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职业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以来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
中国新闻网· 2025-10-29 13:49
"十四五"以来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颁布328个国家职业标准 中新网10月29日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9日上午举行2025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职业能力建 设司副司长翟涛在会上介绍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工作相关情况。 三是保障职业发展权益。国家职业标准为劳动者指引了职业发展路径,也提供了晋升职业技能等级的依 据。在很多用人单位,员工的薪酬等级、岗位津贴等,都与职业技能等级直接挂钩。制定国家职业标 准,可以激励劳动者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技高者多得。 为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社部不断优化职业标准开发机制,加快国家职业标准尤其是新职业标 准开发速度,在继续加大组织开发力度的基础上,探索公开征集的方式,面向社会征集相对成熟的标准 稿,努力缩短开发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下一步,人社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力 度,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的作用,惠及更多劳动者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翟涛表示,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事该职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 能要求作出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从大厂管理层到独立开发者!AI技术拓宽新职业边界
证券时报· 2025-10-14 13:07
AI技术对职业模式的影响 - AI编程工具使个人开发者能够独立完成过去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产品开发,例如在2024年使用AI工具开发出具备内购功能的APP [1] - AI工具将编程、设计等专业环节简化,降低了技能门槛,使有想法但缺乏专项技能的人能够切入独立开发赛道 [3] - AI技术推动就业从固定岗位、固定团队转向以想法为核心、以AI为工具的灵活模式 [8] 传统职业经验在新领域的价值 - 传统职业经验如用户研究、运营经验在新职业中成为加分项,可用于精准定位产品概念和制定推广策略,避免自嗨式开发和产品无人用的痛点 [4] - 经验复用特性降低了职业转型成本,使新职业成为传统经验的新出口,无需抛弃过往即可实现能力跨界迁移 [4] AI技术对就业人群结构的改变 - AI驱动的新职业没有年龄和学历门槛,例如一名16岁零编程基础的高中生通过AI开发APP,在黑客松大赛中获奖并入选苹果青少年开发活动 [6] - 新职业为年轻人群提供了提前试错和积累经验的就业新路径,使就业市场从存量竞争转向增量拓展 [6] - 新职业赛道扩容使职场人、年轻人和跨界者都能获得更多就业窗口,例如拍广告短片无需大团队、做产品无需全栈技能 [8] 新职业的收入模式与发展策略 - 新职业可实现收入多元化,例如通过内容平台激励、产品内购和商业合作形成多元收入模式,比时间换钱的咨询更灵活稳定 [8] - 建议通过副业过渡策略降低风险,即先将AI用于主业提升效率,积累经验后再分享并逐步找到方向 [8]
从大厂管理层到独立开发者!AI技术拓宽新职业边界
证券时报· 2025-10-14 12:42
文章核心观点 - AI技术显著降低了产品开发的门槛,使个人能够独立完成过去需要团队协作的任务,从而拓宽了就业可能性和职业选择 [1][3] - 新职业并非传统职场的对立面,而是传统经验的新出口,允许从业者将原有能力跨界迁移,降低了转型成本 [4] - AI驱动的新职业打破了年龄和学历门槛,为年轻人群和零基础者提供了提前试错和积累经验的新路径,使就业市场从存量竞争转向增量拓展 [6][7] - 新职业模式以想法为核心、以AI为工具,提供了比传统“时间换钱”模式更灵活、更多元的收入结构,使就业更稳定 [9] 从"大厂螺丝钉"到"独立开发者" - 个案显示,从互联网大厂用户研究与运营岗位离职后,借助AI工具成功转型为独立开发者,开发出具备复杂内购功能的APP [1][3] - AI编程工具的出现突破了技能瓶颈,使不具备编程背景的个体能够通过描述想法来生成代码并解决技术问题 [3] - AI将编程、设计等专业环节简化,降低了独立开发赛道的技能门槛,实现了就业能力边界的突破 [3] 传统职业经验的价值迁移 - 过去10年的用户研究和运营经验在新职业中被证明是加分项,而非需要抛弃的包袱 [4] - 用户研究思维有助于精准定位产品需求,避免“自嗨式开发”;用户运营经验则有效解决了产品推广的行业痛点 [4] - 新职业允许有经验的职场人将原有能力进行跨界迁移,打破了“职业转型=经验清零”的刻板印象 [4] 新职业的“无龄化”趋势 - 一名16岁零编程基础的高中生在AI工具的辅助下,成功开发APP并获得行业认可,包括在黑客松大赛中获奖(奖金2万元)并入选国际开发者活动 [7] - 新职业没有年龄和学历门槛,青少年可以通过“边学边做”进入开发赛道,为年轻人群提供了提前试错和积累经验的路径 [7] - 这种现象促使就业市场从“存量竞争”转向“增量拓展” [7] 新职业的实现路径与收入模式 - 建议通过“副业过渡”方式尝试新职业,即先在主业中利用AI提升效率,积累经验后再进行分享,以降低风险 [9] - 个案转型初期采取了“低预期探索”策略,计划“一年不赚钱也接受”,初期收入来源为知识付费,后续发展为“内容平台激励+产品内购+商业合作”的多元收入模式 [9] - 新职业的收入多元化(被动收入)相比早期“时间换钱”的咨询模式更灵活,增强了就业稳定性 [9]
从大厂管理层到独立开发者 AI技术拓宽新职业边界
证券时报· 2025-10-14 02:08
AI技术对职业转型的影响 - AI编程工具使个人开发者能够独立完成过去需要整个团队才能完成的复杂应用开发,例如在2024年借助AI工具开发出具备内购功能的APP [1] - AI工具通过简化编程、设计等专业环节,显著降低了技能门槛,使有想法但缺乏专项技能的人能够进入独立开发赛道 [2] - 技术赋能打破了职业转型需要经验清零的刻板印象,传统职场经验(如用户研究、运营)可跨界迁移并成为新职业的加分项 [3] 新职业的就业人群特征 - 新职业展现出无龄化趋势,案例显示一名16岁零编程基础的高中生通过AI开发APP并获得行业认可,表明其没有年龄和学历门槛 [4] - 新职业为年轻人群提供了提前试错和积累经验的新路径,推动就业市场从存量竞争转向增量拓展 [4] - 就业模式转向以想法为核心、以AI为工具的灵活模式,不再局限于固定岗位和团队 [5] 新职业的收入模式与发展策略 - 新职业可实现收入多元化,例如通过内容平台激励、产品内购和商业合作组合形成被动收入,比早期时间换钱的咨询模式更灵活 [5] - 建议采取副业过渡策略,先将AI用于主业提升效率并积累经验,通过费曼学习法分享以降低风险并明确方向 [5] - 采用低预期探索策略,例如计划一年不赚钱也可接受,初期通过知识付费获得第一笔收入 [5]
干了30多年锦州烧烤,“俺也是国家认证的烧烤料理师啦”
人民日报· 2025-10-11 09:22
行业认证与职业发展 - 烧烤料理师被纳入国家新发布的第七批新职业目录中的新工种[2] - 国家认证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烧烤行业[2] - 从业者可通过认证获得官方职业身份认可[2] 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烧烤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2] - 仅锦州烧烤品牌在全球即拥有超过70000家门店[2] - 锦州烧烤品牌直接从业者近100000人[2] - 行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就业人数超过1000000人[2] 工艺特点与技术要求 - 锦州烧烤手法独特 调料种类繁多 部分烤食需进行中草药配制[2] - 烧烤制作技艺核心流程包括蘸 刷 撒 烤 翻[2]
干了30多年,“俺也是国家认证的烧烤料理师啦”(身边的新鲜事)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行业政策与职业发展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第七批新职业目录,包含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 [1] - 新发布的42个新工种中包括“烧烤料理师”工种 [1] - 国家认证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烧烤行业 [1] 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烧烤产业年产值超千亿元 [1] - 全球已有7万多家“锦州烧烤”门店 [1] - 锦州烧烤品牌从业者近10万人,带动上下游就业超百万人 [1] 地方特色与工艺 - 锦州烧烤手法独特,调料种类多,部分烤食需进行中草药配制 [1] - 烧烤工艺讲究“蘸、刷、撒、烤、翻”,口感纯正 [1]
焦点访谈|技能如何照亮前程?这场全国大赛给出答案
央视网· 2025-09-30 05:58
大赛概况与规模 -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于9月19日至23日在河南郑州举办,主题为“技能照亮前程” [1] - 大赛汇聚全国35个代表团、3420名顶尖选手,在106个竞赛项目上同台竞技 [1] - 竞赛项目包括66个世界技能大赛选拔项目和40个国赛精选项目 [1] 赛项设置与产业前沿结合 - 赛项设置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前沿,与第二届相比,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相关项目增加了15项 [3] - 国赛项目中,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数字技术、新能源等新领域赛项占比超过50% [3] - 大赛与产业紧密结合、和企业需求紧密对接,竞赛项目与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新职业涌现密切相关 [3] 新技术应用与高学历技能人才 -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集成电路等专业技术类项目集中展示技术技能深度融合的最新趋势和尖端水平 [5] - 数字孪生技术是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核心技术 [5] - 本届大赛高学历“新工匠”增多,参赛选手中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占比达到33% [5] - 无人机植保项目选手70%以上为本科学历,竞赛融合多专业知识,对选手复合性要求高 [7] 传统项目的技术升级 - 传统项目从第二届的26项减少到16项,但技艺比拼依然火热,且技术标准有所提升 [9] - 例如汽车喷漆项目,从传统油性金属漆升级为环保水性漆,并配套专用喷枪,对色漆发花程度、干燥程度及清漆亮度厚度均有新要求 [9] - 美发项目引入智慧屏用于赛题展示和问题记录,使比赛过程更客观科学 [11] 大赛的选拔激励与生态构建 - 大赛具有“选拔+激励”双重价值,既为世界技能大赛遴选选手,获奖选手还能直接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 [13] - 大赛期间举办技能强国论坛、技能展示交流、绝技绝活展演等活动,并提供校企合作签约平台 [13] - 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构建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使产业焕新与技能进步同频共振 [15]
35岁失业后的“宅系工作”,80、90后靠兴趣边玩边赚钱
钛媒体APP· 2025-09-29 08:45
文章核心观点 - 80后和90后群体在失业或职业转型背景下通过新兴平台探索非传统职业模式实现个人价值与收入平衡 这些职业形态虽收入较低但提供了精神满足感和职业自由度[1][5][8][12] 潮玩二次创作行业 - 潮玩二创师通过改造过气潮玩(如molly和labubu)实现产品增值 例如将摆件改造成手机链和包挂 单个手工设计费溢价达30元 拍卖后利润可达50-100元[2][3] - 二创产品通过小红书和直播间等平台销售 月收入可达几百到上千元 但收入波动较大 半年总收入不足3万元[3][4][5] - 行业存在设计被快速抄袭的风险 需要持续创新 同时需积累粉丝群体以实现审美认同和销售转化[3] 玩具修复行业 - 玩具修复师通过B站平台发布修复视频(如修复小钢琴和铁皮机器人)吸引客户 单次修复服务收费达500元 耗时约半天[6][7] - 平台流量扶持和现金激励加上修复酬劳 月收入可达几千元 客户群体主要为80后和90后怀旧消费群体[7][8] - 行业依赖兴趣社群和情怀消费 修复师无需高强度社交 工作模式符合社恐人群需求[7][8] 母婴内容创作行业 - 母婴博主通过小红书分享亲子穿搭和遛娃攻略 内容爆发时单条视频点击量超10万 被地方新闻台转载[9][11] - 收入主要来自带货直播和推广合作 月直播4次收入约5000元 另获公园和亲子酒店免费旅行推广(节省费用数千到上万元)[12] - 行业提供职业转型机会 40岁女性通过内容创作重获社会接触和收入来源 同时维持生活品质和精神状态[9][12]
“十四五”中国累计就业补助超4700亿 五大举措打造稳就业全链条支持体系
长江商报· 2025-09-29 06:57
社会保障体系发展 - “十四五”期间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过4700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389亿元 [1][1] -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亿人,较“十三五”末增加7300多万人,参保率从91%提高到95%以上 [1][1] -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6亿人和3.02亿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900多万和3400多万人 [1] - “十四五”以来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69.27万亿元,基金累计结余9.81万亿元 [1] - 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3.22万亿元,中央层面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资本及现金收益2.26万亿元 [2] 就业支持政策与措施 - 通过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等五大举措促进就业,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1][2] - 各级政府形成财政激励、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的系统性政策框架 [2] - “十四五”时期年均创业担保贷款余额3000亿元,年均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超1000亿元 [2] - 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就业公共服务网络,建成近9000家零工市场 [3] - 注重“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推广多种创业模式 [3] 新职业与就业形态 - “十四五”期间中国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覆盖数字经济、现代服务、智能制造等行业 [3] - 数字技术催生人工智能数字人训练师等大量数字新职业 [3] - 绿色低碳领域和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大人才需求 [3] - 低空经济、在线学习娱乐等新业态孕育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等新职业 [3] - 新职业开辟就业新赛道,为劳动者提供更广阔多元的职业选择 [4] 社保服务数字化与覆盖 - “十四五”期间累计为群众提供不见面服务超过600亿人次 [2] - 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9亿人,其中11亿人同时领用电子社保卡 [2] - 社保服务更加好办易办、均衡可及、高效集成、智慧精准 [2]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5年72个新职业“落地” !照见中国经济新活力
央广网· 2025-09-28 21:56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信息。譬如,烤串师傅"转正"为"烧烤料理 师",咖啡厅里做咖啡的工作人员"升咖"为"咖啡加工工"等。9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 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数据显 示,"十四五"期间,累计发布72个新职业,覆盖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行业。可以看到,新职业正成为 创新驱动发展的"风向标",也反映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优化。 事实上,这并不是新职业第一次"刷屏"。职业 "上新" 的背后,是经济社会向新发展的必然结果。 新职业开辟就业新赛道,让人们能够有更广阔、更多元的职业选择。我想这也成为激活创新动能、塑造 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基础。 新职业,重在一个"新"字,相关部门在用心培育方面更要"上心"。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新 职业相关的技能培训,可以说和新职业发布一样火热,有的培训项目,一推出就一抢而光。我们将继续 做好相关工作,优化培训供给,为劳动者从事新职业做好服务。"当然,我们还要继续完善相关培养体 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共同让世界看见中国"新"! 记者:王晶 一是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