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体育+旅游”点燃活力 激发蓝色发展引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4 20:57
国庆中秋假期,许多朋友都会选择外出旅游。在海南万宁,这个假期,日月湾正以它多样的水上游玩方式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游客。小小冲浪板,如何撬动百 亿级的体育旅游产业?"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为海南带来哪些变化?一起走进活力四射的万宁日月湾。 不远处的海面上,游客们趴在冲浪板上,随着一道海浪而来,他们或是不小心跌入海中或是成功站立享受成功的喜悦。这个海湾因为冲浪这项运动充满着五 彩缤纷的朝气活力。 这个假期,如果来这里体验冲浪,还有更多玩法。沙滩上,忙碌的旅拍摄影师为游客记录下乘风破浪的瞬间;冲浪教练耐心地指导初学者掌握冲浪技巧,帮 助更多人体验冲浪的乐趣;游客在沙滩上还可以租到自己心仪的体育用品。 这里的冲浪体验课很早就预约爆满,许多教练每天最少要上3节课6个多小时,多的要从早到晚工作将近10小时。冲浪让不少万宁的本地村民也有了新职业。 02 01 游客日月湾随浪起舞 冲浪板绘就多彩画卷 总台记者范珊珊:我身在国内最著名的冲浪胜地之一——万宁日月湾的沙滩。在这段不到2公里的沙滩上,聚集了将近上千名游客,他们中的许多人就是专 程来到这里学习、体验冲浪。 在万宁,不仅有冲浪,还有更多水上玩法,水上摩托艇、潜水、帆船、 ...
布局“九大航道”,加速驶向“深蓝”
齐鲁晚报· 2025-09-26 07:27
风起鳌山湾。以"海"为笔,即墨正在蔚蓝版图上勾勒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位于女岛片区的海上光伏设施组装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随着吊车"手臂"不停地舞动,一块块光伏板被组装 到钢平台上;此刻,位于鳌山湾的海上施工现场同样繁忙,在大型机械作业下,一块块钢平台被固定在海面 上……作为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即墨海上光伏项目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 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目前,该项目一期首批已并网发电,年 底一期全容量投产后,每年可发绿电约10.7亿度,节约标准煤约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1万吨。 "双碳"背景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能源市场之一。在即墨构建的"4+3+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海 洋新能源被列为四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方案》,即墨围绕海洋新能源产业,将抢抓海上风电蓬勃发展 新机遇,全力支持央企、国企参与海上风电场开发,争取华能、华电等百亿级海上风电项目落地开工,提高 海上风电产业集聚度。 到2027年,全区涉海规上企业预计突破255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90家,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78亿元,年均 增速保持在7%左右……海洋,不仅是青 ...
“体育+”激活假日消费新场景
搜狐财经· 2025-09-24 18:29
活动核心内容 - 2025年南宁“水动邕江”运动休闲系列活动水岸嘉年华将于10月4日举行 [2] - 活动在畅游阁、邕字碑广场、冬泳亭等滨水区域设置开放式体验空间,免费提供桨板、皮划艇、帆船、龙舟等水上项目体验 [2] - 民生旅游码头同步推出户外装备展、滨水美食节、公益义卖及水上运动科普走廊,并打造特色“车尾趣集”市集 [2] 文旅体商融合模式 - 国庆期间南宁以“水岸联动”模式推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依托民生码头、亭子码头、三街两巷、青秀山等热点区域 [3] - 活动推动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构建“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消费新生态 [3] - 形成“白天看赛事、晚上逛夜市”的假日新模式,有效串联“吃住行游购娱” [3] 特色市集与消费场景 - “车尾趣集”市集由摊主以车尾厢陈列手作陶瓷、绘画、首饰等艺术品,配合音乐演奏与即兴街头表演 [2] - 滨水美食市集以“乐享精彩赛事,寻味邕城美食”为主题,汇聚南宁及全国特色小吃、网红美食与健康轻食 [2] - 现场推出帆船造型甜品、冲浪板主题糕点等创意餐饮,并设计以水上项目命名的特色菜品 [2] 夜间经济与娱乐活动 - “乐动邕江”江岸音乐会邀请知名乐队、歌手和DJ现场演出,结合非遗手作、文创雪糕与特色小吃 [2] - 活动包含荧光桨板灯光秀,观众于邕江畔随乐而动,打造水上运动主题音乐盛宴 [2] - 发挥体育赛事的客流带动效应,进一步激活假日消费市场 [3]
乘风破浪向蔚蓝
辽宁日报· 2025-09-15 09:08
图为9月13日,帆船运动员在大连市南部海域操作帆船进行技巧和速度比赛。 近日,大连杯帆船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5支队伍约150人参赛。这些参赛队伍实力强劲,呈现了多元航海技术风格,带来了高强度的对决。本次大连杯 帆船赛设珐伊28级船组,将完成8轮航线赛和1轮长航赛。 ...
“活力中国调研行”|福建:平潭观“蓝” 海韵新生
新浪财经· 2025-08-22 11:04
平潭文旅产业发展概况 - 平潭拥有6064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126座岛屿 为文旅产业提供独特自然资源[1] - 2024年平潭国际旅游岛接待游客1078.9万人次 旅游总花费达120.28亿元[10] - 相比2015年 接待人数增长4.6倍 旅游总花费增长18.2倍[10] 22号码头运营情况 - 码头自2024年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17000人次[1] - 建设周期仅100天 利用原有渔业基础设施实现一港多用[3] - 提供帆船 摩托艇 尾波冲浪等水上项目及蓝眼泪体验馆等陆域配套[5] 文旅活动与两岸合作 - 2025年6月举办"海岛生活季"暨帆船运动周活动[5] - 活动促成6轮两岸游艇产业合作签约 吸引10支境内外帆船赛队参与[5] - 68海里景区通过景观设计体现两岸亲情 具备人文内涵[5] 景区运营提升 - 68海里景区增加遮阳设施解决暴晒问题 提升游客体验[7] - 自主经营冰淇淋店 零食店 文创店等 年营业额超300万元[7] - 周边设施持续完善带动景区收益显著增长[7]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2011-2016年间获得"实验区+自贸区+国际旅游岛"三区叠加政策优势[9][10] - 旅游业带动居民经营民宿 接送服务等 拓宽收入来源[10] - 未来将推动文旅产业向品质化 高端化 国际化发展[10]
世运会助力小众运动“圈粉”,水上扬帆正当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7 22:34
帆船运动行业现状 - 帆船运动正打破"贵族运动"刻板印象,实际参与成本较低,人均出海体验价格可低至一两百元[1][7] - 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登记会员单位达283家,覆盖全国17个省份48个城市,内陆地区如四川、新疆也开始参与[5] - 国产帆船上市推动价格下降,造船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使帆船出游成为大众消费新场景[6] 赛事与市场发展 - 中国杯帆船赛已成为亚洲及世界重要赛事,2007年首届举办时全国帆船人口不足千人,参赛者多为外国人[3][5] - 2024年协会主办/参与赛事超百场,建立龙骨船认证体系,青少年联赛规模创新高[5] - 行业预计将迎爆发式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政策支持、资本投入和文化推广[7] 运动特性与参与门槛 - 帆船运动强调智慧与团队协作,需掌握气象、潮汐知识和航线规划技能[2][3] - 驾驶证培训成本降至1.5-3万元,持证者可带领多人出海体验[7] - 运动场景不限于海洋,江河湖泊均可开展,降低地理条件限制[5] 文化与社会价值 - 帆船承载航海文化,兼具文旅、赛事和生活方式体验功能[8] - 运动契合现代人对户外休闲和"松弛感"生活的需求,有助于平衡工作压力[8] - 2005年"骑士号"完成1.1万海里洲际航行,推动国内帆船运动里程碑式发展[3]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滑雪胜地”到“四季长红”——“避暑经济” 激发松花湖“生态文旅”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8-12 14:37
松花湖文旅发展 - 松花湖通过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建成滑雪、露营、帆船等多元业态集群 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 [1] - 松花湖度假区年接待量突破百万人次 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 [3] - 松花湖实现从"滑雪胜地"到"四季长红"的蜕变 发展"避暑经济"成效显著 [3]
“赛事经济”打造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 人气持续攀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2 08:23
生态资源与体育旅游融合 - 庐山西海风景区依托8000余座岛屿和80%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势打造水上运动基地[2] - 国家一级水质标准为帆船、桨板、艺术滑水等水上项目提供优质场地[2] - 江西省滑水运动队长期驻训形成专业运动场景与游客体验的协同效应[2] 体育赛事驱动文旅升级 - 公司通过"体育+旅游"模式建成现代化体育运动综合体,涵盖匹克球、壁球等小众项目[3] - 2023年上半年举办20余场赛事带动30万观赛旅游人次,形成"跟着赛事去旅行"新消费趋势[3] - 高端赛事落地显著提升区域关注度,专业选手与观众流量双重汇聚[3] 产业链与经济效益 - 赛事服务需求创造周边乡镇就业岗位,带动民宿、农家乐等配套产业[4] - 2023年1-6月接待游客482.86万人次,同比增长42.86%[4] - 暑期文旅专题活动持续推高旅游热度,形成季节性消费高峰[4]
活力中国调研行|“赛事经济”打造乡村文旅消费新场景 人气持续攀升
央视网· 2025-07-17 12:06
生态资源与水上运动发展 - 庐山西海风景区拥有8000余座岛屿和超过80%的森林覆盖率,生态禀赋突出[5] - 国家一级标准的水质为帆船、桨板、艺术滑水等水上运动提供了优质环境[3][5] - 江西省滑水运动队长期驻训,专业训练与游客体验形成联动效应[3][5] 体育旅游融合与设施建设 - 当地坚持"体育+旅游"模式,建成现代化体育运动综合体,涵盖匹克球、壁球等小众项目[7] - 上半年已举办20余场赛事,吸引观赛旅游人次超30万,带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新趋势[9] - 高端赛事落地与公共体育设施完善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业态多元化[7][9] 赛事经济与区域带动效应 - 体育赛事创造大量周边就业岗位,民宿、农家乐在赛期迎来客流高峰[13] - 上半年景区接待游客482 86万人次,同比增长42 86%,旅游经济增速显著[13] - 暑期文旅活动持续升温,赛事引流对乡村经济惠及效果明显[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