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民K歌
icon
搜索文档
何炅、谢娜投资的唱吧,被腾讯音乐逼到了墙角
36氪· 2025-11-14 19:16
一记官方通报,让一款曾创下"上线首日用户破10万、一周破100万"神话的应用软件,重回舆论焦点。 近日,工信微报通报,抽查发现共计39款APP以及SDK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其中,"唱吧"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点名。唱吧的开发者为北京小唱科 技有限公司(下称"小唱科技")。 | 29 | 亲小禾 | 厦门亲禾教育科 | 微信小程 | 1 | 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 | --- | --- | --- | --- | --- | --- | | | | 技有限公司 | 序 | | | | 30 | 唱吧 | 北京小唱科技有 | 小鹏车载 | 2.0.9.34.9 | 违规收集个人信息 | | | | 限公司 | 应用商店 | | | | 31 | 上海拍拍贷 | 上海拍拍贷金融 信息服务有限公 | 微信公众 | | 隐私政策默认同意 | | | | 의 | ਵੇ | | | 图片来源:工信微报 唱吧此次被通报,源于中央网信办和工信部等四部门针对"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开展的专项行动。从通报情况来看,涉及"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的不止 唱吧一家,还有次元水印相机、生意猫、朋友圈文案、武师傅代驾、七七出行等。 前 ...
腾讯音乐第三季度 净利润增长27.7%
证券时报· 2025-11-13 02:48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总收入84.6亿元,同比增长20.6% [1] - 2025年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27.7% [1] -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达69.7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54.8亿元增长27.2% [1] - 在线音乐订阅收入为45.0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38.4亿元增长17.2% [1] 用户运营指标 - 月活跃用户数为5.51亿,同比下降4.3% [1] - 付费用户数达1.26亿,同比增长5.6% [1] - 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0.8元增长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11.9元 [1] 业务驱动因素 - 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增长主要由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提升所推动 [1] - 公司持续扩充超级会员权益,推动了超级会员增长 [1] - 多层级会员体系(包括免费模式、广告会员和标准会员)帮助提升用户活跃及转化 [2] - 新推出的广告会员对免费用户吸引力增强,其在平台上的日均使用时长呈持续上升趋势 [2] - 线下演出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强劲 [1][2]
腾讯音乐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长27.7%
证券时报· 2025-11-13 02:40
公司业务概览 - 公司运营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和全民K歌等创新性音乐产品 [1] - 平台提供在线音乐、在线音频、在线K歌、以音乐为核心的直播及在线演出等服务 [1] 主要运营指标 - 月活跃用户数下降4.3%至5.51亿 [1] - 付费用户数上涨5.6%,达到1.26亿 [1]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总收入84.6亿元,同比增长20.6% [3] - 2025年第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27.7% [3] -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达到69.7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54.8亿元增长27.2% [1] - 在线音乐订阅收入为45.0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38.4亿元增长17.2% [1]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在线音乐订阅收入的强劲增长是主要驱动力 [1] - 线下演出、广告服务和艺人周边收入也有所增长 [1] - 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0.8元增长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11.9元 [1] 用户策略与会员体系 - 多层级会员体系包括免费模式、广告会员和标准会员,提供差异化服务 [2] - 持续扩充超级会员权益推动了超级会员的增长和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的提升 [1] - 新推出的广告会员对免费用户吸引力增强,其在平台上的日均使用时长呈持续上升趋势 [2] - 线下演出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强劲 [2]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Q3总收入84.6亿元,在线音乐服务收入达69.7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25-11-12 20:1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84.6亿元,同比增长20.6% [1] - 2025年第三季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8亿元,同比增长27.7% [1]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为242.61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5.8% [3] 收入结构分析 -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82.4%,为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 [1] - 2025年第三季度在线音乐服务收入为69.7亿元,同比增长27.2% [2] - 在线音乐订阅收入为45.0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38.4亿元增长17.2% [2] 业务驱动因素 - 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增长主要由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提升推动,ARPPU从2024年同期的10.8元增长至11.9元 [2] - ARPPU增长主要由于持续扩充超级会员权益,推动了超级会员的增长 [2] - 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得益于更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和创新广告形式,如激励广告模式 [2] - 艺人周边和线下演出收入实现同比强劲增长,例如在6个城市成功举办权志龙演唱会且门票销售亮眼 [2]
东北证券:首予腾讯音乐-SW“买入”评级 付费渗透驱动盈利修复
智通财经· 2025-10-23 15:04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起步于2003年,2016年整合成立集团,2018年美股上市,2022年完成港股二次上市,依托腾讯生态在版权、用户和流量端形成优势 [1] - 2024年公司营收达284.01亿元,同比增长2.34%,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35.04%,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 [1] - 毛利率回升至42.34%,预计2025-2027年公司EPS为3.57/3.47/3.96元,ROE有望在2025年升至14.0% [1] - 截至2023年,在线音乐付费用户突破1亿,股权结构集中,Min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52.96%,Spotify持股9.13% [1]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93.8亿元扩张至2023年的239.8亿元,整体用户规模稳定在7亿左右,行业步入存量竞争 [2] - 行业中游形成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双寡头格局,上游版权内容持续扩容,新技术加速应用,下游消费习惯碎片化 [2] - 腾讯音乐凭借曲库体量、社交娱乐服务与生态协同,稳居行业龙头 [2]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在线音乐服务已成为核心业务,占比超过七成,公司通过深度绑定音乐人、扶持原创作品扩展内容 [3] - 依托全民K歌、直播及社交娱乐增强用户粘性与商业化能力,TME live和虚拟演唱会拓展线上演出模式 [3] - 海外合作方面,Spotify与环球音乐等资源为其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 [3] 投资看点 - 付费渗透率提升,版权资源与原创生态强化,核心业务保持增长 [4] - 社交娱乐协同作用凸显,直播与K歌业务构筑护城河 [4] - 财务结构稳健,净利率和ROE持续改善,盈利弹性充足,国际合作深化,长期成长空间可期 [4]
东北证券:首予腾讯音乐-SW(01698)“买入”评级 付费渗透驱动盈利修复
智通财经网· 2025-10-23 15:02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起步于2003年,2016年整合成立集团,2018年美股上市,2022年完成港股二次上市 [1] - 2024年公司营收达284.01亿元,同比增长2.34%,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35.04% [1] - 毛利率回升至42.34%,ROE有望在2025年升至14.0%,盈利质量持续优化 [1] - 股权结构集中,Min River Investment Limited持股52.96%,Spotify持股9.13%,腾讯控股持股0.60% [1]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中国在线音乐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93.8亿元扩张至2023年的239.8亿元,用户规模稳定在7亿左右 [2]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付费渗透率持续提升,年轻群体是核心驱动力 [2] - 行业呈现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双寡头竞争格局 [2] - 上游版权内容持续扩容,AI作曲、版权确权等新技术加速应用 [2] 公司战略与业务模式 - 在线音乐服务已成为核心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七成 [3] - 公司通过深度绑定音乐人、扶持原创作品扩展长音频与泛娱乐内容 [3] - 依托全民K歌、直播及社交娱乐增强用户粘性与商业化能力 [3] - TME live和虚拟演唱会拓展线上演出模式,探索增量空间 [3] 核心投资亮点 - 付费渗透率提升,版权资源与原创生态强化,核心业务保持增长 [4] - 社交娱乐协同作用凸显,直播与K歌业务构筑护城河 [4] - 财务结构稳健,净利率和ROE持续改善,盈利弹性充足 [4] - 与Spotify、环球音乐等国际合作深化,长期成长空间可期 [4]
老人们手机装的那些“假App”,如何应对此类骗局?
中国青年报· 2025-10-15 08:36
诈骗软件特征与传播 - 诈骗软件名称通常具有迷惑性,例如“中国梦”、“共富工程”、“碳达峰圆梦钱包”、“乡基会”、“精准扶贫”等,无法通过正规应用商店下载 [1] - 诈骗分子制作软件成本极低,可实现批量化生产,分摊到每个软件的成本仅约10多元,几分钟即可让软件“改头换面”重新上线 [4] - 部分诈骗软件模仿正规投资App界面,难以直接识别破绽,而部分软件制作粗糙,标题和正文字体不一致 [4] - 诈骗分子利用直播间、网页弹窗、公众号、小众软件(如“全民K歌”)等多种途径向老年人推销诈骗App,并利用VPN登录服务器在境外的软件以躲避监管 [3][4] 诈骗手段与话术 - 诈骗话术常利用“入股分红”、“激活账号”、“领取养老补贴”、“审查资产”等名义诱导老年人进行转账,并采用“煤气灯效应”等心理操控手段,例如后台篡改用户输入的卡号并指责其操作失误,以加深老人的自责感 [3][10] - 诈骗分子在群聊中极力吹捧老人,赋予其“军长”、“领导”等头衔,并离间其与子女的关系,声称“子女阻碍了他们赚钱”,“这样的儿子会给你养老吗” [4][6] - 冒充客服的诈骗分子会语速急切地制造紧张氛围,如倒计时催办“只有1分钟时间不操作就会扣款”,并让老人到“安静的地方”接听电话,远离家人 [15] - 诈骗分子诱导老人打开手机“无障碍权限”,进而运用远程控制软件实现远程操控转账、关闭显示和触摸功能、关闭短信提醒等操作 [14] 受害者画像与心理 - 受骗老人平均年龄约55岁,多为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其中女性占比达70%至80%,退休后喜欢投资理财、刷短视频,对智能手机操作并不陌生 [13] - 受害者包括退休教师、公务员、出租车司机、前创业者等,知识水平各异,其共同心理包括试图证明自身价值、与社会前沿接轨的渴望,以及维护“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期待 [1][4][15] - 老年人对网络使用存在天然的不自信,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这种“网络效能感”低下的状态使其更容易相信诈骗话术 [11] - 部分老人将虚假投资视为自己的“事业”,因“不服老”或希望“翻身”而深陷其中,即使无法提现也因不甘心而持续投入,试图挽回损失 [4][12] 诈骗造成的财务与生活影响 - 个案涉案金额巨大,例如有退休教师在不同虚假股票投资App中投入超过100万元,涉及拆迁款和养老金 [11],另有老人账户损失30多万元 [1] - 受害者生活出现严重问题,包括不打扫卫生、不做饭、不出门锻炼,精力全集中于手机“培训”,甚至出现焦虑、抑郁、体重下降、睡眠不足等健康问题 [6][12] - 资金一旦转出,诈骗分子会快速购买手机、金条或充值境外公交卡,有的案件要求受害者将现金埋于指定地点 [5][15] - 通过警银联动等措施,部分地区电信诈骗资金挽损率从原来的个位数百分比提升至20%左右 [15] 应对与防范措施 - 子女采取的反击措施包括不断举报骗子和老人的社交账号(有案例举报近100人)、监控并修改老人的账户密码、在12377和12321平台举报诈骗软件 [7] - 民警建议通过关闭网银和免密支付、设置延时到账、更改银行卡转账限额等方式保护账户安全,并提防通过第三方账号充值提现的投资软件 [16] - 事前防范成为应对此类骗局的重要手段,包括民警上门劝阻、银行报案联动等 [2][3] - 有观点认为,彻底切断网络换用老年机仅是“治标不治本”,建议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多肯定老人在手机操作上的细小进步,满足其“自主”和“胜任”的心理需求 [17][18]
Spotify CTO谈AI变革、组织决策和播客市场:如何做一家音乐科技公司
IPO早知道· 2025-08-23 09:04
公司财务表现 - Spotify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41.9亿欧元,同比增长10% [4] - Spotify月活用户达6.96亿,订阅用户达2.78亿,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4] - 腾讯音乐同期收入84.4亿元,增长17.9%,付费用户1.244亿,MAU为5.53亿 [4] - Spotify市值约1419亿美元,TTM市盈率154倍;腾讯音乐市值387亿美元,TTM市盈率27倍 [5] 商业模式与战略差异 - Spotify采用"超级APP"模式整合多种音频服务,腾讯音乐采用多APP分立策略 [5] - Spotify收入主要来自付费订阅,腾讯音乐侧重娱乐和音乐社交需求 [5] - AI推理存在高边际成本,可能推动行业转向广告高效变现或用户收费模式 [4][44] - 公司通过捆绑音乐、播客、有声书提升用户支付意愿,保持价值高于定价 [22][64] AI技术应用与影响 - 生成式AI实现自然语言双向交互,颠覆传统下行主导的机器学习范式 [12][13] - AI播放列表功能已覆盖40个国家,支持用户用自然语言创建个性化歌单 [16][17] - 大公司仅1/8开发时间用于写代码,AI对沟通协作环节的影响可能超过编码 [14][37] - 模型规模扩大将支持复杂代码库重构和自动化Code Review [14] 组织管理与决策机制 - 采用6个月周期的"赌注看板"流程,VP提交提案并全局排序分配资源 [25][31] - 每周召开3小时E Team会议实时解决跨部门阻塞问题 [28][29] - 强调苏格拉底式辩论和理论解释,要求团队说明A/B测试成功的原因 [23][24] - 组织架构分为平台、体验、个性化三大板块加垂直业务单元 [33] 产品演进与创新案例 - 移动免费层通过分析用户行为(50%付费用户使用随机播放)避免蚕食付费 [43][51] - 播客战略基于内部需求识别和小市场快速进入策略 [62] - 有声书采用流媒体捆绑模式复制音乐成功路径 [44][63] - 放弃播客独家策略转向全平台分发,降低内容成本 [69] 行业关系与盈利转型 - 2023年是公司首个盈利年,此前15年持续向音乐产业再投资 [57] - 年支付版权费用超100亿美元,行业总规模超越CD时代巅峰 [58] - 用户参与度为竞品2倍,churn率减半形成"悖论诅咒" [58] - 长期目标是扩大全球付费用户基数至数十亿规模 [59] 技术哲学与领导力理念 - 推崇David Deutsch的"好解释"理论:可证伪、可扩展、难以任意修改 [24][48] - 允许高风险试错(如失败的Moments UI项目)以推动创新 [73][74] - 将公司定位为音乐产业的研发部门,承担行业创新成本 [57] - 认为通用科技公司可通过快速适配新技术实现"永不死亡" [6][42]
市值超百度,净利润增长33%,腾讯音乐Q2财报释放了哪些信号?
雷峰网· 2025-08-19 08:28
核心观点 -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2025年Q2业绩超预期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推动总收入同比增长17.9%和调整后净利润增长33.0% [2][3] - SVIP订阅用户突破1500万创历史新高 会员体系升级策略成效显著 通过提高ARPPU值和拓展高阶会员实现深度变现 [6][7][8] - 公司持续构建音乐生态护城河 通过版权垄断(覆盖95%行业版权)、线下演出拓展和韩娱内容合作强化竞争优势 [5][12][13]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总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17.9%) 调整后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33.0%)[2] - 在线音乐服务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26.4%) 其中订阅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17.1%)[2][5] - 社交娱乐服务收入15.9亿元(同比下降8.5%) 营业成本46.9亿元(同比增长13.1%)[11] 用户与变现 - 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ARPPU)从10.7元提升至11.7元 反映付费意愿与消费能力提升 [3] - 超级会员定价达40元/月(原绿钻豪华版15元/月) 提供演唱会优先购票及周边权益 [6][7] - 付费率约20% 较Spotify的40%仍有提升空间 [14] 战略举措 - 线下演出成为新增长点 主办G-DRAGON澳门演唱会(吸引3.6万观众)及多位歌手体育馆级演出 [5] - 收购懒人听书和喜马拉雅拓展长音频业务 入股韩国SM娱乐并推出Bubble产品(28元/月)增强韩娱互动 [13] - 通过四大平台(QQ音乐、酷我、酷狗、全民K歌)垄断95%音乐版权资源 [12] 市场反应 - 财报发布次日股价上涨17% 市值达3200亿港元(超过百度) [3] - 在线音乐收入占比从2021年36.7%跃升至2023年62.4% 成为核心收入支柱 [9]
腾讯音乐上涨2.74%,报26.25美元/股,总市值406.59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8-18 21:5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18日腾讯音乐开盘上涨2.74%至26.25美元/股,成交额846.66万美元,总市值406.59亿美元 [1] 财务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收入总额157.9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43% [1] - 归母净利润67.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15.85% [1] 机构评级更新 - 8月13日招银国际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至29.5美元 [1]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在线音乐与音频娱乐平台,运营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和全民K歌等产品 [2] - 平台提供在线音乐、音频、K歌、音乐直播及线上演出等综合服务 [2] 平台生态特征 - 构建集"发现、听、唱、看、演出、社交"于一体的音乐社区生态 [2] - 通过点赞、评论、关注和虚拟礼物等社交互动提升用户参与度与留存率 [2] 内容资源体系 - 拥有海量曲库包括授权、自制及共创内容 [2] - 提供专业制作的音乐视频、演唱会等视频内容 [2] - 数亿用户在平台分享K歌作品、短视频、直播演出及音乐相关内容 [2] 行业合作模式 - 作为音乐厂牌和内容所有者的优选合作伙伴 [2] - 在版权保护、内容创作发行和商业化方面赋能艺人及音乐人 [2] 企业使命愿景 - 致力于用科技创造音乐无限可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