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大数据

搜索文档
 第一家企业征信服务商企查查申请上市,毛利超90%为何被看好?
 搜狐财经· 2025-10-15 15:25
信网10月15日讯上交所官网近日显示,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主板IPO申请已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这意味着,企查查有望成为 国内第一家登陆A股主板的企业征信服务商。 此次IPO,公司计划融资15亿元,募集资金将主要投向C端商业大数据产品研发升级项目(4.58亿元)、B端商业大数据产品研发升级项目(1.71亿元)、多 维大数据库升级项目(3.68亿元)和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5.0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后,上交所主板受理的首家数据服务商。据媒体报道, 自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已多次调研企查查公司总部,充分显示相关主管部门对行业优秀代表企业发展情况的关心和重视。 政策支撑,官方看好数据要素产业 在数据要素被确立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下,商业大数据正日益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2023年,新组建的国家数据局会同十六个 部门制定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大力推动实施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该计划明确将"引导和鼓励各类社 ...
 牛马们都在用的App,要去上海IPO了
 36氪· 2025-10-15 10:54
十年前,企查查刚成立一年多,员工不足30人,刚拿到220万元天使投资。彼时谁能想到,如今这家从 江苏走出的数据查询小团队,估值已近100亿元——不仅自建了耗资3亿元的新总部大楼,更计划于今年 冲刺IPO上市。 故事还要从2014年说起。陈德强和他的朋友们都爱打球,可找场地时总因为分不清中间人与真正场馆经 营者而屡屡碰壁。为了解决这个麻烦,他开发了个公众号——输入场馆名,就能查到其工商注册信息, 帮球友们精准对接球馆背后真正的老板。 牛马们都在用的App,耗时一年的IPO之路终于迎来新进展。 10月10日,企查查IPO申请获受理,拟于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也是在这一年的3月,看着这个"打球工具"逐渐火起来,陈德强与同为80后的杨京、施阳一道,在东南 大学苏州研究院文昌院的一间办公室里搭建核心团队,开启了创业之旅。 同年6月,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发布——国家战略层面宣布将公开企 业工商信息,让公众能查询企业登记资料,这对初创公司"企查查"来说是大大的利好消息。他们凭借过 往的技术与经验积累,用爬虫和SQL快速研发出了首款"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 创业初期,企查查资金紧张,团队 ...
 企查查冲刺主板IPO:总经理杨京持股12%,去年薪酬90万低于三名高管
 搜狐财经· 2025-10-15 09:29
| 项目 | 2025年6月30日 | 2024 年 12月 31 日 | 202 | | --- | --- | --- | --- | | | /2025年1-6月 | /2024 年度 | | | 净利润(万元) | 17.154.06 | 31,744.81 | |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 | 17.154.06 | 31,744.81 | | | 净利润(万元) | | | |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 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 | 16.096.16 | 29.765.65 | | | 利润(万元) | | |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0.47 | 0.88 | |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0.47 | 0.88 | |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14.51% | 33.90% |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 23.667.51 | 42.505.92 | | | 量净额(万元) | | | | | 现金分红(万元) | - | l | |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 | 16.05% | 16.56% | | | 比例 | | | |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企查查控股股东、实 ...
 企查查冲刺IPO:“数据茅台”光环下的隐忧
 虎嗅· 2025-10-15 08:29
2014年,喜欢打球的陈德强为了方便自己找场地,和朋友们一起做了个小工具,输入场馆名称,就能查到在工商部门的注册信息。 目前,市面上的商业数据服务平台有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爱企查等等,产品较为同质化,但行业整体毛利率高达85%左右,可见需求规模和市场之 大。 毛利高、市场大的另一面,是并不很高的技术门槛和激烈的竞争。 企查查本次上市筹集的资金将被投入产品的研发升级,以及人工智能项目中。而招股书显示,这家盈利能力超强的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2022年的 18%,一路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6%。以往赚到的钱一部分却被投入银行理财。公开资料显示,今年2月,企查查还投资3亿元建成了自己的大楼。 过去的十年间,商业数据的生意的确好做。但当AI崛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悄然发生变化,企查查们的日子还能像以前一样好过吗? 堪比茅台的高毛利 企查查所做的数据生意,诞生于明确的政策导向之下。 2014年,我国开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此后的一系列政策催生了一批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的公司,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等都在其列。 这个工具挺受欢迎,尤其是陈德强身边做生意的朋友。彼时,中国正在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相关数据都要 ...
 合合信息10月13日获融资买入8187.30万元,融资余额5.6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4 09:47
 公司股价与融资交易 - 10月13日公司股价下跌0.39%,成交额为6.01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8187.30万元,融资偿还7541.34万元,实现融资净买入645.96万元 [1] - 截至10月13日,融资融券余额合计5.68亿元,其中融资余额5.68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63%,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1] - 当日融券交易量为0,但融券余额水平同样超过近一年90%分位,处于高位 [1]   公司基本情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8日,于2024年9月26日上市 [2] - 公司主营业务是基于智能文字识别及商业大数据技术,为全球C端用户和多元行业B端客户提供产品及服务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智能文字识别-C端产品81.65%,商业大数据-B端产品及服务9.44%,智能文字识别-B端产品及服务4.87%,商业大数据-C端产品3.48% [2]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22.51%;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6.63% [2] - A股上市后公司累计派现2.00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894户,较上期减少4.82%;人均流通股3148股,较上期增加47.08% [2] - 同期十大流通股东中,泰信中小盘精选混合(290011)为第一大流通股东,持股118.00万股,较上期增加38.50万股 [3] - 泰信鑫选混合A(001970)为第三大流通股东,持股77.00万股,较上期增加34.00万股 [3] - 大摩数字经济混合A(017102)为新进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60.65万股;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A(023520)为新进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27.96万股 [3] - 长城创新驱动混合A(009623)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24.34万股,较上期增加5.18万股 [3] - 汇添富科创板2年定开混合(506006)和汇添富科技创新混合A(007355)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企查查IPO:募资必要性存疑 研发费用率显著低于同行 保荐券商“既当裁判又当选手”
 新浪证券· 2025-10-13 17:30
 IPO基本情况 - 企查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于10月10日获受理,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保荐券商为中信证券[1] - 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4025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计划募资15亿元[2] - 募资拟用于C端产品研发升级、B端产品研发升级、多维大数据库升级及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四个项目[2]   财务状况与募资必要性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1.21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为理财产品)为15.95亿元,广义货币资金合计高达17.16亿元[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总资产20.89亿元的75%以上[2] - 公司有息负债几乎为0,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均为0[3]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18亿元、6.18亿元、7.08亿元、3.7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亿元、2.59亿元、3.17亿元、1.72亿元[6] - 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76亿元、3.99亿元、4.25亿元、2.37亿元[6] - 主要负债为预收款项,2025年上半年末为2.59亿元,占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的97.73%[4][5][6]   保荐机构关联交易 - 保荐人中信证券于2023年12月12日与公司签署辅导协议[1][8] - 在此前两个月(2023年10月),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投资认购了公司225万元股本,增资后持股0.62%[10] - 招股书未公布此次增资的价格,报告期内其他增资或股权转让也未披露单价和总价[11]   募投项目细节 - 15亿元总募资中,约40%(6亿元)将用于人员投入[7] - C端产品研发升级项目人员投入3.08亿元,占该项目募资的67.25%[7] - B端产品研发升级项目人员投入1.3亿元,占该项目募资的75.94%[7] - 多维大数据库升级项目人员投入1.15亿元,占该项目募资的31.31%[7] - 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人员投入0.49亿元[7]   研发投入与同业比较 - 公司主营业务为商业大数据综合服务,约85%收入来自会员类产品[2]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为9342.39万元、10786.59万元、11733.91万元、6025.9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8.02%、17.45%、16.56%、16.05%[15] - 同期,选取的金山办公、指南针、合合信息三家同行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4.19%、24.23%、23.63%、23.57%[15][16] - 公司研发费用率显著低于同行均值,与最具可比性的合合信息相比低约10个百分点,但公司表示与可比公司不存在重大差异[15][17]
 年入7亿!苏州再现超级独角兽:要A股上市,做商业大数据
 搜狐财经· 2025-10-13 03:04
 公司概况与IPO信息 - 公司为商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商企查查,已提交招股书冲刺A股主板[2]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苏州,旗下产品包括企查查APP、专业版及数据接口服务等[2] - 截至2025年6月,累计注册用户数超1.5亿,月活跃用户超8000万[2] - 此次IPO拟募资15亿元,将全部用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产品的研发升级[12]   创业历程与业务演变 - 创始团队最初于2014年2月筹备场地租赁创业项目,后因识别企业负责人的需求转向开发工商信息查询工具[4] - 2014年10月,企查查iOS版App正式上线,从解决自身痛点发展为满足销售人群查询企业底细的需求[5] - 业务从C端会员产品起步,2016年推出首款收费产品VIP会员,后续扩展至B端专业版产品,服务于供应链、法务、金融风控等多个领域[7][8]   财务表现与用户数据 - 公司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5.18亿元、6.18亿元、7.08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6.89%[1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75亿元[12] - 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注册用户数达1.51亿,付费用户数为54.83万(半年度数据)[10] - B端客户覆盖5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80余家保险公司、50余家证券公司及200余家律所等[12]   行业地位与政策支持 - 根据第三方报告,2023年企查查在企业信息类通用商业大数据服务商中移动端下载量排名第一[13] - 公司是《“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后,上交所首个受理的数据服务商上市企业[3][13] - 公司研发的平台入选工信部“2023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名单”,并曾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13][1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73项发明专利[14]   发展战略与社会责任 - IPO主要目的包括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中国商业大数据服务的国际影响力,以及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产业并购整合[9] - 公司秉持“数据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企业”的理念,曾在疫情期间免费助力中小企业寻商机、控风险,并获得商务部官网表彰[15] - 2022年起,公司与共青团中央旗下基金会合作,支持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超2万名创业者[15] - 2023年,公司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案例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巡展”[16]
 毛利率超90% 企查查冲击IPO
 搜狐财经· 2025-10-12 12:41
 IPO基本信息 - IPO申请已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 拟登陆上交所主板 [1] - 本次IPO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15亿元 [5]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是专注于商业大数据领域的综合服务商 核心业务围绕商业数据服务展开 [3] - 通过整合多元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信息支持 服务内容涵盖商事主体的信用状况、潜在风险、商业机遇及行业资讯 [3] - 主要供应商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苹果广告(北京)有限公司、百度集团以及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彰显公司在产业链合作中的重要地位 [3]   募集资金用途 - 计划投资4.58亿元于C端商业大数据产品研发升级项目 [5] - 计划投资1.71亿元于B端商业大数据产品研发升级项目 [5] - 计划投资3.68亿元于多维大数据库升级项目 [5] - 计划投资5.03亿元于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到90.74% [7] - 该毛利率水平高于同行业公司均值 同行业近年毛利率在85%至87%之间 [7]
 企查查IPO:销售费用率仅为可比公司均值一半且变动趋势不一致
 搜狐财经· 2025-10-12 11:50
 上市申请与融资计划 - 上交所于2025年10月10日受理企查查的主板上市申请 [1] - 公司定位为专业商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商,致力于提供准确、高效、便捷的商业数据服务 [1] - 本次上市拟融资约15亿元,资金将用于C端/B端产品研发升级、多维大数据库升级及商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四大项目 [1]   销售费用率分析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5.88%和16.25%,显著低于可比公司均值33.94%和33.65%,不足后者一半 [2][3] - 公司销售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25.37%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6.25%,而可比公司均值在2023年后基本稳定在33%左右 [4] - 公司将销售费用率差异归因于产品服务、客户群体及销售模式的不同,并将下降趋势归因于优化推广方案、提升转化效率及控制费用预算 [4]   员工薪酬对比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销售人员年均薪酬在22.32万元至25.18万元之间,低于可比公司均值36.65万元至41.33万元 [5] - 同期,公司管理人员年均薪酬在41.87万元至51.10万元之间,2025年上半年为49.11万元,不到可比公司均值112.75万元的一半 [6] - 公司研发人员薪酬与可比公司均值基本一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42.40万元和44.86万元,与可比公司均值44.97万元和44.45万元相近 [6]   薪酬差异的合理性探讨 - 公司将管理人员及销售人员薪酬较低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地域差异,公司注册于苏州,而可比公司位于北京或上海 [6] - 但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市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86,111元,与北京市的106,905元及上海市月平均工资12,434元的差距,并未达到薪酬差异的幅度 [7] - 分析指出,若薪酬受地域影响,则研发人员薪酬不应与可比公司均值基本一致,此处存在逻辑矛盾 [7]
 企查查IPO获受理,毛利率超90%,涉多起诉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2 08:58
 IPO申请概况 - IPO申请于10月10日获上交所受理,拟于主板挂牌上市,中信证券担任保荐人[1] - 公司拟募集资金约15亿元,用于C端和B端产品研发升级、多维大数据库升级及人工智能研发项目[1] - 在四大商业大数据服务商中,启信宝母公司已登陆科创板,公司有望成为第二家A股上市企业[1]   公司股权与控制权 - 公司成立于2014年,董事长陈德强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公司53%的股份[3][4] - 陈德强配偶马群担任公司董事,除该关系外,董事及核心人员之间无其他亲属关系[6]   用户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末,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5亿,月活跃用户超8000万[3][11] - 付费用户数从2022年的90.62万增长至2024年的104.80万,2025年上半年为54.83万[11] - 月活跃用户数从2022年的6467.64万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8011.25万[11]   业务与收入构成 - 产品主要包括会员类产品、专业版及数据接口服务,会员类产品收入占比超84%,为业务基本盘[8][9] - C端业务收入占比超七成,2024年C端收入为5.4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76.11%[10] - B端业务收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占比从2022年的20.49%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3.89%[12] - B端客户覆盖5大国有银行、12大股份制商业银行、50余家证券公司等大型机构[11]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5.18亿元增至2024年的7.08亿元,复合增长率16.89%[14] - 净利润从2022年的1.90亿元增至2024年的3.1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35.42%[14] - 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从2022年的87.24%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90.74%[14] - 2022年和2023年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1亿元和2亿元[14]   研发投入与运营指标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22年的18.0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6.05%[15]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4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51%[15]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5亿元[15]   合规与诉讼风险 - 公司近期因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被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罚款1万元[18] - 公司因信息错配、个人手机公开为企业电话等问题多次被投诉或诉至法院[18] - 公司涉多起名誉权、侵权责任纠纷诉讼,有151条立案信息[18] - 公司坦言面临数据准确性导致的诉讼纠纷风险及个人信息保护风险[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