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拜会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
新浪财经· 2025-09-03 12:41
高层会晤与合作意向 -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会晤 双方强调互利共赢原则并加强能源领域合作 [1] - 乌方承诺为中国石油在乌业务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希望拓展新合作领域共促产业繁荣 [1] - 中国石油将以两国元首共识为指引 深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油气田勘探技术及化工领域合作 [1] 具体合作项目进展 - 双方交换《中国石油与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部关于开展卡拉拜尔地下储气库项目前期研究的合作备忘录》 [1] - 公司计划推动能源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为两国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出贡献 [1]
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拜会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
新浪财经· 2025-09-03 12:21
地缘政治与能源合作 -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强调中哈油气合作对深化双边关系、推动全方位合作及哈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 哈方将秉持互利共赢原则 深化炼油化工和清洁能源发展等重点项目的务实合作 [1] - 哈方承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为公司在哈项目提供政策支持 以推动两国能源合作取得新成果 [1] 公司战略与投资计划 - 公司作为在哈合作近30年的中国国有企业 高度重视与哈萨克斯坦发展能源领域务实合作 [1] - 公司计划加大对哈优质油气区块投资 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并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1] - 公司通过签署《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与哈萨克石油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创建尿素项目合资公司的基本原则协议》推进具体项目落地 [1] 合作领域拓展 - 双方合作范围从传统油气领域扩展至炼油化工和清洁能源发展等新领域 [1] - 合作模式包括创建尿素项目合资公司等新型商业安排 [1] - 合作时间跨度长达近30年 表明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
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拜会哈萨克斯坦总统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09:05
公司合作动态 - 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在京拜会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 [1] - 双方围绕深化油气、炼化、新能源等领域合作深入交流 [1] - 哈方重申支持中国石油在哈发展 携手推进能源合作新成果 [1]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丨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工作成果清单
新华网· 2025-09-02 12:14
举办活动 - 举办313项活动涵盖安全、经济、人文等多领域合作[1] - 主办110项主席国活动包括元首理事会、外长会议及反恐演习等关键机制性会议[3] - 开展77项其他活动如专家会议、青年交流及专题论坛[8][9] 成果文件 - 通过24份峰会成果文件包括天津宣言、未来10年发展战略及能源合作路线图[10][11] - 达成25份机制性会议成果如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与科技创新合作计划[11][12] - 形成41份中方活动成果文件涵盖绿色发展倡议、媒体合作备忘录及地方友好协议[12][13] 合作倡议 - 提出23项峰会倡议包括成立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及提供100个民生项目[14] - 承诺20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并提供100亿元人民币新增贷款支持银联体成员[14] - 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奖学金名额翻倍、建设10所鲁班工坊及提供1万个人力资源培训名额[14] - 推进13项其他倡议如成立数字教育联盟、建设丝路驿站及设立多边科研合作项目[15]
孟加拉国、沙特阿美就能源合作展开谈判
中国化工报· 2025-09-02 10:41
能源合作进展 - 孟加拉国临时政府正与沙特阿美公司谈判能源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内容包括液化天然气进口[1] - 孟加拉石油公司已准备草案并由法律、司法与议会事务部审核 计划尽快签署MOU以加速两国能源合作[1] - 沙特阿美贸易公司被列入孟加拉国现货市场潜在供应商候选名单 并通过竞标流程完成多批现货LNG交付[1] 供应协议模式 - 沙特阿美初步计划通过短期购销协议供应LNG 若协议推进将成为公司正式进入孟加拉LNG供应链的标志[1] - 孟加拉国近期与阿曼OQ贸易公司签署首个短期LNG供应协议 计划在2025年8月至2026年12月期间进口17批LNG货物[1] - 与阿曼OQ的协议采用与JKM价格挂钩的定价机制 合同溢价为JKM价格+0.1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1] 市场供需状况 - 孟加拉国主要通过卡塔尔能源LNG公司和阿曼OQ的长协进口LNG 虽保障基础供应但缺乏弹性[2] - 短期协议在灵活性和成本竞争力方面更具优势 为新长协落地前提供过渡期[2] - 截至8月27日孟加拉国天然气总供应量约为28.3亿立方英尺/天 而需求超40亿立方英尺/天 存在约11.7亿立方英尺/天的供应缺口[2]
匈牙利外长称将加快建设匈塞间石油管道建设
央视新闻· 2025-09-01 21:00
能源基础设施合作 - 匈牙利与塞尔维亚达成协议加快匈塞间输油管道联合建设 [1] - 输油管道匈牙利段长度为190公里 [1] - 管道建设计划于2027年年底完工 [1] 天然气供应现状 - 过境塞尔维亚至匈牙利的天然气供应量达到创纪录的每日2100万立方米 [1] - 乌克兰曾多次袭击通往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友谊"输油管道 [1] - 乌克兰于去年底关闭了过境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 [1] 地缘政治影响 - 乌克兰的举措增强了匈牙利与塞尔维亚能源合作的重要性 [1]
新华社习近平:中方将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三大合作平台、三大合作中心
新华社· 2025-09-01 18:38
能源行业 - 中国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 [1] 绿色产业 - 中国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 [1] 数字经济 - 中国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 [1] 科技创新 - 中国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 [1] 高等教育 - 中国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高等教育合作中心 [1] 职业技术教育 - 中国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 [1]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丨新华社快讯:习近平:中方将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三大合作平台、三大合作中心
新华网· 2025-09-01 16:54
能源行业 - 中国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 推动区域能源合作与发展 [1] 绿色产业 - 中国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绿色产业合作平台 促进绿色经济领域合作 [1] 数字经济 - 中国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 加强数字技术领域协同发展 [1] 科技创新 - 中国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 推动区域科技研发合作 [1] 高等教育 - 中国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高等教育合作中心 促进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 [1] 职业技术教育 - 中国将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职业技术教育合作中心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合作 [1]
特朗普还没解决俄乌冲突,又盯上中俄能源合作,想抢中国生意 ?
搜狐财经· 2025-08-27 13:56
根据路透社的说法,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在8月初访俄期间,与俄方官员讨论了美俄开展能源合 作的问题,并希望能达成数项合作协议——除了游说俄罗斯放弃中国设备以外,美方还提出允许美国石 油企业重返俄罗斯,以及购买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 26日路透社报道称,为了使俄罗斯疏远中国并"鼓励"俄方接受乌克兰和平协议,美国计划游说俄罗斯的 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放弃使用中国设备,转而购买美国设备。 而现如今,美国居然想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就腆着脸希望能重启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所以,如果 俄罗斯就这么轻易答应美国的提议,那才真的叫"记吃不记打"。 另外,俄罗斯真的敢放心使用美国的设备吗,不怕被美国安装什么爆破后门?可不要忘了,直到现在美 西方仍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爆炸事件避重就轻,调查这么久之后,居然把乌克兰推出来当"替罪羊"。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的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遭到了美国多轮制裁,一度导致俄方项目 濒临关闭,直到今年7月才勉强复工。 ...
真相即将水落石出!北溪天然气管道嫌犯被捕,欧洲出卖了乌克兰?
搜狐财经· 2025-08-24 15:27
案件进展 - 意大利警方根据欧洲逮捕令在里米尼省抓获乌克兰籍行动协调人谢尔吉・K [3] - 德国检方指控其于2022年9月使用假身份租用帆船 在波罗的海博恩霍尔姆岛附近放置爆炸装置导致北溪管道多处断裂 [5] - 爆炸造成相当于1.8级和2.3级地震的冲击力 三条管道泄漏并形成直径达900米的甲烷气泡圈 [7] 环境影响 - 欧洲航天局2025年3月报告显示甲烷泄漏量达44.5-48.5万吨 较最初预估23万吨翻倍 [10] - 泄漏事件对全球气候造成不可逆转的实质性影响 [10] 能源经济冲击 - 欧洲天然气对外依赖度超90% 其中30%来自俄罗斯且40%经由北溪管道输送 [14] - 爆炸导致2022年秋冬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6倍 工业电价突破每兆瓦时300欧元 [16] - 能源危机致使欧盟2023年GDP下跌1.8% 创欧元区成立以来最大跌幅 [16] - 巴斯夫等化工企业被迫关闭德国工厂并向美国转移产能 [16] 地缘政治博弈 - 乌克兰军方被指策划行动 2022年5月国家安全局存在代号"波罗的海行动"的管道破坏计划 [22] - 俄罗斯指控美国提供深海潜水设备与卫星导航技术支持 [22] - 美国海军俄亥俄级核潜艇爆炸期间在波罗的海巡航 丹麦军方监测到未识别无人潜航器 [24] - 波兰被指提供港口作为行动后勤基地 德国前情报负责人确认其参与可能性 [24] 政策转向 - 欧盟委员会2025年7月将北溪管道纳入"战略基础设施限制清单" 为对俄能源合作重启预留政策窗口 [18] - 瑞典与丹麦以缺乏管辖权为由于2024年终止调查 德国调查持续遭遇关键证据链中断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