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全运历史首次发行贵金属纪念币!十五运会中国龙加字银质纪念币正式发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7:09
据介绍,中国龙银币是突出中国特色、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全新精品。该币正面长城宛如龙跃峰峦,背 面祥云衬托飞腾的龙形,象征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国龙加字银质纪念币作 为首个中国龙加字币,既见证了本届体育盛会,也赋予了自身特殊的纪念和收藏价值。中国金币集团作 为我国唯一经营贵金属纪念币的行业性公司,将持续通过发行纪念币见证国家发展重大事件,传播中华 优秀文化。 在发行仪式上,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纪念币揭幕,正式展示纪念币的原型原貌,播放纪念币宣传片, 介绍全运会发展历程、纪念币设计理念及造币工艺。中国金币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向十五运会组委会、残 特奥会组委会及中国钱币博物馆捐赠了具有特殊证书编号的纪念币。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交通银 行广东省分行分别向优秀运动员代表奥运会冠军罗玉通、亚运会冠军汪雪儿、残奥会冠军王小梅赠送纪 念币。 9月28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国龙加字银质纪念币发行仪式在广州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 全运会历史上66年来首次发行贵金属纪念币。 发行仪式上,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张奎宣读了发行公告。中国人民银行9月25日正式发行的第 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国龙加字银质纪念币 ...
在中国体育“两个博览会”,看见美好生活的样子
新华网· 2025-09-15 07:11
行业发展趋势 - 体育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主题为"体育聚能美好生活" 体现"体育+"融合发展不断深化[1] - 科技与文体旅结合成为必然趋势 登山助力机器人等产品解决实际需求 节假日租赁经常断货[10] - 体育旅游作为两个"万亿产业"的碰撞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3.67万亿元 2024年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5.8万亿元[15] 产品与服务创新 - 登山助力机器人采用人体工学框架和AI动态传感系统 能精准捕捉运动趋势 实现抬腿同步助力[9] - 啪啪运动科技搭建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为政府、场馆和学校提供智慧运营方案 打造"体育界的美团"平台[10][13] - 平台集聚体育培训、体育商品和赛事活动资源 开发省级工会体育服务平台 将传统礼品改为体育消费补贴[13] 市场与消费趋势 -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14条2025国庆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 包括德阳市三星堆探秘、台州市无动力滑翔等户外运动线路[13] - 体育旅游由需求驱动 满足人们对情绪价值、兴趣消费以及健康生活的需求 创造美好的疗愈经济新形态[15] - 各地结合自然风貌和人文历史景观 串联特色体育赛事和旅游项目 "跟着赛事去旅游"成为成熟模式[13] 文化推广与教育 - 博览会开展投壶、捶丸等传统体育项目体验 普及体育文化知识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5] - 奥运冠军参与展会活动 与观众现场对战并捐赠奥运金牌 成为青少年心中的榜样[3][5] - 全运会历史文化展和传统体育项目展演 激发公众对体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5]
“体育+”融合发展释放内需潜力
证券日报· 2025-09-11 00:24
本报记者 刘萌 《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化行业融合发展。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促进 赛、展、节、游一体谋划、一体开展,丰富产业业态。推动体医融合,加快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 支持体育与科技、传媒、农林、交通、养老等产业复合经营,创新行业融合发展路径和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出一批"体育 +"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9月9日,商务部服贸司司长孔德军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体育消费是服务消费的重要领域,促进商旅文体健多 业态融合发展,对于提振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涌现出一批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的生动案例,有力带动扩大消费。比如,哈尔滨利用亚冬 会契机,把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巧妙融入赛事活动,将"冷资源"打造成"热产业";江西积极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 进街区、进商圈"活动,发挥赛事引流作用,积极打造消费场景,上半年全省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近550亿元,同比增长 9.17%;成都以"票根经济"模式整合赛事、演出、展会、景区等城市资源,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 ...
第六届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闭幕,共计476家体育企业参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8-25 15:34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展出面积36000平方米 折合标准展位1508个 吸引476家体育企业及1200余个品牌参展 [1] - 开展三天吸引全国34省125地市的3.67万人次海内外观众到场参观 [1] - 配套举办12场体育产业活动 拉动餐饮住宿交通文旅购物等相关行业经济发展 [1] 展区设置与参展企业 - 启用三大展馆设置六大展区:智能健身器材 冰雪户外装备 智慧体育场馆设施 教育体育装备 球类及运动休闲服饰 体育+综合展区 [1] - 吸引泰山 英派斯(002899) 利亚德(300296) 海洋王(002724)等产业领军企业参展 形成覆盖体育全产业链的展示矩阵 [1] 配套活动与产业功能 - 举办山东省体育产业联合会理事会 体育标准化研讨会 全民健身培训班等政企对接活动 [2] - 设置外贸优品展示区 汇聚俄罗斯Wildberries eBay等国际电商平台 举办国际采购商对接会 [4] - 来自38个国家126名境外采购商携健身器材 运动装备等需求与参展企业对接 [4][5] 体育科技创新成果 - 第六届中国体育智能制造创新大赛吸引18省份39所高校及136家企业提交166项创新方案 [3] - 智能跑步评估诊断系统获特等奖 游泳训练智能监控分析系统等2项目获金奖 [3] - 顽鹿竞技元宇宙骑行平台 智能下肢外骨骼步态训练康复机器人等5项目获银奖 [3] 体育融合发展战略 - 推动体育与商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打造全链条体育产业生态平台 [2] - 联动临沂非遗展区及十余家热门旅游景区 举办山东省体育消费季暨临沂时尚体育节 [4] - 举办定向运动联赛 皮划艇公开赛等专业赛事 激活城市体育氛围 [3] 宣传推广成效 - 线上通过直播 短视频大赛等形式宣传 抖音话题讨论量达8000余万次 [6] - 近千家国家省市县级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搭建融媒体矩阵 [6] - 线下广告覆盖10大核心场景 总体曝光量达2.9亿次 [6]
第六届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圆满闭幕
齐鲁晚报· 2025-08-25 05:34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展出面积达36000平方米 折合标准展位1508个 [1] - 吸引476家体育企业及1200余个品牌参展 覆盖全国34省125地市 [1] - 三日展期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3.67万人次 [1] 产业联动与经济影响 - 带动餐饮 住宿 交通 文旅 购物等相关行业经济发展 [1] - 配套举办12场体育产业活动 包含政策发布与资源对接功能 [1][2] - 推动"体育+"融合发展理念 实现与商业 文化 旅游深度融合 [2] 展区设置与产业链覆盖 - 启用三大展馆设立六大展区 包括智能健身器材与冰雪装备展区 [1] - 形成覆盖健身器材 场馆设施 球类 服饰的体育全产业链展示矩阵 [1] - 以智能化 场景化 国际化为导向构建全周期体育产业生态平台 [1][2]
我省今年计划组织群体赛事活动超9万场,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消费
大众日报· 2025-03-31 09:10
赛事活动规划 - 2024年计划组织群体赛事活动超9万场 较2023年8万场增长12.5% [1] - 以"好运山东"品牌系统梳理省市县三级全民健身活动 构建全人群全口径广覆盖的赛事体系 [1] - 推进"赛事三进"将赛事办到社区乡村和群众身边 加强基层赛事互动 [3] 基础设施建设 - 新建住宅区配套体育设施落实"四同步"政策 老旧小区推进体育设施改造 [2] -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目标达90%以上 全省具备条件学校将扩大开放力度 [2] - 公共场所老旧健身器材更新列入重点民生实事 年度更新数量将超12万件 [2] - 省体育局专项资金增至1100万元 较往年增加500万元支持资金 [2] - 加快建设健身步道 积极争创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2] 赛事经济拉动 - 通过体育赛事"引流""赋能" 直接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消费 [1][3] - 2024年春季举办多项国际赛事:青岛世界帆船锦标赛、济南国际台克球系列赛、泰安世界跆拳道"主席杯"、德州国际板式网球公开赛 [3] - 青岛/济宁/菏泽/海阳/荣成等地计划举办6场万人规模马拉松赛事 [3] 融合发展模式 - 创新"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加大力度发展赛事经济 [2] - 深化"体育+医养健康"融合 持续推进体卫融合战略 [2] - 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动员群众 实现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 [2] 惠民服务措施 - 加大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度 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 [3] - 利用"金角银边"空间建设群众家门口健身场所 完善便民健身网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