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
搜索文档
中国经济总量接连突破新关口
新华社· 2025-10-14 10:07
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约140万亿元,这是令全球瞩目的里程碑!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这一预测数据,标注出发展的新刻度。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十四 五"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连跨越。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横向看,中国以约占世界17%的经济体量,贡献约30%的全球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可靠的"动力源 (5.760, 0.00, 0.00%)"与"稳定器"; 纵向看,"十四五"这五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带着14亿多人奔向好日子,"十四五"以来,中国经济标注出一串串坚实而闪亮的坐标—— "创造力"更强。"天宫"逐梦,C919翱翔苍穹,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大国重器惊艳世界,前沿领域开出繁 花,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创新驱动正重塑一个活力奔涌的中国。 "绿色颜值"更高。全社会消费的每3度电中,就有1度是清洁的绿电。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 一,"新三样"扬帆出海,"绿色"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幸福指数"更暖。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 ...
领航定向驾驭发展全局——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工作述评之一
新华社· 2025-10-13 23:48
宏观经济表现 - "十四五"前四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为5.5%,2025年经济总量有望达到140万亿元[2] - 中国经济在风险挑战冲击下保持增长,在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2] 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 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4] - 将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作为强健经济的筋骨,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10]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20] -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各方共识和行动,但需注意不能光盯着"新三样",不能把传统产业一概视为低端产业[21] - 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22] 区域发展战略 - 党的十八大以来召开三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党的二十大以来召开九场区域发展战略座谈会[16] -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16]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28] 改革开放与营商环境 - 用好多元发展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4] - 以政府和市场关系重塑为关键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10] - 2025年5月2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23] -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22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扩展至47个国家[28]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12]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2]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 -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布局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和高能级孵化器[23] 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 -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发展更可持续[10] - 推动沿江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心系一江碧水[22] - 在蓝天碧水间绘就生态文明画卷[30]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22] - 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11] - 8年时间近1亿人口摆脱绝对贫困,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26]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 | 预计约140万亿元!中国经济总量接连突破新关口
新华社· 2025-10-13 22:32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王雨萧)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约140万亿元,这是令全球瞩目的里 程碑!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这一预测数据,标注出发展的新刻度。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十四 五"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连跨越。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横向看,中国以约占世界17%的经济体量,贡献约30%的全球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可靠的"动力 源"与"稳定器"; 纵向看,"十四五"这五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带着14亿多人奔向好日子,"十四五"以来,中国经济标注出一串串坚实而闪亮的坐标—— "创造力"更强。"天宫"逐梦,C919翱翔苍穹,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大国重器惊艳世界,前沿领域开出繁 花,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创新驱动正重塑一个活力奔涌的中国。 "国际范"更足。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扩大至47国,"中国游""中国购"成为新时尚,不少海外博主在社交 媒体感叹:"中国变'酷'了!" "绿色颜值"更高。全社会消费的每3度电中,就有1度是清洁的绿电。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 一," ...
预计约140万亿元!中国经济总量接连突破新关口
新华社· 2025-10-13 18:41
宏观经济总量与增长 - 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约140万亿元人民币[1] - “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2] - 中国以约占世界17%的经济体量贡献约30%的全球增长[2] - “十四五”前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86%[5] 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 - 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3]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3] - 全社会消费的每3度电中有1度是清洁绿电[3] - “新三样”产品扬帆出海[3] 消费市场与对外开放 - 消费新业态涌动、新模式迭出[5] - 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扩大至47国,“中国游”“中国购”成为新时尚[3] - 开放口岸不断增长,负面清单持续“瘦身”[5]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3] -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3]
新华鲜报·“十四五”亮点丨预计约140万亿元!中国经济总量接连突破新关口
新华网· 2025-10-13 18:34
宏观经济总量与预测 - 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约140万亿元,是“十四五”以来继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元后跨越的新里程碑 [1] - “十四五”五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该增量已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2] - 中国经济以约占世界17%的体量,贡献约30%的全球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可靠的动力源与稳定器 [2] 经济增长驱动力 - “十四五”前四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86%,消费新业态涌动、新模式迭出 [5] - 开放口岸增长及负面清单持续“瘦身”,使中国经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更具韧性与通达性 [5] - 绿色经济成为增长新动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新三样”产品扬帆出海 [4] 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前沿领域发展迅速,大国重器惊艳世界 [4] - 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方兴未艾,创新驱动正重塑活力奔涌的中国经济格局 [4] - 全社会消费的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是清洁的绿电,凸显能源结构优化 [4] 开放与国际化 - 单方面免签“朋友圈”扩大至47国,推动“中国游”与“中国购”成为新时尚 [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指出,中国经济正逐步向更高质量、更平衡、更具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转变 [4] - 中国经济的“国际范”更足,开放程度提升增强了其全球吸引力 [4]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央广网· 2025-10-13 09:56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导丝尖端触觉反馈”重要突破 推动国产医疗装备走向临床 [1] - DeepSeek大模型火热出圈 智能机器人亮相春晚和马拉松 创新成果井喷式涌现 [1]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科技攻关赋能经济发展新活力 [2] - 江苏省计划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突破一批产业急需关键技术 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青海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新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双主体” 并积极发展使用水风光发电的绿色算力 [2] 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 -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断降低 新能源汽车畅销海内外 绿色成为当代中国鲜明底色 [2] - 青海省将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推进绿色算电协同一体化示范 深化算力与多领域融合 [2] 区域协调发展 - 川渝两地携手共进 加速崛起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3] - 推进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从开局起步到积厚成势 系统谋划下一个五年实施方案 [3] - “十四五”时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逐步缩小 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4] 高水平对外开放 -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使中国新发展成为各国新机遇 [4] - 从自贸试验区到自由贸易港 从重大展会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多层次开放平台相互赋能 [5] - 推动从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全面升级 [5] - 厦门通过编制操作规范实现锂电池从“没人敢运”到“全球抢单” 提升新能源产品海运国际规则话语权 [5]
陈刚:广西县域经济大有可为,要加快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广西日报· 2025-10-11 11:04
会议核心观点 - 自治区党委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核心目标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广西现代化建设筑牢基础 [1] - 会议强调要抢抓历史发展机遇,加快走出具有广西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子 [2] - 会议明确了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三大实施路径 [3] 发展战略与路径 - 发展路径坚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产业兴县、富民增收,生态筑基、城乡融合” [3] -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创造更多本地就业机会 [3] -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3] 产业发展重点 - 坚持三产协同、绿色发展,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深度融合 [4] - 统筹制定“一县一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县域拳头产业和区域产业集群 [4] - 强化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招商常态化,吸引优质企业项目落地 [4] 政策与机制保障 - 以制定实施县域经济“创先争优”三年行动方案为契机,加大财政支持并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4] - 深化“标准地+承诺制+全代办”改革,提升服务效能以破解企业投资堵点并激发市场活力 [4] - 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的用人导向,把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用到重要岗位 [3]
融汇新时代思想 续写大别山精神新篇章
中国发展网· 2025-10-11 10:20
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内涵 - 大别山精神是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珍贵精神遗产,其内涵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 [1] - 大别山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其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的深度融汇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1] 坚守信念与政治定力 - 大别山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始终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坚定不移跟党走,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 [1][2] - 新时代对党忠诚的集中体现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 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 - 大别山精神的根基深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党与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人民至上”的理念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3] - 要将大别山精神中的人民立场贯彻到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3] 开拓创新的革命锐气 - 大别山军民在斗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创造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战略战术,如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后采取的分散作战方式 [4] - 要从大别山精神中汲取“勇当前锋”的智慧和胆魄,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 [4] 牺牲奉献的钢铁意志 -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大别山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牺牲近百万人,仅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130,351人 [5] - 要将大别山军民那种“革命何须怕断头”的英雄气概,转化为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的强大意志力,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5]
四中全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发表八篇“钟才文”署名文章|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11 07:57
文章核心观点 - 系列文章系统阐述中国经济在新时代实现的历史性跨越与蝶变,强调其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于坚持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 [2][3][10] - 中国经济在当前复杂国内外形势下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形有分化、势在向好,未来增长潜力巨大,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确定性与正能量 [15][19][21] -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市场扩容及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21][29][42] 经济发展成就与跨越 - 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近135万亿元,年均增长6%,接近世界经济年均增速(3.1%)的两倍 [3] - 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012年的11.3%提升至2024年的17.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 [7][39] - 基于专利合作条约申请的专利数量达70160件,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和多排名第三的日本分别多30%和45% [5] - 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从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5年的第10位,成为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5] 发展动力与结构转型 - “十四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63%左右,投资的贡献率将降至28%以内,消费日益成为重要动力 [4]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工业增速,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动能产品出口增速超过20% [15][16]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经济发展底色更绿,绿色转型全面加速 [6][16] 科技创新与人才优势 - 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已超3.6万亿元,投入强度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发明专利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22] - 每年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万人,人才红利特别是“工程师红利”不断强化 [22] - 人工智能相关行业薪酬增速是其他行业2倍,科技创新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18][22] 市场潜力与投资机遇 - 中国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形成规模庞大、层次多样的国内市场,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过50万亿元 [23][29]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美元以上,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6.1%,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3] - 在算力网络、移动通信、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保持快速增长,将为全球创造广阔市场空间 [24] 区域协调与城镇化 -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落地落实,城乡区域发展成效斐然 [5] -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过城镇居民,中小城市和广大乡镇成为新的消费热土 [5] - 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更新、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将带来巨大投资机会 [24] 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7] - 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20.6万亿元人民币 [31] -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 [41]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10][35] -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的74.8岁增加到2024年的79岁,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5.7岁 [8][35]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连续13年保持在4%以上,202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 [34]
苏州市领导调研太湖治理工作
苏州日报· 2025-10-11 06:36
昨天(10月1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调研太湖治理工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太湖治理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标本兼 治,深化源头治理,统筹推进退圩还湖、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扎实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取得更 大成效。 吴中区沿太湖圩区退圩还湖工程正有序推进。吴庆文察看施工现场,听取工程进展情况汇报,要求严把安全 关、质量关,保障项目如期完工,更好改善湖区生态环境。苏州泰禾渔业公司主要从事河蟹养殖生产。吴庆文走 进养殖区域,认真了解尾水净化功能区建设情况,要求加强技术投入,增强净化能力,推动池塘改造生态化、科 学化。随后,吴庆文来到太湖胥湖湾,乘船察看太湖水质及生态修复情况,了解沉水植物种植等工程进展,要求 有力有序推进施工进度,力争早日发挥工程作用,更好保护太湖生态。 调研中,吴庆文指出,太湖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的"国之大者"。去年太湖湖体平均水质 30年来首次达到良好湖泊标准,成绩来之不易,必须久久为功。要提高政治站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工程进度,全面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