [5] - 研究完善股权激励实施程序,提升便利性 [5] 对外开放举措 - 优化QFII制度,拓展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至100个,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 [6] - 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上市,提升外资参与便利度 [6]
【新华解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证监会主席吴清明确资本市场改革创新重要主线
新华财经· 2025-06-19 11:01
资本市场枢纽功能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需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促进三者良性循环是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要主线[1] - 资本市场在分担创新风险、促进创新资本形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舞台[3] - 构建以资本市场为枢纽的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对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意义重大[2] 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互动 - 科技创新始于技术、兴于产业、成于资本,资本市场为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4] - 优质科技型企业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和吸引力,美股"七巨头"是典型例子[4] - 头部科技企业出色的市场表现推动资金向优质公司聚集,吸引全球资金涌入,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国际竞争力[5] 资本市场改革举措 - 证监会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为抓手,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市场体系和产品服务矩阵[6] - 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7] - 改革举措包括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等[6] 政策落地与市场影响 - 当天批复全国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注册,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ETF期权交易,成立中国资本市场学会[7] - 未来将打通私募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卡点堵点,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参与科技企业投资[7] - 优化QFII制度等重磅改革举措有望加快落地见效,A股市场长期叙事的积极变化将不断增加[7]
中国证监会主席: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搜狐财经· 2025-06-18 16:55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 - 资本市场在完善适配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金融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科技巨头和科创新秀的发展[1] - 创新具有"始于科技、兴于产业、成于资本"的特点,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越来越明显[1] 科创板改革措施 - 深化科创板改革,推出"1+6"政策措施,其中"1"为设置科创成长层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精准服务优质科技企业[3] - "6"项改革措施包括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等[3]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外资和外资机构是资本市场重要参与力量,将持续深化市场、产品和机构的全方位开放[3] - 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包括优化QFII制度、拓展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至100个、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等[4] - 推动液化天然气期货期权等产品上市,增强外资参与便利度[4]
科创板大动作!新设科创成长层,科创信息技术ETF摩根(588770)红盘上行涨近1%,芯源微涨超4%
搜狐财经· 2025-06-18 13:45
科创信息技术ETF摩根表现 - 科创信息技术ETF摩根(588770)上涨0 98% 盘中换手2 21% 成交699 32万元 [1] - 跟踪指数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指数(000682)上涨0 99% [1] - 成分股生益电子(688183)上涨15 40% 拓荆科技(688072)上涨4 27% 芯源微(688037)上涨4 24% 国博电子(688375)上涨3 66% 思特威(688213)上涨3 50% [1] 科创板改革政策 - 中国证监会宣布将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推出"1+6"政策措施 [1] - "1"指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2] - "6"包括引入专业投资者制度 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支持未盈利企业增资扩股 完善科创板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等 [2] 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指数 - 指数选取50家市值较大的下一代信息网络、电子核心、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 [2] - 反映科创板市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2] 摩根资产管理科技投资产品 - 主动管理产品包括摩根新兴动力基金、摩根智慧互联基金、摩根动力精选基金、摩根慧选成长基金、摩根太平洋科技基金 [3] - 被动投资产品包括摩根恒生科技ETF(QDII)、摩根中证创新药产业ETF、摩根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QDII) [3] - 产品线覆盖A股、港股及全球科技龙头企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