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免疫耐受
搜索文档
失联诺奖得主回忆得奖前后:山中露营被困,计划回西雅图庆祝
南方都市报· 2025-10-08 16:57
诺贝尔奖获奖事件 - 弗雷德·拉姆斯德尔于2025年10月6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在颁奖后一度与诺贝尔委员会失联 [1][6] - 失联原因是拉姆斯德尔与妻子在美国爱达荷州靠近黄石国家公园的山中露营 因大雪被困且手机信号极弱 导致与外界隔绝 [4][5] - 拉姆斯德尔在下山后通过妻子手机恢复网络连接时得知获奖消息 当时其妻子手机收到超过200条相关短信 [4] 获奖者学术贡献 - 拉姆斯德尔与玛丽·E·布伦科、坂口志文因在外周免疫耐受机制方面的突破性发现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9] - 三名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 约合832万元人民币 [6] - 坂口志文发现了调节性T细胞 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则找到了与之相关的基因 这些成果加深了对免疫系统运作的理解 [9] 获奖者职业背景 - 弗雷德·拉姆斯德尔1960年出生 活跃于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 致力于将免疫学发现转化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癌症的干预策略 [1][10] - 拉姆斯德尔目前任职于美国索诺马生物治疗公司 [1][10] - 玛丽·E·布伦科1961年出生 目前任职于美国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坂口志文1951年出生 是日本大阪大学免疫前沿研究中心的教授 [9][11]
刚刚,2025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DT新材料· 2025-10-08 14:42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John Clarke、Michel H Devoret和John M Martinis,表彰他们发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电路中的能量量子化[2] - John Martinis领导的谷歌团队在2019年宣布实现量子霸权,研制了悬铃木量子处理器[2] - 2025年诺贝尔奖单项奖金为1100万瑞典克朗,与2024年持平,约合人民币834.526万元[2] 诺贝尔物理学奖历史数据 - 截至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颁发118次,有6年未颁发(1916、1931、1934、1940、1941、1942年)[3] - 1901年至2024年共227人次获奖,实际获奖个人226人,因美国物理学家John Bardeen于1956年和1972年两次获奖[3] - 最年轻获奖者是英国物理学家Lawrence Bragg,1915年获奖时年仅25岁[5] - 最年长获奖者是美国物理学家Arthur Ashkin,2018年获奖时96岁[6] - 224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有5位女性,包括1903年居里夫人、1963年Maria Goeppert-Mayer、2018年Donna Strickland、2020年Andrea Ghez以及2023年Anne L'Huillier[6] 改变物理学的诺贝尔奖成就 - X射线:1901年威廉·伦琴因发现X射线获奖,X射线至今仍被用于诊断骨折、定位体内子弹等[7] - 照相技术:2009年Willard Boyle和George Smith因发明电荷耦合器件获奖,该技术是数码相机重大突破,在科学成像领域发挥关键作用[7] - 节能灯:2014年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奖,实现照明技术根本性变革[8]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坂口志文,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贡献[10] - 该工作深化了人类对免疫系统理解,为精准医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0] - 获奖者将平分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832万元人民币[10] 高分子循环再利用产业大会 - 高分子循环再利用产业大会将于12月11-13日在浙江宁波举行,主题包括高分子循环再利用产业宏观论坛、先进回收技术、PCR/PIR高分子循环利用案例[18] - 专题二涵盖热裂解、催化裂解、醇解、酶解、溶剂解、超临界水解等先进回收技术,将废弃高分子转化为单体/低聚物/热解油[18] - 同期举办动态高分子论坛,探讨可逆化学键分子结构设计实现高分子可持续化及功能化,特色活动包括青年科学家论坛和100+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19] 金刚石与新能源材料大会 - 金刚石年会与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同期举行,涵盖金刚石全场景应用拓展、超精密加工与制造、金刚石材料制备、培育钻石特色专场[21] - 新能源碳材料专题聚焦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等材料,先进电池专题覆盖动力/储能/eVTOL/具身机器人电池[21] - 同期活动包括新品发布、供需对接、科技成果展示、培育钻石看货会、用户端巡馆等[21]
港股异动 | 和铂医药-B(02142)早盘涨超8% 诺奖聚焦外周免疫耐受 市场关注Treg细胞疗法潜力
智通财经· 2025-10-08 11:39
公司股价表现 - 和铂医药-B(02142)早盘涨超8%,截至发稿时上涨6.3%,报16.36港元 [1] - 成交额达到5826.33万港元 [1] 行业催化剂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外周免疫耐受”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诺奖公布有望点燃Treg细胞治疗技术与创新药的研发热潮 [1] 公司核心产品管线 - 公司在CTLA-4靶点方向研发的新一代抗体HBM4003已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优异的安全性特征 [1] - HBM4003在结肠癌、肝癌、神经内分泌瘤等多个瘤种中观察到明确疗效信号,为充分释放CTLA-4靶点的治疗价值提供了可能 [1] - 在CCR8靶点领域,公司开发的HBM1022抗体已成为管线中极具潜力的候选药物,有望为肿瘤免疫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1]
诺奖释放Treg细胞疗法潜力 和铂医药持续推进CTLA-4及CCR8抗体研发
证券时报网· 2025-10-08 10:28
诺贝尔奖与Treg细胞治疗领域 -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外周免疫耐受领域的三位科学家,其核心成果是发现调节性T细胞(Treg)并明确其身份开关为转录因子Foxp3 [1] - Treg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刹车细胞,其核心生理功能是精准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预防自身免疫病和调控炎症反应 [1] - CTLA-4和CCR8等蛋白是Treg细胞履行免疫刹车职责的关键工具,已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紧盯的核心治疗靶点 [1] 创新药公司研发进展 - 和铂医药在CTLA-4靶点方向研发了新一代抗体HBM4003,该抗体对CTLA-4分子具有更高亲和力并能实现精准靶向结合 [2] - HBM4003具备更优的肿瘤组织渗透性,能高效穿透肿瘤微环境并清除其中的Treg细胞,同时药物血浆半衰期大幅缩短,有效降低了传统CTLA-4抗体的系统性毒副作用 [2] - 在临床研究中,HBM4003已在结肠癌、肝癌、神经内分泌瘤等多个瘤种中观察到明确疗效信号 [2] - 和铂医药在CCR8靶点领域开发了HBM1022抗体,该抗体能强效识别并杀伤CCR8阳性Treg细胞,是公司管线中极具潜力的候选药物 [2]
诺奖宣布后,获奖人竟“失联”:一位正徒步旅行至今联系不上,一位看到外地号码以为是“垃圾信息”!秘书长:我请求他们,有空给我回电话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7 23:51
获奖信息与核心科学发现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坂口志文,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机制方面的突破性发现 [1][3] - 三位获奖者将均分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834万元人民币)奖金 [3] - 获奖者识别出免疫系统的“安全卫士”——调节性T细胞,揭示了外周免疫耐受机制,修正了此前仅关注“中枢免疫耐受”的主流观点 [1][4] 获奖者背景与研究历程 - 玛丽·E·布伦科于1991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研究涉及生物医学、免疫学与系统生物学交叉领域 [3] - 弗雷德·拉姆斯德尔活跃于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产业,致力于将免疫学发现转化为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及癌症的干预策略 [3] - 坂口志文是日本大阪大学免疫前沿研究中心教授,其1995年的关键发现与当时主流观点相悖 [3][5] - 坂口志文通过摘除新生小鼠胸腺的实验观察到自身免疫病,进而发现并证实了调节性T细胞(表面带有CD4和CD25蛋白)的免疫抑制功能 [6] - 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通过研究“scurfy”实验小鼠,于2001年发现并命名了关键基因Foxp3,并将其与人类IPEX综合征联系起来 [7] 科学突破的整合与意义 - 2003年,坂口志文将两项独立发现联系起来,证明Foxp3基因主导调节性T细胞的产生,从而完整阐明了免疫调控机制 [8] - Foxp3基因被确认为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和功能的“总开关” [4][7] - 诺贝尔奖委员会指出,该发现为理解免疫系统运作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成因提供了决定性见解 [4][8] 潜在应用与行业影响 - 该系列发现开启了外周耐受研究领域,为癌症、自身免疫病及器官移植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开辟全新途径 [8] - 在自身免疫疾病(如1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增强调节性T细胞功能可能调控不当的免疫反应 [8] - 在器官移植方面,操控调节性T细胞有可能降低移植排斥反应,改善移植存活率 [8] - 在癌症治疗中,适度抑制调节性T细胞功能可能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从而提升疗效 [8] - 目前,多项基于这些发现的疗法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1][8]
唠科|避免人体“内战”的免疫“安全卫士”——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解读
新华社· 2025-10-07 19:35
获奖者与核心发现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美国科学家玛丽·布伦科(生于1961年)、弗雷德·拉姆斯德尔(生于1960年)和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生于1951年)[3][6][13] - 三位获奖者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现,核心是发现并阐释了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7][8] - 坂口志文于1995年发现并定义了调节性T细胞这一T细胞特殊亚群,能保护机体免受自身免疫性疾病侵害[14][16] - 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于2001年发现FOXP3基因突变会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该基因对调节性T细胞至关重要[17][20] 科学机制与原理 - 调节性T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安全卫士”,能有效阻止免疫系统攻击人体自身细胞,从而避免“内战”[8][11][13] - 坂口志文通过实验证明,表面带有CD25的T细胞可以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向缺乏T细胞的小鼠注入去除CD25+细胞的CD4+ T细胞会引发严重自身免疫病,而补充CD25+细胞则小鼠保持健康[16] - FOXP3基因被证明是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关键控制基因,负责监控其他免疫细胞,防止其攻击人体自身组织[20][21] - 调节性T细胞还能确保免疫系统在清除病原体后“冷静下来”,不再持续全速运转,这对于外周免疫耐受机制至关重要[21] 行业影响与应用前景 - 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开创了外周免疫耐受这一全新研究领域,推动了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发展[10] - 目前有超过200项基于这些发现的相关研究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24]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1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影响着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24] - 这些基础发现为谈论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并可能推动器官移植等领域的进展[10][24]
免疫系统的“刹车”找到了!2025诺奖解密外周免疫耐受,它是治疗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的新希望?
扬子晚报网· 2025-10-07 14:50
诺奖成果科学解读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表彰其在外周免疫耐受领域的发现,核心是调节性T细胞(Treg)和FOXP3基因的作用 [1][6] - 外周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的关键“刹车系统”,能防止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正常细胞,从而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6] - 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率先发现并命名了调节性T细胞,美国科学家则进一步阐明了FOXP3基因在维持免疫平衡中的功能 [6][7] 潜在治疗应用方向 - 应用方向一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通过使用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来增强调节性T细胞功能,以纠正过度的免疫反应 [8] - 应用方向二为助力器官移植,通过上调调节性T细胞的活性来抑制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存活率 [8] - 应用方向三为辅助肿瘤治疗,采取策略削弱肿瘤局部调节性T细胞的活性,从而解放被抑制的免疫细胞以攻击癌细胞 [9] 当前技术挑战与研发现状 - 相关治疗技术面临精准度不足的挑战,例如现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引发自身免疫病等副作用 [9] - 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疗法目前仅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自身免疫病患者,应用范围有限 [9] - 国内外顶尖机构正致力于精准培育治疗用细胞,但相关研究均处于研究阶段,距离成熟临床应用尚有距离 [9][10]
科普|避免人体“内战”的免疫“安全卫士”——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解读
新华社· 2025-10-07 13:13
获奖成果核心发现 - 三名科学家发现了免疫系统的“安全卫士”——调节性T细胞,其功能是在识别病原体的同时避免免疫系统攻击人体自身组织[1] - 该发现打破了免疫耐受仅通过“中枢免疫耐受”机制实现的固有认知,开创了外周免疫耐受这一全新研究领域[1][2] 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历程 - 20世纪80年代,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通过胸腺切除小鼠实验发现,成熟T细胞具有调控免疫反应的能力,并随后发现并命名了调节性T细胞[3] - 美国科学家布伦科和拉姆斯德尔发现了导致免疫系统“叛乱”的FOXP3基因突变,该突变会引起一种罕见自身免疫性疾病[4][5] - 坂口志文的团队后续研究证明FOXP3基因控制着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将其功能与特定基因联系起来[6] 研究成果的临床意义与应用前景 - 该基础研究发现推动了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发展,并可能促进器官移植等领域的进展[6] - 目前有超过200项相关研究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7] - 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着全球约十分之一的人口,该发现为治疗1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奠定了基础[7]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三位科学家获奖
人民网· 2025-10-07 10:52
奖项授予与核心发现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玛丽·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坂口西蒙 [1] - 获奖原因为三位科学家在外周免疫耐受方面取得突破性发现,鉴定出免疫系统的调节性T细胞 [1] - 其发现可防止免疫系统伤害身体,为理解免疫系统运作方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奠定基础 [1] 科学影响与行业应用 - 该发现刺激了新疗法的开发,特别是在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 [1] -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认为发现对于理解为何并非所有人都会患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至关重要 [1] 获奖者背景 - 玛丽·布伦科生于1961年,拥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高级项目经理 [1] - 弗雷德·拉姆斯德尔生于1960年,于1987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现任科学顾问 [2] - 坂口西蒙生于1951年,于1976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3年获博士学位,现任日本大阪大学免疫学前沿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2]
他们找到了免疫系统的“安全卫士”
中国青年报· 2025-10-07 09:46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核心发现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和坂口志文,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领域的突破性发现 [1] - 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开创了全新研究领域,并推动了癌症与自身免疫疾病等新疗法的研发 [1] 免疫系统与T细胞的基础机制 - 免疫系统能精准识别病原体并与自身细胞区分,T细胞表面有一种称为T细胞受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作为传感器扫描其他细胞 [1] - T细胞受体由许多基因随机组合而成,身体可以制造出超过10^15种不同的T细胞受体,确保了免疫系统总能识别入侵微生物,但也会产生错误攻击自身的T细胞 [1] 中枢耐受与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 - 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清楚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时会经过严格筛选,错误攻击人体自身组织的会被清除,此过程被称为"中枢耐受" [2] - 坂口志文通过实验坚信免疫系统存在"安全卫士",并于1995年向世界展示了一类全新的T细胞,命名为"调节性T细胞" [2] Scurfy小鼠模型与Foxp3基因的发现 - 20世纪40年代发现一种名为"scurfy"的雄性小鼠体弱多病,器官遭受T细胞攻击,只能存活几周 [3] - 玛丽·E·布伦科和弗雷德·拉姆斯德尔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导致scurfy小鼠疾病的突变基因,并将其命名为Foxp3 [4] - 2001年研究揭示Foxp3基因突变会导致人类IPEX疾病和小鼠的scurfy病 [5] Foxp3基因与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证实 - 2003年坂口志文证明Foxp3基因控制着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这些细胞能阻止其他T细胞对机体组织进行错误攻击 [5] - 调节性T细胞对外周免疫耐受过程至关重要,并确保免疫系统在消灭入侵者后能够冷静下来 [5] 潜在新疗法的应用前景 - 基于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研究人员正在测试新疗法,包括从患者体内分离出调节性T细胞并在实验室中扩增后回输患者体内 [6] - 在某些情况下,研究人员会改造T细胞使其表面带有抗体,像地址标签一样将"细胞安全卫士"精准送往移植的肝脏或肾脏,保护器官免受免疫系统攻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