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搜索文档
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问需于企贷动有速
江南时报· 2025-07-30 21:53
银行服务举措 - 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近期积极开展营销走访活动以精准对接市场主体金融需求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 - 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和商户门店全面摸排企业经营状况与融资需求 [1] - 走访活动秉持覆盖广、目标明、动作快的理念并将政策宣传、产品匹配和融资辅导贯穿服务全程 [1] 具体案例成效 - 为渤海物流园从事粮食收购的李老板在三天内完成从走访相识到贷款资金发放的全流程 [1] - 客户经理迅速匹配合适信贷产品解决流动资金需求问题 [1] - 该案例生动诠释融资服务的加速度 [1] 未来计划 - 银行将持续传递有速度、有温度的服务 [1] - 通过精准滴灌企业需求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1]
广西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广西日报· 2025-07-30 09:56
7月2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 十二场),主要介绍金融支持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广西认真落实适 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好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金融总量稳定增 长,为全区经济回升向好持续营造良好的环境。1—6月,广西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349.68亿元,同比 多增92.63亿元;至6月末,广西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62万亿元,同比增长6.8%。 发布会还通报了上半年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等方面情况。1—6月,广西在资本市场新发债券 融资成本同比下降50个基点,地方融资平台保持零违约,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租赁住房贷款余额同比 均有增长,8家上市公司预告净利润增长超50%。(孟振兴 彭鑫云) 扫码看发布会实录 数据显示,上半年广西直接融资规模激增、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支 持力度加大,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1—6月,广西企业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743亿元,其中 金融机构发行债券205亿元,创历史新高;通过资本市场融资348.17亿元,同比增长80%。至6月末,广 西科 ...
金融活水畅通“世界铜都” 赋能铜箔“智造”升级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7 01:40
铜产业概况 - 江西省鹰潭市被誉为"世界铜都",铜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占全国铜加工总量的十分之一,集聚500余家上下游企业 [1] 邮储银行金融服务 - 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以"特色化、专业化"为导向,为铜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绿色升级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方案 [1] - 累计为鹰潭铜产业提供超百亿元信贷支持,覆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余家 [5][6] -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支持铜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绿色转型、智能制造等领域 [5][6] 鑫铂瑞科技案例 - 鑫铂瑞科技专注于高端锂电铜箔和挠性覆铜板铜箔,拥有4位全职博士带领的30多人研发团队,技术处于业内领先水平 [2] - 公司年产2万吨锂电铜箔,下游客户覆盖多家国内头部新能源企业,预计今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4] - 邮储银行累计提供超3750万元贷款支持,包括500万元法人信用贷款和1250万元科创信用贷 [3] - 邮储银行提供"一企一策"方案,包括基础贷款、票据管理、优化对公账户结算等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 [4] 产业升级成效 - 金融与科技双重赋能下,鑫铂瑞科技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4] - 邮储银行助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推动"世界铜都"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6]
瑞信证券更名北京证券 国资接棒引期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22:36
股权转让完成 - 方正证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瑞信证券已更名为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正式从外资主导的合资券商转变为国资控股券商 [1] - 方正证券向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出售持有的瑞信证券49%股权 并于2025年7月21日签署补充协议 [1] - 北京国资公司成功接手瑞信证券85 01%股权 包括收购瑞银集团持有的36 01%股权(对价9135万美元)和方正证券持有的49%股权(对价1 24亿美元) [2] - 证监会已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 实际控制人 [2] 股权转让历程 - 2022年瑞信曾筹划100%控股瑞信证券 但因被瑞银收购而告吹 [2] - 2024年6月北京国资公司与瑞银集团和方正证券就收购瑞信证券85 01%股权达成三方协议 [2] - 本次股权转让耗时一年多 [2] 经营业绩 - 2024年瑞信证券营业收入5684 85万元 同比下降63 81% [3] - 投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540 92万元 同比下降61 91% [3]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36 39万元 同比下降25 62% [3] - 利息净收入1972 46万元 其他业务收入1481 79万元 [3] - 2024年净亏损1 62亿元 [3] 行业影响 - 北京国资体系参控股券商已达五家 包括北京证券 首创证券 第一创业 恒泰证券 中信建投 [3] - 北京国资体系券商是否会借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进行整合 将是行业一大看点 [3]
瑞信证券正式更名,北京证券“重现江湖”
经济观察网· 2025-07-24 13:40
股权变动与交易细节 - 方正证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瑞信证券更名为北京证券 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持股85.01% 瑞银集团持股比例降至14.99% [2] - 股权交割前产生的业务潜在索赔责任由方正证券和瑞银集团承担 索赔时限为交割后5年 责任上限为交易对价的75% [2] - 北京国资公司收购瑞银集团持有的36.01%股权 对价9135万美元(约6.505亿元人民币) 收购方正证券持有的49%股权 对价1.24亿美元(约8.85亿元人民币) [5] 瑞信证券历史与业绩表现 - 瑞信证券成立于2008年10月24日 最初由瑞士信贷银行与方正证券共同发起设立 注册资本8亿元 瑞士信贷银行和方正证券持股比例分别为33.30%和66.70% [3] - 2009年至2024年 公司总资产不超过10亿元 其中8年处于亏损状态 多数年份净利润不超过0.15亿元 [3] - 2021年业绩最佳 营业收入4.97亿元 净利润0.45亿元 投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4亿元 同比增长243.77% [4] - 2022年营收大幅下滑 净亏损2.54亿元 2024年营业收入0.57亿元 同比下降63.81% 净亏损1.62亿元 连续第三年亏损 [5] 业务与人员变化 - 2021年瑞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及独家主承销商完成华康股份IPO 发行规模15.04亿元 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参与顺丰控股200亿非公开发行项目 [4] - 2024年投行业务收入0.15亿元 利息净收入0.2亿元 为主要收入来源 [5] - 员工数量从2021年底的237名缩减至2024年底的103名 投行业务人员从68名减少至29名 [6] 股东战略与行业背景 - 北京国资公司表示收购瑞信证券股权是与瑞银集团合作的延伸 也是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举措 [7] - 方正证券出售股权旨在盘活资产 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8] - 瑞银集团因"一参一控"规定选择保留瑞银证券 放弃瑞信证券 瑞银证券2024年营收10.47亿元 是瑞信证券的近10倍 [9][10] - 北京证券挂牌后 北京地方国资体系参控股券商增至5家 包括首创证券、第一创业证券等 [11]
中国银行东营分行:“特殊退汇台账”精准服务 助力企业高效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7-24 13:08
公司概况 - 山东某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气体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国家级荣誉,并入选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绿色工厂名单 [1] 业务挑战 - 公司跨境业务因特殊交易模式(合同包含货款及钢瓶押金)面临超期限退汇难题,多数退汇超180天,导致企业需反复提交单证,耗费人力时间,并可能影响客户合作 [1] 解决方案 - 中国银行为公司定制"特殊退汇台账"方案,在收汇环节精准区分气体货款与钢瓶押金金额并登记台账,后续退汇时直接比对记录,无需重复提交单证,显著提升效率 [1] - 自2024年年底实施以来,已高效处理4笔特殊退汇业务,单笔业务办理时间大幅缩短,企业财务人员可更专注核心业务 [2] 行业推广价值 - "特殊退汇台账"机制具有可复制性,中国银行东营分行计划推广该模式,为更多"走出去"企业提供高效外汇服务 [2]
瑞信证券更名“北京证券”:外资退出,北京国资正式入主
南方都市报· 2025-07-24 13:04
公司股权变动 - 方正证券不再持有瑞信证券股权 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新营业执照 [2] - 方正证券董事会同意向北京国资公司出售瑞信证券49%股权 并于7月21日签署补充协议 [2] - 北京国资公司收购瑞信证券85.01%股权 包括从瑞银集团收购36.01%股权(对价9135万美元/6.505亿元人民币)和从方正证券收购49%股权(对价1.24亿美元/8.85亿元人民币) [5] - 证监会2025年3月核准北京国资公司成为瑞信证券主要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对其受让85.01%股权无异议 [6] 品牌历史沿革 - 新"北京证券"前身为瑞信方正证券 2008年成立时方正证券持股66.7% 瑞信持股33.3% [4] - 2020年瑞信增持至51%成为控股股东 2021年更名为瑞信证券 [4] - 2024年瑞银吸收合并瑞信后继承其持有的瑞信证券51%股权 [4] - 原"北京证券"成立于1993年 2006年瑞银重组后品牌消失 演变为瑞银证券 [4] 国资券商布局 - 北京国资控股券商增至五家 包括新北京证券、首创证券、第一创业证券、金融街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 [6] - 北京国资公司表示收购旨在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 未来将支持瑞信证券经营发展 [6] 行业动态 - 此次更名标志"北京证券"品牌在尘封20年后重新启用 反映国资与外资在中国券商行业的进退轨迹 [2] - 瑞信证券控股权从外资(瑞信/瑞银)转为国资(北京国资公司) 体现国内券商股东结构变化 [4][5][6]
工商银行钦州分行:金融活水润泽产业沃土 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结硕果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3 18:15
核心业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达41.78亿元 较年初增量9.58亿元 [1]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29.96亿元 较年初新增1.10亿元 [1] - 战略新兴产业贷款43.17亿元 较年初新增5.76亿元 [1] 重点服务领域 - 聚焦临港绿色大工业 临港现代物流业 现代服务业三大特色产业集群 [2] - 金融资源精准投向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 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 [1] - 支持技术改造再贷款及数字化 智能化 高端化 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 [3] 金融服务创新 - 运用跨行跨区域银团贷款 市场化债转股等工具满足重大项目需求 [3] - 通过"桂惠贷"产品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 [3] - 提供全周期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涵盖信贷 结算 贸易融资等产品 [3] 政银企协同机制 - 建立制造业金融服务专项工作机制 配套资源倾斜与考核激励 [2] - 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备选项目纳入重点支持项目库 [2] - 采用"分行+支行"协同模式推动自贸区 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项目 [4] 区域服务策略 - 依托"金桂星火"党建品牌开展"入园惠企"精准服务 [4] - 动态下发工商注册 项目核准清单至支行强化跟踪反馈 [4] - 升级跨境支付结算 贸易融资服务支持外向型产业链 [3]
上半年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金融市场韧性增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9 07:13
货币政策 -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5月出台10项政策措施包括降准、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等 [2] - 一揽子政策已全部落地,对提振市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政策并评估效果 [3] - 2020年以来累计降准12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和130个基点 [5] 信贷情况 - 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新增贷款12.92万亿元 [4] - 贷款行业结构优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 [4]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娱、教育养老等领域 [5]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 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4%、11.2%、38%和9.5% [4] - 服务企业和个人共计7839万户,同比增加588万户 [4] 汇率与金融市场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运行在7.2元下方,6月末汇率为1美元对7.1586元人民币 [7] - 美元指数由年初109跌至97附近,跌幅11%;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攀升至4.8%,目前运行在4.4%左右 [7] - 国内基本面持续向好,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浮动、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 [8]
最新公告!长城证券迎“青壮派”代总裁
券商中国· 2025-07-18 21:07
高管变动 - 长城证券总裁兼财务负责人李翔因个人原因辞职 公司成立30年的元老级高管[1][2] - 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周钟山代行总裁职责 51岁博士出身 拥有分公司总经理、经纪业务总部总经理等复合履历[4][5] - 周钟山被业内评价为"青壮派"代表 兼具基层和总部经验 预计将推动公司战略执行与改革[6] 团队年轻化趋势 - 2024年已聘任三位70后副总裁 多数为内部提拔 高管团队年轻化特征显著[7] - 代总裁周钟山比前任年轻6岁 体现干部梯队建设成果[4]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13.35亿至14.07亿元 同比大增85%-95% 或创半年报历史新高[8] - 业绩增长源于财富管理、自营投资业务稳定增长 投行与资管业务快速回升[8] - 2024年创近三年最佳业绩记录[9] 股东增持 - 控股股东华能资本2024年4月启动增持计划 截至7月9日累计增持637.09万股 金额5017万元 持股比例升至46.53%[10] 创新金融产品 - 2025年5月发行深交所首只证券公司科创债 规模5亿元 期限2年 票面利率1.79%[11] - 募集资金投向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助力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12] - 公司定位"金融-产业"对接平台 通过科创金融港建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