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经济
搜索文档
2025中国播客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嘉世咨询
搜狐财经· 2025-10-31 11:15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播客行业处于“复兴期”,预计2025年听众规模突破1.7亿人,市场规模有望超50亿元人民币 [1] - 用户呈现“高知、高线、高敏”特征,80%为Z世代与千禧一代,60%分布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超75% [1] - 产业链上游创作者生态繁荣,活跃播客节目从2019年不足1万档增至2023年超5万档 [1] - 商业化以广告营销为主(占比超70%),内容付费仍处探索期,粉丝经济潜力显现 [1] - 未来趋势包括AIGC赋能内容生产与分发、视频播客降低门槛、智能车载与家居成增量场景 [1] 市场发展概览 - 播客核心特征为非线性收听、深度内容与陪伴属性、主播驱动与信任构建、订阅制与社区生态 [16] - 行业发展历程呈U型曲线,经历萌芽与探索期(2004-2012)、沉寂与调整期(2013-2017)、复兴与增长期(2018至今) [19][20][22] - 复兴标志性事件包括2020年垂直播客App“小宇宙”上线及新冠疫情推动陪伴需求激增 [22] - 宏观环境推动因素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内容付费意愿成熟、品牌广告预算迁移、Z世代消费主力、“孤独经济”需求、5G与物联网普及等 [30] 市场规模与用户洞察 - 听众规模从2019年约0.55亿人增长至2023年约1.35亿人,预计2025年达1.70亿人,增速从2020年47.3%逐步放缓至2025年预计11.8% [32][34] - 市场营收规模2021年约为10-15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突破50亿元人民币,广告收入将占70%以上份额 [35][38] - 核心收听场景为通勤(65.8%)、家务(48.2%)、睡前(42.5%),单次收听时长超30分钟,完播率达60%-80% [1][41][45] - 用户对广告接受度高,超80%不反感播客广告,超60%曾因主播推荐而了解或购买产品 [44] 产业链与平台格局 - 产业链上游包括内容创作者与制作服务商,中游为分发平台与技术服-务商,下游为听众与终端,支撑层为广告主与数据监测机构 [49] - 下游分发平台呈“一超多强+垂直精品”格局,喜马拉雅等综合平台握有流量优势,小宇宙以“时间戳评论”构建高粘性社区,网易云音乐等加速布局 [1][12] - 内容发现机制更依赖社交推荐、社区分享及主播“串台”导流,而非算法推荐 [45] 内容生态与商业模式 - 内容品类从泛文化、脱口秀拓展至科技、财经、心理、播客剧等,脱口秀/聊天类占收听时长30.5% [1] - 头部节目具稳定更新、鲜明IP、高制作水平及强社群运营特征 [1] - 广告营销为主流模式,主播口播广告因高信任度转化率突出,但面临“数据黑盒”效果量化难题 [1][12] - 内容付费用户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可接受价格区间多为单集50元人民币以下,年度会员100-200元人民币 [47]
唤醒“耳朵经济” 打造城市声音生态
新华日报· 2025-10-14 06:52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在“十五五”时期计划通过发展“耳朵经济”和“声景+”模式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包括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开发水上娱乐项目、创新声音文创产品以及建设城市绿色声音生态 [2][3][4] “声景+艺术”文旅体验 - 加强地方艺术与文旅深度融合,创新沉浸式体验场景以激发情感消费共鸣,打造高黏性、强互动的消费场景 [2] - 苏州斜塘老街将评弹与餐饮联动,平江路打造“声景+夜游”沉浸式动线,实现了地方艺术与文旅休闲的紧密结合 [2] “声景+水上娱乐”项目 - 利用江苏水资源优势开展全民水上娱乐活动,如皮划艇、帆船、龙舟赛等 [3] - 2024金鸡湖—独墅湖水上运动越野赛引入空中飞人、摩托艇等水上视听表演,以“人+景+声”立体互动增强赛事观赏性和艺术性 [3] 声音文创产品开发 - 打造江南非遗IP,进行声音文创产品创新,结合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商业手段,打通“文化符号—内容传播—商业变现”的产业化路径 [3] - 开发名人IP产业链,制作文化名人智能语音手办;以音乐纸品、音乐贺卡、儿童有声玩具书等形式呈现非遗IP,吸引Z世代消费者 [3] 城市绿色声音生态建设 - 引入声音景观建设元素,升级滨水文体廊道为“智慧文体融合示范廊道”,嵌入式布局非遗展示终端播放戏曲片段、江南丝竹名曲 [4] -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声音名片,设计音色独特的戏曲虚拟偶像或动漫形象,多维传播城市之声 [4]
当播客遇上视频:一场价值百亿的内容迁徙
虎嗅· 2025-09-28 09:25
视频播客行业兴起背景 - 视频播客成为B站、小红书等平台近来着力布局的方向,其形式是在音频播客录制现场架设摄像机[3] - 国内内容消费习惯变化为视频播客发展创造条件,例如短视频平台内容整体变长,影视解说、科普类内容时长已达半小时至一小时[9] - B站数据显示视频播客用户观看时长增长显著,2024年一季度达到259亿分钟,较去年同期69亿分钟增长270%,视频播客总体用户规模超4000万,占该季度月活用户的10%[10] 国内外市场发展对比 - 美国播客市场成熟,2024年12岁以上人群中70%听过播客,43%每周收听,人均每周听播客时长8.3小时[4] - 美国市场播客主要发布平台转向视频,YouTube以31%占比成为主要平台,超过Spotify的27%和Apple Podcasts的15%,全球51%头部播客主选择以视频形式发布[8] - 中文播客听众数量在1亿至1.5亿之间,但市场变现能力弱,2024年中国播客广告总收入为33亿元,远低于海外市场及国内千亿量级短视频广告收入[8][21] 国内视频播客生态现状 - 当前中文视频播客风潮主要由名人带动,如罗永浩、陈鲁豫、杨天真、李诞等,依靠平台流量和名人效应出圈[11] - 播客听众群体呈现精英化特征,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比29.8%,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人群占比近75%[14] - 音频播客主转向视频面临高门槛,包括更高成本、出镜心理挑战以及面对高专业度竞争对手[15] 平台扶持策略与挑战 - B站推出《视频播客出圈计划》,投入10亿级冷启动流量,并在多个城市提供免费录制场地及AI创作工具[16] - 各平台对视频播客标准不统一,B站视频播客时长多为3至4小时,小红书则要求控制在15至20分钟并提供曝光资源[16] - 平台扶持需考虑与自身生态特性契合,撬动更多核心播客创作者不能只靠短期流量爆发[19] 商业化变现前景与困境 - 中文播客变现困难,头部播客节目案例显示,拥有50多万粉丝的节目在8个月内仅获一单广告合作,会员收入约19万元,净利润约13万元[21] - 视频平台为播客商业化提供更丰富渠道,如B站已建立广告、充电、直播打赏、礼物分成、带货等商业化链条[27] - 全球播客市场规模达280.5亿美元,北美市场头部播客年收入达千万美元量级,显示国内市场存在巨大潜在增长空间[28][30]
用户观看时长单季暴涨270%,B站、小红书都在做的视频播客“卷”起来了
36氪· 2025-09-28 08:27
视频播客成为新风口 - 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平台正着力布局视频播客内容,即音频播客录制现场架设摄像机形成的视频内容 [1][2] - 哔哩哔哩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视频播客用户观看时长达到259亿分钟,较去年同期的69亿分钟增长270%,用户规模超4000万,占该季度月活用户的10% [7] 国内外市场发展差异 - 美国播客市场成熟,2024年12岁以上人群中70%听过播客,43%每周收听,人均每周听播客时长8.3小时 [3] - 视频平台成为主要播客消费渠道,YouTube以31%占比成为人们接收播客的主要平台,超过Spotify的27%和Apple Podcasts的15% [4] - 国内播客听众规模在1-1.5亿之间,但市场面临变现难题,2024年中国播客广告总收入仅为33亿元,与千亿级短视频广告收入差距巨大 [4][14] 内容生态与创作门槛 - 当前中文视频播客风潮主要由名人带动,如罗永浩、李诞、杨天真、于谦等,依靠平台流量和名人效应吸引关注 [8] - 播客内容整体偏向精英化,听众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比29.8%,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人群占比近75% [11] - 名人入场拉高创作门槛,音频播客主转向视频需面临更高成本和个人能力考验,多数播客主对转型持犹豫态度 [12] 平台扶持策略 - 哔哩哔哩推出《视频播客出圈计划》,投入10亿级冷启动流量,并在多个城市提供免费录制场地及AI创作工具 [12] - 小红书将视频播客时长控制在15-20分钟,设置专属话题并为8月至9月参与创作的用户提供5万-30万曝光资源 [12] 商业化前景与挑战 - 视频播客变现渠道更丰富,可接入广告、充电、直播打赏、礼物分成、带货等成熟商业化链条 [20] - 哔哩哔哩过去一年有超过310万UP主获得收入,人均商单月接单量增长28%,人均充电月收入增长122% [20] - 全球播客市场规模达280.5亿美元,北美市场头部播客年收入已达千万美元量级,显示巨大市场潜力 [20] - 中文播客变现能力弱,头部播客《不合时宜》拥有50多万粉丝,但2024年3月至11月仅有一单广告合作,会员收入约19万元,净利润约13万元 [14]
视频播客,B站抖音小红书的“新军备竞赛”
36氪· 2025-09-25 07:27
行业概览与用户基础 - 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在2024年已达5.4亿,奠定了坚实的“耳朵经济”生态基础 [1] - 2024年中文播客听众规模预计约为1.34亿,相当于每100名互联网用户中有12人是播客听众,76.2%的用户每日收听时长超过半小时 [1] - 头部平台喜马拉雅月活跃用户高达2.8亿,专注播客垂类的小宇宙App日活跃用户数达到250万量级,其平台节目总量已突破10万档 [2] 商业化挑战与平台应对 - 播客行业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变现困境,头部节目《不合时宜》在2024年仅达成一单商业合作,其会员计划收入约为19万元,扣除成本后年净收入约为13万元 [2] - B站通过10亿级流量扶持、免费录制场地与专属AI工具系统化扶持创作者,试图破解行业商业化窘境 [3] - 视频播客被视为一种破局的可能路径,其模式比昂贵的长视频综艺更易于规模化生产,成为填充电视大屏内容库的理想选择 [12] 视频播客的兴起与平台布局 - B站于今年7月发布《视频播客出圈计划》,成为首个大举进军视频播客的平台,并于8月签约杨迪、罗永浩、鲁豫、于谦等明星推出专属播客专题 [5] - 鲁豫的《陈鲁豫·慢谈》已更新三期总播放量达688万次,罗永浩的《罗永浩的十字路口》更新至第四期总播放量达582万次 [7] - 小红书于8月推出“随时随地视频播客”活动,为发布笔记提供5-30万流量曝光;抖音在6月试水视频播客;喜马拉雅在5月推出视频化节目《行走的思考》,上线50天获千万播放量 [8] 视频播客的媒介特性与战略价值 - 视频播客在保留对话核心的基础上注入视觉元素,增强情感传递与信息密度,但也可能将开放的“共同想象”封闭为具体的“视觉呈现” [4] - 对于B站,视频播客是其“中视频”战略的补充,填补了1-10分钟短视频和45分钟以上长视频之间的“结构化对话”空白,并能通过视频化解决方案“虹吸”其他平台的优质音频创作者 [11][12] - 视频播客可作为一种“内容母体”或“核心素材库”,一次录制可剪辑成适用于不同平台(如长视频、短视频、纯音频、图文笔记)的多形态内容进行分发,实现“一鱼两吃” [14][15] 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 国际市场经验显示视频播客模式可行,Spotify于2020年推出该功能,至2023年6月其平台上有超过1.7亿用户观看过视频播客内容,苹果播客与Spotify排名前十的节目中过半配有视频版 [10][12] - 视频播客的切片内容易于在社交媒体引发传播裂变,并与家庭大屏场景回归相契合,YouTube用户每月在电视端观看视频播客的时长超过4亿小时 [16] - 视频播客在中国更现实的定位是音频播客的“超级赋能工具”和“连接器”,其价值在于丰富内容维度、提升流量、满足深度互动需求及探索大屏场景增量,而非取代现有媒介形态 [17][19]
视频播客起风?B红抖要抢小宇宙饭碗
新浪财经· 2025-09-05 14:55
视频播客行业动态 - B站推出《视频播客出圈计划》提供10亿级冷启动流量支持并吸引罗永浩、于谦等名人入驻 [3] - 小红书推出随时随地视频播客流量扶持计划 提供5-30万随机流量曝光 [4] - 抖音通过「抖音精选」聚集视频对谈创作者 喜马拉雅系列视频播客播放量达589万次 [4] 视频播客市场特性 - 美国市场YouTube占31%播客份额超越Spotify的27% 显示视频化趋势 [8] - 乔·罗根采访特朗普视频播客在YouTube获得5900万播放量 验证视频化破圈效应 [8] - 中文播客听众超2.2亿但较抖音8亿日活仍有差距 视频化打开下沉空间 [9] 平台竞争格局 - B站视频播客受众超4000万占月活10% 观看时长同比增长270%至259亿分钟 [8] - 小红书用户与播客受众高度重合 主打素人创作和低门槛聊天场景 [12] - 抖音具备碎片化传播优势 快手视频号均存在通过视频播客拉新促活机会 [12] 内容形态演进 - 视频播客通过对谈可视化放大嘉宾人格魅力 并支持短视频片段二次传播 [10] - 名人效应降低用户接触门槛 持续输出私密内容形成独家优势 [10] - 内容形式从"耳朵经济"升级为"视听经济" 可能成为行业第二增长曲线 [13]
“视频播客”起风?B红抖要抢小宇宙饭碗
36氪· 2025-09-05 08:18
视频播客行业发展趋势 - 视频播客成为中文播客破圈的新形式 通过名人效应和可视化内容扩大传播力 [3][12][18] - 美国市场数据显示 YouTube占31%播客收听份额 视频化是播客从小众走向大众的关键跳板 [7] - 中文播客听众数超2.2亿 但较抖音8亿日活等短视频平台仍有差距 视频播客打开新局面 [11][12] 平台战略布局 - B站推出10亿级流量扶持计划 联合罗永浩等名人打造《罗永浩的十字路口》等节目 [3] - 小红书推出"随时随地视频播客"计划 提供5-30万流量曝光支持素人创作者 [4] - 抖音力推"抖音精选"聚集视频对谈类创作者 快手 视频号等平台虎视眈眈 [4][24] 用户数据表现 - B站一季度视频播客受众超4000万 占季度月活10% 观看时长同比增长270%至259亿分钟 [9] - 喜马拉雅《行走的思考》系列视频播客累计播放量达589万次 [4] - 乔·罗根采访特朗普视频播客在YouTube播放量达5900万次 创美国播客流量记录 [7] 内容形态特征 - 视频播客本质是可承载多元叙事的视频产品 通过镜头表现力放大对话价值 [12] - 长对话内容可截取为短视频片段在多平台传播 如何广智对话内容引发全民讨论 [12] - 名人持续输出私密细节内容 形成视频播客独家优势 [18] 平台竞争优势 - B站用户习惯消费长干货内容 视频播客趣味化改造可扩大原生受众 [22] - 小红书用户与播客用户重合度高 低门槛创作环境强化"朋友聊天"定位 [22] - 抖音天然适合金句切片传播 具备孵化"播客精选"的土壤 [24] 行业发展前景 - 视频播客将"耳朵经济"升级为"视听经济" 可能成为中文播客产业第二曲线 [24] - 多家平台有望通过视频播客实现对纯音频平台的弯道超车 [19] - 行业尚未出现类似美国"川普时刻"的破圈事件 但视频播客被视为救命稻草 [19]
多家基金关停APP
金融时报· 2025-07-30 12:58
行业趋势 - 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关停旗下APP成为趋势 国寿安保基金 前海开源基金等公司今年终止移动客户端业务 光大保德信基金 长盛基金 财通基金等公司去年已暂停或终止运营[2] - APP运营投入产出不匹配 用户活跃度低导致资金流量小 但需投入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进行运营维护和优化[2] - 证监会2024年5月印发行动方案 推动降低信息技术系统租赁与使用费 助力行业降本增效[2] 市场竞争格局 - 基金销售渠道呈现头部集中效应 银行渠道非货基金保有规模4.22万亿元 第三方代销平台3.24万亿元 券商渠道1.91万亿元[3] - 第三方基金代销机构"赢家通吃"的虹吸效应加剧 加大中小基金公司直销业务压力[2] - 前100家基金代销机构中银行占23家 券商56家 第三方代销机构16家 基金销售子公司3家 保险公司2家[3] 业务转型方向 - 公募基金公司转向线上轻量化运营模式 约20余家机构开通播客栏目 大多集中于2023年下半年[3] - 易方达基金 南方基金 大成基金等大型公募2024年陆续加入播客赛道[3] - 通过"耳朵经济"以更低成本提升投资者黏性和陪伴感 替代传统APP的重投入模式[3]
中美播客行业的商业化反思
财经网· 2025-07-29 15:12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交易分析 - 腾讯音乐以12.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6亿元)现金及股权组合全面收购喜马拉雅,交易完成后喜马拉雅将作为独立品牌运营 [1] - 此次并购是中国在线音频行业迄今最大规模交易,标志着腾讯音乐在长音频领域的战略补位 [1] - 腾讯音乐目标是通过并购快速扩充播客、有声书等内容板块,弥补长音频内容短板,增强用户留存与付费转化能力 [1] 喜马拉雅经营现状 - 2023年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用户达3.03亿,行业排名第一,用户以一、二线城市年轻群体为主 [1] - 平台2023年商业价值播客节目超24万档,新增单集519万条,首次实现年度盈利(调整后净利润2.24亿元) [1] - 盈利主要依赖成本压缩(员工数量较2021年减少40%),营收增速从2021年43.7%骤降至2023年1.7% [2] - 2023年月活付费用户1580万,付费率11.9%且持续下滑,会员订阅与广告收入合计占比75% [2] 中美播客行业对比 用户基础差异 - 美国12岁以上人群70%听过播客,43%每周收听,人均每周收听时长8.3小时,远超欧洲和日本 [3] - 中国用户习惯偏向短视频/图文,通勤场景以公共交通为主,缺乏"伴随性收听"场景 [4] 文化及媒介发展差异 - 美国口语表达文化浓厚,广播历史积淀深,播客作为广播互联网化延伸更易被接受 [5] - 中国移动互联网直接跨越至短视频时代,播客始终处于小众地位 [5] 商业化模式差异 - 美国播客广告市场规模从2015年2亿美元增至2024年28亿美元,广告ROI达1:2.4,形成广告+订阅+赞助多元变现体系 [5] - 中国音频平台收入主要依赖会员订阅(喜马拉雅占比超50%),广告收入仅占25%,用户付费意愿低(付费率<12%) [6] 内容生态差异 - 美国拥有440万档播客节目,覆盖新闻/真犯罪/喜剧等多元题材,头部节目如"The Joe Rogan Experience"具备全球影响力 [7] - 中文播客同质化严重,集中在商业访谈/泛文化领域,缺乏细分精品内容,难以培养用户付费习惯 [8]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收购反映中国播客行业面临用户增长停滞、变现单一的困境,需依托巨头资源探索新增长曲线 [8] - 腾讯音乐流量与资金注入可能帮助喜马拉雅突破商业化瓶颈,但需解决内容创新与用户习惯培养等根本问题 [8]
播客经济火热,主播们的职业转型收效几何?
经济观察报· 2025-07-13 18:17
播客经济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声音经济市场规模达5688.2亿元,同比增长10.2%,预计2029年突破7400亿元 [3] - 中文播客听众数超2.2亿人,相当于每10个网民中至少有2人收听播客 [3] - 喜马拉雅平台具备商业价值的播客数量超24万档,当年新增播客占比20.36% [3] 播客行业特点 - 音频具有伴随属性,适用于跑步、通勤、家务等碎片化场景,提供陪伴和情绪价值 [3] - 播客经济以音频内容为核心,通过付费订阅、广告植入、品牌合作实现商业化 [4] - 中国播客产业处于发展期,商业模式和服务生态仍在形成阶段 [4] 播客主播职业转型 - 播客主播通过付费节目、商单拓展和私域带货等方式创收,付费节目收入占比50%-60%,商单拓展占30%-40%,私域带货占10% [11] - 主播需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以提升听众粘性,建立私域流量实现商业化 [6][11] - 部分主播组建团队分工协作,专人负责内容和商业合作,实现稳定营收 [11] 平台赋能与商业化路径 - 喜马拉雅通过流量引流、分成激励计划支持主播,2023年帮助15.7万名创作者获得14亿元分成收入 [11] - 平台提供一站式营销解决方案,优化内容分发和商单撮合,提升主播商业化效率 [11] - "播客+城市文化"模式探索新场景,如喜马拉雅与宁波合作带来近8亿全网曝光量 [12] 行业发展趋势 -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后,有望整合资源提升播客内容创作和分发能力 [13] - 平台推动私域会员体系建设,支持主播通过私域服务增加营收 [13] - 播客行业正从小众向大众扩展,商业化潜力逐步释放 [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