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充分就业
搜索文档
以就业之稳夯实民生之本
辽宁日报· 2025-10-17 09:05
就业市场总体态势 - 辽宁省就业市场呈现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1] -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从2022年的46.2万人持续上升至2024年的48.62万人 [1] - 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28.4万人,完成规划目标210万人的108.8%,超额完成目标 [1] 政府政策支持 - 连续4年升级实施“春暖辽沈”系列行动,通过“降、缓、返、补、扩”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减负 [2] - “十四五”期间累计释放政策红利302.6亿元,助力稳定就业岗位1088.1万个次 [2] - 政策从资金支持和政策减负两方面精准发力,激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 [2] 重点群体就业 - 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分产业组织专场招聘会,利用“AI画像”等技术实现人岗精准对接 [2] - 全省累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9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4] - 通过布局建设的609个“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点,帮助“宝妈”、大龄劳动者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4] 就业模式创新 - 探索“文旅+创业”、“休闲+创业”模式,培育创业带头人和创业企业以创造新岗位 [3] - 劳务品牌数量从“十四五”初的40个跃升至142个,带动就业85万人 [3] - 通过技能培训培育专业化劳务品牌,例如依托兴城泳装产业开展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培训 [3] 就业结构与质量 - 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蓬勃发展拓展出丰富的新岗位类型 [1] - 就业发展更注重追求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方式更加多元的“品质感” [1] - 促就业工作注重解锁企业用人“硬指标”和劳动者就业“软需求” [3]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陕西合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陕西日报· 2025-10-09 06:39
就业优先战略与政策支持 -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指明方向 [1] - 持续优化一揽子稳就业政策措施,积极稳定就业大盘 [2] - 出台《关于强化政策支持促进就业提质扩容的通知》,加力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吸纳就业,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用规模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 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相继举办多场综合类、专场、校园、网络和直播招聘会 [3] - 建设高校就业服务驿站,基本实现高校就业服务驿站全覆盖,促进人岗精准匹配 [4][5] - 常态化开展就业公共服务进校园活动,将就业服务与人才服务前移 [5] 职业技能培训与困难群体帮扶 - 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项目化技能培训 [7] -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7] - 通过免费技能培训(如无人机培训班)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掌握新技能并实现再就业 [6] 企业支持与县域就业发展 - 为企业提供延续降低费率、提高稳岗返还标准、加大就业补贴实施力度等全方位服务 [10] - 支持发展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分类施策促进县域就业 [10] - 全面落实就业帮扶车间、社区工厂各项政策,支持其壮大升级,增强就业带动能力 [10] 就业服务平台与模式创新 - 推行家门口就业服务模式,通过政策送上门、培训进社区等举措提供多样化就业服务 [11] - 将零工市场纳入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零工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架起双向奔赴的桥梁 [11] - 就业服务驿站为供需两端提供高效精准平台,并为零工人员购买人身保险 [11]
筑牢民生之本,加大稳就业力度
中国经济网· 2025-10-04 10:44
就业市场总体表现 -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1] -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1] - 系统集成、协调联动、数字赋能的就业工作体系更加健全 [2]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 [1] - 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每年提供服务近亿次 [1] -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服务于民生 [1]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 [1] - 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创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1] 面临的挑战与结构性矛盾 - 外部环境变化、新旧动能转换、数智技术应用带来稳增长、稳就业压力 [2] - 存在“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2] 未来发展方向与产业机遇 - 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 [3] - 通过提升新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岗位 [3] - 需要推动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建立“订单式培训”、“校企合作”机制 [2] - 更加重视“投资于人”,加强人才队伍质量建设 [3]
中经评论:筑牢民生之本,加大稳就业力度
中国经济网· 2025-10-04 10:26
就业市场总体表现 - "十四五"以来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1] - 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1] - 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 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 [1] 就业支持政策与服务体系 - 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每年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近亿次 [1] - 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努力拓展就业增长空间 [1] - 针对结构性就业矛盾 推动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 建立订单式培训和校企合作机制 [2]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 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 [1] - 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 创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1] 未来就业政策方向 -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 首次提出投资于人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 [1][3] - 推动产业升级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新兴产业 提升新产业就业吸纳能力 [3] - 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理念 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兜牢民生底线 [3] 就业市场面临的挑战 - 外部环境深刻变化 新旧增长动能转换 数智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稳就业压力 [2] - 存在有人没活干和有活没人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2]
年均投资收益率5.1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9-26 15:37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达到2.6万亿元,较“十三五”期末翻了一番[1] - 基金自2016年底启动投资运营以来,连续8年实现正收益,年均投资收益率为5.15%[1] - “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累计结余9.81万亿元[3] - 截至8月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为3.22万亿元,中央层面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及现金收益为2.26万亿元[5] 企业(职业)年金基金发展 - 企业(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7.56万亿元,较“十三五”期末增加4.02万亿元[5] - “十四五”期间,企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额超过7560亿元[5]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与财政投入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亿人,较“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升至95%以上[3] - 2024年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助金额达到7300多亿元[5] - 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保持当期收大于支态势[5] 就业形势与政策支持 - 截至8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5921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6] - “十四五”期间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3%,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6] - “十四五”时期,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6] - 上半年通过岗位挖潜扩容实施方案已释放岗位1224万个[6] 新职业发展与就业形态保障 - “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覆盖数字经济、现代服务、智能制造等行业[9] -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已扩大至17个省份,涵盖出行、外卖等同城货运等平台企业,累计超过20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缴费参保[9][10] - 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实施以工代赈、重大项目带动超过760万个岗位,工信、文旅、体育等部门发展人工智能、冰雪经济各新增超10万岗位[8] - 浙江省围绕先进制造、基建维护等领域开发岗位超过90万个[8]
“十四五”期间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3%,低于预期控制目标
搜狐财经· 2025-09-26 11:35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王晓萍提到,"十四五"期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 度,创新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72亿人,比"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 人数达到2.46亿、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3400多万人。"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 万亿元,基金支撑能力稳中有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可靠更充分的社会保障。 她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还提到,"十四五"期间,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紧跟市场动向发布72个新职业、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目前,我国 记者 辛圆 在周五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介绍"十四五"时期人社事业发展情况和成就。 王晓萍介绍,"十四五"期间,面对 ...
人社部部长答一财:全力扩大就业容量
第一财经· 2025-09-26 11:07
2025.09. 26 本文字数:1614,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祝嫣然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发布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就业事 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就业困难挑战比较大的时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压力始终存在,结构性就业 矛盾不断凸显。 王晓萍表示,坚持就业优先理念,完善了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了新的就业 增长点。注重精准施策分类帮扶,稳定了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盘。强化全方位就业服务,提升了人力资 源的匹配效率。优化创业政策环境,厚植了创新创业潜力。 三是注重精准施策分类帮扶,稳定了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盘。"十四五"期间,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2022年起每年超千万,这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每年专门开会部 署,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出台政策文件,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拓宽 就业渠道,稳定青年就业局势。同时,对以务工为主要收入的近3亿农民工,我们坚持外出务工和就 近就业双向发力,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大劳务品 ...
人社部部长:全力扩大就业容量
第一财经· 2025-09-26 11:04
王晓萍介绍,一是坚持就业优先理念,完善了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各级政府把稳就业摆上重要议事日 程,作为宏观调控优先目标,纳入民生实事重要内容,"管产业就要管就业,促消费就要促就业,上项 目就要扩就业"的意识不断增强。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不断充实,形成了财政激励、税费减免、金融支持 的系统性政策框架,构建了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等全链条支持体系, 政策工具更足、针对性更强。"十四五"时期,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 超1000亿元。 二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了新的就业增长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 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蛋糕做大做强,为稳就业奠定了基础。持续提高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的能力,先后实 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扬帆计划、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银发经济发 展等一系列举措,助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造了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三是注重精准施策分类帮扶,稳定了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盘。"十四五"期间,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22 年起每年超千万,这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每年专门开会部署,我们会 同有 ...
人社部:将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加强规划引领,完善就业政策
搜狐财经· 2025-09-26 11:00
9月2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我们会同有 关部门连续出台政策文件,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拓宽就业渠道,稳定青 年就业局势。同时,对以务工为主要收入的近3亿农民工,我们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双向发力,深 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加大劳务品牌培育,农民工就业增收之路越走越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 万以上,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加强规 划引领,完善就业政策,强化服务培训,注重权益保障,全力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不断增进 民生福祉。 ...
人社部部长答一财:全力扩大就业容量
第一财经· 2025-09-26 10:56
就业政策与资金支持 - "十四五"时期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 [1] - 形成财政激励、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的系统性政策框架 [4] - "十四五"时期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 [4] 新质生产力与就业增长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2][4] - 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就业扬帆计划 [4] - 助力新业态新模式涌现,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4] 重点群体就业支持 -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22年起每年超千万,是就业工作重中之重 [5] - 对近3亿农民工坚持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双向发力 [5] - 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以上 [5] 就业服务体系与效率 - 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服务网络,建成近9000家零工市场 [5] - 建立全国统一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5] - 每年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近亿次 [5] 创业环境与市场活力 - 坚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 [6] - 推广"科技成果+创业"等模式,形成生动创业局面 [6] - "十四五"时期年均新增经营主体超1000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