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音频
icon
搜索文档
腾讯收购喜马拉雅:单打独斗的故事越来越难书写
经济观察报· 2025-06-12 18:15
站在音频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这场收购案的意义已超越交易 本身。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垂直平台独立生存空间日益逼 仄。 作者:远山 封图:图虫创意 6月10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喜马拉雅签署并购协议,以12.6亿美元现金加腾讯音乐相关股权 (总计交易对价约182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对喜马拉雅的全资收购。 喜马拉雅保持品牌独立运营,腾讯音乐则补足了自身的长音频短板。这场交易不仅标志着中国长音 频赛道最大并购案落地,更拉开了音频行业深度整合的序幕。 从巅峰期的估值360亿元,腰斩至当前交易对价182亿元,喜马拉雅的估值滑坡堪称音频行业近年 的缩影。 自2012年成立至今,这家曾被资本捧上云端的"音频独角兽",在四次IPO折戟后逐渐褪去光环。 字节跳动、网易等在音频领域的竞争,使得腾讯音乐迫切需要用长音频内容巩固护城河。喜马拉雅 3亿注册用户、1500万创作者的海量资源,恰好弥补了其在非音乐类音频内容的空白。 微信生态与QQ音乐的渠道优势,能为喜马拉雅带来精准流量;而喜马拉雅的有声书、播客等内 容,又能丰富腾讯音乐的娱乐矩阵。这种互补性在对抗后来者的竞争时尤为重要——当番茄畅听依 托抖音流量快速崛起时,腾讯音乐需要同样强 ...
腾讯收购喜马拉雅:单打独斗的故事越来越难书写
经济观察网· 2025-06-12 16:07
远山/文 6月10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喜马拉雅签署并购协议,以12.6亿美元现金加腾讯音乐相关股权 (总计交易对价约182亿元人民币)完成了对喜马拉雅的全资收购。 喜马拉雅保持品牌独立运营,腾讯音乐则补足了自身的长音频短板。这场交易不仅标志着中国长音频赛 道最大并购案落地,更拉开了音频行业深度整合的序幕。 从巅峰期的估值360亿元,腰斩至当前交易对价182亿元,喜马拉雅的估值滑坡堪称音频行业近年的缩 影。 自2012年成立至今,这家曾被资本捧上云端的"音频独角兽",在四次IPO折戟后逐渐褪去光环。 2023年首次实现经调整收益2.24亿元的微弱盈利,与其累计融资超90亿元的投入相比,资本回报率难言 乐观。 更严峻的是,长音频赛道拥挤,荔枝、蜻蜓FM等老对手还未退场,字节跳动的番茄畅听、网易云阅读 等新玩家又加入战局。 随着视频内容的崛起,对音频行业的整体价值冲击也变大。用户注意力的转移导致喜马拉雅广告与付费 收入增长乏力。其依赖会员订阅和广告的单一商业模式显得后劲不足。早期投资者急于退出,公司却缺 乏持续造血能力,估值回调成为必然。 这场收购对音频行业的重塑才刚刚开始。在腾讯音乐生态的加持下,喜马拉雅或将突 ...
腾讯音乐吞下喜马拉雅,用户规模跃升能否解月活下降困局
贝壳财经· 2025-06-12 09:18
喜马拉雅暂停独立上市的梦想,并入腾讯音乐长音频业务版图。 而喜马拉雅2024年招股书显示,其2023年平均月活用户已经达到3.026亿。此外,2021年至2023年,喜 马拉雅移动端平均月活跃付费用户分别为1490万、1570万、1580万。 腾讯音乐认为,移动端月活跃用户基数在2022年到2024年间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用户自然流失所致。腾 讯音乐本身具备一定付费用户增长潜力,其在线音乐服务的付费用户数量及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自2022 年至2024年均实现增长。其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在线音乐服务的付费用户数分别为8420万、 1.009亿、1.176亿;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分别为8.6元、10元、10.8元。 腾讯音乐本身具备一定付费用户增长潜力,而布局多年的长音频业务也体现出带动付费的作用。在2025 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腾讯音乐方面表示,无论是从用户规模还是从订阅用户数量来看,长音频用户 目前已成为SVIP(超级会员)里非常核心的驱动力。今年一季报还显示,长音频内容有效提升了超级 会员续费率。 6月10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简称:腾讯音乐)发布公告称,腾讯音乐与喜马拉雅控股(简称:喜马 拉雅 ...
豪掷200亿收购喜马拉雅,腾讯音乐“钞能力”买出未来?
36氪· 2025-06-11 20:09
收购交易细节 - 腾讯音乐以12.6亿美元现金+不超过5.1986%的A类普通股+0.37%创始人激励股收购喜马拉雅 总成本28.5亿美元(约200亿人民币) [1] - 交易完成后喜马拉雅将成为腾讯音乐全资子公司 保持品牌独立运营和核心管理团队不变 [1][2] - 收购价格较喜马拉雅2021年50亿美元估值缩水21.5亿美元 较巅峰时期估值下降43% [2] 喜马拉雅经营状况 - 成立13年累计亏损超百亿元 2023年首次实现盈利2.24亿元 [1]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8.6亿/60.6亿/61.6亿元 毛利率54%/51.9%/56.3% [3] - 2023年月活3.03亿但增速降至4.1%(2021年7.2%) 付费率从13.3%降至11.9% [3][4] - 用户日均收听时长从2021年146分钟降至2023年130分钟 [4] 腾讯音乐战略布局 - 2020年启动长音频战略 推出"酷我畅听"并整合QQ音乐/酷狗音乐的音频资源 [5] - 2021年27亿元收购懒人听书 后与酷我畅听合并为"懒人畅听" [6][8] - 通过IP有声化(如阅文集团合作)构建"音乐+有声书+播客"生态闭环 [6] - 当前拥有QQ音乐/酷狗/酷我/全民K歌四大产品 总月活超8亿占70%市场份额 [10] 行业竞争格局 - 字节跳动番茄畅听/网易云"声之剧场"/快手"皮艇"等竞品持续涌现 [5] - 番茄畅听通过免费模式快速崛起 抖音2025年上线"听抖音"功能 [12] - 2023年网络音频人均单日使用38分钟 远低于短视频的168分钟 [12] 腾讯音乐财务表现 - 2025Q1营收73.6亿元(+8.7%) 调整后净利润22.3亿元(+22.8%) [11] - 在线音乐月活5.55亿同比降4% 社交娱乐月活8200万同比降21.2% [12] - 年营收近300亿元 净利润80多亿元 [10]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音频市场该如何迎接市场变局
齐鲁晚报网· 2025-06-11 18:35
6月10日晚,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腾讯音乐")发布公告称,与喜马拉雅签署并购协议,计划以现金1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90.6亿元)及腾讯音乐相关股权组合,全面收购喜马拉雅。次日上午,喜马拉雅也公开回应称:喜马拉雅也将保持现有品牌不变、现有 产品独立运营不变、核心管理团队不变、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不变。客户权益也依法受到保护。 这意味着,四次上市未果的喜马拉雅终于找到了自己新的归宿,腾讯音乐也在亟待增强的长音频领域又增一员大将。 各花入各眼,为什么是喜马拉雅? 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五大音乐平台。腾讯音乐与网易云合计占据了近90%的市场份额;在线音频行业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以字节跳动、B 站、小宇宙为例,视频平台音乐内容占比也逐渐增大。 2020年腾讯音乐就高调进军长音频领域,2021年斥资27亿元全资收购懒人听书,并将其与旗下酷我畅听整合为"懒人畅听",直接对标喜 马拉雅。而后力推酷我畅听,却始终未能打开局面。更紧迫的是,2024年四季度月活用户流失2000万的警报,让坐拥QQ音乐、酷狗、酷 我的音频巨头感到寒意。 网传腾讯音乐收购长音频"一哥"喜马拉雅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 而在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陈小雨、余 ...
300亿龙头,打折卖了
创业邦· 2025-06-11 18:12
并购交易概述 - 腾讯音乐拟以12.6亿美元现金加股票并购喜马拉雅,交易总额达27.3亿美元(约200亿元),完成后喜马拉雅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2] - 喜马拉雅向员工表示并购后品牌、产品、团队和战略均保持独立运营[2] - 交易涉及喜马拉雅现有业务重组[3] 喜马拉雅经营现状 - 公司2023年起连续9个季度盈利,但面临短视频、网文平台和AIGC的竞争压力[3] - 盈利主要依靠降本而非增收,员工数从2021年4342人降至2025年2637人(降幅39%)[4] - 2023年移动端收听时长市占率60%,月活用户超3亿[7] - 2021-2023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从47%骤降至5%,2023年营收61.6亿元[14] 公司发展历程 - 创立于2012年,踩中移动互联网和知识付费风口,2014年MAU达5000万,2015年破亿[7][8] - 累计完成10多轮融资,总融资额近百亿元,2021年E轮融资后估值240亿元[8][11] - 曾多次冲刺上市未果(2021年美股IPO撤回,2022年起多次港股申请未获批)[11] 行业竞争格局 - 在有声书领域面临七猫、番茄小说等平台的竞争,番茄畅听2024年9月月活达9123万[15] - 播客领域面临小宇宙等新兴APP的竞争[15] - 付费订阅收入占比超50%,但增长乏力,缺乏独家优质内容[17] 腾讯音乐战略布局 - 当前市值283亿美元,近年持续拓展网络音频业务[4] - 曾推出酷我畅听,后与懒人听书合并为懒人畅听,但业务表现不佳[17] - 并购将补足其在长音频领域的短板[18] 交易意义 - 对腾讯音乐:有望提振股价并开拓新业务[5] - 对喜马拉雅:在IPO受阻情况下保持独立运营的最佳选择[19] - 按交易金额计算,公司估值较此前300亿元峰值下降约三分之一[12]
喜马拉雅200亿卖身腾讯音乐,已是最好的结局
36氪· 2025-06-11 17:43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 - 腾讯音乐以12.6亿美元现金+不超过5.1986%股权+0.37%激励股权收购喜马拉雅,总成本约29亿美元(200亿元人民币)[4] - 交易需通过反垄断审查,创始团队将留任并探索业务整合[4][6] - 实际收购价接近4月传闻的24亿美元,2022年双方曾接触未果[7] 喜马拉雅经营状况 - 2018-2022年累计亏损31.66亿元,2023年首次盈利2.24亿元(主要通过裁员降本实现)[8][9] - 2021-2023年营收增速从43.7%骤降至1.7%,订阅收入增速从49%降至3.49%[10] - 曾四次IPO未果,2021年上市估值50亿美元,创始人曾期待100亿美元估值[8][11] 行业竞争格局 - 2016-2020年在线音频市场规模从25.4亿增至272.4亿,年复合增长率69.5%[8] - 腾讯音乐2020年推出"酷我畅听"挑战喜马拉雅,挖角头部主播致营销费用激增[12] - 字节跳动番茄畅听通过免费策略快速崛起,加剧行业竞争[12] 交易战略价值 - 腾讯音乐直接获取喜马拉雅3亿月活用户,补足播客/有声书/知识付费生态[13] - 避免从零培养用户的高成本,应对短视频平台对音频市场的挤压[13]
200亿并购喜马拉雅,腾讯音乐再扩音频市场版图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6-11 11:43
收购交易细节 - 腾讯音乐以12.6亿美元现金加不超过5.57%的股权(价值15.8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总对价28.4亿美元(约204亿元人民币)[1] - 交易结构包括现金、腾讯音乐A类普通股(5.1986%)及创始股东分批获得的0.37%股权[1] - 按腾讯音乐284亿美元市值计算,股权部分价值15.8亿美元[1] 喜马拉雅业务概况 - 喜马拉雅是中国最大在线音频平台之一,2023年平均月活用户3.03亿[1] - 按移动端收听时长计市场份额60.5%,按收入计市场份额25%[1] - 收入结构:订阅占比超50%(2021-2023年),广告为第二大来源[2]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调整后净利润从-7.18亿元改善至2.24亿元[2] 腾讯音乐战略布局 - 腾讯音乐旗下拥有QQ音乐、酷狗音乐等产品,预计占据中国在线音乐市场70%份额[2] - 2024年一季度总收入73.6亿元(同比+8.7%),调整后净利润22.3亿元(同比+22.8%)[3] - 并购后将全面主导国内音频领域[2] 喜马拉雅上市历程 - 2021年4月首次申请美股上市后撤回,后续三次港交所递表均未成功(2021年9月、2022年3月、2024年4月)[2]
腾讯音乐买下喜马拉雅,但字节还在猛攻一切
36氪· 2025-06-11 10:14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终于尘埃落定,腾讯音乐将以12.6亿美元现金加腾讯音乐约5.2%股权的方式收购喜马拉雅,交易总价折合接近27~28亿美元 (按现在腾讯音乐股价来算约合人民币2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早在此之前即是喜马拉雅的股东,持股比例约5.33%,为其第三大机构股东。 喜马拉雅自成立十余年来经历了12轮融资,累计募资近百亿元人民币,背后不乏各路明星投资方。多次尝试IPO未果后选择卖给腾讯,某种程度上 也是寻求一个稳定出路。 那么,腾讯音乐又在想什么? 向前看,Spotify通过大举投资播客内容,证明了音频平台不能只做音乐流媒体,必须向长音频拓展才能支撑更高的估值和用户时长。 向左看,老牌对手网易云音乐凭借独特的社区文化和音乐品味始终占据一批死忠用户,让腾讯音乐无法完全独霸市场。 向右看,字节跳动这个"野蛮人"正在用免费模式颠覆整个行业——汽水音乐两年拿下6000万月活,番茄畅听直逼喜马拉雅。 看起来音频战役结束了,实际上,音频战役才刚刚开始。 交易的背后 当前这笔收购作价相较喜马拉雅历史高点已大幅折价。 喜马拉雅在2021年市场狂热时期估值曾达约300亿元人民币(约合40多亿美元)。以此次27~ ...
喜马拉雅200亿卖身腾讯音乐,已是最好的结局
36氪未来消费· 2025-06-10 23:25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 - 腾讯音乐拟以12.6亿美元现金、不超过5.1986%的A类普通股及0.37%的激励股收购喜马拉雅,总成本近29亿美元(约200亿元人民币)[4] - 交易需通过反垄断审查,双方已签署董事会文件并调整官宣时间[5][6] - 喜马拉雅创始人及核心管理层将留任,双方将探索业务整合路径[7] 喜马拉雅估值与财务表现 - 实际收购价24亿美元接近传闻,较2021年IPO估值50亿美元折价近半,创始人曾期望估值达100亿美元[8] - 2018-2022年累计亏损31.66亿元,2023年首次盈利2.24亿元,主要依赖裁员和营销费用削减[10][11] - 2021-2023年营收增速从43.7%骤降至1.7%,订阅收入增速从49%下滑至3.49%,广告收入连续两年下降[12] 行业竞争格局 - 2016-2020年在线音频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69.5%,喜马拉雅2019年月活超2亿,用户规模达6亿[10] - 腾讯音乐2020年推出酷我畅听并挖角头部主播,但未能撼动喜马拉雅地位,字节跳动番茄畅听通过免费策略快速崛起[14][15] - 收购将补充腾讯音乐内容生态,直接获取喜马拉雅3亿月活用户,抵御短视频平台冲击[15] 喜马拉雅发展历程 - 成立至今完成12轮融资近百亿元,股东包括腾讯、高盛等,但四次IPO均未成功[10][13] - 联席CEO管理模式导致战略失衡,叠加短视频冲击加速转型压力[16] - 最终选择卖身腾讯音乐被视为当前最优解[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