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世界遗产达60项 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日报· 2025-09-11 09:31
文物保护进展 - 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近20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推进 1200余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 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集中连片保护[3] - 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完善 形成以文物保护法为统领 6部行政法规 10部部门规章 400多部地方性法规为主体的法律体系[3] - 流失文物追索成果显著 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包括圆明园石柱 丰邢叔簋及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4] 科技应用与创新 - 科技手段广泛应用 卫星遥感 无人机 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文物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火灾探测 自动灭火 防盗预警等新装备投入使用[4] - 文物保护技术取得突破 土遗址病害诊断评估 防风化技术研发系统化推进 文物病害科学诊断方法和动态监测技术实现突破[4] - 考古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考古发掘方舱 移动实验室等专有装备先进 南海西北陆坡沉船深海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上海长江口二号古船实现整体打捞[8] 博物馆事业发展 - 博物馆体系完善 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 其中免费开放6444家占比91%以上 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5] - 博物馆藏品大幅增加 "十四五"时期新增藏品889.2万件/套 中央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 接待观众超41亿人次[5] - 展览教育活动丰富 全国每年举办展览超4万个 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 通过大馆带小馆 巡展 借展 联合办展 "云展览"等方式增强供给能力[6] 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成果显著 拥有世界遗产60项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1项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 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 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申遗工作稳步推进[7] - 国际组织建设取得进展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 成员国 伙伴国 观察员国扩展至20个 牵头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7] - 国际考古合作广泛开展 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 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 举办文物进出境展览和交流活动300余场[7][8] 文明研究与学术贡献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 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8] - 发起国际文物科技合作计划 世界丝绸互动地图 "瓷器起源 传播与全球化"等计划吸引国际学术界广泛参与[8]
文物事业发展步伐更坚实
经济日报· 2025-09-11 08:59
考古工作进展 - 实施1284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 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 一万年文化史 五千多年文明史[2] - 边疆考古发现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质 包括吉林古城村 新疆莫尔寺 西藏玛不错等遗址[2] - 考古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包括考古发掘方舱和移动实验室[2] - 实施基本建设考古发掘6500余项 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 雄安新区 沪渝高速公路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2] 博物馆事业发展 - 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 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3] - 免费开放博物馆6444家 占比超91%[3] - 中央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 接待观众超41亿人次[3] - 每年举办展览超4万个 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3] - 通过大馆带小馆 巡展 借展 联合办展 "云展览"等方式增强供给能力[4] - 实施预约机制调整 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应对寒暑假和节假日激增需求[4] 世界文化遗产成就 - 新增4项世界文化遗产 包括泉州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北京中轴线 西夏陵[5] -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 其中文化遗产41项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5] - 理顺乐山大佛 都江堰—青城山 龙门石窟等遗产地管理体制[5] - 实施故宫 莫高窟 长城 大运河 丝绸之路等保护展示项目[5] - 推进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 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申遗工作[6]
“十四五”期间我国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取得新突破
经济日报· 2025-09-11 08:07
考古事业发展 - "十四五"期间实施1284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 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 一万年文化史 五千多年文明史 [2] - 实施基本建设考古发掘6500余项 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 雄安新区 沪渝高速公路等国家重大基建项目 [2] - 考古专有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包括考古发掘方舱和移动实验室 [2] 博物馆体系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 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3] - 免费开放博物馆6444家 占比超91% 中央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 [3] - 年接待观众超41亿人次 年举办展览超4万个 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 [3] 文化遗产申报保护 - 新增4项世界文化遗产 使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文化遗产41项 双重遗产4项) [5] - 实施故宫 莫高窟 长城 大运河 丝绸之路等重大保护展示项目 [5] - "十五五"时期将推进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 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申遗项目 [6] 供需优化措施 - 通过大馆带小馆 巡展 借展 联合办展 "云展览"方式增强文化供给能力 [4] - 优化预约机制 延长开放时间 取消闭馆日等措施应对寒暑假节假日客流高峰 [4]
世界遗产达60项 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11 05:59
文物保护与立法进展 - 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近20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推进 1200余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 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集中连片保护[2] - 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完善 形成以文物保护法为统领 6部行政法规 10部部门规章 400多部地方性法规为主体的法律框架[2] - 流失文物追索取得成果 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 包括圆明园石柱 丰邢叔簋及战国帛书等重要文物[3] 科技赋能文物管理 - 科技手段广泛应用 卫星遥感 无人机 物联网 人工智能等提升文物风险监测预警能力 火灾探测 自动灭火 防盗预警装备升级[3] - 文物保护技术突破 土遗址病害诊断评估 防风化技术研发系统化推进 文物病害科学诊断方法和动态监测技术取得进展[3] - 考古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考古发掘方舱 移动实验室等专有装备先进 深海考古和古船打捞技术实现重大突破[7] 博物馆体系建设 - 博物馆数量与接待规模显著增长 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 其中免费开放6444家占比91% 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4] - 博物馆藏品与活动丰富 新增藏品889.2万件/套 每年举办展览超4万个 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 中央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4] - 优化服务应对"预约难" 通过延长开放时间 调整预约量 巡展借展等方式提升接待能力 构建博物馆"生活圈"[5] 文化遗产国际交流 - 世界遗产申报成果显著 拥有世界遗产60项 其中文化遗产41项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 多项新项目申遗稳步推进[6] - 国际组织建设取得突破 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 成员扩展至20国 牵头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6] - 文物外展与交流活跃 举办进出境展览和交流活动300余场 推出"秦汉文明展"等知名品牌 引进古埃及文明大展等重磅展览[6] 文明研究与考古突破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认定中国方案 构建跨学科研究范式 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7] - 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吸引广泛参与 世界丝绸互动地图 瓷器起源与传播等计划凸显文物在文明交流中的价值[7]
国家文物局局长:我国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新京报· 2025-09-10 16:16
博物馆体系建设 - 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7046家 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1] - 免费开放博物馆6444家 占比91%以上 [1] - 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 [1] 文物资源普查与保护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76.7万处"三普"登记文物复查 [1] - 新发现文物数量超过13万处 [1] - 完成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古代名碑名刻文物、革命文物资源调查公布 [1] 文物保护工程投入 - 近20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推进 [1] - 1200余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 [1] - 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实现集中连片保护 [1] 考古研究与发现 - 批复实施770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和基本建设考古项目 [1] - 牛河梁、石峁、二里头、三星堆等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新发现 [1] -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深海考古达世界先进水平 [1] 国际文物合作与交流 - 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 [2] - 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 [2] - 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2]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人民日报· 2025-09-10 15:45
文物资源普查与保护状况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成76.7万处"三普"登记文物复查并新发现超13万处文物 [1] - 近20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推进且1200余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 [1] - 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实现集中连片保护 [1] 考古发现与研究进展 - 批复实施770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和基本建设考古项目 [1] - 牛河梁、石峁、二里头、三星堆等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新发现 [1] -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 博物馆体系与公共文化服务 - 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7046家且免费开放6444家占比91%以上 [2] - 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且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 [2] -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增至65家 [2] 文化遗产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包括新列入的北京中轴线和西夏陵 [2]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扩展至20个成员国、伙伴国和观察员国 [2] - 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及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 [2] 文物法治与科技人才建设 -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 [3] -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总数达40家且重点文物类型保护修复水平提升 [3] - 实施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并举办文物行业技能大赛 [3] 文物利用与社会影响力 - 文物主题游径建设串联城乡文脉且革命文物保护传承激发爱国热情 [2] - 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2] - 文物进出境精品展览和文博节目如《寻古中国》广受好评 [2]
滚动更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新发现文物数量超13万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5:40
中国世界遗产与文物保护成果 -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位居世界前列[2] -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数量超过13万处 76.7万处"三普"登记文物全部完成复查[3] - 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持续投入 近20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推进 1200余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施[3] 国际文物合作与流失文物回归 - 在柬埔寨等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 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的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稳步推进[2] - 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2] 考古发现与研究体系建立 - 批复实施770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和基本建设考古项目 牛河梁、石峁、二里头、三星堆等遗址取得重要考古新发现[5] -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深海考古迈向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特色考古学初步建立[5] 文物保护法律与专项工作 -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 文物保护成为国家意志[4] - 完成全国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古代名碑名刻文物、革命文物资源调查公布 37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集中连片保护[3]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郑州日报· 2025-09-08 08:41
教育政策与领导关怀 - 省委书记刘宁在教师节前夕看望慰问郑州中学和郑州大学教学科研一线教师代表 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福和诚挚问候 [1] - 刘宁强调好老师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的领路人 应潜心教书育人 培根铸魂 用心用情上好开学第一课 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建设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1] - 刘宁希望全省教师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牢记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3] 学校教育与创新实践 - 郑州中学是全国教育改革与创新先进学校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办学特色突出 [1] - 刘宁详细了解郑州中学思政教育 科学教育 美育教育及社团活动开展情况 鼓励用爱心 知识和智慧点亮学生心灵 点燃科学热情 [1] - 刘宁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科研平台与技术创新 - 郑州大学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常俊标院士在核苷类抗病毒重大新药创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2] - 刘宁勉励常俊标院士带领团队潜心钻研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 聚焦前沿领域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2] - 刘宁察看黄河实验室(河南)建设运行情况 肯定王复明院士在水利水文研究方面成绩 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创平台作用 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2] 文化传承与考古研究 - 刘宁察看双槐树遗址等考古研究成果 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教授深入交流 [2] - 刘宁希望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挖掘黄河文化 中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为建设文旅强省作贡献 [2] 教育保障与社会支持 - 刘宁要求各级党委 政府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 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3] - 强调织密扎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3]
刘宁在郑州市看望慰问教师代表
河南日报· 2025-09-06 18:36
教育政策导向 - 省委书记刘宁强调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挖掘黄河文化和中原文化时代价值 助力文旅强省建设 [2] - 积极推进思政课程建设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 要求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3]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 郑州大学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核苷类抗病毒重大新药创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2] - 黄河实验室(河南)重点发展水利水文研究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坝道工程医院" 解决市政建设技术难题 [2] - 强调充分发挥科创平台作用 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为保障河湖安澜和城市更新提供科技支撑 [2] 教育体系发展 - 郑州中学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与创新先进学校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办学特色突出 [1] - 实地考察心理健康中心 数智探索中心 图书馆等设施 详细了解思政教育 科学教育 美育教育及社团活动开展情况 [1] - 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织密扎牢校园安全防护网 持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
赵刚在西安市调研文物保护工作时强调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坚决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
陕西日报· 2025-08-21 08:30
文物保护政策导向 - 强调保护优先原则 健全大遗址全域保护分级责任体系 加大日常巡查巡护力度 [1] - 落实"先考古 后出让"和"先调查 后建设"前置保护制度 加强重要文化遗产保护修缮 [2] - 健全打击防范文物犯罪长效工作机制 守牢文物安全底线 [2] 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 做好实体遗迹保护展示工作 维护历史真实性 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1] - 精心编制新一轮大遗址保护规划 妥善处理遗址内常住人口服务管理 [1] - 运用数字化手段强化城墙本体保护监测 统筹抢救性保护和主动预防 [1] 文化价值挖掘与传播 - 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系统展示文化遗产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2] - 建好用好文博场所 丰富展示传播方式 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 挖掘文化遗产多重价值 探索活化利用路径 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 重点文物保护项目 - 汉长安城遗址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关注规划建设和发掘成果 [1] - 西安城墙保护利用工作获得专项调研 强调确保绝对安全 [1] - 让遗址保护成果惠及于民 使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