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伤害保障

搜索文档
护工骑手受伤谁买单 劳务关系赔偿有规则
北京青年报· 2025-08-04 08:22
劳务关系与用工形式 - 劳务关系不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强制性规范约束,强调合同自由和平等协商,属于非正式灵活用工形式 [1] - 劳务关系适用于短期、临时性或非核心业务用工需求,主要应用于家政行业、退休再就业、维修搬运等领域 [1] - 建筑行业和新就业形态(如骑手、网约车司机)为降低人力成本常采用劳务关系 [1] - 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一方获得的劳动保障较弱,损害赔偿责任按双方过错比例分担 [1][12] 案例一:养老中心护工滑倒案 - 养老中心与护工签订劳务协议,护工因地面湿滑摔倒导致十级伤残,索赔23万余元 [1] - 法院认定养老中心未及时清理积水存在管理疏漏,承担90%责任;护工未尽安全注意义务,承担10%责任 [2] - 最终判决养老中心赔付19万余元,二审维持原判 [2] - 养老机构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负有更高注意义务,需提供安全环境和设施 [3] 案例二:建筑拆除工坠落案 - 拆除工未签书面合同,使用简易楼梯未佩戴安全设备坠落致十级伤残,索赔32万余元 [4] - 法院认定雇主未提供安全设备和培训承担70%责任;工人未固定梯子且无资质作业承担30%责任 [5] - 最终判决雇主赔付10万余元,二审维持原判 [6] - 建筑行业高风险作业中双方均需履行安全注意义务,雇主应说明危险源并提供防护 [7] 案例三:外卖骑手摔伤案 - 骑手与平台技术公司签订《网约配送员协议》,配送途中摔伤构成九级伤残,索赔40万余元 [8] - 经职业伤害认定获7万元补助,法院调解后技术公司追加赔付20万元(合计50%责任) [9] - 新就业形态用工多采用外包形式,劳动者面临保障不足风险 [10] - 政策推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伤残待遇等 [11] 劳务关系法律适用 - 《民法典》第1192条规定劳务损害按过错责任原则分担,司法实践将企业-个人劳务关系参照适用 [12] - 接受劳务方需举证安全措施、培训记录;提供劳务方需证明自身无重大过失 [12] - 建议劳务双方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保留工作记录和支付凭证 [13]
四部门发文:为运输途中意外伤亡和突发重疾货车司机提供帮扶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00:01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运输途中意外伤亡货车司机帮扶救助的通知》,旨在加强职业伤害保障、完善救助措施、形成政府与社会协同的帮扶体系 [1] - 政策聚焦解决货车司机群体在运输途中意外伤亡和突发疾病时的医疗善后、生活救助等急难问题 [1][2] 具体帮扶措施 医疗与善后服务 - 开展"货车司机护航"专项行动,整合社会资源为意外伤亡或突发重疾司机提供健康医疗、车货护送、善后处置等服务 [2] - 17个省份工会与交通运输部门合作推进职工互助保险,覆盖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保障,鼓励地方政府提供经费补助 [2]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 17个试点省份要求滴滴货运、快狗打车、满帮省省、货拉拉等平台落实职业伤害保障,推进同城货运行业应保尽保 [3] - 研究探索干线货运司机工伤保障政策,完善新就业形态人员保障体系 [3] 社会救助与临时帮扶 - 民政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与实地摸排,将符合条件的货车司机及家属纳入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范围 [3] - 对急难情况实施临时救助,必要时启动县级协调机制"一事一议"解决 [3] 行业服务优化 - 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与工会常态化提供送温暖、体检、法律及心理疏导服务,设置公益岗位帮扶困难司机家庭 [4] - 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司机之家"标准化建设,免费提供停车休息、热水淋浴等基础服务 [4]
先建立职业伤害保险,再渐进完善社会保险,更符合平台经济的弹性特征
第一财经· 2025-06-11 22:44
外卖骑手职业伤害现状 - 外卖骑手日均骑行距离超过50公里,高强度工作节奏和算法压力导致交通事故、过劳猝死等职业伤害风险高发 [2] - 骑手职业伤害产生显著"负外部性",如交通事故引发公共医疗资源消耗和社会成本增加,城市交通隐患倍增 [2] - 平台经济下"平台+个体"模式使劳动关系界定困难,传统劳动保障体系难以覆盖新就业形态从业者 [3] 职业伤害保障政策进展 - 人社部等十部门2021年出台《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试行)》,2022年7月起在7省市试点,覆盖美团等7家平台企业 [4] - 试点省份将从7个扩大到17个,政策承认"劳动关系三分法",在传统劳动关系外引入第三种用工关系 [4] - 政策核心是通过按单缴费(每单0.06元)提供医疗费用和伤残/死亡补偿,美团等平台同步优化算法规则和服务星级激励机制 [5][16] 政策执行潜在漏洞 - 外包模式可能将保障责任转移至支付能力较弱的外包公司,增加骑手保障不确定性 [9] - 平台可能通过改为抢单/竞价模式或设立会员制接单体系,重新界定骑手身份以规避缴费义务 [10] - 平台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将等待时间或任务拆分排除在"执行订单期间"定义外,缩小保障覆盖范围 [11] 社保改革路径比较 - 优先推行完整社保(五险一金)将导致美团2025年新增20亿元成本(占净利润15%),可能引发行业生态震荡 [15] - 优先职业伤害保险可降低企业负担(按单0.06元),并为稳定从业者(年工龄+月均500单以上骑手)后续纳入养老保险积累数据 [16] -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745万骑手中82万为全年接单260天以上的稳定骑手,预计2025年将达百万规模 [15] 平台企业实践创新 - 美团等大型平台通过算法优化、费率透明化和听障骑手专项支持等措施改善工作体验 [5] - 云账户、好活科技等第三方机构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商业保险、灵活就业社保等多样化保障产品 [5] - 政策与市场实践形成互动,共同探索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落地方式 [5]
多部门合力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有何新变化?一文了解→
搜狐财经· 2025-06-11 22:24
新职伤保障政策 - 五部门联合部署专项行动 重点解决外卖骑手和网约车司机等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 其中"新职伤"是为该群体量身定制的职业伤害保障服务 [1] - "新职伤"采用"平台出资、按单缴费、每单必保、每人必保"原则 为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工作意外风险保障 与传统商业意外险不同 无需个人承担费用 全部由平台出资 [6] - 2022年人社部牵头指导7家平台企业参与试点 目前在北京、上海、四川等7个省市实施 [7] 试点实施情况 - 某货运平台已为司机职伤保投入1.2亿元 覆盖160万司机 保障额度从几百元到最高100万元 [9] - 某外卖平台已累计投入15亿元保费 覆盖7个省市近700万骑手 采用"按单缴费、每单必保"模式 [11] - 截至3月末 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人数超过1104万人 总规模达8400万人 [13] 政策扩展与算法优化 - 人社部计划将参保试点扩大到17个省市 并逐步推动全国实施 [13] - 多家平台公开派单、抽佣和订单动态管理等算法 优化劳动者工资、休息时间等细节 [13] - 算法设计考虑劳动时长问题 在极端天气或忙时提高劳动者分配比例 设置连续工作后的强制休息机制 [15] 典型案例 - 货运司机路金阳通过"新职伤"成功报销7000多元医疗费用 从申请到赔付耗时约一个月 [3][5]
平台企业加快数字技术更新迭代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不断完善
央广网· 2025-06-07 09:39
新就业形态发展现状 - 平台企业加速数字技术更新迭代并开拓新业态新场景,推动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持续扩大[1] - 我国网约配送员已超1200万,外卖骑手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城,成为重要就业渠道[1] 平台企业就业支持举措 - 货拉拉启动2025年"全民就业季",提供65万个灵活就业岗位(司机、搬家小哥、跑腿骑手等),优化接单与收入分配公平性[1] - 滴滴4月以来全国招募新司机超77万,其中广东、福建等6省市占28万,同步增加司机补贴与福利保障投入[1] 劳动者权益保障进展 - 国家将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省份扩至17个,多家平台试点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1] - 美团已为近700万骑手缴纳职业伤害保障,计划为全国全职/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福建泉州、江苏南通为首批试点城区[2]
人社部:促进基金保值增值 继续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
快讯· 2025-04-29 16:40
持续深化改革 - 稳妥推进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及时完善配套措施 [1] - 研究完善适应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特点的参保缴费办法 [1] - 进一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 [1] - 制定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相关办法 [1] - 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1] 落实待遇调整 - 扎实做好今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 [1] - 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 [1] - 指导各地结合实际提高本地基础养老金标准 [1] 促进基金保值增值 - 继续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全面优化基金监督管理 [1] - 鼓励各地适当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 [1] 深化社会保障卡应用 - 深化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 [1] - 持续做好外国人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融合集成工作 [1] - 完善电子社保卡APP相关功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