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经济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滑雪胜地”到“四季长红”——“避暑经济” 激发松花湖“生态文旅”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8-12 14:37
松花湖文旅发展 - 松花湖通过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建成滑雪、露营、帆船等多元业态集群 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 [1] - 松花湖度假区年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次 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 [3] - 松花湖实现从"滑雪胜地"到"四季长红"的蜕变 发展"避暑经济"成效显著 [3]
公园夜游、草原观影……暑期游“点燃”文旅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8-12 12:18
公园经济与避暑消费 - 城市公园成为市民游客消暑纳凉热门选择 拉动夏日消费并形成城市活力新亮点[1] - 沈阳北陵公园推出皮影戏与戏曲表演等创新演绎方式 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看[1] - 观演活动带动冷饮消费 荷花造型雪糕最受欢迎 绿豆沙与奶油质感结合形成特色产品[3] - 荷花与莲藕灵感零食销量良好 消费者购买冰饮搭配荷花小食临窗观赏实景演出[3] - 公园设置非遗文创集市 非遗手作体验与文创摊位人气旺盛 荷花主题系列文创持续热销[5] - 通过沉浸式体验、非遗互动、特色餐饮与主题文创串联 形成观演+互动+消费链条[5] 景区设施与游客增长 - 山东蓬莱阁景区新建八仙过海索道连接古建筑群与老北山景区 游客可360度赏山海胜景[4] - 新索道与后海栈道串联主景区与老北山后海等景点 形成环线使游客量大增[7] - 蓬莱阁景区暑期接待游客76.5万人次 同比增长20%[9] - 景区每天上午在校场开展戚家军操练体验活动 游客可学习拳术与长枪使用[9] 文旅融合与创新体验 - 内蒙古兴安盟那达慕大会融入电影文化 设置电影文化打卡区与草原观影体验[10][11] - 那达慕大会包含搏克、赛马、射箭等传统赛事 另提供布鲁、瑟日等18项民族体育项目体验[11] - 500匹骏马飞驰拉开那达慕盛会帷幕 创新性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影视元素[11]
“避暑候鸟”旅游兴起 激发中国东北消费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8-11 09:45
避暑候鸟旅游趋势 - 南方游客选择夏季前往中国东北地区避暑,形成“避暑候鸟”新现象,核心驱动力为气候差异,例如丹东白天最高温27摄氏度[1] - 旅游模式从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游客倾向于体验当地人文气息和“不一样”的生活,如晨练、欣赏夜景[4] - 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强劲增长,今年暑期(7月15日至7月31日)辽宁在线旅游预订人次同比增长138.14%,预订总金额同比增长70.58%[4] 市场需求与消费特征 - 老年群体是重要客源,南方老人在东北老年公寓长住,例如大连一处公寓包吃包住每月3000元,入住率达98%,其中八成以上为南方老人[5] - 特色体验式消费受到追捧,例如丹东的满族民宿提供学做酸汤子、体验满族文化等深度游产品,价格虽高于普通民宿但需求旺盛[5] - 主要客源地集中在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4] 行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东北各地政府积极推动避暑旅游产业,黑龙江实施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并计划创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吉林推出“森呼吸”主题康养项目[6] - 地区品牌建设取得成效,大连庄河市获得中国气象局授予的“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成为全国37个获此称号的地区之一[6] - 专家观点认为避暑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打造特色康养产品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激发消费新活力[6]
甘肃武威夏日消费热潮涌动 多维举措点燃城市活力引擎
搜狐财经· 2025-08-06 18:25
消费市场活力 - 热浪催化多元消费需求 包括冰镇饮品 空调家电 户外露营装备 时令生鲜和水上乐园等[1] - 消费场景涵盖购物中心 社区便民生活圈 夜间市集和线上平台 呈现线上线下融合态势[1] - 政策红利与便民服务为消费热添柴加薪 包括夏日消费券和以旧换新补贴等措施[1] 政策支持举措 - 武威市推出《2025年促消费活动方案》 采用"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和"1+4+12+N"布局[2] - 累计投入1181万元资金 举办16场大型促消费活动 包括跨年迎新季和消费品焕新季等[2] - 汽车消费领域投入840万元促销资金 带动3051辆汽车售出 实现销售额3.65亿元[2] - 发放341万元电子消费券 覆盖餐饮 零售和成品油等领域 撬动1900余万元消费额[2] 便民服务网络 - 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包含1259个便利店 407家早餐店和392个综合超市等设施[3] - 成功盘活177间闲置商业铺面 打造21个城区便民市场 涵盖零售 餐饮和美发等业态[3] - 部署1000个废旧物品回收柜 覆盖所有居民小区 结合互联网+回收模式[3] - 上线便民生活圈数字地图 提供实时消费导航服务[3] 实体商业表现 - 红星购物中心作为消费地标 推出夏日狂欢嘉年华活动 包含互动游戏和礼品兑换[4] - 餐饮楼层人气爆棚 火锅店提供免费冰粉和酸梅汤 烧烤摊推出冰镇啤酒套餐[5] - 商场现有近200家商户 涵盖超市 百货 儿童娱乐 餐饮和影院等多业态[5] - 通过新媒体营销矩阵为商户宣传 举办补贴优惠券和消费赠礼等活动[5]
贵州毕节举办民族非遗大巡游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6 09:42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多彩非遗 魅力毕节”民族非遗大巡游,是2025年避暑旅游季的配套活动之一 [1][2] - 活动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举行,巡游全程3.2公里,自深圳路启程 [1] - 巡游和表演持续近2小时,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现场气氛热烈 [1] 活动内容与规模 - 活动现场有10个特色方阵,共计1100余名非遗传承人及演员参与 [1] - 展示了彝族莫轰(唢呐)、大方漆器、金钱棍舞等多种非遗项目 [1] - 活动融合了民族文化、竞技娱乐与避暑经济,包含音乐、火把、露营、赛事等元素 [2] - 最后出场的是“洞天福地·花海毕节”主题花车,融合了百里杜鹃、织金洞等毕节景区元素 [1] 活动主题与影响 - 2025避暑旅游季以“自然凉·毕燃嗨”跟着火把游毕节为主题 [2] - 活动在毕节九县区联动举办,旨在打造一场沉浸式文旅盛宴 [2] - 活动通过民族服饰、文艺演出等形式,展示了毕节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文旅吸引力 [1]
湖北竹溪:好生态激活林下“凉经济”
经济观察报· 2025-08-04 17:13
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 - 湖北省竹溪县持续加强森林资源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 林相季相改造 森林质量提升 退化林修复 中幼林抚育[1] - 森林覆盖率达82.6% 植被覆盖率达87.3%[2]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汇湾镇秦坪村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在林下修建游步小道 开展草坪整理 河边建小木屋等生态旅游建设 将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打造露营基地 水上游船 特色民宿 美食体验等农文旅项目[2] - 鄂坪乡慈孝沟村依托鄂坪水库下游汇湾河畔山水森林资源 保留河边原有的沙滩 柳树林 草地等原生态自然景观 引资修建停车场 防晒棚 添置游船 打造"竹溪小三亚"[2] - 新洲镇楠泥湾村利用占地约10亩的200余株珍贵野生楠木古树群 引资修建游步道 办民宿 农家乐 购置观光游艇 开设空中滑索与漂流项目 建设养生度假村 游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 开发水上游艇观光 亲水体验 林中赏景纳凉 垂钓探险等旅游路线[2] - 水坪镇大石门村依托古八景和丰富森林资源 建设集自然生态 娱乐休闲 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林下纳凉游乐园区"仙暇小镇" 自去年9月底建成开园后累计接待游客22.6万人次 实现收入300余万元[2] 文旅活动与景区建设 - 充分利用优质森林资源积极举办茶旅文化季 最美赏花季 音乐美食避暑季等文旅体活动[3] - 已建成八卦山 营盘山 龙王垭 夯土小镇 黄花沟 岱王沟 偏头山 十八里长峡等一批林下避暑休闲体验景区[3] - 今年1月-6月全县接待游客1074.86万人次 综合收入达55.71亿元[3]
夏日花样消暑玩法“暑”实精彩 “避暑+文化+夜游”跨界联动多业态消费热力十足
央视网· 2025-08-03 13:41
云南威信夜经济 - 云端炭火烤肉、围炉煮茶等特色服务成为当地夜经济名片,吸引众多游客[1] - 游客在夜幕下享受美食、赏景听音乐,体验小城宁静[1] - 夏季夜晚清凉的气候条件助推夜经济发展[4] 浙江桐乡乌镇消夏节 - 乌镇推出日落泳池音乐派、风物集市等特色活动,打造沉浸式水乡夜游体验[9] - 240小时过境游免签政策扩容带动2025年暑期境外游客显著增长[11] 上海外滩仲夏夜活动 - 外滩中央广场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欢乐仲夏夜"活动,百年建筑穹顶光影与现场乐队表演吸引客流[14] 湖北神农架避暑夜经济 - 依托高山地理优势打造"山珍+蜂蜜"特色烧烤,形成"神农架味道"辨识度[19] - 推出演唱会票根优惠、高铁计次票等政策吸引游客[22] - 木鱼镇夜市结合民俗歌舞、非遗技艺展示等文娱活动[22] 浙江桐庐翙岗村传统民俗 - "喜街"活动通过山泉水漫灌街道实现清洗降温,寓意祛灾纳福[23][27] - 2025年活动规模扩大,游览动线延伸至村口形成完整水街景观带[28] - 米粿、麻糍等桐庐特色小吃在活动中广受欢迎[29]
不止有冷空气,更有烟火气——东北避暑游“清凉”出圈
新华社· 2025-08-03 09:31
东北避暑旅游经济 行业趋势 - 东北三省凭借差异化避暑项目和多元化生活体验成为全国"炙烤模式"下的热门目的地,旅游业态呈现"提档升级"趋势 [2][8] - 避暑经济从传统资源依赖转向"新业态留客"模式,形成露营、夜市、创意街区、街头演出等新消费场景 [7][8] - 三省通过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辽宁主打四季线路、吉林强化"22℃夏天"品牌、黑龙江升级智慧旅游服务,形成区域联动效应 [7][8] 核心项目与数据 - 黑河早市成为国际化打卡地,20元可体验中俄双语消费场景,带动边境游船夜经济 [2][6] - 五大连池火山康养项目激活14座火山资源,开发石海星空营地、矿泉疗养等旅居产品 [3] - 长白山慢行城盘活5个烂尾项目(恩都里社区、书院等),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闲置资产再利用 [4] - 本溪大冰沟森林公园凭借97%森林覆盖率和夏季冰瀑奇观,打造"天然空调房"概念,周边农家乐单日收入可达千元 [4][5][7] 政策支持 - 2023年7月《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决定》明确整合气候与自然资源,联合打造"旅居东北"品牌 [7] - 地方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实施"一项目一方案",推动长白山等地闲置资产重整招商 [4] 消费特征 - 游客消费偏好从观光转向深度体验,包括双语砍价、矿泥敷面、慢城课堂等互动项目 [2][3][4] - 人均消费门槛较低(如20元早餐),但衍生消费场景丰富(夜游、康养等)提升综合收益 [2][3]
夏季平均气温20℃ 湖北神农架夜间消费场景“点燃”避暑经济
中国经营报· 2025-08-01 23:57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神农架林区平均海拔1700米,森林覆盖率91.1%,夏日平均气温仅20℃,具有"华中屋脊"和"华中绿肺"的自然资源优势 [1] - 木鱼镇是神农架林区旅游接待中心和游客集散地,游客接待量占全区80%以上,拥有神农坛、天生桥等景区及滑雪场设施,森林覆盖率94%,年均气温11.6℃ [1] - 木鱼镇旅游业为经济主导产业,拥有32家规模以上酒店和776家民宿,日接待能力超3万人 [2]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木鱼镇通过"茶谷"周活动开展茶文化展、直播带货等,以"五谷文化"为核心探索"文化+旅游+市集"模式,带动商户日均销售额提升 [2][3] - 松柏镇推出消夏美食烧烤季,大九湖镇打造实景剧《盐道往事》和篝火晚会,下谷坪乡展示"土家八大碗"非遗工艺,形成特色夜游体验 [3] 政策规划与增长目标 - 2024年神农架林区重点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0%和10.4%,2025年目标接待游客530万人次,旅游收入再增10% [3] - 2025年计划实施旅游均衡发展行动,推动景区游向全域游转变,发展冰雪经济并打造130家中高端精品民宿 [4] 基础设施与品牌升级 - 木鱼旅游度假区已升级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行管委会与镇政府合署办公模式 [2] - 当地正通过夜间活动如露天电影院等弥补山区配套不足,提升游客留存率 [2]
避暑旅游热度持续 多地着力打造避暑旅居目的地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09:18
避暑旅游市场整体趋势 - 7月高温天气驱动避暑需求旺盛,“避暑游”搜索量同比大幅上涨47% [1][3] - 长线旅行订单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超过10%,中东部游客涌向西部及东北地区 [3] - 西北、东北、西南地区成热门目的地,热门地点包括河北秦皇岛、辽宁大连等十个城市 [1][3] 长线避暑游市场表现 - 北上避暑自驾游等长线旅行受青睐,游客行程可达20余日 [2] - 草原游览项目丰富,涵盖传统骑马、射箭及低空旅游、民宿咖啡等新兴业态 [2] - 九寨沟景区单日门票预订达4.1万张,已达到最大承载量 [3] 周边避暑游市场动态 - 亲水乐园和室内雪场成为周边游热门选择,“水上乐园”搜索量环比增长176%,“漂流”搜索量环比增幅超247% [1][4] - 上海耀雪冰雪世界通过主题系列活动、延长运营时间等措施,预计提高场内餐饮零售销售额20% [4] - 全国室内滑雪与冰雪乐园预订量同比翻番,南方室内滑雪场预订量超北方 [5] 重点企业及项目运营数据 - 太仓阿尔卑斯雪世界暑期接待人次较6月同期增长超50%,同比去年7月增长超130%,周末单日客流突破5000人次 [5] - 地中海白日方舟·太仓度假村暑期在手预订量同比增63%,预计剩余暑期预订量同比增约80% [5] - 广州热雪奇迹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4倍,苏州太仓阿尔卑斯雪世界带动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四成 [5] 避暑旅居目的地发展 - 云南、贵州等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避暑旅居目的地,释放夏季消费潜力 [1][6] - 云南省7月常年平均气温21.9℃,全省55%的区县适宜避暑旅游,并推动“旅居云南”建设,计划试点100个 [6] - 贵州省明确支持避暑康养旅居项目建设,从四个方面推动“旅居贵州”建设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