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立德树人
icon
搜索文档
做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大先生(思想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7-29 06:30
教育行业核心观点 - 教育行业的核心使命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传播知识、思想、真理以及塑造灵魂、生命和人的时代重任 [1] - 教师需要具备家国情怀,将教育事业融入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通过言传身教体现对教育事业的赤诚 [1] - 教育行业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持续学习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夯实理论武装,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 [2] 教师角色与职责 - 教师需要具备"大情怀",胸怀"国之大者",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将个人职业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1] - 教师需具备"大学问",不仅要有知识积累,更要有智慧沉淀,持续学习并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 [2] - 教师需具备"大格局",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洞察时代大势,并在国际国内相互联系中思考问题 [3][4] 教育方法与创新 - 教师需勇于探索新知、突破陈规,善用新技术赋能教育教学,推动知识和方法创新,以扎实的功底和科学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3] - 教育行业强调用"活水"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要求教师将课程讲"活"、讲"透"、讲"潮",解决真问题和大问题 [3] - 教师需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学生、接纳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言行影响和塑造学生心灵 [4] 教育行业的社会责任 - 教育行业的目标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师需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距离,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并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 - 教师需成为撒播知识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同时扮演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守护人角色 [4]
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定的价值与路径
新华网· 2025-07-23 14:50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高校在建设网络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定,可 以推动网络思政工作创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首先,优秀网络文化成果是高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资源。高校积极有效地利用网络传播这一 载体,不断拓展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培育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研究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 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新网络思政工作。其次,优秀网络文化成果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力 量。高校利用好网络传播成本低、速度快、容量大、功能全、可互动、跨文化的特点,通过优秀网络文 化成果开展理论解读、热点辨析、问题辩论等活动,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意识形态领域"最大 增量",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做出积极贡献。最后,优秀网络文化成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重 要考量。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 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 ...
以学查改实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效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总结: 高校立德树人任务落实 -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建设教育强国目标 [1] - 需通过学查改一体化推进作风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保障 [1] 理论学习与思想建设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党的创新理论 [2] - 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3] - 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多渠道开展学习 [3] - 运用高校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强化纪律规矩意识 [3] 作风问题查摆机制 - 领导班子需带头查摆问题,带动教职工列出问题清单 [4] - 通过自查自纠、问卷调查等形式精准查找问题 [4] - 重点查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管理服务三方面问题 [4][5] - 需从理想信念、政绩观等层面剖析问题根源 [5] 问题整改实施方案 - 领导干部需带头整改,传导责任压力 [7] - 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实施项目化整改管理 [7] - 结合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整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7] - 推动整改与高校人才培养、科研等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7]
旁听立德树人的三堂课(深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6-29 06:03
思政课建设与创新 -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小树立理想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性 [2] - 面对00后、10后学生群体,思政课建设需适应新形势,丰富教学内容并讲好新时代故事 [2] - 衙前农村小学校创新课程思政,将德育贯穿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例如科学课结合无人机技术讲解创新文化,体育课融入红军长征元素 [5] - 复兴中学结合时事热点如中美经贸关系设计思政课,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形式,并衔接团日活动组织研学 [6][7][8] - 湖南大学博士理论宣讲团推出"抗日烽火中的湖南大学"思政微课,通过实地遗迹讲解抗战历史,增强课程感染力 [11][12] 红色资源与教育实践 - 衙前农村小学校利用百年校史和农民运动红色资源,在复原教室开展情景化教学,如音乐课通过AI合成革命先辈录音增强互动性 [4][5] - 复兴中学将思政课实践延伸到红色场馆如平津战役纪念馆,通过体验式活动深化课本知识 [8][10] - 湖南大学通过抗战遗迹如老图书馆残柱、弹孔墙等实物载体,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11][12] 教学改革与成效 - 衙前农村小学校提出"一课一红点"理念,鼓励各科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使每门课成为立德树人阵地 [5] - 复兴中学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课,以新时代成就为支撑讲透党的创新理论 [10] - 湖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乡村学校支教,博士生团队在国家超算中心攻关技术,体现思政教育培养的实践担当 [14]
2025高招全服务丨名师解析高考作文题 聚焦立德树人 与主旋律共振
河南日报· 2025-06-08 07:18
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 作文题目材料来自老舍《鼓书艺人》、艾青《我爱这土地》和穆旦《赞美》中的三句话,体现个体与国家、民族、时代关系的深度思考 [2] - 题目特点包括聚焦立德树人核心主题,紧扣时代脉搏,凸显语文科目的价值导向 [2] - 三则材料共同点围绕民族精神、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敢于发声、热爱奉献等核心思想 [2] 作文切入角度 - 考生可从民族外部与内部、小我与大我、个体与国家、过去与现在等关系切入 [2] - 青年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可扣住过去、现在与未来进行立意 [2] - 其他切入角度包括阻碍与信念、困境与突破、收获与牺牲等议题 [2] 写作要求 - 立意需与材料正相关,同时具备思想深度,可结合社会现实进行辩证思考 [3] - 结构需清晰,分论点应分开合拢,体现逻辑性和条理性 [4] - 文体需规范,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可混杂 [4] - 论据需适配,语言需生动,可运用因果关系、假设关系等关联词 [4] - 建议融入叙议结合、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展现情感与书写优美度 [4] 作文主题意义 - 引导青年人关注自我发展与祖国发展的联系 [4] - 激发青年人的爱国情怀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 [4]
林武“六一”前夕在济南看望少年儿童 祝全省少年儿童节日快乐
大众日报· 2025-05-31 08:50
教育行业政策导向 - 省委书记林武强调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 [2] - 提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注重兴趣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 [2] - 要求落实校园安全和餐食管理 打造平安校园环境 [2] 学前教育实践 - 山东省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展人体健康探索 智能科技展示和食育活动等特色课程 [3] - 林武肯定幼儿教育创新模式 强调需培养勤思考善动手习惯 加强劳动与体育锻炼 [3] 教育体系发展方向 - 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工作论述 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 [3] - 强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3] - 各级党委政府需保障校园安全与儿童成长环境 [3]
抓住五个育人关键,让孩子充满精气神
人民网· 2025-05-31 08:50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青少年教育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行业趋势或经济数据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李火林赴西湖区调研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5-19 10:53
教育调研 -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火林调研西湖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 实地考察竞舟小学 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 紫金港小学和星洲小学 重点关注学校环境设施 师资力量 学生培养 教学改革 特色教育和校园文化 [1] - 调研过程中观摩教学活动 并与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特色教育体系建设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教育教学要素保障等议题 [1] 教育发展成果 - 西湖区及相关部门将义务教育置于突出位置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集团化办学 开发多样化课程 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优化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供给 [1] - 当地致力于建设学生向往 家长放心 社会满意的高品质学校 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1] 教育体系建设方向 - 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加快建设具有杭州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 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弘扬教育家精神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2] - 要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创新教育模式 提升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视身心健康与兴趣爱好 [2] 政策落实与监督 - 强调发挥人大优势 监督教育领域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推动教育民生实事和代表建议落实 确保政策见效 满足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 [2] - 提出通过人大代表作用凝聚合力 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贡献力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