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创建
icon
搜索文档
昌江:三重文明“技法”织造黎乡“新锦”
海南日报· 2025-05-26 09:57
文明创建成果 - 昌江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市场整洁有序,摊主自觉清洁摊位,顾客不乱扔垃圾[2] - 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打造山海黎乡现代文明新形态[2] - 实施176项基础设施工程,提升21条主次干道路、景观绿化等设施,升级改造58条背街小巷[7] 文旅产业发展 - 王下乡打造"黎花里"文旅小镇,以"深山藏王下,黎花三里寻"为主线,展现生态景观和人文内涵[3] - "黎花里"开业后游客络绎不绝,村民改建民宿和农家乐,节假日满桌满房[3] - 王下乡三沛河一桥和二桥改建工程竣工,道路、水利、照明等基础设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陆续建成[3] 文化品牌培育 - 开展"黎花知音"乡村课堂公益行项目,两年多共开展120多堂,直接受益村民超4000人次[4] - 推进信冲洞、皇帝洞等文化遗存修复保护工程,挖掘黎族文化、峻灵王文化,培育昌江特色文化品牌[4] 民生实事推进 - 完成5个农贸市场和8个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摊位用水泥砌成并贴瓷砖,排水沟盖铁盖[5][6] - 市场外围增设电动自行车停车位,避免乱停乱放,市民"菜篮子"拎得更舒心[6] - 石碌镇内环二路从坑洼土路变成平整柏油路面,添置路灯,小区专门打开侧门方便居民出行[6] 基层治理创新 - 设立"鞋、伞等修补便民疏导点",用黄线画出"小方框"允许摊贩合法经营,解决占道难题[8] - 城北社区探索"五社联动"服务模式,创建社区公益基金募集25万元,用于济难救困和基础设施建设[9] - 和泰小区用公益基金购置16立方米沙子填进沙池,解决积水安全隐患[9] - 建立"健康小屋"和儿童之家,开展科普讲座、亲子阅读等活动,推动文明创建成果共享[10]
文明的力量|贵州龙里:院坝会里看“文明之光”
新华社· 2025-05-26 08:44
精神文明建设实践 - 贵州省龙里县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实现文明蜕变 从2018年试点到2024年5月23日入选全国文明城市 体现群众自觉行动在文明创建中的核心作用[1] - 冠山社区创新"逢四说事"院坝会机制 每周四组织居民讨论社区事务 2024年以来通过"三事分流"模式解决公家事、大家事、自家事三类问题 如农牧局宿舍小区居民每户出资300元修缮脱落墙皮[2] - 龙坪社区天佳河滨小区通过党员带头治理 从最初开会仅3人参与发展到200多人参会 解决水表老化、停车管理等问题 并举办长桌宴等社区活动增强凝聚力[3][5] 基层治理模式创新 - 龙里县建立"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全员接单-组织晒单"服务链 通过"请你来商量"等协商机制激发群众参与 实现个人比奉献、家庭比文明、社区比和谐的评比体系[3] - 社区治理采用党员入户收集问题+业委会协同模式 更新停车管理制度 规范酒席办理和养犬公约 将乱建乱停等突出问题转化为文明公约[5] 榜样引领机制 - 2013年启动"德行龙里"年度人物评选 累计选树近百位模范 包括全国人大代表莫富元、乡村教师滕久贵、乡村医生罗木等 通过身边榜样带动崇德向善风气[6] 文明创建成效 - 县委书记冯异星提出"创建为民、惠民、利民、靠民"理念 强调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与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并重 使文明成为全民自觉行动[5] - 从院坝议事到全民共建 龙里县形成上下联动治理模式 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 推动小城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6]
昌江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推动文明创建成果共建共享
海南日报· 2025-05-24 09:28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成效 - 昌江12345热线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道路绿化带杂草疯长问题,提升行车安全性和居民便利性 [3] - 热线接到市民投诉后迅速转至福龙马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该公司立即安排除草和绿化修剪工作 [3] - 通过专项督查推动未办结创文疑难工单整改,形成全民监督共建共享局面 [4] 热线工作机制与市民参与 - 昌江推动"12345+网格化+直通联办"机制,通过现场协调会解决消防安全、道路安全等疑难问题 [4] - 市民主动反映井盖被雨水冲开的安全隐患,热线直派社区居委会半小时内复原井盖 [4][5] - 居民反映健身器材损坏后24小时内完成维修,获得市民电话表扬 [5] 接线员工作与城市创建 - 接线员通过换位思考安抚情绪并快速反馈,提升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5] - 专业热心的工作态度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让居民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