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成果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科交会上看未来
人民网· 2025-04-27 08:21
科交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开幕 主题为"科技打头阵 创新赢未来" [1][4][6][8][13][15][17][19][21][23] - 吸引海内外2000+企业和近200所高校院所参展 总布展面积达20000平方米 [1][4][6][8][13][15][17][19][21][23] 展区设置 - 设立6大展示对接区:序厅 科技引领 产业创新 生态赋能 "双招双引"路演对接 新技术新产品体验 [1][4][6][8][13][15][17][19][21][23] - 专项活动包括10场对接会 涵盖项目路演和交易环节 [1][4][6][8][13][15][17][19][21][23] 展品亮点 - 前沿科技产品:VR设备 机器狗 弹钢琴机器人 飞行汽车 驾驶舱模拟器 [3][6][11][12][17] - 智能交互设备:多语种AI透明屏 元宇宙XR飞行影院 智能座舱 [19][21][23] - 创新交通工具:飞行器 飞行汽车等实物展示 [11][15]
破解科技成果和中小企业需求信息不对称难题 工信部:将高标准建设国家统一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6 17:35
"我们希望借助科研院校的力量,提升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将一些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 生产力,但很多时候信息是不对称的。"苏州长城精工科技(002006)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助 理刘德利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 这是一家专注于轴承生产制造的专精特新企业。刘德利坦言,我们深知,仅从轴承的视角出发,公司的 发展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我们注重多学科融合,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成果都很关注,希望能够找 到与我们融合发展的方式。 日前,由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和常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创新成果播种行动(以下简称"播种行 动")让像长城精工这样的中小企业备感振奋。活动期间,来自中国科学院和相关高校的20余项优质科 技成果与常熟市近2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路演对接,吸引数十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现场出席。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赵超凡在活动上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关键环 节。中小企业是技术需求的重要主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掌握先进 的技术。 她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科技供给和需求的"双向奔赴"。大 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 ...
黑龙江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向新产业和新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新闻网· 2025-04-25 21:54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工作进展,包括案件受理审结情况、专利拥有量增长、重点领域保护举措及新法规出台等内容 [1][3][4] 知识产权案件情况 - 2024年黑龙江省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3665件,审结3508件,结案率95.7% [1] - 受理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向新产业、新技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案件数量明显增加 [1] 专利拥有量情况 - 截至2024年底,黑龙江省发明专利拥有量48707件,同比增长5.55% [3]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7件,同比增长11.11% [3] 重点领域保护举措 -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加强对大庆油田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在大庆油田设巡回审判点,化解10余件专利权侵权纠纷,涉案标的额1000余万元 [3] 新法规情况 - 黑龙江省出台首部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法规《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2025年4月26日起施行 [3] - 《条例》作出龙江特色制度设计,规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知识产权工作,结合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多产业发展,打造龙江IP [3] - 《条例》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成果转化,鼓励创新转化运用模式,设专门机构,纳入专利声明制度,推动高校专利转化为生产力 [4]
新三板摘牌,创业板IPO失败,百诺医药IPO又来了!
IPO日报· 2025-04-21 16:25
公司概况 - 百诺医药成立于2000年8月,是一家贯穿药物研发及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型一站式药物研发成果转化运营商,主要业务分为医药研发CRO业务、医药生产CMO业务和原料药生产及销售业务 [5] - 公司CRO业务以研发成果转化模式为主,为250余家客户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包括60余家我国百强医药企业和60余家医药上市企业 [11] - 知名客户包括国药集团、中国医药、华润双鹤、片仔癀、复星医药、新华制药、鲁抗医药、上海医药、远大医药等 [11] 财务表现 - 2021年-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3亿元、3.66亿元、4.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3.98% [2][7] - 2021年-2023年净利润分别为2791.48万元、7274.47万元、1.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3.61% [2][4][8] - 2024年1月-9月实现营业收入3.92亿元,净利润1.0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592.79万元 [9]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月-9月综合毛利率分别为73.34%、77.6%、76.73%,处于较高水平 [9] 业务结构 - CRO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78.84%(2022年)、85.93%(2023年)、81.82%(2024年1月-9月) [11] - CRO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7.7%(2022年)、77.27%(2023年)、82.97%(2024年1月-9月) [11] 资本市场历程 - 2016年3月24日登陆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836534,2022年12月16日摘牌 [6] - 2023年6月向深交所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2024年9月撤回申请文件并被终止审核 [6] - 2025年3月向股转系统提交新三板挂牌申请,并计划谋求北交所上市 [6] 募资与项目进展 - 2023年创业板IPO计划发行不超过1324.77万股新股,拟募集资金10亿元,其中6.83亿元用于药物开发技术与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 [12] - 药物开发技术与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中的综合仓库已开始工程施工,合同金额5210万元 [12][13]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孟凡清和焦梅夫妻二人,合计控制公司83.82%的表决权 [14] - 孟凡清直接持有公司33.62%股份,孟凡清和焦梅控制的兰美投资持有40.26%股份,孟凡清控制的君和咨询持有9.94%股份 [14] 资产负债情况 - 报告期各期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35%(2022年)、49.05%(2023年)、41.04%(2024年1月-9月),呈持续下降趋势 [14]
辽宁科技成果转化“开门红” 一季度技术合同成交额增25.3%
中国新闻网· 2025-04-18 02:05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王景巍摄 同时,辽宁省打造出全省统一的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汇聚了科技创新资源,强化了服务 链条,畅通了供需对接渠道。企业和高校院所等可通过平台登记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经过梳理审核后 对外发布推广。平台还提供技术专家、技术经理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查询等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全 方位服务。 在政策支持方面,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专章设置了成果转化条款,明确了利益分配 机制和产权激励机制。同时,印发了《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奖励性后补助实施细则》,对辽 宁省内企业吸纳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性后补助资金支持。此外,还通过科技创新券 的方式,对科技型企业在研发活动中购买的服务进行补助,降低企业科研成本。 金莉表示,在下步工作中,将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辽宁 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科技力量。(完) 中新网沈阳4月17日电(记者王景巍)4月17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 金莉在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一季度,辽宁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31.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 ...
维远股份2024年年报:营收增长35%,净利润下滑42%,绿色低碳发展成亮点
金融界· 2025-04-17 19:28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维远股份营收显著增长但利润表现不佳,公司在项目建设和研发投入上取得进展,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并履行社会责任,未来需在保持营收增长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 [1][5][8] 营收与利润情况 - 2024年营业总收入95.22亿元,同比增长35.06%,主要因综合产量提升至342.80万吨,同比增长76.12% [1][5] - 归属净利润0.57亿元,同比下降42.62%;扣非净利润4531.14万元,同比下降36.85%;毛利润从2.32亿元降至1.53亿元,同比减少34.05% [1][5] - 利润下滑因国际局势动荡、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不足及项目建设和研发投入支出大 [5] 项目建设情况 - 90万吨/年双氧水和30万吨/年环氧丙烷装置于2024年9月投产,丰富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 [6] - 积极推进25万吨/年电解液溶剂与2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建设,为未来发展提供增长点 [6]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3.12亿元,同比增长903.72%,占营业收入比例3.28% [7] - 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为0%,研发成果转化有提升空间 [7] 绿色低碳与社会责任情况 -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环保管理水平提升,中水回用率提高,“三废”排放量降低,通过多轮环保督察 [8] - 被纳入山东省首批碳足迹评价试点单位,保持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称号 [8] - 强化“双体系”建设,开展安全检查和举报奖励制度,确保全年安全生产,承办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8]
跨越“死亡谷” 科技成果“转”机在哪
中国青年报· 2025-04-14 06:34
在本届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不论是平行论坛、技术交易会还是配套活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中外 参会者提及的"高频词"之一。不仅有多所高校校长分享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与模式,也有专 家直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谷"挑战。 科研人员往往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称为跨越"死亡谷",越过"死亡谷",就意味着科技成 果能够以商品的身份上架销售。 "考虑在天津落地吗?我是天津发改委的""我是协会的,能加个微信吗""这机器人能进(蔬果)大棚, 对吧"……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以下简称"高促会")上,京津 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分区展台"变身"洽谈桌,不少高校的科研团队摊点纷纷展出了科技感拉满 的新技术、新产品,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单位的"买家"们不时抛出合作"橄榄枝"。 如何成功跨越"死亡谷"?这道大题急需新的解法。 2023年,北京理工大学开始全面推广"先赋权后行权"转化模式。学校先不入股,授权教师团队依托职务 科技成果创办企业,待公司通过市场检验、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学校再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获得股权或 现金收益。这一模式极大简化了流程,提高了转化 ...
最后1天报名!全球眼科大会,现场免费AI眼底检查,8万字报告福利
思宇MedTech· 2025-04-13 22:36
全球眼科大会概况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将于2025年4月17日在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行,会议规模为500人[5] - 大会由眼未来、思宇MedTech联合中关村联新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等6家机构共同举办[5] - 现场将发布8万字眼科研究报告,并展示AI眼底相机等设备提供免费眼科检查服务[3][5] 会议议程亮点 政策与产业环境 - 北京市药监局、海淀区将分享生物医药产业政策[7] - 国科恒泰战投部负责人解析集采下的医疗器械商业化路径[7] 技术创新 - 北京大学任秋实教授展示多模态眼脑心功能成像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7] - 鹰瞳Airdoc CEO探讨万语大模型在医疗健康场景的应用[7] -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刘冰介绍脑机接口与全盲患者视觉重建技术[7] 治疗进展 -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金子兵分享干细胞治疗视网膜疾病的全球进展[7]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彭荣梅教授探讨眼部细胞治疗技术[7] - 瑞瞳生物CEO分析眼部长效药物的研发挑战与机会[7] 器械研发 - 衔微医疗CTO讨论眼科手术机器人发展机遇[7] -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研究院副院长蓝卫忠展示广域视网膜屈光度地形图仪[7] - 协和医院赵潺医师展望眼内微创介入技术创新[7] 同期活动 - 第二届全球生物医药大会将同步举行,涵盖基因编辑、神经干细胞移植等前沿议题[8]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将发表基因与细胞治疗主题演讲[8]
上海985,又成立母基金了
投资界· 2025-04-07 15:58
高校创投趋势 - 复旦大学与广州产投合作设立广州产投-复旦未来产业母基金 目标规模10亿元 重点投向复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校友创业项目 覆盖生物医药 智能装备 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 [4][6] - 复旦大学此前已设立首期规模10亿元的复旦科创母基金和复旦科创投资基金 重点关注生命健康 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新材料/新能源及未来产业领域 [4][6] - 国内已有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等十多家高校设立股权投资基金 高校在创投圈的参与度显著提升 [6][7] 高校基金运作模式 - 复旦科创母基金超额完成5亿元首关目标 计划次年完成二关目标 实现首期总规模10亿元 [6] - 复旦科创投资基金为直投基金 计划规模10亿元 重点投资国家"卡脖子"技术突破和科技前沿领域转化项目 优先支持复旦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校友创业项目 [6] - 高校基金不仅支持本校师生项目落地 还能让学校资金更好流转 持续输送给前沿赛道 [8] 高校创投生态 - 高校纯粹的科研环境是前沿行业最初土壤 相比市场初创公司 高校项目在获得资金前大多已完成0到1突破 [8] - VC机构常态化在高校蹲点寻找项目 帮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实现1到10再到100的跨越 [8] - 高校教授和学生创业意愿增强 在政策扶持下 越来越多科研成果被带出实验室转化为实际产品 [8] 区域产业影响 - 广州产投-复旦未来产业母基金将引入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等复旦大学优势学科产业化项目落地大湾区 [6] - 高等院校对当地新兴产业影响显著 如香港顶尖高校为当地转型提供项目和人才 北京高校聚集了AI革命中坚力量 [8]
央企创业投资基金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探索|道口研究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4-06 18:23
文/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科创金融研究中 心主任 刘碧波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科创金融研究中心中级研究专员 刘 罗瑞 , 国投创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兼职副会 长 刘伟 "科技+产业+资本"模式:基于现有模式的探索与突破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核心动力之一。央企创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央企基金)作为国家战略资本 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创 业投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出发,选取典型案例,研究央企基金在服务科 技成果转化中的创新路径,并总结相关模式的特征,提出发展建议。 央企基金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背景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推动经济结构与产业分工深刻变革,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 生产力已成为重要国家战略。创业投资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金融工具,能够通过早期资本支持、分担创新风险、整 合产业资源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化进程,逐渐成为政策重点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