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
搜索文档
家门口修路 脱贫户增收
人民日报· 2025-08-27 10:54
白茶产业发展 - 乌厦村合作社拥有521亩茶园 年用工量达七八百人次 工资发放总额近90万元 [1] - 产业路建设前为10.41公里泥巴路 存在路窄坡陡弯多问题 雨天上不去晴天不愿去 [1] - 以工代赈项目包括产业路和步道建设 总投资660余万元 建设周期为一年 [1] 劳动力就业结构 - 全村897人中脱贫户占比50% 劳动力560人中有300人外出打工 剩余劳动力多在50岁以上 [1] - 项目平均每天用工三四十人 其中八成以上为脱贫户 [1] - 普工日薪170元 技术工日薪可达300元 提供从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型机会 [2] 以工代赈政策实施 - 榕江县获得以工代赈专项资金5386万元 实施9个项目 带动务工900余人 [2] - 累计发放劳务报酬800余万元 预计全部完工后将吸纳务工1800余人 [2] - 项目完工后预计发放劳务报酬2000余万元 实现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2] 项目建设进展 - 当前阶段主要进行割草除根等基础清理工作 后续将大规模铺设砖石和硬化路面 [2] - 项目由各村申报后经县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审批 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 [2] - 项目提供技术培训机会 助力劳动力掌握新技能并实现可持续就业 [2][3]
家门口修路 脱贫户增收(农民工稳岗就业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27
以工代赈政策实施成效 - 中央专项投资项目累计吸纳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208万名 同比增长32% [1] - 各类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发放劳务报酬223亿元 同比增长34% [1] 地方以工代赈项目案例 - 贵州省榕江县获得以工代赈专项资金5386万元 实施9个项目 带动务工900余人 [5] - 项目预计全部完工后吸纳务工1800余人 发放劳务报酬2000余万元 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5] - 乌厦村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660余万元 建设产业路和步道10.41公里 [3] 就业带动与技能提升 - 乌厦村项目平均每天用工三四十人 其中八成以上为脱贫户 [3] - 务工人员日薪从普工170元可提升至技术工300元 实现从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4] - 村合作社茶园原年用工七八百人次 发放工资总额近90万元 [3] 产业协同发展 - 产业路建设直接服务521亩白茶园 解决农产品运输和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 [3] - 项目使就业"长"在产业上 路修好后将创造更多打工机会 [4] - 项目由各村自主申报 经县发展和改革局等部门审批实施 [5]
贵州榕江实施以工代赈,创造就业岗位 家门口修路 脱贫户增收(农民工稳岗就业在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8-26 05:50
白茶产业配套项目 - 贵州省榕江县两汪乡乌厦村建设白茶产业配套设施 包括产业路和步道 总投资660余万元[2] - 产业路全长10.41公里 原为泥巴路 存在路窄坡陡弯多问题 雨天无法通行[2] - 项目属于以工代赈工程 建设周期一年 平均每日用工三四十人 其中脱贫户占比超80%[2] 劳动力就业与收入 - 乌厦村劳动力560人中有300人外出务工 剩余多为50岁以上人员[2] - 村合作社521亩茶园年用工量达七八百人次 年发放工资总额近90万元[2] - 以工代赈项目普工日薪170元 技术工日薪可达300元 提供从劳力型向技能型转型机会[3] 财政支持与项目规模 - 榕江县2023年获以工代赈专项资金5386万元 实施9个项目[3] - 项目已带动务工900余人 发放劳务报酬800余万元[3] - 全部完工后预计吸纳务工1800余人 发放劳务报酬2000余万元 人均增收超1万元[3] 产业协同效应 - 产业路建设直接服务于白茶运输需求 解决"白茶出山"物流瓶颈[1][2] - 基础设施完善后预计将创造更多打工机会 形成"就业长在产业上"的良性循环[3] - 项目通过各村申报 县发改局审批 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多类型[3]
宜春市铜鼓县:以工代赈“四维发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08-21 12:33
项目储备机制 - 建立县发改委牵头、行业部门协同、乡镇落实的三级联动项目储备机制 围绕农村交通、水利、生产生活设施等重点领域开展全域摸排和精准筛选 [2] - 2023-2024年累计储备项目20个 总投资达9000万元 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动态管理模式 [2] - 开展靶向培训覆盖全县乡镇业务骨干 重点解读政策要求、申报流程及实施要点 推动项目储备质量与申报效率双提升 [2] 项目实施模式 - 创新群众自建加多方监管机制 由村委会牵头组建村民理事会全程参与原材料采购和务工组织 建立主管部门、乡镇、监理、群众四级监督体系 [3] - 该模式节约招投标及耗材费用约20万元 推动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达预算内资金的40% 直接带动低收入群体增收 [3] - 全县推广村集体承接加群众参与建设模式 实现项目实施与村民务工增收双向奔赴 [3] 项目开工效率 - 推行政策服务与前期手续双线并行 整合政策解读、流程图、申报模板等资料定向推送 让基层申报要求一目了然 [4] - 创新预审批加预施工机制 允许项目单位在资金下达前完成用地、环评等前期手续 资金到位后同步开展财审与施工方确定 [4] - 通过预合同机制实现开工即加速 2024年以来全县以工代赈项目平均开工周期缩短30% [4] 资金与验收管理 - 将劳务报酬发放、务工培训、项目进度等纳入拨付审核硬指标 要求项目单位提交务工台账、报酬发放明细及培训记录 未达标项目暂缓拨付 [5] - 2024年全县项目劳务报酬发放率达100% [5] - 严格执行施工自验、业主初验、部门联验三级验收制度 重点核查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及惠民成效 [5]
债券市场观察(2025年7月)
搜狐财经· 2025-08-16 08:17
债市走势回顾 - 7月债市在消息面刺激下出现较大回调,10Y国债收益率一度上行10BP至1.75%,信用债估值一周内普遍上行10BP以上 [3] - 月初跨季后资金宽松,利率债窄幅震荡,信用债利差压缩行情延续 [3] - 月中受A股向好、流动性收敛和地产传闻影响,上证指数创新高,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叠加税期资金趋紧,债市收益率上行 [3] - 下旬在反内卷、水利工程启动、中美关系缓和等消息带动下,股市商品市场强劲,上证突破3600点,叠加月底资金收紧,债市调整压力加大 [3] - 月末中美关税谈判和政治局会议冲击落地,利空未超预期,收益率下行修复半数跌幅 [3] 基本面分析 - 上半年GDP达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增5.4%,二季度增5.2% [3] - 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8%,预期5.5%,前值5.8%,环比增0.50%,1-6月累计增6.4% [3] -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48,654亿元,同比增2.8%,民间投资降0.6%,扣除价格因素增5.3%,6月环比降0.12% [3] - 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87亿元,同比增4.8%,1-6月累计245,458亿元,增5.0% [3] - 6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同比降幅收窄,1-6月地产开发投资增速-11.2%,跌幅扩大 [3] 政策面分析 - 工信部将出台钢铁、有色、石化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推动淘汰落后产能 [4] - 中央财经委会议和工信部会议提出"反内卷"政策主线,商品期货价格上扬压制债市 [4]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1.2万亿元,装机容量6,000万-7,000万千瓦 [4] - 政治局会议未提出超预期刺激政策,财政货币政策表述未变,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 [4] 资金面分析 - 7月跨季后首周DR001最低1.30%,DR007最低1.40%,一年期同业存单价格下行至1.60% [5] - 月中税期临近,12,000亿逆回购和3,000亿MLF到期,资金面收紧 [5] - 央行7月14日开展14,000亿逆回购实现净投放2,000亿,7月24日4,000亿MLF续作实现净投放1,000亿 [5] - 月末央行连续大额逆回购净投放,预计跨月无虞 [5] 海外因素 - 7月起美国取消部分对华出口限制,中方暂停对杜邦反垄断调查 [6] - 中美经贸会谈决定将暂停的美方24%对等关税和中方反制措施展期90天 [7] 收益率变化 - 7月31日10Y国债收益率较6月底上行5.75BP至1.7044%,3Y上行4.71BP至1.4430%,1Y上行4.05BP至1.3807% [7] - 国开债10Y收益率上行7.27BP至1.7627% [7] - 中短期票据AAA5Y收益率上行5.93BP至1.9737%,企业债AAA5Y上行4.20BP至1.9272%,城投债AAA5Y上行7.96BP至1.9944% [7]
(乡村行·看振兴)鄂尔多斯市农牧民“以工代赈”致富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8-15 19:08
核心观点 - 鄂尔多斯市通过"以工代赈"模式有效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 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1][2][5][6] 模式创新与实施规模 - 康巴什区创新探索城镇建设领域"以工代赈" 成立"共同富裕社区党建联合体" 推行"以工代赈+技能培训"模式 [2] - 康巴什区备案农牧民劳务队达240支 承接上百个项目 合同金额约3900万元 [2] - 杭锦旗将"三北"重点工程项目与"以工代赈"结合 通过四方协议确保工程规范实施 [5] - 达拉特旗鼓励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承包治沙项目 2024年61个合作社治理沙地123.5万亩 [5][6] 就业与收入成效 - 康巴什区8000多名农牧民通过"以工代赈"实现致富 月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 [1] - 杭锦旗农牧民参与生态治理工程日收入达300元 2024年培育13个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的示范村 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43万元 [5] - 达拉特旗2024年村集体增收3705万元 带动就业2450人 发放报酬近1470万元 [6] - 全市累计带动7869名农牧民工就业 城镇就业率长期保持稳定 [6] 生态与社会效益 - 劳务队捐赠98.3万元设立"银发积分" 惠及70周岁以上群体 [2] - 杭锦旗通过重点项目实现"绿富同兴" 达拉特旗实现"治沙者增收"与"沙漠增绿"双赢 [5][6] - 全市在21个重点工程项目中推行该模式 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地就业 [6]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下达100亿元以工代赈中央投资
新华网· 2025-08-12 13:44
投资规模与分配 - 新增下达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以工代赈扩围行动 支持26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1975个项目 [1] - 2025年度累计下达以工代赈中央投资达295亿元 覆盖近6000个项目 [1] - 项目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提高至不低于40% 优先实施劳动密集型工程 [1] 就业带动效应 - 预计通过1975个项目吸纳31万名重点人群就近就业 包括脱贫人口 返乡农民工等群体 [1] - 全年以工代赈项目预计带动70余万名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1] - 重点瞄准返乡回流群体集中且务工需求大的地区 挖掘工程建设各环节用工岗位 [1] 资金发放与项目类型 - 本批项目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5.9亿元 全年劳务报酬发放总额将超过110亿元 [1] - 项目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 如村道硬化 生产道路改造等 [1] - 优先采用人工用量大 机械使用少的工程类型以最大化就业容量 [1] 政策实施方向 - 推动已下达投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抓实重点群体务工组织和报酬发放环节 [2] - 做好项目常态化滚动式储备 强化以工代赈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2]
权威数读|一周“靓”数
新华社· 2025-08-02 17:46
旅游行业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 同比增长20.6% [1][2] 电影行业 - 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超过63亿元 [1][3] - 抗战题材影片《南京照相馆》连续七天单日票房破亿 以超11亿元暂居暑期档票房榜第一名 [3] "三新"经济 -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42908亿元 同比增长6.7% [1][7] - "三新"经济占GDP比重为18.01% 比上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7] 以旧换新政策 - 今年以旧换新已带动商品销售额超过1.7万亿元 [4]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完毕 [5] - 10月份将下达第四批690亿元资金 完成全年3000亿元下达计划 [5] 文化及相关产业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292亿元 同比增长7.4% [10] - 增速快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 [10] 就业数据 - 上半年各地通过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项目累计吸纳带动208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同比增长32% [14] - 发放劳务报酬223亿元 同比增长34% [14] 建设项目 - 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 [6]
以工代赈促就业 铺就群众“幸福路”
央视网· 2025-07-31 17:42
以工代赈项目就业带动成效 - 上半年全国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项目累计吸纳带动208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1] - 四川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有效拓宽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渠道 [1] 具体项目实施情况 - 四川喜德县鲁基乡中坝社区道路改造项目为村民创造147.9万元劳务收入 [3][5] - 四川丹棱县5个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2605万元 计划带动1082名群众就业 [7] - 丹棱县项目已实际吸纳844名群众就地就业 发放劳务报酬448.67万元 [7] - 丹棱县项目计划发放劳务报酬总额833.91万元 占中央资金比例显著提高 [7] 政策支持导向 - 国家大幅扩大以工代赈中央专项资金投入力度 扩大项目实施规模和受益范围 [7] - 政策明确提高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标准 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务工机会 [7]
2025年上半年以工代赈吸纳208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7-31 14:20
以工代赈政策实施成效 - 2025年上半年以工代赈政策累计吸纳带动208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较去年同期增长32% [1] - 同期发放劳务报酬223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34% [1] 中央专项投资项目执行情况 -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下达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295亿元 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250亿元(较2024年度增加180亿元 增幅达257%) 中央财政资金45亿元 [2] - 支持地方实施近6000个劳动密集型项目 截至6月底吸纳27.5万名困难群体就业 发放劳务报酬24亿元 [2] - 上半年累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25万人次 [2] 重点工程项目实施规模 - 国家明确在145个国家重大工程和7类中央专项投资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 [3] - 上半年8610个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及8620个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采用以工代赈方式 累计吸纳180.5万名低收入群众就业 发放劳务报酬199亿元 [3] - 安徽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吸纳1.1万名低收入群众务工 等级公路项目吸纳10.3万人 乡村建设项目吸纳3.1万人 [3] 政策推进方向 - 将加快推进已下达投资的以工代赈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4] - 持续扩大就业吸纳容量和劳务报酬发放规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