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区域经济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关键“一横”,挑起中西部“两个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7 22:25
高铁开通运营 - 渝厦高铁渝黔段于6月27日正式开通运营,成为今年第一条开通的高铁 [1] - 该段高铁全长242公里,按最高时速350公里运营,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54列 [7] - 高铁开通后,重庆至黔江、长沙最快旅行时间分别缩短至61分钟、3小时53分 [2] 区域交通改善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通车,结束南岸、巴南、南川、武隆、彭水和黔江等6个区县不通高铁的历史 [4] - 高铁与黔常铁路和常益长高铁共同组成"关键一横",实现重庆和长沙直联 [7] - 长沙至重庆无需再绕行怀化、贵阳,旅行时间从五六个小时缩短至3小时53分 [4] 区域经济发展 - 高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长株潭都市圈直接连接,为渝东南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7] - 黔江、武隆、彭水等地计划抢抓高铁流量,将其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增量 [8] - 高铁开通促进渝东南文旅产业发展,带动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 [11] 文旅产业机遇 - 渝东南定位文旅融合,高铁提升交通便利性,为文旅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9] - 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确定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9] - 沿线城市推出旅游优惠政策,如酉阳对持高铁车票游客免景区首道门票 [11] 产业协同效应 - 高铁促进重庆和长沙在汽车、航空等产业的合作,提升产业链配套水平 [16] - 两地产业协同加深,如重庆汽车零部件直供长沙比亚迪基地 [16] - 中欧班列(长沙)一季度开行157列、货值4.54亿元,显示区域物流合作潜力 [16] 区域经济联动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GDP达8.7万亿元,占全国6.5% [17] - 长株潭三市GDP达2.21万亿元,占湖南全省41.6% [17] - 高铁促进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17]
从“胶济铁路”到“五省走廊”,德龙烟铁路陆海联动撬动区域经济变局
大众日报· 2025-06-18 12:33
物流通道建设 - "烟台港西港区—内蒙古召壕站"铝土矿班列投运,德龙烟铁路海铁联运跨省新通道全线贯通,总长1000多公里 [1] - 德龙烟铁路首次实现"全线拉直"运营,激活横跨华北、西北的"千公里、千万吨级"物流大动脉 [3] - 新通道缩短运距152公里,运输时长压缩6小时,碳排放量不足汽运一半 [6] 经济联动效应 - 新通道覆盖山东、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五省区,形成跨省经济走廊,服务包头铝业基地、榆林能源化工集群等产业高地 [4] - 烟台港2024年铝土矿进口量突破5000万吨,单货种吞吐量1.3亿吨,直供内蒙古电解铝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7] - 返程运力实现山西煤炭、陕西钢材东运,形成双向满载的"钟摆式"运输 [7] 港口与铁路协同 - 烟台港深水良港优势与内陆铁路网络无缝衔接,形成"港口+铁路"双向辐射能力 [4] - 德龙烟铁路串联烟台、潍坊、东营等六市,精准对接石德线、石太线等国家骨干铁路网 [3] - 山东港口2024年货物吞吐量20.7亿吨,外贸集装箱航线260条,国际航线357条覆盖全球180多国 [4] 区域经济重构 - 新通道推动山东半岛经济圈与京津冀、关中平原城市群要素流动,形成"黄金三角"经济带 [8] - 青岛港"陆海联动 海铁直运"监管模式落地西安、郑州等内陆港,提升出口效率 [8] - 山东港口计划2025年在烟台投资757.2亿元建设31个项目,包括西港区泊位工程以提升铝土矿接卸能力 [9] 供应链优化 - 新通道助力"中非铝土矿—中国加工—欧洲市场"全球供应链重构 [4] - 铝土矿进口周期缩短,进口规模有望增加,撬动全球资源配置 [9] - 海铁联运替代传统公路汽运,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 [3]
铁路再调图 京津冀等国家级城市群实现高铁动卧列车连接
新华网· 2025-06-17 20:30
铁路调图核心内容 - 全国铁路7月1日起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新图车票6月17日起陆续发售 [1] - 首次在北京至成都 北京至贵阳 上海至成都 上海至宜宾 太原至深圳间开行夕发朝至动卧列车各2列 [1] - 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 成渝等国家级城市群均有高铁动卧列车连接 [1] 客货运输能力提升 - 调图后全国铁路安排图定旅客列车13302列 较现图增加236列 [1] - 开行货物列车23635列 较现图增加39列 [1] - 铁路客货运输能力 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1] 高铁干线优化 - 沪昆高铁杭长段安排开行标杆列车46列 较现图增加36列 [1] - 每日7时至18时间整点时段 安排上海地区始发1至3列标杆列车 [1] - 京哈高铁京沈段安排开行标杆列车56列 较现图增加24列 [1] - 牡丹江 丹东首次开行进京始发终到标杆列车 [1] 新线新站利用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运营后 安排开行重庆至黔江动车组列车18列 [2] - 增开成都 重庆等城市至长沙 南昌等城市动车组列车32列 [2] - 重庆 成都至长沙最快旅行时间分别为3小时53分 5小时45分 较现图压缩1小时18分 50分 [2] 客运产品优化 - 银川至重庆间首次开行"G"字头动车组列车 全程9小时22分可达 [2] - 上海至南宁间4列普速列车提质升级为"D"字头列车 全程最快18小时43分可达 [2] - 首次开行呼和浩特至汉口 扬州动车组列车 [2] - 在顺义 涿州等京津冀地区县级市车站增加列车停靠10余列次 [2] - 在湘中 湘北地区部分县级市车站增加普速旅客列车停站30列次 [2]
揭榜:最新全国100强城市排行
虎嗅APP· 2025-06-14 17:25
城市GDP竞争格局 - 2024年内地GDP百强市门槛提升至3600亿元,较10年前翻倍[5] - 万亿城市扩容至27个,唐山成为河北首个万亿城市[9] - 50强城市门槛突破6000亿,普通地级市占比近半[13] - 百强市守门员从安徽阜阳变为河南新乡,竞争区间集中在3000-5000亿元[18] 区域分布特征 - 东部8省(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福建/京沪津)包揽百强市半数席位及2/3万亿城市[24] - 江苏实现全域地市GDP超4000亿,连云港(最低)经济规模超部分中西部省会[26][28] - 广东仅10市入围百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差距显著,深圳GDP达3.68万亿领跑[31][37] - 中部地区江西5市入围超湖北(3市)、安徽(4市),受益于资源产业均衡布局[41][52] 重点省份分析 - 山东/浙江地级市产业均衡,区域差距较小[29][30] - 江西赣州(稀土)、上饶(铜矿)、宜春(锂电)依托特色产业突围[53] - 四川形成"成都+绵阳/宜宾"副中心格局,内蒙古依赖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资源型城市[63][65] - 东北仅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4市入围,沈阳人口924万或成未来千万级城市候选[76][85] 特殊经济现象 - 中西部省会经济首位度分化:武汉35.2% vs 南昌22.8%[46][49] - 贵州遵义凭借白酒产业逼近贵阳,仁怀茅台镇贡献显著[69] - 陕西榆林作为产煤大市GDP居全国第二,神木县跻身十强千亿县[67] - 西部地区15个百强市中,资源型城市与省域副中心占主导[58][62]
国道107线东移开封境新建工程项目快速推进
央视网· 2025-06-12 18:52
项目进展 - 国道107线东移开封境新建工程项目边沟六棱块砌筑及急流槽安装已完成76% [1] - 施工项目部科学组织施工,优化资源配置,加班加点推进,严格把控质量关 [3] - 预计本月底完成全部边沟砌筑工作,将显著提升道路排水能力 [3] 项目规划 - 项目主线采用六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指标,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 [3] - 路线平行于郑万、郑合高铁走廊东侧,经岗李乡东侧后继续向南偏西 [3] - 起点位于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炎黄大道南侧,止于开许交界马庄东侧 [3] 项目意义 - 项目是连接郑州、开封、许昌三市的重要交通纽带 [4] - 建成后将与G107线东移新建工程一起,与商登高速快捷连接进入高速公路网 [4] - 促进国道公路与高速公路间客货流的快速转换,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 [4] - 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4]
贵州和辽宁,有望成为西南、东北首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观察者网· 2025-06-02 17:45
高铁建设进展 - 沈白高铁于6月1日进入联调联试阶段,预计9月底通车 [1] - 盘兴高铁完成全线轨枕预制任务,预计2025年底开通运营 [1][2] - 沈白高铁全长430公里,辽宁段17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桥隧比77% [4] - 盘兴高铁全长98.3公里,桥隧比高达90.7%,是贵州地质条件最复杂的高铁线路之一 [2] 区域经济影响 - 盘兴高铁通车后,贵阳至兴义通行时间从4小时缩短至2小时,黔西南州旅游和农产品资源将加速融入全国高铁网 [2] - 沈白高铁通车后,沈阳至长白山的车程压缩至1.5小时,沈阳都市圈与长白山旅游带的联动效应将显著增强 [4] - 沈白高铁将结束抚顺不通高铁的历史,沈阳至抚顺通行时间缩短至10分钟,两地装备制造产业协同效应增强 [7] 高铁网络覆盖 - 贵州高铁运营里程达1808公里,占全省铁路总里程的42.5%,覆盖全省9个市(州) [6] - 辽宁高铁里程达2212公里,位居全国第六,沈阳、大连等枢纽城市日均高铁客流超10万人次 [7] - 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已有13个省级行政区实现市市通高铁 [1] 旅游业发展 - 贵州2023年旅游总收入7404.56亿元,较疫情前增长19.6%,2024年游客人次和收入分别增长10.4%、13.3% [6] - 沈丹高铁带动丹东市朝鲜族文化主题游客量增长40% [7] 全国高铁建设现状 - 全国仍有16个省份未实现市市通高铁 [8] - 西藏自治区全域尚未通高铁,仅拉林铁路以时速200公里勉强达标 [9] - 新疆和田、阿克苏等9个地州依赖在建铁路,青海果洛、玉树等5个自治州无高铁在建 [9] - 内蒙古阿拉善盟、陕西榆林、湖北荆门等地的高铁工程正加速推进 [10]
中国经济四极基本定型,其他城市地区恐难以翻身
搜狐财经· 2025-05-31 16:57
经济四极格局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以不到全国6%的国土面积贡献超40%经济总量 [1] - 四极地区总面积85万平方公里,集聚5.4亿人口(占全国32%),长三角人口密度达657人/平方公里(全国平均4.3倍) [10] - 2024年京津冀GDP达10.2万亿,航空航天产业贡献万亿产值;长三角GDP突破30万亿(相当于韩国总量),集成电路占全国56% [3][5] 产业优势数据 - 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GDP14.8万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4.8万亿(占全球智能手机零件产量29%),深圳大疆无人机市占率65% [5][10] - 成渝地区GDP7.9万亿,汽车产量占全国15%,重庆笔记本产量全球第一,成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4000亿 [8][10] - 苏州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产出7.3亿元,纳米银线导电膜技术占全球市场62% [5][10] 区域经济对比 - 郑州2024年GDP1.36万亿仅为苏州41%,四极地区集中全国68%双一流高校和78%国家重点实验室 [12] - 2023年税收净贡献:广东8596.7亿、北京8236.8亿、上海7468.4亿,四极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占比仅31% [13] - 非四极城市债务压力突出:贵阳债务率285%,昆明城投债利息占财政收入1/3,哈尔滨地铁工程停滞 [13] 国际竞争力 - 四极外贸总额占全国61%,长三角跨境电商交易额2.8万亿,深圳单城出口超湖南全省1.3倍 [14] - 香港离岸贸易管理9800亿美元资金,上海原油期货交易量全球第三,中欧班列货物价值占全国陆上贸易47% [14] 区域协作关系 - 川渝地区向上海输送1/3电力,河北为京津提供劳动力与泄洪保障,四极依赖中西部资源(河南小麦、山西煤炭等) [17] - 清华大学82%毕业生留京沪,浙江大学76%毕业生在长三角就业,兰州大学63%流向四极 [12]
高铁织网,释放区域经济新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5-27 18:09
高铁建设进展 - 贵州盘兴高铁全线轨枕预制任务完成 预计2025年11月开通运营 [1] - 沈阳至长白山沈白高铁全线铺轨施工完成 预计9月底建成通车 [1] - 贵州和辽宁分别有望成为西南和东北首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2] 区域经济影响 - 盘兴高铁通车后将形成贵阳至省内8个市(州)中心城市1至2小时高铁交通圈 [4] - 沈白高铁将加速形成以沈阳为核心的1小时都市圈 [4] - 高铁网络贯通促进经济要素高效流动 重构区域经济格局 [3][5] 项目经济价值 - 盘兴高铁途经喀斯特地貌区 桥隧比例高达98公里 施工难度大 [6] - 黔西南州和六盘水2024年GDP合计3189.5亿元 占贵州全省14% [8] - 沈白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 抚顺至沈阳通行时间有望缩短至10分钟内 [10] 产业协同效应 - 沈阳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 抚顺承接相关产业转移 [10] - 高铁促进同城化发展 形成更紧密的产业共同体 [10] - 需通过产业分工和差异化定位平衡区域发展 避免虹吸效应 [10] 旅游经济带动 - 盘兴高铁将黔西南州与沪昆高铁大动脉连通 促进旅游业发展 [8] - 沈白高铁缩短京津冀至长白山的时空距离 利好旅游客流 [8]
燕矶长江大桥主缆架设完成,33万公里钢丝可绕地球8圈
长江日报· 2025-05-26 21:37
项目概况 - 燕矶长江大桥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中交二航局和中铁大桥局承建,是世界最大跨径四主缆悬索桥,已完成主缆架设 [1] - 大桥全长约26千米,主跨1860米,上层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下层为城市快速路设计时速80公里 [3] 工程技术 - 大桥采用四主缆设计,单根主缆直径1.04米、长度3000米,由217根索股构成,每索股含127根直径5.6毫米的锌铝合金镀层高强钢丝 [8] - 全桥四条主缆钢丝总长度约33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8圈),总重量6.5万吨(相当于7座埃菲尔铁塔) [12] - 主缆抗拉强度达2100兆帕(内缆)和1960兆帕(外缆),单根主缆最大缆力7万吨,四主缆总拉力28万吨(可吊起6艘中型航母) [12] 施工进展 - 主缆架设最终阶段通过卷扬机牵引索股,施工人员基于实时监测数据对索股位置和张力进行微调,确保精准定位 [4] 战略意义 - 大桥是鄂州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配套工程,支撑鄂东空铁联运立体交通体系,促进临空经济区发展和武汉城市圈"1+3"空间格局完善 [16] - 建成后黄冈至鄂州花湖机场车程缩短至15分钟,显著提升区域交通效率 [16]
内河航运激活区域经济新动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5-22 12:27
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 浙江发布《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内河航运发展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1] - 河南省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修编(2025—2035年)》,明确要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 [1] - 河南将2025年定位为"水运发展全面建设年",并召开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提出"举全省之力"发展内河航运 [3] 河南内河航运现状与目标 - 20世纪60年代河南通航里程达6100多公里,水运运量占全社会总运量的48%,但后来因高铁/高速公路发展而沉寂 [3] - 周口港2025年晋升为全国37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标志着河南水运复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4] - 河南发展内河航运旨在补齐"空铁水公"综合交通体系短板,并为豫货出海提供新通道 [5] 内河航运的经济效益 - 内河水运成本仅为铁路的1/3、公路的1/5,浙江测算物流费用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可节省全省社会物流成本超900亿元 [7] - 湖州港2024年货物吞吐量1.48亿吨,排名全国内河港口第八位,非长江干线内河港第一位 [9] - 浙赣运河工程若贯通常山江与信江,将打通浙江中西部与长江经济带的水运通道,对跨省物流意义重大 [9]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 河南通过内河航运融入长三角,连云港至周口中心港的巴西大豆运输链已实现"离港即入厂"的物流效率 [5] - 浙江湖州企业通过内河港口直接向美国、泰国、欧洲等地出口家居、家电等商品 [8] - 经济大省内河航运建设将重塑区域经济格局,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