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搜索文档
新加坡科学中心终极史前探险之旅启幕
环球网资讯· 2025-10-28 15:28
来源:美通社 《恐龙|灭绝|我们》震撼登场,呈现4亿年地球历史、珍稀化石与40米长巨型恐龙 新加坡2025年10月28日 /美通社/ -- 万众期待的史前盛宴现已揭幕。新加坡科学中心(Science Centre Singapore)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Lee Kong Chi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Faculty of Science,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携手合作,荣幸呈献《恐龙|灭绝|我们》 (DINOSAURS | EXTINCTIONS | US)特展。这场占地3000平方米的史诗级展览,融合了由埃吉迪奥- 费鲁利奥古生物博物馆(Museo Paleontológico Egidio Feruglio)与冈瓦纳工坊(Gondwana Studios)分 别打造的《巴塔哥尼亚的恐龙》(Dinosaurs of Patagonia)及《六次大灭绝》(Six Extinctions)两大世 界级展区。现场展出逾90件珍贵展品,包括33件稀有化石和60具全尺寸模型。观众将通过这场穿越四亿 年的进化之旅 ...
暮光森林里的秋日童话!国家植物园进入彩叶最佳观赏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8 13:51
作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水杉人工林之一,樱桃沟的水杉林不仅是秋日美景担当,更是重要的植物科普 活课堂。水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于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 "活化石" 物种,其树干通直 挺拔,最高可达 40 余米,线形的叶片呈羽状排列,入秋后因温度降低,叶绿素分解,类胡萝卜素等色 素显现,造就了层次丰富的色彩变化。 漫步林间,脚下是松软的落叶层,耳畔是鸟鸣与溪流声,抬头可见阳光透过枝叶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橙 红色的水杉与清澈的樱桃沟溪流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秋日生态画卷。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深秋时节,国家植物园樱桃沟景区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水杉林褪去翠绿,换上橙红与金黄交织的盛 装,每当夕阳斜照,光影穿透枝叶洒落林间,这片 "暮光森林"正在上演着秋日的童话 ,吸引众多游客 前来打卡。 在一片秋日炫彩中,杂种鹅掌楸以其独特的形态,为这片绚丽秋色增添一抹灵动的注脚。位于树木园的 杂种鹅掌楸,叶片形似鹅掌又似马褂,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才是创意的缔造者。鹅掌楸属植物是古老的 孑遗物种,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杂种鹅掌楸是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杂交所选育的品种,它树形高 大挺拔,给人以幽静、祥和之感。在这片清幽的 ...
国家植物园进入彩叶最佳观赏期,橙红色水杉林上演秋日童话
新京报· 2025-10-28 13:15
绚秋苑、北湖周边彩叶树种迎来观赏期 除了樱桃沟外,从本周开始,国家植物园其他景点也进入彩叶最佳观赏期。绚秋苑、北湖周边、树木园 等地都是赏秋的理想场所。 漫步林间,脚下是松软的落叶层,耳畔是鸟鸣与溪流声,抬头可见阳光透过枝叶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橙 红色的水杉与清澈的樱桃沟溪流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秋日生态画卷。 为方便游客沉浸式体验与学习,国家植物园在水杉林沿线设置了科普标识牌,详细介绍水杉的生长习 性、保护价值及生态作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这一珍稀植物的前世今生,感受生物多 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深秋时节,国家植物园迎来彩叶最佳观赏期,樱桃沟景区成片水杉林褪去翠绿,换上橙红与金黄交织的 盛装。夕阳斜照,光影穿透枝叶洒落林间,这片"暮光森林"上演秋日童话,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樱桃沟水杉林沿线设置科普标识牌 作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水杉人工林之一,樱桃沟的水杉林不仅是秋日美景担当,更是重要的植物科普 课堂。水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于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活化石"物种,其树干通直挺 拔,最高可达40余米,线形的叶片呈羽状排列,入秋后因温度降低,叶绿素分解,类胡萝卜素等色素显 现,造就 ...
华北生态湿地衡水湖成立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新华社· 2025-10-25 21:58
10月25日,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在华北生态湿地衡水湖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湿地内鸟类及其他 生物的物种统计、生存环境保护工作进入精准化、系统化监测阶段。 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负责人、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武大勇表示,监测站将针对衡水湖及周边 湿地、农田生态系统,深入开展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支撑服务衡水湖生态保 护修复监管,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通过全要素、持续性监测,我们能精准掌握衡水湖的水文、气象、生物多样性等资源现状,及时预警 生态风险,为保护修复决策提供关键证据。这对保障区域气候调节、水源安全有重要作用,也将为湿地 生态研究、候鸟迁徙保护等提供数据支撑。"衡水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副局长张余广说。 河北衡水湖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于2024年12月获批设立,位于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衡 水学院牵头,与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河北衡 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河北省衡水环境监测中心联合申报并建设。 据悉,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拥有华北平原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 等完整的内陆湿 ...
高端访谈丨专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
央视新闻· 2025-10-25 06:2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超出预期,特别是在近10年经历了加速变革 [1][24] - 中国“十五五”规划关于绿色转型的部署被寄予厚望,被视为迈向未来的巨大飞跃 [1][24][29]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富有诗意且深入人心,已转化为经济规划和国土规划的实际行动 [10][13] 中国可再生能源进展 - 中国每年有2至3千亿瓦新增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并网发电,进展令人惊叹 [5] - 中国正努力实现可再生能源在总装机容量中占比60%的雄心目标 [5] - 中国近期投资建设了高山光伏项目,其面积约相当于6个美国纽约曼哈顿区,启动速度非常快 [24] 中国气候目标与全球影响 - 中国宣布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并力争做得更好 [5] - 在全球排放量仍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中国积极行动、力求作出更大贡献的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7] - 习近平主席对多边气候行动的坚定支持,以及全球治理倡议,为全球对话和多边主义提供了力量 [1][26]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际合作 - 2021年云南野生亚洲象北上南返的“旅程”达1000余公里,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范例 [17][19] - 中国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未来10年将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超2亿美元资金,助力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19][20] - 中国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引领国际社会推动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达成 [17][20] 中国具体环保成果 - “十四五”时期,中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22] - 长江、黄河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每3度电就有1度来自绿电 [22] - 中国通过南南合作与120多个国家分享可持续发展经验 [22]
公安机关严打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
辽宁日报· 2025-10-24 09:01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全省公安机关持续发力打击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活动, 集中侦办了一批典型案件,成功打掉多个犯罪团伙,斩断多条犯罪链条。10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 新闻发布会,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平安原野-2025"专项行动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共立案侦办破坏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案件6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1人,打掉犯罪 团伙18个,查获枪支、弓弩、张网、打笼等猎捕工具520件,涉案总价值7500余万元,有效遏制了此类 犯罪蔓延势头。 针对千山山脉、松辽平原、黄海沿海3条核心候鸟迁徙通道,全省公安机关创新划设3个联合打击区 域,建立信息共享、线索互查、联合执法、协同办案的一体化机制,针对跨区域系列案件形成"联防联 治、共同打击"的工作格局,彻底打破地域执法壁垒。 破案攻坚是专项行动的核心环节。全省公安机关对犯罪行为"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精准打击。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先后组织侦破多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重大案件,其中沈阳市公安局侦办 的"7・23"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34人,打掉贩卖团伙6个,彻底斩断跨区域 犯罪链条9条。 打击危害野生动 ...
国际长臂猿日|让我们一起守护“森林精灵”(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10-24 08:01
长臂猿生活在我国海南、云南、广西等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作为森林中的旗舰物种,它们的存续 和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健康息息相关。长臂猿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有数据显示,我国境内野生长臂猿总 数不足1800只,甚至比大熊猫还要稀有,濒危程度也远超大熊猫。 2021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显示,我国长臂猿有8种,分别为西白眉长臂猿、东 白眉长臂猿、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白掌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东黑冠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北白颊长 臂猿,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其中海南长臂猿是中国特有种,也是海南特有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目前最濒危 的灵长类物种。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2群7-9只增加到2022年4月的5 群36只,它们生活在霸王岭热带雨林中。这一显著的种群数量增长,不仅是中国珍稀动物保护的奇迹, 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智慧与成就。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4日讯(记者杨秀峰 李冬阳)10月24日是国际长臂猿日,这一特殊日子的设立, 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长臂猿的关注与保护,联合各方力量共同为长臂猿保护贡献力量。 ...
守护“家门口的生物多样性” 未来五年惠州全域禁猎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3 17:22
政策核心内容 - 惠州市政府发布通告 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为期五年的禁猎期 全面禁止非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1] - 禁猎范围突破以往自然保护地的局限 扩展至山林 农田 湿地 城市公园等全市所有区域[1] - 政策明确了四大核心问题 包括哪里不能捕 什么不能捕 何时不能捕 什么工具方法不能用[1] 具体禁猎规定 - 禁止猎捕列入国家和省级保护名录的陆生野生动物[1] - 禁止使用毒药 爆炸物 电击装置 猎套等猎捕工具[1] - 严禁采用夜间照明行猎 歼灭性围猎等猎捕方法[1] - 因科学研究 种群调控等特殊情况需猎捕的 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1] 生态资源背景 - 惠州市生态资源丰富 共记录脊椎动物990种 维管植物3004种[1] -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66种 包括9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 政策目标与影响 - 政策旨在构筑覆盖全区域的生态保护网络 推动实现从重点区域到全域管控的重要转变[1] - 为公众认知 社会监督和执法执行提供清晰依据 展现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的决心[1] - 推动构筑全民参与的野生动物保护网络 共同守护生物多样性[1]
中国馆里看自然之道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23 16:44
中国馆活动概况 - 第八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于2025年10月9日至15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大会主题为“推动变革性自然保护” [2] - 中国馆活动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内容包括专题研讨、圆桌会议、成果展览和文化展示等,吸引了全球自然保护专家进行深入交流 [2] - 中国馆系列活动成功传播了生态文明理念,彰显了国际担当 [14] 主题边会亮点 - 举办了近20场主题边会,聚焦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等多个议题 [8] - 高级别边会探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亚洲实践,分享中国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方面的经验,有效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碳汇能力 [4] - 海洋生态保护专题边会发布了海洋生态保护和减灾成果纳入海洋空间规划的案例,并探讨浒苔、废弃贝壳资源再利用及海洋塑料垃圾国际合作等议题 [5] - 全球滨海论坛主题边会强调滨海生态系统虽仅占海洋表面积的7%,却维系全球近1/4人口的生计,亟须扩大保护地范围并提升资源投入 [6] - 公益组织边会分享了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成立5年来的成果,包括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开展自然保护行动和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6] - 世界自然遗产主题边会展示了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实践,获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对其在遗产保护领域领导力的赞赏 [7] 报告与案例发布 - 活动期间发布了《中国“两山”转化典型案例集》,覆盖7类自然资源类型,包含“厦门实践”“千万工程”等先进经验 [10] - 同时发布了《海洋生态分类分区应用案例集》,介绍了8个应用案例,包括生态区状况分析、红树林修复适宜区评估等 [10] - NbS上海中心推介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黄浦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案例,探索河口型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经验 [11] - 广州南沙湿地片区案例提供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促进海岸带韧性治理、生物多样性重塑和社区绿色融合发展的样本 [11] - “蚂蚁森林”公众参与模式展示了通过数字技术将线上虚拟能量转化为线下真实植树造林行动,创新了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路径 [11] 国际交流与合作 - 中国馆通过高清图片、视频影像和VR体验生动展现了中国自然风光和生物多样性,吸引国际代表驻足交流 [13]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参加中国馆活动,称赞中国馆令人印象深刻,期待未来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13] - 展览期间中国馆接待观众上万人次,阿联酋观众表示中国的经验在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方面非常值得学习,希望开展更多技术交流和合作 [13] - 中方代表表示愿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及各成员国携手合作,共享经验,共同推进全球自然保护事业 [13]
宜家:以新产品新合作新洞察参与进博会
中国经济网· 2025-10-23 16:41
记者10月22日在宜家中国举办的媒体沟通会上获悉,宜家将以"家给生活更多"为参展主题亮相第八届进 博会消费品展区,并通过新产品、新合作、新洞察,持续践行"在中国,为中国,与中国共创"的坚定承 诺。 除了展示新品和本土创新成果,今年宜家还将分享"中国典型濒危动物保护试点示范捐赠及合作"项目的 相关毛绒玩具产品系列,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消费中的实践,通过"适老化"展区分享包容性家居生活 的未来可能性。(经济日报记者李治国) 宜家中国副总裁阮林娟表示:"作为连续八年参展进博会的'全勤生',宜家持续借助这一充满发展机遇 的舞台,深度融入中国市场、共促合作与开放,以实际行动诠释'与中国同行'。在与中国消费者共同成 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追求品质生活'的趋势下,消费者也开始珍视日常的微小瞬间,从中探寻更多 的意义感与满足感。宜家基于这一洞察启用了新的品牌定位——'家给生活更多',并将其作为今年进博 会的参展主题,希望与中国消费者携手共创每个生活中有意义的美好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