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向资金
icon
搜索文档
年内净买入超9000亿港元!南向资金钟意哪些方向?
新浪基金· 2025-08-19 09:55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与趋势 - 截至2025年8月13日,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港股超9020亿港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的8078.69亿港元 [1] - 港股通自2014年开通以来累计净买入港股接近4.6万亿港元 [1] - 2025年内全部港股日均成交额达191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日均827亿港元的增幅超132% [3] - 港股通成交额在港股市场整体成交额的占比从2020年的约10%提升至当前的约35% [3] 南向资金行业配置偏好 - 银行板块是南向资金持续青睐的重要方向,在2025年每个月都稳定处于月度净买入前三的位置 [2] - 自2025年4月以来,医药生物板块成为南向资金的关注重点,持续高居月度净买入前三 [3] - 科技互联网、商贸零售、非银金融等板块也阶段性吸引大批资金涌入,呈现热点频现且轮动较快的特点 [3] - 2025年1月至7月南向资金净买入前五的行业还包括传媒、电子、石油石化、汽车、计算机、社会服务等 [2] 港股通50指数特征 - 中证港股通50指数选取港股通范围内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6] - 截至2025年8月12日,50只成份股均为总市值在千亿元以上的港股龙头,总市值在万亿元以上的成份股权重合计占比达64% [6] - 指数成份股2024年报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均值为16.04% [6] - 指数成份股覆盖19个申万一级行业,前十大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汇丰控股、阿里巴巴-W、建设银行等 [6] 港股通50指数表现与结构 - 2025年内港股通50指数涨幅为28.42%,高于同期恒生指数的27.69%和恒生科技指数的26.02% [10] - 指数成份股中代表传统经济方向的金融业、地产建筑业、能源业合计权重占比达47.53% [12] - 代表新兴经济方向的非必需性消费、资讯科技业、电讯业合计权重占比48.21%,构成兼顾价值与成长的哑铃型结构 [12] - 指数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并设有快速纳入通道,以纳入市值更大的个股实现成份股的定期优胜劣汰 [9] 港股通50ETF概况 - 港股通50ETF(513550)是市场首只跟踪港股通50指数的ETF [13] - 截至2025年8月13日,该ETF规模达28.66亿元,是市场仅有的规模过亿的跟踪港股通50指数的ETF [13] - 该ETF成立于2020年12月30日,2024年收益为23.95%,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20.74% [13]
南向资金刷新历史纪录释放三大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8-19 00:14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与特征 - 8月15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1] - 港股通运行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超4.6万亿港元 [1]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日流入百亿港元成为常态 3月初、4月初、8月15日三次刷新历史纪录 [1] 资金配置方向与资产偏好 - 南向资金重点流向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等科技巨头 [2] - 通过ETF基金实现投资 主要挂钩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 [2] - 配置策略覆盖科技板块重点布局及金融等其他主流板块均衡覆盖 [2] 投资逻辑与市场驱动因素 - 南向资金集中抢筹港股稀缺的科技、医疗等新经济领域的中资企业 [2] - 港股优质金融股提供高股息收益 科技股具备高成长收益潜力 [3] - 内地市场利率中枢下行推动投资者境外资产多元配置需求上升 [3] 市场意义与长期趋势 - 南向资金操作体现对中国优质资产长期价值的看好 [2] - 资金流动反映对中国经济转型中核心成长动能的主动拥抱 [2] - 南向资金与A股增量资金共同印证中国优质资产投资价值 [3]
资金买爆港股!南向资金年内狂扫近万亿港元创纪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3:25
南向资金流入情况 - 最近3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382.97亿港元,其中8月18日买入13.86亿港元,8月15日买入358.76亿港元,8月14日买入10.34亿港元 [1] - 截至8月18日收盘,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9403.07亿港元,超过2024年全年,创历史新高 [1] - 有券商预计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有望超1.2万亿港元,将支撑港股行情向上 [1]
8月W2港股周度资金跟踪:创下自2018年以来单日净流入新高的南向资金买了什么?-20250818
长江证券· 2025-08-18 23:23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11日至15日恒生指数上涨1.65%,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52%,香港医疗保健、信息技术、材料等行业领涨 [5] - 同期科创50指数涨幅达8.58%,创业板指涨幅2.95%,万得微盘股指数和北证50指数从年内低点累计涨幅分别达75.56%和47.6% [19][26] - 市场上涨主要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9月降息25BP概率升至92.1%)及国内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刺激 [5] 南向资金动向 - 8月11-15日南向资金净流入80.65亿港元,创2018年以来单日净流入新高(8月15日单日358.76亿港元) [2][5] - 周度净流入前五行业:非银金融(47.23亿)、硬件设备(37.1亿)、医药生物(22.62亿)、软件服务(14.31亿)、房地产Ⅱ(9.36亿) [2][5] - 月度(8月1-15日)南向净流入543.79亿港元,重点加仓软件服务(91.4亿)、硬件设备(77.74亿)、非银金融(72.72亿) [6] - 个股层面,小米集团-W(49.1亿)、腾讯控股(46亿)、阿里巴巴-W(44.1亿)获最大金额流入 [52] 外资机构流向 - 8月11-15日外资中介净流入75.09亿港元,重点配置传媒(30.04亿)、软件服务(24.12亿)、有色金属(23.57亿) [36] - 月度数据(8月1-15日)外资整体净流出159.38亿港元,但仍加仓医药生物(83.47亿)、有色金属(71.37亿) [54] - 外资与南向资金形成明显分化,例如硬件设备行业南向净流入77.74亿港元而外资净流出81.35亿港元 [54][6] 行业配置变化 - 南向资金持仓占比提升最显著行业:煤炭Ⅱ(+1.5pct)、非银金融(+1.2pct)、汽车与零配件(+1.1pct) [50] - 外资持仓占比提升最显著行业:造纸与包装(+1.8pct)、化工(+1.3pct)、有色金属(+1.2pct) [62] - 港股通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最高个股:中国电信(74.8%)、绿色动力环保(69.8%)、中国神华(68.4%) [52]
爆买!南向资金年内狂扫近万亿港元创纪录,神秘扫货清单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1:37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截至8月18日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流入超94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2] - 有券商预计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有望超1.2万亿港元 [3] - 8月15日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单日净买入纪录 [9] - 最近3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382.97亿港元 [9] - 2020年至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港元、4543.96亿港元、3862.81亿港元、3188.42亿港元和8078.69亿港元 [9] 港股市场表现 - 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最大涨幅分别达到33%、49% [5] - 6月中旬以来港股表现逊色于A股 [5] - 8月18日恒生指数跌0.37%报25176.85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65%国企指数跌0.06% [7] - 最近3日恒生指数累计下跌1.71% [7] - A/H溢价大幅收窄但港股互联网行业仍处于机遇期 [14] 资金配置方向 - 南向资金主攻两大方向:低估值高股息类资产和科技类资产 [4] - 保险资金关注高分红资产散户及私募资金扎堆短期边际改善标的 [15] - 机构采取"哑铃策略"一手低估值高分红资产一手高科技高弹性资产 [16] - 近期金融板块配置力度较强科技板块相比二季度有所回升 [17] - 建议继续关注高股息板块和成长性确定的科技板块 [18] 资金流入原因 - 港股市场相对偏低的估值优势叠加利率下行带来的流动性宽松 [10] - A股市场活跃度提升后的流动性外溢强化资金对港股高性价比资产的布局动力 [10] - 港股市场有许多A股稀缺的资产如腾讯、美团、阿里等大型平台公司 [11] - 外资对中国股票处于历史性低配状态悲观预期反转或为港股提供持续动力 [14] A股与港股比较 - 6月中旬以来港股涨幅开始落后于A股 [13] - A股大涨主要是因为港股大涨之后的补涨目前已完成大部分补涨 [13] - 短期A股市场的快速上涨可能对港股产生一定的资金虹吸效应 [13] - 中长期港股的稀缺资产在无风险利率下行环境中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14]
爆买!南向资金年内狂扫近万亿港元创纪录 神秘扫货清单曝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21:36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 - 截至8月18日南向资金年内累计净流入超9400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2][9] - 有券商预计全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有望超1.2万亿港元 [3][12] - 2020年至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港元、4543.96亿港元、3862.81亿港元、3188.42亿港元和8078.69亿港元 [9] 南向资金流动特征 - 近期南向资金逆势而动在港股回调时买入节奏加快 [8] - 8月15日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358.76亿港元创历史最高单日净买入纪录 [9] - 最近3日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382.97亿港元 [9] 南向资金流入原因 - 港股市场相对偏低的估值优势叠加利率下行带来的流动性宽松 [10] - A股市场活跃度提升后的流动性外溢强化资金对港股高性价比资产的布局动力 [10] - 港股市场有许多A股稀缺的资产如腾讯美团阿里等大型平台公司 [11] 港股与A股市场表现对比 - 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最大涨幅分别达到33%和49% [5] - 6月中旬以来港股表现逊色于A股恒生指数已连续3日回调 [5][7] - 8月18日恒生指数跌0.37%报25176.85点恒生科技指数涨0.65%国企指数跌0.06% [7] 南向资金配置策略 - 主攻两大方向一是低估值高股息类资产二是科技类资产 [4][15] - 保险资金关注高分红资产散户及私募资金扎堆短期边际改善标的 [15] - 配置策略围绕港股通标的中具备稀缺性成长性及高股息率的行业展开 [17] 机构投资观点 - 多数机构投资者仍更看好港股的投资机会 [3] - 港股互联网行业仍处于机遇期创新药新消费龙头或未普遍高估 [14] - 外资对中国股票处于历史性低配状态悲观预期的反转或为港股提供持续动力 [14] 板块配置方向 - 高股息板块在利率下行资产荒背景下配置价值凸显 [17] - 科技AI创新药新消费等领域具备稀缺性获得南向资金净买入 [17] - 近期金融板块配置力度较强科技板块相比二季度有所回升 [17] 操作策略变化 - 机构采取哑铃策略一手低估值高分红资产一手高科技高弹性资产 [16] - 对涨幅已高的品种动态止盈锁定收益 [16] - 在回调中买入低估值的互联网消费和地产等 [16]
南向资金 | 中国人寿获净买入6.73亿港元
第一财经· 2025-08-18 17:56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净买入13.86亿港元 [1] 个股净买入情况 - 中国人寿获净买入6.73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6.17亿港元 [1] - 华虹半导体获净买入3.89亿港元 [1] 指数及ETF净卖出情况 - 盈富基金遭净卖出64.13亿港元 [1] - 恒生中国企业遭净卖出14.45亿港元 [1] - 南方恒生科技遭净卖出5.74亿港元 [1]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13.86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17:14
南向资金整体交易概况 - 8月18日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为1818.28亿港元,成交净买入额为13.86亿港元 [1] - 当日恒生指数下跌0.37%,南向资金买入成交916.07亿港元,卖出成交902.21亿港元 [1] 港股通(沪)交易分析 - 港股通(沪)买入成交额为572.79亿港元,卖出成交额为553.38亿港元 [1] - 港股通(沪)合计成交额为1126.17亿港元,成交净买入额为19.41亿港元 [1] 港股通(深)交易分析 - 港股通(深)买入成交额为343.28亿港元,卖出成交额为348.83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合计成交额为692.11亿港元,成交净卖出额为5.55亿港元 [1]
港股也沸腾了!南向资金成做多主力,年内爆买超9000亿港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5:21
港股市场表现 - 8月18日港股高开高走,恒生指数涨0.62%,恒生科技指数涨1.96% [1] - 汽车、工用运输、医疗保健设备和服务板块领涨 [1] 南向资金动态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9000亿港元,已超去年全年,创历史新高 [1]
港股科技ETF(513020)涨超2.0%,市场关注AI与资金面驱动逻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8 13:38
港股市场整体趋势 - 港股市场受益于AI商业化加速和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估值修复迹象明显 [1] - 低利率环境吸引更多资金配置港股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带动风险偏好回升 [1] - 港股科技板块整体表现较好 IT板块涨幅较大 市场情绪持续升温 [1] 行业板块机会 - AI科技和新消费板块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科技与消费板块在政策和资金双重加持下有望持续上涨 [1] -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港股通科技指数(931573) 覆盖TMT及汽车行业科技龙头 重点关注高市值/高研发投入/高营收增长企业 [1] - 指数成分股主要覆盖电子和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 反映港股通科技行业整体表现 [1] 资金流向与定价能力 - 南向资金对港股边际定价能力增强 中长期估值优势和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值得期待 [1]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发起联接A(015739)和C类(01574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