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权

搜索文档
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期货日报网· 2025-05-30 00:06
核心观点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排污权交易制度,推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 [1] - 政策旨在促进资源环境要素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 完善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制度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 [1] 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范围 - 稳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 [2] - 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扩大支持领域 [2] - 加强绿证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衔接,避免交易主体重复获益 [2] - 立足国内市场自身建设,积极推动与相关国际机制衔接互认 [2]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 - 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原则,将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交易数据汇聚共享 [2] - 不再新建地方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强对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2]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用水权交易市场 [2] 加强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基础能力建设 - 推进金融机构参与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3] - 推动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绿色金融相关信息披露 [3] - 推动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相关担保业务统一登记公示 [3]
中办、国办: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专家建议激发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进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3:15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推动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1] - 碳排放权、水资源及排污问题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难题,需建立交易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参与,配额分配方式、监测数据等需严谨论证[1] - 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将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数据共享,不再新建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用水权交易市场[5]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 - 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进入实施阶段[2]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从发电扩展到钢铁、水泥、铝冶炼后,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从40%提升至60%以上[3] - 将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3] 市场化交易机制建设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双控制度衔接,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2] - 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扩大支持领域[2] - 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储备调节制度,通过预留、收回、回购配额等方式形成储备库,适时收储或投放[6] 政策实施路径 - 各地区各部门需按职责分工完善改革举措,开展创新探索推动落地见效[6]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工作进展评估,分析新形势新问题,推动改革不断深化[7] - 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将碳排放权等要素纳入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各类市场交易行为[6]
政在发声|中办国办重磅发文: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市场化提速,2027年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20:30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政策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1] - 政策目标是推动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释放市场潜力,支撑相关资源环境目标实现[1] - 健全该体系是提升资源环境要素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1]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双控制度衔接,推动市场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2] - 优化配额分配方案,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2] - 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2] 用水权交易制度 - 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用水权交易与水量分配、取水许可等制度衔接[3] - 完善初始分配制度,明晰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3] - 探索在黄河等重点流域开展跨省级行政区域用水权交易[3] 排污权交易制度 - 推动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确权凭证的排污权交易制度[3] - 实施大气、水等领域重点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3] - 以省级为单位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扩展交易主体和品种[3] 市场化配置体系的经济意义 - 通过价格机制和市场竞争引导资源流向高效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 降低经济发展资源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3] 环境保护意义 - 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促使企业主动采取环保措施[4] - 适应全球绿色发展潮流,提升国家绿色竞争力[4]
中办、国办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5-29 19:07
核心观点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旨在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目标是到2027年完善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推动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1][3][4] - 意见提出通过完善配额分配制度、优化交易范围、健全交易制度、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等措施,促进资源环境要素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1][4] 总体要求 -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市场交易、监督管理等制度,完善交易市场[4] - 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4] 完善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制度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5] - 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5] - 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探索实行用水权有偿出让,新增工业用水原则上应在用水权交易市场有偿取得[5] - 加快构建体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导向的排污权核定技术体系,推动实施重点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5] 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范围 - 稳步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6] - 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扩大支持领域,加强绿证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衔接[6] - 积极探索在黄河等重点流域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用水权交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节水工程建设并转让节约水量的用水权[7] - 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排污权交易[7]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 - 将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交易数据汇聚共享[8] -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制度,完善业务流程、数据管理、风险防范等制度[8] - 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储备调节制度,通过预留初始配额、收回失效配额等方式形成储备库[9] - 分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等[9] 加强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基础能力建设 - 研究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科学制定修订碳排放核算、用水定额、污染物排放等标准[10] - 加强碳排放、用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核算能力建设,完善核算技术规范[10] - 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与资源环境要素相关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和服务[10] - 培育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资源环境要素核算核查、估值、咨询等综合性服务[11]
刚刚!中办、国办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5-29 17:42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 系的意见》(简称"意见"),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意见提出,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推动资源环境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充 分释放市场潜力,对实现相关资源环境目标的支撑作用有效增强。 意见从完善资源环境要素配额分配制度、优化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范围、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制度、加强资源 环境要素交易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作出部署,完善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促进资源环境要素支持发展新质生 产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意见提出,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碳排放双控制度衔接,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 量控制。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用水权交易、江河水量分配、水资源调度、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 管理、取用水监管等制度衔接。 意见提出,完善碳市场覆盖范围。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行业降碳潜力和碳排放核算基础等, 稳步扩 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 ...
中办、国办: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参与节水灌溉等节水工程建设运营并转让节约水量的用水权获得合理收益
快讯· 2025-05-29 17:25
水资源市场化配置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旨在丰富用水权交易种类 [1] - 政策鼓励在黄河等重点流域探索跨省级行政区域用水权交易 [1] - 推动工业企业、灌区加强节水改造,支持结余水量参与用水权市场交易 [1] 社会资本参与节水工程 - 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参与节水灌溉等工程建设运营,并转让节约水量的用水权获得收益 [1] - 政策明确支持节水项目市场化运作,为资本提供合理回报机制 [1] 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 因地制宜推进再生水、集蓄雨水、海水淡化水、矿坑(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交易 [1] - 要求健全非常规水交易的配套制度,完善市场化体系 [1]
中办、国办:目标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快讯· 2025-05-29 17:21
金十数据5月29日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 见。主要目标是: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节能市 场化机制更加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推动资源环境要素畅通 流动、高效配置,充分释放市场潜力,对实现相关资源环境目标的支撑作用有效增强。 (新华社) 中办、国办:目标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
中办、国办: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探索实行用水权有偿出让 新增工业用水原则上应当在用水权交易市场有偿取得
快讯· 2025-05-29 17:20
智通财经5月29日电,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深化资源环 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配额分配和出让制度。统筹碳排放控制目标、行业发展阶段、历史排放情 况等,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稳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分配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的比例。 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突出节水导向,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完善用水权初始分配制 度,明晰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探索实行用水权有偿出 让,新增工业用水原则上应当在用水权交易市场有偿取得。加强排污权核定量与许可排放量、排污权交 易主体与排污单位分类管理名录等衔接,加快构建体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导向、行业技术水平和污染物 排放特征的排污权核定技术体系。推动实施大气、水等领域重点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 中办、国办: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探索实行用水权有偿出让 新增工业用水原则上应当在用水 权交易市场有偿取得 ...
宁夏:推进用水权改革让水往“高”处流
新华社· 2025-05-18 23:48
水资源管理改革 - 宁夏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通过确权、定价、赋能、入市推动水资源市场化流转 [1] - 宁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高效利用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课题 [1] - 完成省级全域工农业用水权确权,农业领域确权到户,工业领域颁发用水权证建立产权基础 [1] 用水效率提升 - 用水权改革后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0.8% [1] - 近五年压减水稻种植面积54.9万亩,高效节灌面积占比达60%,农业用水占比下降3.5个百分点 [1] - 向工业转换水量2.59亿立方米,51%工业门类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实现下降 [1] 水资源市场化交易 - 建立用水权价值基准和交易规则,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464笔,交易水量2.88亿立方米 [2] - 推动水资源金融化,35家银行开展用水权质押、授信、贷款62笔 [2]
技术驱动、制度护航、改革创新……城市节水,有高招!
新华网· 2025-05-16 20:53
技术驱动节水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零碳产业园水资源再生厂通过高效沉淀除硅除硬、生化、臭氧催化氧化等技术处理光伏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 [1] - 上海水利部长三角城镇供水节水及水环境治理重点实验室承担8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聚焦城镇水循环系统全流程技术突破 [1] - 苏州示范区应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技术,漏损率从27%降至3.61% [2] 再生水利用目标 - 水利部计划2025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超230亿立方米 [2] - 实验室技术推动光伏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5% [1] 制度保障节水 - 济南市通过节约用水条例等制度文件推进深度节水控水,保护地下水 [3] - 水利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的意见,北京成立省级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4] - 陕西省节约用水条例于2025年3月施行 [4] 节水机制创新 - 云南曲靖与昆明完成2500万立方米用水权交易,交易金额125万元 [5] - 2024年中国水权交易所交易水量1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4.7% [5][6] - 河北邯郸首创全域合同节水管理新模式,广西出台全国首个省级财政贴息支持"节水贷"政策 [6] 未来节水规划 -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计划完善水预算管理、水价水资源税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五大制度体系 [6] - 目标2035年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节水制度政策体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