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这个“菌子季”,有啥不一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4 06:50
行业规模与地位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食用菌生产国与消费国,产量连续多年占全球70%以上 [3][8] - 中国食用菌年产量超4000万吨,去年产值已超3800亿元人民币,成为种植业又一个"3000亿元级"产业类型 [8] - 云南昆明市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食用菌交易额占全省市场交易规模的85.7%,今年雨季日均交易量增至30吨以上 [5] 市场消费趋势 - 食用菌消费场景多样化,从金针菇小零食到杏鲍菇"炒一切",再到药膳等新吃法不断涌现 [3] - 食用菌作为优质膳食纤维来源,可补充氨基酸、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备受消费者青睐 [12] - 直播电商和跨境电商平台拓展了食用菌销售范围,提供了全新贸易渠道 [12] 产业链发展 - 湖北省随州市香菇深加工产品已有30余种,深加工品类在全市食用菌出口中占比超八成 [7] - 普通干菇通过精深加工,出口价值能提升15%至20%,如提取香菇多糖、多肽使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7] -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香菇种植基地实现菌棒自产,种植成本降至3.5元/棒,种植利润由每棚2万元增至3.4万元,增幅达70% [10] 科技创新与种质资源 - 加强种质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强化功能育种和定向育种,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11] - 海南大学食用菌科技小院展开"猎菇行动",筛选优质菌种,培育高温下生长更快的白背毛木耳品种,推赛村种植面积超300亩,干品年产量达600吨 [11] - 中国支持11个省份自主开展食用菌等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普查,强化资源收集 [13] 农旅融合与品牌建设 - 云南省南华县推出"采菌研学游""菌香美食游"特色线路,日均接待3个旅游团队,部分民宿一房难求,形成"菌旅融合"发展模式 [6] - 南华县森林覆盖率达71.77%,已知可食用野生菌种类超1000种,被誉为"中国野生菌之乡" [6] - 云南食用菌畅销海外市场,松茸在日本成为"菌中珍品",香肉齿菌受韩国消费者喜爱,鸡油菌和松乳菇在欧美市场受欢迎 [5] 政策支持与标准化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提出"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开发食用菌食品" [3][13] - 中国发布实施食用菌相关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20余项,集成推广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 [13] -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设置菌物科学与工程、食用菌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加强人才培养 [13]
希望的田野“丰”光美 “订单农业”托起农户“稳稳的幸福”
央视网· 2025-09-22 12:34
黑龙江绥滨县水稻产业 - 当地推行订单农业模式 农户在春耕前与收购企业签订合同 明确品种、标准和价格 实现从盲目生产向精准种植转变 [5] - 实行早插秧早收割政策 种植面积达16000亩 预计总产量10670吨 每亩增产133斤 [5] - 加急收割有助于农户快速回笼资金 并为后续玉米、大豆等作物收割留出时间 [5] 四川成都高粱产业 - 成都2000余亩高粱成熟 形成红色景观 [5] - 当地通过农旅融合发展模式 将高粱种植与旅游结合 带动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5] 天津宁河区甘薯产业 - 宁河区种植2.2万亩红瑶甘薯迎来丰收 [7] - 当地大力发展甘薯产业 建设种植中心、种苗繁育中心和存储中心 并发展深加工产品 [11] - 宁河区红瑶甘薯产量占全国总量约一半 年产值达上亿元 [11] 河北宣化葡萄产业 - 宣化古城拥有独特的漏斗形古葡萄园 种植全国唯一的以城市景观存在的牛奶葡萄古种群 [13] - 宣化葡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辽代 当地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及城墙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葡萄生长 [15] - 当地以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农业观光游 形成融观光采摘、农事体验、葡萄文化为一体的产业链 带动800余种植户增收 [17] 湖北宜昌猕猴桃产业 - 宜昌市远安县白云村1100亩猕猴桃迎来丰收 该地七年前为依靠煤矿的资源村 [17] - 当地通过产业调整确定猕猴桃种植 并采取土地流转、举办采摘节、村干部直播带货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 [19]
万亩凤堰古梯田迎丰收 秋日丰收美景已上线!
央视新闻· 2025-09-20 09:46
凤堰梯田农旅融合与水稻产业 - 凤堰梯田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 亩产超450公斤 预计9月底完成收割[1] - 通过统一收购加工包装提升富硒大米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形成水稻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产业链[7][9] - 梯田农旅融合激活乡村旅游 游客通过社交平台订购大米 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11] 江西中稻种植与技术创新 - 江西中稻种植面积1200多万亩 通过优化种植管理和技术扶持实现丰收[12] - 金溪县中稻亩产达1400斤以上 因肥水管理到位使结实率和成熟率提升[14] - 高温干旱天气下通过新建泵站和应急抗旱井保障灌溉 亩产量同比增加100-200斤[16] 江西农业基础设施与产量提升 - 黎川县粮食烘干服务中心日均处理粮食180-200吨 为周边三个乡镇提供烘干服务[24] - 江西省中稻亩穗数和结实率同比分别增长0.48%和0.32% 为丰收奠定基础[26] - 烘干中心直接收购湿谷 为种植户节约运输成本和运费[22] 湖南辣椒产业链与金融支持 - 嘉禾县辣椒种植面积5万亩 年产量8.9万吨 种植面积较去年扩大15%[31] - 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 带动700名农户参与种植并吸纳60余人就业[29] - 邮储银行推出订单贷 以收购合同为依据提供信贷支持 加工产品从辣椒酱扩展到辣椒精油等10多个品类[31] 农产品价格与品种优势 - 寻乌县中稻收购价格1.7元/斤 新品种因品质优良可每斤多卖0.3元[19] - 凤堰梯田农户种植50亩水稻 品质获得认可[3] - 梯田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保持人工收割方式以保护原貌和灌溉系统[5][7]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湖州:秋风起蟹脚痒 太湖蟹绘就生态致富新画卷
中国新闻网· 2025-09-19 20:18
太湖蟹产业概况 - 湖州市吴兴区湖蟹养殖面积达2万亩,亩均效益为2.8万元,一产产值超过5亿元 [8] - 产业吸收带动从业农民4000多人 [8] 2025年产量与规格 - 预计2025年大闸蟹总产量比去年高,母蟹平均重量在三两左右,公蟹可达六两重,半斤以上很普遍 [2] - 预计今年大闸蟹亩产将达到180斤至250斤 [2] 养殖技术与生态模式 - 引入太湖优质水源,并种植水草以净化水质、降温,帮助螃蟹蜕壳和改善生长状况 [8] - 通过打造“水草净化水质—微生物分解转化—水草吸收营养”闭环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富民产业发展双轮驱动 [8] 产业升级与农旅融合 - 湖州市吴兴区推动湖蟹产业从单一养殖向全链条升级转型 [8] - 当地蟹塘推出“农旅融合”新玩法,开展垂钓项目,钓上来的螃蟹可免费加工品尝或由农场提供包装和冷链物流寄送 [4]
鱼满舱、稻谷黄 “梯田+”撬动农旅融合产业链 村民乐享发展红利
央视网· 2025-09-19 15:10
陕西汉阴凤堰梯田农业与旅游产业 - 凤堰梯田水稻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亩产量超过450公斤 [1] - 梯田通过新建富硒大米加工企业实现统一收购、加工和包装,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3] - 当地形成“水稻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产业链,成为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 [3] 浙江湖州太湖大闸蟹养殖业 - 太湖大闸蟹捕捞季从九月中旬开始,持续至明年一月份左右 [7] - 当前塘内90%母蟹已生长成型,整体规格比去年大,母蟹重量普遍在二两半到三两之间 [5] - 大闸蟹亩产量在180斤到250斤之间,并通过引入太湖水和种植水草优化养殖环境 [5][7] - 当地大闸蟹已全部实现快递投送,保障产品运输效率 [7] 福建霞浦东海渔业供应链 - 东海全面开渔后,“第一网”海鲜于9月17日深夜抵港,通过渔获物运输船统一收集海上捕捞产品 [9][11] - 采用“过鱼船”模式在海上完成冰鲜、速冻、打包等环节,减少捕捞船往返时间,提升渔获新鲜度 [11][13] - 码头通过自动传送带将渔获从船舱直接送至冷链运输车,高效销往各地市场 [11] - 随着东海开渔,海鲜市场供应量将逐渐增加,常见品类海鲜价格预计稳中有降 [15]
四川乡城:提质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搜狐财经· 2025-09-19 06:17
旅游目的地开发 - 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热打镇围绕尼丁峡谷旅游景区资源进行开发 [2] - 目标群体定位为公路服务与短途周边游客群 [2] - 打造横穿热打镇田园的观光栈道以形成优质景观带 [2] 旅游产品与服务 - 设立帐篷牧家乐以提供休闲体验服务 [6] - 开发青稞露营地以增强游客住宿体验 [8] - 提升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体系 [2] 自然资源与景观 - 尼丁峡谷拥有溪水形成的小瀑布自然景观 [6] - 尼丁峡谷谷口存在水塘与当地白藏房建筑相映成景 [4]
土地“换岗”蔬果香 连云港海州生态种植效益长
扬子晚报网· 2025-09-18 20:20
农业种植模式创新 - 公司推行短期蔬菜科学轮作模式 通过萝卜与春瓜等作物交替种植实现土地高效利用[1] - 采用间作套种复种等科学种植模式使单块土地年收获达3-4茬 土地利用率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2] - 打破传统连作障碍 避免长期单一作物种植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与病虫害加剧问题[1] 智能灌溉技术应用 - 采用蝶形地插微喷装置实现360度旋转喷洒 形成细密水雾均匀覆盖目标区域[2] - 新型灌溉技术相比传统大水漫灌方式节约水资源 有效改善土壤疏松透气性[2] - 灌溉设备可反复循环使用 既保持棚内稳定湿度又降低长期运营成本[2] 农旅融合产业发展 - 开辟农耕体验区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结合 形成一三产业联动发展良性循环[3] - 通过亲子农耕活动吸引城市学生群体 既提升品牌知名度又创造额外旅游收入[3] - 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构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模式[3]
稻谷黄、辣椒红 希望的田野上铺展多彩画卷 奏响丰收“欢歌”
央视网· 2025-09-18 16:29
凤堰梯田农旅融合产业 - 凤堰梯田水稻种植面积1.2万亩,亩产量超过450公斤,预计9月底完成收割 [4] - 当地通过统一收购、加工和包装提升大米附加值,已形成“水稻种植+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产业链 [6] - 旅游观光带动当地消费,游客通过社交媒体订购和购买当地大米 [8] 江西中稻生产与技术应用 - 江西省中稻种植面积1200多万亩,亩穗数和结实率同比分别增加0.48%和0.32% [9][15] - 当地通过新建泵站和应急抗旱井等措施应对高温干旱天气,保障灌溉 [13] - 实施优质稻订单种植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同时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可满足周边三个乡镇需求 [12] 嘉禾县辣椒产业链发展 - 嘉禾县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年产量8.9万吨以上,种植面积较去年扩大15% [19] - 当地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15] - 加工产品从传统辣椒酱扩展到辣椒精油、冻干辣椒等10多个品类,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 [19] 农业金融支持 - 邮储银行嘉禾县支行推出“订单贷”,以收购合同为依据为深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19]
协同发展谱新篇|建好“菜园子” 丰盈“菜篮子” 衡水桃城区高品质果蔬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6:18
产业规模与设施建设 - 新建改造提升果蔬设施3203亩 其中新建288亩 改造提升2915亩 [1] - 蔬菜年育苗能力达3500万株 建成7个高品质果蔬规模示范片区和1个露地蔬菜种植基地 [1][2] - 累计实现果蔬节水灌溉面积5855亩 2025年预计全区果蔬产量23.342万吨 [1] - 东明农产品智慧冷链物流建设项目推动交易市场提档升级 预计2025年农产品交易量达30万吨 [3] 产能与项目建设 - 新雅轩食品年产10万吨预制菜生产加工基地项目包含生产车间 库房及辅助设施建设 [2] - 广聚农业科技发展蛋白桑种植800亩 现代立体AI农业产业园新建棚室15亩并安装鱼菜共生系统 [2] - 农旅融合示范项目新建果蔬设施36座 带动7个村平均增收3万元 [4] - 高品质蔬菜高效节水项目投入171.5万元 实施蔬菜水肥一体化面积1000亩 覆盖6家经营主体 [3] 科技研发与合作 - 与中国农大 河北农大等机构合作研究无花果基因测序 人工光植物工厂等8个科技项目 [4] - 推广"普罗旺斯""粉兰达"西红柿等名优新品种 亩均增收近2000元 [5] - 开展果园生草法技术推广 辐射7500亩果园 改善生态环境并提升果品品质 [5] - 依托国际设施园艺产业园开展智慧化种植示范 带动新品种果蔬种植面积200余亩 [5] 品牌建设与质量管控 - 有效期内"两品一标"农产品达21个 果蔬农产品注册商标10个 [1][2] - 建成三级网格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菜篮子"抽检合格率保持100% [1] - 50家规模以上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合格证+二维码"电子追溯 保障农产品全程可追溯 [2]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制定产业场景行动方案和奖补办法 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给予适当奖补 [3] - 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对示范主体提供每个不低于2万元 每年不低于40万元的物化补贴 [3] - 蔬菜产业贷款贴息资金累计23万余元 惠及5家经营主体 [3] -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投入100万元 新建果蔬设施7座 带动50余人就业 [3] 人才培养与产业协同 - 累计举办4期果蔬培训班 培训高素质农民584人 与多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 [5] - 推行"基地直供+冷链配送+展会营销"模式 推动优质果蔬产品进京入津 [2] - 科技示范主体累计吸纳基地周边村民参与用工1000余人 [4] - 果蔬产品成功进入北京 天津和石家庄等大中城市市场 [1]
三亚藤桥河滋养着红旗社区,又见证着时代变迁
海南日报· 2025-09-12 10:02
藤桥河历史变迁 - 藤桥河承载红旗社区几代人的童年嬉戏、生计依托与家园记忆 是滋养一方的母亲河和见证时代变迁的时光河 [3] - 上世纪70年代仅有一座简陋漫水桥 雨季河水上涨时桥面被淹没导致师生被河水冲走的事件成为一代人惊险遗憾的回忆 [4] - 如今漫水桥已被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坚固水泥桥和高铁高架桥 使社区与外界紧密相连 [5] 农业经济发展 - 藤桥河自然改道形成平坦肥沃土地 种植的田湾薏米富硒含量高且颗粒饱满 成为村里王牌产业并带来经济效益 [6] - 田湾薏米每年春节前夕供不应求 社区正在打造农旅融合的连队样板 [6] - 河岸建有玻璃栈道旅游设施 周末节假日吸引大量游客欣赏藤桥河风光和薏米田景致 [6] 生态修复工程 - 城镇化进程中河道两岸曾出现采砂活动 破坏河岸基础结构并导致水田侵蚀和边坡坍塌 [8] - 三亚市启动藤桥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计划在两岸建立生态长廊 涉及红旗社区15个生产队并已完成前期规划 [8] - 工程包括河道清淤 水质净化以及建设飞鸟园 蜻蜓沟等生态缓冲带 目标恢复河道清水长流和沿岸绿树连绵的自然风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