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搜索文档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闭幕,全球嘉宾共探变局中韧性合作未来
北京商报· 2025-10-31 00:27
全球经贸合作与金融支持 - 世界银行计划在三方面采取政策行动:投资于实体基础设施及卫生和教育等基础性设施建设 支持政策和监管改革以建立规则清晰的营商环境 减少非关税壁垒并深化区域一体化以实现货物自由流动和经济共同增长 [1] - 应对经济全球化逆风需要更多互利共赢的合作实践 畅通国际贸易循环需要更韧性高效的物流网络 服务国际经贸发展需要更精准普惠的金融供给 [3] - 全球金融力量必须与实体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共生共进 以构建更包容的金融体系并为企业全球化经营提供支撑和创新工具 [3] - 未来国际合作仍有空间 全球支持多边主义和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应坚持世贸组织规则 并以建设性视角解决问题 [4] - 应充分利用数字化、绿色发展和前沿科技提供的新机会 推动"再全球化"以实现更包容、更韧性的国际经贸合作 [4] 航运物流业发展 - 航运业正从追求最优化解决方案转向构建最具韧性的全球航运物流网络 其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 [4] - 建议从三方面促进航运物流业与金融业协同发展:共同构建具有韧性的航运物流网络 共同打造数字化航运链 共同开辟绿色新航道 [4] 金融业角色与政策 - 金融业应将生物多样性的风险纳入评估框架 部分国家已开始尝试用金融方法量化自然的经济价值 [3] - 建议通过创新性融资机制、改革农业补贴政策、要求多边开发银行改进项目规划等多种举措来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突破 [3] - 中央银行需处理好多目标的优化 在重视通货膨胀的同时兼顾金融稳定、经济增长及就业增长 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还需关注外部平衡 [5] - 结合中国实践 中央银行还需关注改革需要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5]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定位 - 香港将继续强化股票市场 深化与内地的互联互通 加强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优势 [5] - 香港将通过加速建立国际黄金交易市场、研究优化税务宽减等措施全力发展新增长点 持续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5] - 香港会继续全力发挥"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 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5]
第八届巴黎和平论坛聚焦气候危机等全球性挑战
新华社· 2025-10-30 13:21
据论坛官网介绍,"气候危机"是本届论坛的重点议题。29日下午,论坛举行《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专 题会议。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上呼吁各国在气候行动上协同努力,同时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生态 转型融资等相关机制应更加包容、公正。 出席该专题会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候任主席安德烈·科雷 亚·多拉戈表示,全球卫生、经贸等领域都直接受气候变化影响,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动员各方参与。当 前全球气候行动资金缺口大,应继续撬动多边开发银行、私营部门等资金来源。 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于2018年举行。论坛旨在推动多边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新华社巴黎10月29日电(记者乔本孝 王松宇)第八届巴黎和平论坛29日至3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主题 为"为了和平、人类与地球的新联盟"。数千名与会者就当前地缘政治变动、科学技术变革、全球气候变 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展开讨论。 论坛主席安赫尔·古里亚29日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集体行动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这要求世界各区 域间、公共与私营部门间、全球与本地层面间构建新的联盟。 ...
从“心”出发“绿”动杭城 共写生物圈保护新篇
杭州日报· 2025-10-29 10:59
活动概况与核心数据 -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于9月22日在杭州召开,期间推出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守护生物圈微心愿”接力活动 [2] - 活动通过全民线上许愿、志愿者认领心愿的模式推动环保公益事项落地,累计阅读量达30万次,共收到4000多条微心愿、认领3000多人次 [2] 企业参与案例 - 杭州富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认领微心愿后,在中小学校开展了10堂环境教育课,回收牛奶纸盒近12吨,制作成再生纸浆、再生塑料、再生铝粉 [2][3] - 临安区绿色志愿服务大队的志愿者走进晨曦西小学,带来“绿播”课程,向学生科普野银杏、天目铁木、中华虎凤蝶等临安特有物种 [3] 个人与团体志愿行动 - 杭州轻工技师学院的7位志愿者认领“希望杭州没有垃圾落地”微心愿,在西湖边展开毅行捡拾垃圾行动 [3] - 9岁小志愿者认领微心愿后,主动加入西湖边捡烟头行动,并参与地铁绿色文明出行宣传 [3] - 众多志愿者通过个人力量认领“净滩行动”、“食堂垃圾减量宣传”等环保微心愿 [3] 相关环保项目升级 - 杭州市绿色志愿服务总队发起的“一把伞,一座城”绿色活动始于2014年,通过募集闲置雨伞作为免费公益伞发放 [4] - 今年该活动将拓展线下捐赠点位,并联动萧山南阳伞业协会维修旧伞,让焕新后的伞帮助更多人 [4]
新加坡科学中心终极史前探险之旅启幕
环球网资讯· 2025-10-28 15:28
来源:美通社 《恐龙|灭绝|我们》震撼登场,呈现4亿年地球历史、珍稀化石与40米长巨型恐龙 新加坡2025年10月28日 /美通社/ -- 万众期待的史前盛宴现已揭幕。新加坡科学中心(Science Centre Singapore)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自然历史博物馆(Lee Kong Chi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Faculty of Science,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携手合作,荣幸呈献《恐龙|灭绝|我们》 (DINOSAURS | EXTINCTIONS | US)特展。这场占地3000平方米的史诗级展览,融合了由埃吉迪奥- 费鲁利奥古生物博物馆(Museo Paleontológico Egidio Feruglio)与冈瓦纳工坊(Gondwana Studios)分 别打造的《巴塔哥尼亚的恐龙》(Dinosaurs of Patagonia)及《六次大灭绝》(Six Extinctions)两大世 界级展区。现场展出逾90件珍贵展品,包括33件稀有化石和60具全尺寸模型。观众将通过这场穿越四亿 年的进化之旅 ...
暮光森林里的秋日童话!国家植物园进入彩叶最佳观赏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8 13:51
作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水杉人工林之一,樱桃沟的水杉林不仅是秋日美景担当,更是重要的植物科普 活课堂。水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于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 "活化石" 物种,其树干通直 挺拔,最高可达 40 余米,线形的叶片呈羽状排列,入秋后因温度降低,叶绿素分解,类胡萝卜素等色 素显现,造就了层次丰富的色彩变化。 漫步林间,脚下是松软的落叶层,耳畔是鸟鸣与溪流声,抬头可见阳光透过枝叶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橙 红色的水杉与清澈的樱桃沟溪流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秋日生态画卷。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深秋时节,国家植物园樱桃沟景区迎来最佳观赏期,成片水杉林褪去翠绿,换上橙红与金黄交织的盛 装,每当夕阳斜照,光影穿透枝叶洒落林间,这片 "暮光森林"正在上演着秋日的童话 ,吸引众多游客 前来打卡。 在一片秋日炫彩中,杂种鹅掌楸以其独特的形态,为这片绚丽秋色增添一抹灵动的注脚。位于树木园的 杂种鹅掌楸,叶片形似鹅掌又似马褂,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才是创意的缔造者。鹅掌楸属植物是古老的 孑遗物种,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杂种鹅掌楸是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杂交所选育的品种,它树形高 大挺拔,给人以幽静、祥和之感。在这片清幽的 ...
国家植物园进入彩叶最佳观赏期,橙红色水杉林上演秋日童话
新京报· 2025-10-28 13:15
绚秋苑、北湖周边彩叶树种迎来观赏期 除了樱桃沟外,从本周开始,国家植物园其他景点也进入彩叶最佳观赏期。绚秋苑、北湖周边、树木园 等地都是赏秋的理想场所。 漫步林间,脚下是松软的落叶层,耳畔是鸟鸣与溪流声,抬头可见阳光透过枝叶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橙 红色的水杉与清澈的樱桃沟溪流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秋日生态画卷。 为方便游客沉浸式体验与学习,国家植物园在水杉林沿线设置了科普标识牌,详细介绍水杉的生长习 性、保护价值及生态作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这一珍稀植物的前世今生,感受生物多 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深秋时节,国家植物园迎来彩叶最佳观赏期,樱桃沟景区成片水杉林褪去翠绿,换上橙红与金黄交织的 盛装。夕阳斜照,光影穿透枝叶洒落林间,这片"暮光森林"上演秋日童话,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樱桃沟水杉林沿线设置科普标识牌 作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水杉人工林之一,樱桃沟的水杉林不仅是秋日美景担当,更是重要的植物科普 课堂。水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属于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活化石"物种,其树干通直挺 拔,最高可达40余米,线形的叶片呈羽状排列,入秋后因温度降低,叶绿素分解,类胡萝卜素等色素显 现,造就 ...
华北生态湿地衡水湖成立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
新华社· 2025-10-25 21:58
10月25日,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在华北生态湿地衡水湖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湿地内鸟类及其他 生物的物种统计、生存环境保护工作进入精准化、系统化监测阶段。 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负责人、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武大勇表示,监测站将针对衡水湖及周边 湿地、农田生态系统,深入开展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支撑服务衡水湖生态保 护修复监管,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通过全要素、持续性监测,我们能精准掌握衡水湖的水文、气象、生物多样性等资源现状,及时预警 生态风险,为保护修复决策提供关键证据。这对保障区域气候调节、水源安全有重要作用,也将为湿地 生态研究、候鸟迁徙保护等提供数据支撑。"衡水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副局长张余广说。 河北衡水湖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于2024年12月获批设立,位于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衡 水学院牵头,与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地球系统科学学院、河北衡 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河北省衡水环境监测中心联合申报并建设。 据悉,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拥有华北平原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 等完整的内陆湿 ...
高端访谈丨专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
央视新闻· 2025-10-25 06:2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超出预期,特别是在近10年经历了加速变革 [1][24] - 中国“十五五”规划关于绿色转型的部署被寄予厚望,被视为迈向未来的巨大飞跃 [1][24][29]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富有诗意且深入人心,已转化为经济规划和国土规划的实际行动 [10][13] 中国可再生能源进展 - 中国每年有2至3千亿瓦新增风能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并网发电,进展令人惊叹 [5] - 中国正努力实现可再生能源在总装机容量中占比60%的雄心目标 [5] - 中国近期投资建设了高山光伏项目,其面积约相当于6个美国纽约曼哈顿区,启动速度非常快 [24] 中国气候目标与全球影响 - 中国宣布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并力争做得更好 [5] - 在全球排放量仍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中国积极行动、力求作出更大贡献的态度具有重要意义 [7] - 习近平主席对多边气候行动的坚定支持,以及全球治理倡议,为全球对话和多边主义提供了力量 [1][26]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际合作 - 2021年云南野生亚洲象北上南返的“旅程”达1000余公里,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范例 [17][19] - 中国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未来10年将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超2亿美元资金,助力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19][20] - 中国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席国,引领国际社会推动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达成 [17][20] 中国具体环保成果 - “十四五”时期,中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的面积,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22] - 长江、黄河全线达到二类水质标准,每3度电就有1度来自绿电 [22] - 中国通过南南合作与120多个国家分享可持续发展经验 [22]
公安机关严打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
辽宁日报· 2025-10-24 09:01
专项行动执行力度与成果 - 全省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平安原野-2025"专项行动,今年以来立案侦办破坏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案件6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1人,打掉犯罪团伙18个,查获猎捕工具520件,涉案总价值7500余万元[1] - 专项行动核心环节为破案攻坚,对犯罪行为实施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精准打击,例如沈阳市公安局侦办的"7・23"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4人,打掉贩卖团伙6个,斩断跨区域犯罪链条9条[2] -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宣教活动120余场,深入林区、社区、公园、学校等场所扩大宣传覆盖面[3] 多部门协作与联合执法机制 - 全省公安机关对接自然资源、林业草原、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网信等部门,完善线索通报、案件移送、鉴定检验等工作机制,今年已累计开展联动检查112次、联合执法46次,移送行政案件30余起[2] - 针对千山山脉、松辽平原、黄海沿海3条核心候鸟迁徙通道,创新划设3个联合打击区域,建立信息共享、线索互查、联合执法、协同办案的一体化机制[2] - 通过定期联合执法检查,共同整治非法交易市场、违规运输渠道和不良网络平台[2] 犯罪线索挖掘与快速响应机制 - 公安机关将26家较大的花鸟文玩市场、55处鸟类重要栖息地划定为重点部位开展线索摸排,并紧盯寄递物流、互联网直播平台等重点领域进行精准筛查[1] - 广泛发动1.5万名护林员、1000余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构建及时发现、露头就打的快速响应机制[1] - 公安部已正式上线全国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线索举报平台,呼吁群众主动举报危害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线索[3] 打击策略与重点方向 - 全省公安机关将黑灰产业链作为主攻方向,坚持上游下游一起打、源头末端一起查[1] - 针对跨区域系列案件形成联防联治、共同打击的工作格局,彻底打破地域执法壁垒[2] - 通过以案说法、以案示警方式提升全社会保护野生鸟类、抵制非法行为的自觉意识[3]
国际长臂猿日|让我们一起守护“森林精灵”(视频)
中国经济网· 2025-10-24 08:01
长臂猿生活在我国海南、云南、广西等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作为森林中的旗舰物种,它们的存续 和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健康息息相关。长臂猿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有数据显示,我国境内野生长臂猿总 数不足1800只,甚至比大熊猫还要稀有,濒危程度也远超大熊猫。 2021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显示,我国长臂猿有8种,分别为西白眉长臂猿、东 白眉长臂猿、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白掌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东黑冠长臂猿、海南长臂猿、北白颊长 臂猿,均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其中海南长臂猿是中国特有种,也是海南特有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世界上目前最濒危 的灵长类物种。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2群7-9只增加到2022年4月的5 群36只,它们生活在霸王岭热带雨林中。这一显著的种群数量增长,不仅是中国珍稀动物保护的奇迹, 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智慧与成就。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4日讯(记者杨秀峰 李冬阳)10月24日是国际长臂猿日,这一特殊日子的设立, 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长臂猿的关注与保护,联合各方力量共同为长臂猿保护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