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icon
搜索文档
上城:南星1.3公里老街“复兴”美好生活
杭州日报· 2025-07-04 10:44
街区改造升级 - 上城区南星街道"复兴"美好生活街区正式开街,全长近1.3公里,串联起多元生活场景,服务沿线4个社区、2万多居民、260家商户 [2] - 街区包含"幸福食堂"、"复兴卫生站"、"十亩优享家"、"复兴礼花园"、"稻田读书空间"及"南星菜市·龙山河市集"等设施 [2] - 改造后的街区为杭州市民提供了新的夏日消暑和生活休闲去处 [2] 南星菜市·龙山河市集 - 由老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而成,环境焕然一新,增设电梯和空调,吸引年轻人和老顾客 [3] - 提供净菜加工及代炒服务,便利忙碌居民 [3] - 保留新丰小吃等老字号,引入Manner咖啡、非遗味德丰等新业态 [3] - 设置灵活外摆区,早晨为早餐点,晚上变身夜市,激活"早经济"和"夜经济" [3] - 引入"南星智邻"数字人,提供24小时社区咨询、导览、信息查询等服务 [3] - 改造后人流量日均增长70%,吸引周边居民及基金小镇、学校、写字楼等客群 [3] 其他特色场景 - "复兴礼花园"约400平方米,举办花艺课堂与美学沙龙,打造宋韵美学共享客厅 [4] - "复兴卫生站"融合中药博物馆与康养服务,推出"十二时辰药食同源"主题 [4] - "十亩优享家"提供甜蜜驿站、十亩优学堂等社区服务 [4] 社区共治模式 - 南星街道通过益星荟志愿服务机制,发动居民、商户、企业参与街区共治 [4] - 新组建"网格N力量"队伍,参与街区治理和服务 [4]
【养老之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助力“夕阳红”
证券时报· 2025-07-01 02:21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核心概念 -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家为圆心,步行15分钟左右可解决居民购物、就餐、休闲等基本生活需求,并支持社区治理共建共享[1] - 该概念实质是"养老圈",通过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确保老年人15分钟内获得养老服务[1] - 建设背景源于中国老龄化加剧,2024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全国22%[1] 政策推动与实施进展 - 商务部2021年《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明确要求包含养老托育等公益性设施[2] - 各地已推出"15分钟XX生活圈"模式,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核心内容[2] - 政策组合拳涵盖资金扶持、服务标准规范及监管强化,推动"幸福晚年触手可及"[2] 养老服务需求与模式创新 - 当前中国家庭养老仍为主流模式,需配套完善服务体系[2] - 该生活圈能缓解居家养老压力,提升服务可及性与专业性,满足"家门口一站式"需求[1] - 社区参与可帮助老年人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2]
打通堵点建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经济日报· 2025-06-28 06:03
便民生活圈定义与政策支持 -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社区商圈 [1] - 涵盖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生活保障类业态,以及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 [1] - 市场监管总局等5部门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发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1] 便民生活圈特色服务 - 特别强调养老服务设施和托育机构建设,关注"一老一小"特殊人群需求 [1] - 重庆九龙坡民主村社区食堂为60岁以上困难老人提供最低2元餐食,80岁以上老人免费 [1] - 银川东环社区打造"托育加油站",提供全日托、半日托、小时托、周末托等多样化托育服务 [1] 智慧化便民生活圈建设 - 通过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2] -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居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享受物业缴费、报事报修、社区团购等服务 [2] - 上海长宁区"AI食堂"通过新终端技术赋能早餐工程、白领午餐及老年助餐服务 [2] 便民生活圈发展现状 - 2021年10月商务部等多部门确定30个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2]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4321个便民生活圈,服务近1.07亿社区居民 [2] 便民生活圈发展挑战 - 部分城市社区存在商业网点布局不科学、业态不齐备等问题 [3] - 部分社区物业管理水平不高,停车问题、环境卫生问题长期存在 [3] - 需要坚持"因城施策、一圈一策"原则,加强政策集成和保障措施 [3]
民生一件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如何提升幸福感?这些实践探索给出答案↓
央视网· 2025-06-27 12:42
便民生活圈建设概况 -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家为圆心,步行15分钟解决居民购物、就餐、休闲等基本需求,并促进社区共建共享 [1] - 目前该模式已成为服务保障民生、推动便利消费的重要载体,未来将强化适老设施并向"完整社区"升级 [15] 湖南长沙湘江新区洋湖街道案例 - 社区搭建共享图书馆,居民捐赠书籍并参与手工艺课程,课程由居民特长者授课 [1] - 设立大学生共享创业店铺,采用随申随用模式,已有200多名大学生完成创业首秀 [3] - 提供免费兴趣课程(素描、声乐等)及健身设施,开放至晚8点,设立意见箱实现需求对接 [5] - 社区目标为打造多元、开放、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5] 吉林长春朝阳区光明社区案例 - 社区老年人占比13%,党群服务中心提供文艺排练、书法绘画及爱心理发、义诊等服务 [9] - 开设"幸福餐厅"为老年人提供低价营养餐,支持上门送餐 [11] - 开发"朝阳生活管家"App集成商圈地图与优惠信息,累计服务居民12500人次 [13] - 围绕医、康、养等6大元素实现15分钟内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13] 陕西宝鸡渭滨区案例 - 以人民商场为中心联合周边商业网点,覆盖5个社区62235人,满足三餐、五金等需求 [16][18] - 商场公示商家联系方式和步行距离便民贴 [16] - 新增为老服务、托育机构等27个业态,完善"一老一小"服务 [20]
解决占道经营问题,北京14处点位今年将织补便民商业设施
新京报· 2025-06-25 19:42
便民商业设施织补计划 - 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含章园二社区引入蔬菜直通车首日销售300余单,销量超3000斤,有效满足居民需求[1] - 2025年计划在北京市14处占道经营高发、便民需求急切的点位开展商业设施织补工作[3] - 目前已对11处群众急需的点位完成商业设施有效织补,后续将总结前期经验推进全市工作[3] 占道经营整治成效 - 北京市占道经营市民诉求从2016年13.5万件降至2024年2.6万件,降幅达80%[2] - 怀柔区石厂村老路占道经营问题占全区举报量的35%,通过设置148个摊位的便民疏导区分区经营有效解决问题[4] - 通州区新建社区通过跨区引入蔬菜直通车,每周运营2次提供150余种农副产品,满足6000居民需求[5] 商业配套不足现状 - 部分老旧小区、新建小区、回迁楼商业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出现"买菜难"问题[2] - 个别区域商业配套仍无法全面覆盖,需通过织补便民商业设施解决[2] - 位置偏远织补点位招商效果不佳,部分区缺乏合规蔬菜直通车辆[3] 创新解决方案 - 采用蔬菜直通车、便民餐车、便民菜店、便民市场、惠农售卖点等多种形式织补设施[1] - 跨区协调引入蔬菜直通车落地社区,协调人气高便民市场开设自产农产品专售区[3] - 免收摊位费吸引游商入市规范经营,盘活闲置物业用房开设便民菜店[3]
北京织补社区商业设施 占道经营高发点补位便民服务
北京商报· 2025-06-25 17:31
便民商业织补计划 - 北京市计划在2025年对14处占道经营高发且便民需求迫切的点位开展商业设施织补工作,通过疏堵结合方式解决占道经营问题 [1] - 通州区宋庄镇含章园二社区作为试点,蔬菜直通车首日销售300余单、销量超3000斤,后续扩展至通州、门头沟等5个区的社区村落 [1] - 自2017年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占道经营投诉量从13.5万件降至2024年2.6万件,降幅达80%,3500余处高发点位完成治理 [1] 供需矛盾与解决方案 - 老旧及新建小区商业配套滞后导致"买菜难",便民生活圈建设虽缓解问题,但个别区域仍存在覆盖不足 [2] - 两部门以"便民"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市民诉求与实地摸排确定需求,采用"一点一策"原则精准织补 [2][3] - 已完成11处点位商业设施织补,后续将跟踪运营情况并调整不符合需求的业态或违规经营者 [3] 跨部门协作机制 - 城管与商务部门定期会商,共享信息并移送线索,共同解决便民商业织补中的复杂问题 [3] - 通过强化协作机制推进疏堵结合治理,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3]
苏州市率先启动经营乙类非处方药试点
苏州日报· 2025-06-25 08:21
政策突破 - 全家连锁便利店成为苏州市首家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便利店 标志着便利店经营乙类非处方药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1] - 苏州市本月在全省率先出台《苏州市经营乙类非处方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鼓励药品零售经营模式创新 [1] - 试点范围为在本市注册的便利店(超市)企业 要求在本市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 [1] 试点细则 - 试点药品品种为乙类非处方药 不包括含特殊药品的复方制剂和需冷藏冷冻保存的药品 [1] - 乙类非处方药陈列将设置专区(柜) 统一展示"乙类非处方药"字眼和非处方药专用标识 [1] - 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办理仅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药品经营许可证》 并可采取告知承诺方式申请 [1] 审批创新 - 方案通过简化许可申报材料和审批程序 创新实施"告知承诺+事后监管"模式 [1] - 企业提交申请材料和承诺书后 符合条件的当天受理当天办结 [1] 行业影响 - 该试点是助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实现药品零售行业与民生服务多元融合 [2] - 打破了传统药品零售模式 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放宽经营限制创新监管模式 [2] - 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便捷购买常用药 提升了公共服务效能满足了群众健康需求 [2]
【西安】启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消费活动
陕西日报· 2025-06-23 06:48
活动概述 - 西安市商务局主办"2025年西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消费"活动 活动时间为6月14日至15日 是"'西'悦购·趣长安"年度消费促进计划的关键环节 [1] - 活动主题为"幸福邻里 烟火长安" 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 采用"品牌惠民+便民集市"形式 [1] - 活动形式包括品牌让利 打折促销 "以旧换新"及便民服务进社区等 旨在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购物体验 [1] 活动执行细节 - 第一周活动在碑林区建南社区与经开区首创未央里举行 设置便民服务区 政策咨询区 互动体验区等 [1] - 参与商家包括苏宁易购 京东MALL 积木家装 金龙鱼等 携爆款产品以空前优惠力度吸引市民 [1] - 参展商推出折扣 满减 赠品等多样化促销活动 有效带动后续门店的消费转化 [1] 行业合作与模式创新 - 活动联合家电 家居 电子产品等行业销售企业 通过"售新+回收"模式提供服务 [1] - 提供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的估值 交易 回收 换新全链条和"送装拆收"一体化服务 [1] - 该模式在让利消费者的同时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1] 活动意义与规划 -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通过"便民服务圈"与"邻里社交圈"双向赋能 促进城市消费升级与民生福祉提升 [2] - 活动是对商务部"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案例"内容的升级 [2] - 系列活动集中于6月和9月在西安市20个社区生活圈展开 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与消费活力释放 [2]
【西安】雁塔区小寨路街道崇业社区以“一社区一特色”工作为抓手,打造“银龄课堂+幼小托育”党建服务品牌——聚焦“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
陕西日报· 2025-06-21 08:51
社区托育服务 - 崇业社区托育中心提供0至3岁儿童照料服务,配备乳儿班游戏区、多功能活动教室、保健室等专业设施,由专业托育老师授课 [4][5] - 该中心采取"社区免费提供场地+第三方机构低价收费"模式,运营一年已服务近70个家庭,解决双职工家庭托育难题 [2][5] - 社区还提供寒暑假托管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等进行课业辅导和兴趣培养,实现"托、管、教"一体化 [5] 养老服务创新 - 社区开设"暖阳小厨"敬老食堂,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和餐食配送服务 [6] - 通过"银龄课堂"开设声乐、山水画、书法等课程,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6] - 社区常住人口约9000人,老年人口占比较高,养老服务需求突出 [4] 社区治理模式 - 社区建立"一核三联三共"机制,以158名党员为核心,通过组织联建、事情联办、邻里联转实现资源共享 [8] -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获评陕西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 [8] - 小寨路街道推进"一社区一特色"工作,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8] 服务特色 - 创建"银龄课堂+幼小托育"党建服务品牌,形成党群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5][7] - 通过"嵌入式"服务模式,使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可及的社会服务 [5] - 社区党委被居民视为"主心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显著 [3][7]
“政策引导+场景创新+消费补贴”,2025年四川省一刻钟便民生活节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6-19 23:09
活动概况 - 2025年四川省一刻钟便民生活节在乐山启幕,主题为"和美邻里·乐享逸夏",由四川省商务厅与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1][3] - 活动采用"文化展演+成果发布+场景体验+消费赋能"多元形式,商务部及四川省政协领导出席,21个市(州)商务部门、150余名代表参与 [3] 核心亮点 地域文化与经验交流 - 乐山市展示彝绣非遗表演和"乐山味道"歌舞,成都R29社区、攀枝花老街社区代表分享社区生活圈建设经验 [3] 商机发布与项目落地 - 发布四川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机会清单,成都、乐山、绵阳、德阳四地现场签约推动产业投资 [5] - 参与企业涵盖商业运营(如成都里优社区程务有限公司、新希望斯会援务集团有限公司)、生活服务(如四川藏奉家养老鼠势有限公司)、科技类(如中国电信四川分公司、四川长虹檐圆好保科技)等超70家机构 [6][7] 惠民促消费 - 乐山市发放122万元便民消费券(含72万元职工普惠券),采用"线上扫码+线下使用"模式刺激消费 [10] 便民嘉年华 - 3000㎡展区设七大主题(四川老字号、"乐山味道"、外贸优品等),集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吸引大量市民参与 [10] 行业数据与政策支持 - 四川省构建"9个国家级试点+1个省级试点"矩阵,覆盖300余个便民生活圈、13万余个商业网点,惠及超700万居民,带动就业近100万人,社会投资规模超200亿元 [12] - 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场景创新+消费补贴"组合拳,聚焦"以旧换新进社区""品质商品进社区""餐饮服务进社区"三大方向 [12] 未来规划 - 四川省商务厅强调将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等融合,培育典型社区和重点企业,打造便民生活圈四川样板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