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旅商融合
搜索文档
济南文旅集团:多赛道协同创新,让千年泉城“出圈”更“出彩”
齐鲁晚报网· 2025-09-29 08:33
文章核心观点 - 济南文旅集团通过文化赋能、赛演经济和多业态协同三大核心策略 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 成功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力 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高效转化 促进消费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1][5][8] 文化赋能策略 - 以泉水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为基础 通过IP打造和沉浸式体验实现文化创新 典型案例包括"湖畔雨荷"IP活化打造的雨荷馆 使静态文化符号转变为可互动的城市礼物 [2] - 旗下景区持续升级文化体验: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推出花车巡游、动物运动会等昼夜特色活动 增设萌宠投喂和私人定制服务 水杉林区域打造杉林水乐园和杉林鹿园 成为亲子互动胜地 [3] - 鲜花港景区整合资源升级为微度假胜地 百合园林集团通过直播经济拓展营销渠道 如"静待花开"昙花绽放直播 打破时空限制触达更广受众 [3] - 文化创新实践成效显著:济南跻身携程《2025年暑期出游市场报告》国内周边游目的地TOP8 趵突泉和大明湖景区成为亲子家庭主要选择 游船和荷花观赏项目成为消暑热门 [4] 赛演经济成效 - 以奥体中心为核心场馆 密集引进头部演艺和体育资源:包括刀郎、单依纯、李健、李宗盛、许嵩、陶喆、刘若英等演唱会 其中周杰伦三场演出全部爆满 [5][6] - 体育赛事包括2025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首站、李宁谌龙羽毛球公开赛等 营造全民健身与体育消费氛围 [6] - 赛演活动实现高效转化:周杰伦演唱会吸引游客30万人次 外地歌迷占比87%(省外59%) 带动文旅收入10亿元 [6] - 国际网球公开赛采用"双赛联动"模式:ATP男子挑战赛和WTA女子系列赛无缝衔接 延长赛事周期和影响力 济南成为国内唯一能同时承办双"125"级别赛事的城市 [7] - 赛事经济拉动消费:2024年赛事期间奥体中心周边酒店预订量环比上涨30%-45% 酒店直接营收为平日两倍多 餐饮场所营业额高出50%-100% 2025年赛事叠加双节假期 消费拉动效应有望放大 [7] 多业态协同发展 -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济南埠村综合休闲度假区项目瞄准冰雪经济 融合冰雪、演艺、度假、康养等业态 目标打造"江北第一休闲度假目的地" [8] - 体育产业成果显著:泰山青训体系收获10个全国赛事冠军 为各级国字号队伍输送人才 山东泰山队在新教练组带领下屡创佳绩 如6:0胜北京国安、3:3平上海申花 [8] - 拓展新业态:山东莱芜城投联合成立无人机培训中心开拓低空经济 乒乓球俱乐部开展集训与研学实践产教融合 大创酒店通过精准营销提升经营业绩 [9] - 多业态共振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和持续创新能力 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9] 服务与城市发展 - 精细化服务保障大客流活动:周杰伦演唱会期间调配800余人次保障人员 实行全天候值守 许嵩演唱会提供2元水 刀郎演唱会开放体育场跑道 体现人文关怀 [11] - 通过"服务+合规"双引擎驱动模式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城市软实力 坚持党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经营发展深度融合 彰显国企责任担当 [11]
丰富场景,消费新动能释放
人民日报· 2025-09-29 06:28
消费市场表现 - 辽宁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137.7亿元,同比增长6.3% [2] - 辽宁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7495元,同比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3146元,同比增长6.7% [1] - 今年以来辽宁累计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4000余场,同比增长30%以上 [2] 消费场景与业态创新 - 辽宁打造多元丰富消费场景,推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例如沈阳环球港动感城开业当天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1] - 首发经济活力迸发,大连动漫创意产业首发经济周吸引一批东北乃至全国首店、首展、首演项目落地 [1] - 聚焦“夜游、夜购、夜食、夜娱、夜展、夜健”多元融合,持续创新夜间消费场景 [2] 政策支持与便利化措施 - 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上半年全省各级财政发放消费补贴近3亿元 [2] - 培育离境退税特色街区,上线“码上办理”小程序,实现境外旅客“即买即退”的快捷申报 [2] - 辽宁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打造特色活动品牌以拉动消费增长 [2]
“超”越足球
经济日报· 2025-09-28 06:04
赛事规模与直接经济影响 - 江苏省足球联赛(苏超)最高单场观众人数超过6万,屡次刷新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纪录,直接带动省域消费近380亿元[1][15] - 贵州榕江县“村超”让一个偏僻小县城一年吸引游客超9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百亿元,2024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8.03亿元[2][15] - “苏超”前六轮赛事已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村超”带动榕江县成为全州第三个GDP达百亿元的县[15] 赛事成功的关键因素 - 赛事以“低参与门槛”、“高情绪价值”、“全民乐享”等关键词成就影响力,例如“苏超”一张门票仅9.9元[5] - 政府有效引导与市场驱动结合,“苏超”尝试“管办分离、市场驱动”,省足协负责竞赛组织,赛事运营与商业开发交由省体育产业集团[17] - 草根热情与全民参与是核心,如“村超”赛事队伍组建、赛程安排、晋级规则均由村民自发组织决定[16][34] 对体育产业及消费的拉动效应 - 足球赛事具备强大产业链延伸能力,可衍生出俱乐部运营、场馆租赁、广告赞助、周边产品等一系列经济活动[14] - “苏超”展现出跨区域消费拉动效应,其带动的消费中,出行、餐饮场景省外游客支付占比分别达28.8%、19.7%[23] - 创新消费场景如“苏超”设立“第二现场”直播点,南通市192个“第二现场”总人流量达22.6万,南京66个场外观赛点吸引25.4万人次,消费同比增长30.1%[21][22] 对基层足球及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 - 业余足球赛显著提升足球氛围,南通飞翔足球俱乐部暑假班学员从往年约600人增至800人,榕江县“班超”吸引近3万名学生参与,而此前全县踢球学生仅约两三千[11] - 赛事为球员提供重要舞台,江苏“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今年现场有2万多名观众,有助于磨练球员抗压能力并推动梦想[13] - 珂缔缘俱乐部从成立时仅有7名球员成长为拥有200余名青少年足球梯队运动员、30多名持证教练以及1支职业队的高水平俱乐部[13] 品牌合作与商业化模式 - “苏超”南京赛区已吸引32家企业赞助,总金额达1300多万元,基本覆盖南京办赛成本,“村超”通过品牌授权联名、公益合作等方式与5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17][18] - “村超”品牌收益51%用于壮大250个村集体经济,49%投入球队、拉拉队建设及青少年足球训练,以商业回报反哺本地发展[18] - 品牌深度融入赛事,如南京老牌烧烤店“宝记烧烤”成为南京赛区赞助商后推出主题啤酒,安慕希邀请明星苏有朋担任“友谊大使”[17] 新媒体传播与流量转化策略 - 政务新媒体直接“破圈”玩“梗”是热度走高的重要因素,“苏超”的逆天改命源自推文《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18] - 榕江已累计培育2.3万个村寨新媒体账号,提出“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19] - 通过空间创新与消费链设计构建“体育搭台、文旅唱戏、商务收钱”的闭环,有效破解“打卡不刷卡,旺丁不旺财”的转化难题[21] 对区域发展及服务消费的深远影响 - 赛事成为地方引导消费从商品型向服务型转型的重要抓手,榕江新增酒店、度假村、农产品交易市场等签约项目46个,拟投资总额约32亿元[23] - 赛事优化了营商环境,凝聚了社会认同,点燃干部群众主动作为的精气神,被视为一笔高回报的“软投入”[24][25] - 依托成熟便捷的旅游体系,“苏超”和“村超”成为“文体旅商”深度融合的新载体,人们因比赛而来却不止于比赛,更感受城乡大地的发展与变迁[30]
政策春风吹拂深圳体育赛事“烟火气” 重大体育赛事平均每天一场
深圳商报· 2025-09-26 07:40
体育赛事活动供给 - 深圳进入体育赛事密集期,9月几乎每天都有高水平赛事,包括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足球测试赛、2025中澳男篮挑战赛、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和比利简金杯总决赛等 [1] - 2025年是深圳体育大年,年初已承接第34届亚洲杯乒乓球赛、U20亚洲杯和男篮亚洲杯预选赛三项洲际大赛 [2] -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发布《2025深圳重点赛事100名册》,收录百项重点赛事,覆盖中超、CBA、全运会等国际国内焦点项目,门类齐全节奏密集 [2] - 深圳计划构建国际顶级赛事、国内高端赛事、原创IP赛事、青少年及群众赛事五级体系,持续举办女冰世锦赛、羽毛球大师赛、亚洲杯等重大赛事 [5] 体育消费场景与产业融合 - 单场体育赛事观众超万人,乒乓球亚洲杯期间毗邻场地的深圳大运天地中央广场人流量接近70万,打造沉浸式体育狂欢派对 [2] - 深圳大运中心被评为广东省2025体育新空间消费场景典型,打造四大友好体系实现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其配套商业区大运天地成为受欢迎的自然和谐消费场景 [2] - 深圳多个项目入选体育消费场景典型案例,包括云栖望桐露营地、深圳龙舟文化嘉年华、一起街超享文旅等,围绕体育新空间、赛事活动、数字体育和体旅融合多个维度 [3] - 企业澳洲虎体育传媒在赛事策划中融入文体旅商联动消费场景,如带运动员打卡湾区之光摩天轮、与无人机公司互动等 [5] - 体育赛事积极践行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例如龙狮项目比赛在深圳节日大道卓悦中心中央大街举行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发展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20条重点举措,从扩大供给、激发需求等多方面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举措涵盖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壮大体育经营主体、培育产业增长点、强化产业要素支撑和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六大方面 [3] - 深圳2022年出台《体育赛事市场化办赛申报指南和审核指引(试行)》,通过明确分类标准、简化办赛流程等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办赛便利度 [4] - 深圳体育产业增加值目标到2025年突破1000亿元,目前全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已超4000元,位居全国前列 [5] 市场主体与运营实践 - 本土企业澳洲虎体育传媒组建深圳中塞女排俱乐部征战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并创办深圳女排精英赛、四国男篮精英赛、中澳男篮挑战赛等自有IP知名赛事 [5] - 企业在俱乐部运营中注重国际化、市场化与体教融合,但指出懂赛事、懂运营的专业人才仍有缺口,需夯实运营能力 [5] - 深圳将继续培育足球、篮球、乒乓球、冰球、电竞等多支高水平俱乐部,并打造深圳马拉松、中国杯帆船赛、X9高校赛艇联赛等自主品牌 [5]
成都市内免税店即将开业!600场主题消费活动等你来
搜狐财经· 2025-09-23 04:00
消费节活动概况 - 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将于9月25日至11月30日举行 主题为"蜀里安逸·遇见美好" 由商务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四川省商务厅及各市(州)人民政府承办 [1] - 消费节在成都市设立主会场 涵盖购物 美食 展览 演出与体育赛事等多个领域 [3] 成都主题消费活动 - 成都策划超600场主题消费活动 包括"少必入川""蓉城囍事"等精品文旅品牌及蓉城夜色主题活动 [3] - 推出"成渝双城追月计划" 成都与重庆联动举办中秋食品博览会至9月30日 超120家企业携2000余种特色食品参展 [3] - 9月30日至10月8日举办"成都必购必带+重庆渝伴礼"联展市集 汇聚成渝两地40余家非遗文创及特色酒饮品牌 [3] 国际美食与文化活动 - 9月26日至10月8日举办"2025慕尼黑啤酒天府狂欢周" 在东郊记忆等六大会场打造德式啤酒节大棚 [5] - 9月30日至10月8日举办"2025成都国际美食嘉年华" 在铁像寺水街推出"熊猫美食宴"主题集市 发放"惠民优惠券""小吃尝鲜券" [5] - 9月28日至10月底推出"2025国际数字文创季" 携手"王者荣耀"十周年庆典在交子大道打造"超级IP潮玩大街" 集结36家全球头部游戏IP与科技品牌 [5] 体育赛事与娱乐活动 - 11月9日在东安湖体育公园举行2025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 联动全市餐饮 酒店及景区推出专属观赛礼遇 [5] - 9月27日举办NBA聚星名人赛 9月至10月举办张学友 李宇春等演唱会及川剧《丁宝桢》等高能级演出 [8] - 年内举办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等50余场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及10余场知名路跑赛事 [10] 便利化与国际消费措施 - 四川组织全省84个标志性商圈 226条特色步行街推出国际精品及国货潮品 引导56家中华老字号和153家四川老字号提供天府优品 [6] - 推出20条特色美食街和500家必吃烟火小店 联合高德发布川菜美食"扫街榜单"及美食地图 [6] - 加快落实离境退税优化政策 "即买即退"商店数量位居全国前三 退税销售额增长190% 全省离境退税商店力争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 [6] 文旅消费与惠民补贴 - 打造夜游 夜食等夜间消费新场景 推出三星堆博物馆等超100项特色展览 [8] - 联合中国银联 中石化等推出"百城百区"等优惠政策 携程计划推出超3000万元折扣优惠 美团发放2000万元优惠券 [10] - 发放"赛事门票+景区门票+住宿优惠"系列"大礼包"超5000万元 开设主题旅游巴士及专线 [10] 体育产业与户外运动发展 - 2025年全省举办县级以上赛事超1.1万场次 预计产生巨大消费拉动力 [10] - 支持成都 广元等地创建国家级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重点打造"窗含西岭·熊猫秘境"等户外运动品牌 [10] - 深化川渝体育产业合作 联合创建"巴山蜀水 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品牌 今年共举办5场消费季活动 [10]
“苏超”劲风掀起文旅潮,远程游客增多,停留时间延长
南京日报· 2025-09-15 10:53
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暑期7-8月南京市共接待游客5235.9万人次,同比增长15% [1] - 暑期全市文旅消费总金额达466.3亿元,同比增长11.2% [4] - 南京在多家旅游平台热度领先,位居美团旅行“暑期十大热门旅游城市”榜首 [1][5] 游客结构与客源地 - 外地游客占比68.6%,其中省外游客占比55.9% [2] - 客源地排名前五为安徽、浙江、山东、广东、河南 [2] - 游客量增速最快客源地分别为福建(增32.2%)、广西(增32.1%)、广东(增27%)、河北(增26.8%)和云南(增25.8%) [2] 细分市场表现 - 53家监测景区接待游客3818.1万人次,同比增长6.7% [2] - 15家文博场馆接待游客361.8万人次,同比大幅增长36.8% [2] - 83家乡村监测点接待游客539.1万人次,同比增长8.1% [2] 游客消费行为与停留时间 - 来宁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为32.3小时,同比增加1.2小时 [3] - 接待过夜人数达1936.2万人次,同比增长15.2%,省外游客过夜率为70.1% [3] - 异地文旅消费占比67.2%,同比增长17.7% [4] - 8月全市星级饭店出租率增至78.43%,同比上升2.82个百分点 [4] 文体旅商融合驱动因素 - “苏超”赛事和大型演出活动显著带动旅游热度 [1][4] - 今年1月1日至8月3日,南京举办大型演出55场,观众42.5万人次,票房3.67亿元,票房同比增长25.5% [5] - 推出“跟着演出(赛事)游南京”优惠活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3] - 夜游市场蓬勃发展,水上夜游项目结合灯光秀、非遗表演成为消费核心选择 [3]
浙江杭州建德因地制宜开展群众赛事 新安江的“冬泳”火了(县域体育展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9-05 06:17
核心观点 - 杭州建德利用新安江独特冷水资源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品牌 成功实现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显著带动当地旅游消费增长 [1][6][7] 水资源优势利用 - 新安江水电站坝底70米深处江水常年保持14-17摄氏度低温 形成"冬暖夏凉"独特小气候 [2] - 1988年首创"耐寒勇士"挑战赛 至今已成功举办25届 成长为长三角地区具影响力品牌赛事 [3] - 2015年将赛事更名为冬泳挑战赛 通过邀请游泳冠军助阵领游等方式持续强化品牌特色 [6] 赛事参与与传播 - 本届赛事吸引16个省份120支代表队2800余名选手参与 [1] - 20-40岁参赛者达416人 较上年增长73.3% [6] - 赛事相关报道浏览量突破1.2亿次 有效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6] 基础设施配套 - 2018年建成冬泳基地 距新安江大坝3公里 配备更衣室器材室休息室等完整设施 [7] - 新建综合性潜水运动基地配备42米深潜池 计划近期试营业 [7] - 比赛期间部署30艘救援船只 每100米设1名救生观察员共16名 设置4个医疗点20名医务人员 [5] 文旅消费拉动 - 本届赛事期间接待游客21.33万人次 同比增长12.5% [7] - 实现旅游收入近2800万元 同比增长16% [7] - 联动餐饮住宿企业推出促消费组合拳 深化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7] - 河北选手连续4年赛前从保定重装骑行至建德居住2个月 形成深度消费联结 [7] 产业拓展规划 - 正积极打造"轻极限运动之城" 拓展高空跳伞户外探险山地越野等运动项目 [7] - 通过赛事吸引参与者转化为文旅体验者 建立深度联结关系 [8]
体育为“好生活”聚能 “两个博览会”第三年落户苏州
苏州日报· 2025-08-23 08:29
展会概况 - 2025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4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展会主题为"体育聚能美好生活" 规划5个展区 1个路演推介区和1个外贸优品专区 总规模达5万平方米 [1] - 目前已有500余家单位计划参展 包括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各司局 直属单位 相关协会 国际体育组织机构 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体育行政部门 高等院校和国内外头部企业 [1] 活动内容 - 场馆内将开展冠军系列活动 文体旅活动和群众性主题活动 包括与冠军一起科学健身 对话交流 艺术创作 以及项目品牌和行业标准的发布 推介 展演及对接 [1] - 场馆外将在苏州各地同步举办"冠军进校园" 体育促消费行动 特色体育赛事 文旅融合精品线路推介等分会场活动 [1] - 江苏展区将紧密结合"苏超"足球联赛 围绕足球主题开展多元互动活动 通过丰富互动体验增强公众参与感 为青少年亲近足球搭建桥梁 [2] 展会特色 - 苏州市县两级将打造分会场 策划"冠军进校园" "分会场主题联动" "体育促消费"等系列活动 促进文体旅商融合 激发消费活力 [2] - 展会将精准扩容展品矩阵 以多元优质产品供给助力群众消费品质升级 满足多样化体育消费需求 [2] - 推出主题集卡活动引导观众沉浸式探索 实现互动体验沉浸升级 [2]
2025两个博览会将于9月在苏州举行
扬子晚报网· 2025-08-22 19:47
行业展会概况 - 2025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将于9月12日至14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总展览面积约5万平米 设置五大展区和1个外贸优品专区 举办10余项配套活动 [1] - 展会主题为"体育聚能美好生活" 聚焦发挥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 [1] - 展会呈现四大亮点:注重文化引领增强体育强国软实力 注重整合资源构建体育文化大协同格局 注重科技绿色培育体育新质生产力 注重国际交往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1] 区域参与特色 - 苏州市打造分会场并策划"冠军进校园""分会场主题联动""体育促消费"等活动 促进文体旅商融合与消费活力提升 [2] - 山东省作为主宾省以"好运山东·活力齐鲁"为主题 通过四大核心板块展现体育文明传承与创新 突出科技赋能全民健身和"赛旅一体"经济动能 [2] - 江苏省展区结合城市足球联赛开展多元互动活动 重点推动足球文化普及与青少年参与 通过赛事撬动消费 [3] 展览运营策略 - 苏州展台立体展现文体旅深度融合与户外运动发展图景 突出古韵与活力交织的城市特色 [2] - 承办单位通过展品矩阵精准扩容满足多样化体育消费需求 同时推出主题集卡活动提升观众沉浸式体验与参与度 [3]
从篮球场到购物车——“浙BA”赛事经济观察
新华社· 2025-08-17 21:59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覆盖11个地市和90个区县市,预选赛阶段举办250场比赛,累计观赛人数达77.88万人次[1][3] - 22支球队从预选赛脱颖而出,进入城市争霸赛阶段,赛事分为“百县大战”预选赛和城市争霸赛两个阶段[1][6] 经济带动效应 - 赛事带动文商旅体综合消费6.03亿元,门票收入达576.36万元[3] - 联动发放文旅、体育、商超消费券9665.61万元,带动文商旅消费4.23亿元[5] - 预选赛期间全省举办390场文旅市集,总摊位11247个,售卖金额1.74亿元[5] 文旅融合创新 - 球票升级为旅游通行证,温州球迷凭票可7天内免费游览28个核心景区并享受12个项目专属优惠[2] - 丽水市莲都区推出“一票通”大礼包,联动市集消费券及餐饮民宿折扣[2] - 杭州文旅推出“十三邀浙BA荣耀礼遇”,提供40项旅游吃喝体验优惠[5] 县域经济赋能 - 赛制设计契合浙江县域经济特点,11支县级冠军队代表地市与市级联队对抗[6] - 地方产业如诸暨袜都、柯桥布都、义乌小商品之都通过赛事获得全国关注度提升[6] - 苍南县开发梭子蟹篮球文创产品,3天内上市即售罄,成为网红单品[6] 文化展示与场景拓展 - 创意中场秀展示地方文化,包括永昆剧团水袖表演、泰顺提线木偶喷火绝技等[5] - 台州市开辟11个户外第二观赛空间,推出“啤酒+音乐+冲浪+夜游”球迷狂欢季活动[5] - 温州市体育中心外设立“篮街福”市集,29个后备箱摊位结合非遗技艺展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