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柠檬茶
icon
搜索文档
终端冰茶战打了半年:康师傅“血厚”也难扛,农夫山泉、娃哈哈抢食,统一坐收渔利
36氪· 2025-09-22 11:49
行业竞争态势 - 冰茶赛道竞争加剧 农夫山泉 今麦郎 娃哈哈 东鹏饮料等品牌纷纷加码 康师傅与统一严阵以待 [1] - 产品端呈现减糖 无糖 多茶底 多口感等细分创新趋势 渠道端通过强势陈列与增加冰柜布局提升曝光度 [1] - 新势力以差异化策略分食市场 农夫山泉推出含碳酸气泡新品 今麦郎主打性价比与渠道下沉 娃哈哈与东鹏聚焦产品升级与渠道渗透 [12] 康师傅市场表现 - 康师傅冰红茶保持龙头地位 市场份额超过2-5名之和 但2024年6-8月份额从20.90% 22.82% 22.67%降至2025年同期的20.53% 22.15% 22.01% [3] - 2025年上半年饮品业务营收263.59亿元 同比减少2.6% 部分因2023年底提价策略导致终端拿货价从每件35.36元涨至40-41元 [4] - 通过推出减糖版 西瓜味等新品及聘请林俊杰代言稳定市场 同时经销商采取搭赠促销变相让利 [2][5] 统一企业市场表现 - 统一冰红茶市场份额从2024年1月5.68%提升至2025年8月7.26% 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10] - 2025年上半年饮品业务收益107.89亿元 同比增长7.6% 其中茶饮料收益增速达9.1% 高于整体饮品业务 [11] - 通过冠名两档S+综艺实现高频曝光 受益于康师傅提价策略带来的市场机会 [8][9] 新品牌市场进入 - 农夫山泉投入20亿元推广新品冰茶 部分渠道零售价低至3.9元/瓶 2025年7-8月份额从0.61%升至1.41% 排名第六 [12][15] - 娃哈哈冰红茶市场份额从2024年1月1.12%提升至2025年8月1.99% 通过包装升级与春晚曝光强化渠道渗透 [12][15] - 今麦郎推出大冰茶促销价3瓶9.9元 上市首月铺货超10万家终端 东鹏饮料上半年营收107.37亿元 同比增长36.37% [12][18] 终端促销策略 - 品牌方通过1元乐享 再来一瓶等活动中奖率最高达100% 农夫山泉综合中奖率48% 娃哈哈中奖率25% 东鹏综合中奖率20% [17][18] - 统一在部分便利店开展促销 500ml产品降至2.2元/瓶 康师傅指定产品满59元减30元 直接刺激终端销量 [17] - 促销活动显著拉动销量 东鹏因高中奖率出现买一中四现象 终端门店通过明显标识突出促销优势 [18]
当奶茶店变成快消工厂:现制茶饮的效率算法丨晚点小数据
晚点LatePost· 2025-09-20 23:40
行业演变趋势 - 茶饮行业从生活方式品牌转变为现制快消品模式 核心竞争要素转向规模与效率 [1] - 外卖大战推动行业价格敏感度提升 消费者更关注低价与购买便利性而非品牌 [1][9] - 头部品牌通过产品线扩张实现品类融合 瑞幸推出杨枝甘露 古茗涉足咖啡 [1][26] 门店扩张格局 - 行业仅三个品牌突破万店门槛 蜜雪冰城半年新增6500家店 全年预计超10000家 [7] - 前三名品牌保持快速开店 霸王茶姬扩张速度骤降 茶百道与沪上阿姨近乎零增长 [4] - 三线及以下城市成为主要增量市场 除霸王茶姬外各品牌在该区域门店占比持续提升 [8] 经营效率分析 - 霸王茶姬单店日销800杯 为古茗两倍以上 但同店GMV自2023Q4起两位数下滑 [11][15] - 行业健康运营需达日均400杯 非加盟模式日销100杯即可存活 [13] - 蜜雪冰城加盟商平均开店2.4家 其他品牌低于2家 反映加盟体系稳定性差异 [8] 成本结构与规模效应 - 蜜雪冰城每百家店基建投入1082.3万元 古茗投入910万元 均通过规模效应摊薄单店成本 [16] - 蜜雪冰城深入农业上游整合供应链 古茗建设多温层仓储网络保障食材新鲜度 [16] - 霸王茶姬每百家店需97名总部员工 为蜜雪冰城(17人)的5.7倍 人力成本高企 [19] 营销策略对比 - 霸王茶姬2022年每万元营收需1500元营销投入 随着规模扩大占比逐步下降 [19] - 茶百道依赖外卖平台订单占比最高 但先发优势被竞对追赶后被迫增加广告投入 [19] - 蜜雪冰城通过5万家门店实体媒介形成品牌认知 门店本身成为最佳广告载体 [22] 市场密度与消费习惯 - 中国茶饮店万人拥有量达3家 海南密度高达7.9家 高于美国咖啡店2.5家的水平 [23] - 咖啡与茶饮品类边界模糊化 设备投入与员工培训要求增加加盟商运营成本 [26] - 行业进入重投入薄利润阶段 极致内卷环境下效率成为生存核心要素 [26]
“免费续”里的精明账
经济日报· 2025-09-13 06:11
行业营销策略转变 - 免费续加服务从快餐店扩展至中高端餐厅 包括免费续饭 续面 续粥 柠檬水和绿茶无限续饮 以及招牌小吃和开胃小菜免费添加 [1] - 免费续模式通过零门槛方式消除消费者小额支出顾虑 提升消费满足感 相比复杂满减和储值活动更具吸引力 [1] - 免费续服务边际成本极低 如续杯柠檬茶成本仅几角 免费续米饭额外开支较小 但能带来超出成本的回报 [2] 消费者行为影响 - 免费续服务促使消费者给餐厅贴上"大方"和"实惠"标签 主动在点评平台分享体验 形成低成本口碑营销 [2] - 免费续锚定消费者注意力于无限供应承诺 削弱对单品价格敏感度 提升客单价 消费者更果断下单并尝试高毛利菜品 [2] - 健康意识提升导致消费者不会无限续加 如高糖饮料和重油小菜被克制 使商家成本可控 [3] 竞争与消费本质 - 免费续作为增值服务杠杆 以趋零边际成本打造差异化亮点 降低消费者决策负担 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3] - 消费者选择餐厅本质需求是特色菜品 推荐菜系 季节限定产品或用餐体验 免费续仅为配角而非核心吸引力 [3] - 免费续与菜品 服务 环境共同构成完整用餐体验 正确把握其定位可赢得消费者青睐与忠诚 [3]
给生活加点“甜”,海底捞也来“分羹”,2025年甜品市场预计突破1900亿
扬子晚报网· 2025-09-05 18:58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甜品市场规模达到1715亿元 同比增长13.2% [4]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900亿元 达到1928亿元 [1][4] - 茶饮甜品占整体市场34.6% 传统甜品占34.9% 西式甜品占20.5% [4] 消费群体特征 - Z世代(18-25岁)占据甜品消费总额的62% [4] - 18-35岁女性贡献70%客群 [4] - 主要消费群体为城镇中青年 白领和学生 [4] 市场进入与扩张 - 海底捞在上海开设全国首家超级甜品站 提供30余款产品 [3] - 超九成产品定价15元以内 覆盖咖啡 奶茶 冰淇淋及烘焙食品 [3] - 南京金陵天地商场聚集十多家甜品面包店 形成密集分布格局 [1][2] 消费行为趋势 - 年轻人偏好在同一空间完成多重消费需求 [3] - 甜品店推出晚间促销活动 如面包买三赠一 冰淇淋买一赠一 [2] - 平均单品价格在二三十元区间 开业充值优惠吸引消费者 [2] 战略定位与发展 - 海底捞甜品站瞄准亲子 大学生和女性消费者购物场景 [3] - 行业建议聚焦特色化发展 避免盲目跟风 [4] - 供应链管理成为甜品店长期盈利的关键因素 [4]
对话柠檬向右创始人:拥挤的咖啡赛道里做差异化丨咖啡茶饮龙门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6:21
公司战略定位 - 品牌以柠檬为核心进行产品加法 与柠檬不相关的全部做减法[1] - 通过柠檬+咖啡系列新品矩阵切入轻咖啡赛道[1] - 专注探索柠檬加咖啡细分赛道 自称茶饮品牌中首个专注该细分领域的品牌[5] 产品与运营策略 - 采用三种柠檬复合运用工艺 区别于仅使用黄柠檬或依赖香精的竞品[3] - 咖啡毛利与柠檬茶产品相近[5] - 引入早餐时段产品 搭配鲜柠檬美式咖啡与菠萝包/三明治 延长营业时段并丰富消费场景[4] - 计划将早餐品类全面引入线下门店网络 覆盖写字楼等区域[4] 门店扩张计划 - 正精细化打磨商业模型 为快速扩张奠定基础[6] - 目标将单店人员配置控制在三人以内 门店面积严格控制在15至20平方米[6] - 已与东南亚多个市场签署合作协议 选择经评估能实现盈利的国家和区域进行拓展[6] 市场竞争格局 - 咖啡赛道存在多个跨界竞争者 蜜雪集团旗下幸运咖门店数超7000家 同比增长164%[3] - 古茗咖啡在超8000家门店配备咖啡机 上新16款咖啡饮品[3] - 品牌定位区别于星巴克/皮爷等传统咖啡品牌 也与蜜雪冰城商场店模式形成差异化[5] - 古茗虽拥有上万家门店 但未进入上海等重点布局城市[5] 市场机遇判断 - 咖啡具备培养饮用习惯的特性 能解决柠檬茶无法满足的提神需求[3] - 上海具备极大咖啡市场容量 深圳也有约上千家咖啡店 快速发展城市需求旺盛[3] - 机场与高铁站门店咖啡销售表现良好 咖啡搭配早餐反馈积极[4] - 东南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超过国内 已告别2017-2018年易开拓阶段[6]
餐饮业加速布局全天候消费场景 多元化经营破局时空限制
新华财经· 2025-09-01 18:44
行业趋势分析 - 餐饮企业通过多时段和多品类布局拓展经营边界 提升经营韧性和市场竞争力[1] - 延长营业时间和丰富消费供给成为行业差异化竞争重要路径[1] - 行业竞争转向全时段、多场景和高契合度的综合运营能力[2] 消费需求变化 - 年轻人通勤、社交、娱乐时间碎片化 在同一空间完成多重需求成为主流消费模式[1] - 甜品消费中下午茶场景占比45% 社交聚会占30% 早餐替代占15%[2] - 18-35岁女性消费者贡献70%客群 Z世代(18-25岁)占据62%消费额[2] 海底捞战略举措 - 旗下首家超级甜品站在上海推出30余款休闲饮品和冰品 超九成产品定价15元以内[1] - 覆盖早餐储备、下午茶和餐后社交等多类消费需求 实现从传统午晚市向全天候运营延伸[1] - 通过品类创新打破时段限制 切入非正餐时段拓展消费场景[1] 经营效益提升 - 在固定成本不变前提下延长营业时间可充分覆盖各用餐时段 提升单店经营效益[2] - 客单价从2019年25元增长至2025年42元 显示年轻群体对高品质多元化餐饮的强劲需求[2] - 布局全天候场景成为中小餐饮企业突破同质化竞争、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策略[2]
海底捞全国首家“超级甜品站”落地上海 超九成产品定价15元以内
新浪科技· 2025-09-01 16:57
核心业务拓展 - 公司首家超级甜品站于上海中庚漫游城店推出 覆盖咖啡 奶茶 柠檬茶 雪花冰 Gelato等30余款休闲饮品及冰品 同时提供贝果 三明治 蛋糕 慕斯等甜点系列 [1] - 超九成产品定价在15元以内 主打高性价比策略 [1] 战略转型举措 - 甜品站是公司"火锅 + 个性模块"模块化布局的重要实践 体现从单一品类向生态矩阵转型的战略方向 [1] - 通过"火锅+甜品站" "火锅+牛肉工坊" "火锅+羊肉工坊"等灵活组合模式实现多场景覆盖 [1] - 采用"需求细分 + 多场景覆盖"模式推进千店千面差异化运营策略 [1] 产品与创新方向 - 甜品站不仅补充产品品类 更是对消费趋势的深度洞察与场景创新尝试 [1] - 公司将持续优化"火锅+"模块化组合 通过多元产品与场景提升消费者餐饮体验的便捷性和丰富度 [1]
超九成产品定价15元以内 海底捞全国首家“超级甜品站”落地上海
北京商报· 2025-09-01 15:44
核心观点 - 海底捞推出首家超级甜品站 覆盖30余款饮品甜点产品且超九成定价15元以内 旨在通过火锅+模块化组合满足多元消费需求并拓展非火锅消费人群 [1][3][4] 产品策略 - 甜品站推出30余款产品 覆盖咖啡奶茶柠檬茶雪花冰Gelato等饮品冰品及贝果三明治蛋糕慕斯等甜点 [1] - 超九成产品定价在15元以内 主打高性价比休闲餐饮 [1] - 产品设计同时满足即时消费与储备性需求 如早餐储备和下午茶场景 [3] 门店布局与客群拓展 - 甜品站设置于门店门迎区域并紧邻商场通道 同时服务火锅顾客和商场内非火锅消费人群 [1] - 通过同一空间完成多重需求的模式 减少顾客额外奔波 提升消费便利性 [3]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采用火锅+甜品站/牛肉工坊/羊肉工坊等灵活组合模式 从单一品类向生态矩阵转型 [4] - 甜品站是品牌对消费趋势深度洞察与场景创新的尝试 未来将持续优化火锅+模块化组合 [4]
海底捞:已收到七夕用餐预订超15万桌
新浪科技· 2025-08-29 10:54
公司运营表现 - 七夕当天全国门店预订量超15万桌 是正常周五预订量的5倍以上 [1] - 部分热门门店提前一周已出现"一座难求"的情况 [1] 产品创新策略 - 上海首家"超级甜品站"推出30余款产品 覆盖咖啡/奶茶/冰品/甜点等多个品类 [1] - 超九成产品定价控制在15元以内 [1] - 通过夜宵主题店/宠物友好主题店等创新场景提升顾客体验 [1] 行业发展趋势 - "浪漫经济"持续升温推动消费需求增长 [1] - 餐饮行业正朝"千店千面"的差异化方向发展 [1] - 区域特色菜单成为提升消费体验的重要方式 [1]
从立秋限定到更长周期:2025年“秋天第一杯奶茶”生变
经济观察报· 2025-08-07 19:30
行业趋势变化 - "秋奶"活动周期从立秋当天延长至10天 品牌方提前近一个月备货 [1] - 行业将"秋奶"视为茶饮界"双11" 平台通过节点集中用户注意力 品牌借机释放促销资源 [8] - 茶饮品类适合节点运营 出杯效率高 履约链路短 用户决策感性 易形成社交裂变 [9] 备货策略调整 - 品牌提前2周启动备货 甜啦啦7月18日下发通知 益禾堂7月22日完成订货 爷爷不泡茶7月30日完成原料盘点 [4] - 选品更标准化 甜啦啦主推门店日常热销产品"清风茉白"和"一桶全家福" 预计销量同比提升30% 茶叶与奶基底备货量达平时3倍 [5] - 鲜果产品因保质期短退出主力阵容 转向易管理、标准化高的SKU 提升出杯效率 [5] - 引入数字化系统指导备货 柠季根据往年数据建议备货量增加30% 核心城市门店实现1周3次配货 [6] 营销策略升级 - 营销周期拉长至8月1-10日 每天安排平台发券、达人直播、品牌上新等动作 叠加"外卖大战"推高热度 [8] - 品牌采用多样化营销手段 甜啦啦邀请演员直播带货 喜茶、爷爷不泡茶开展IP联名合作 [8] - 平台提前布局 淘宝闪购官宣代言人 美团每日发放10万张免单券 多渠道高频曝光 [8] 价格与流量策略 - 品牌从强势定价转向加大补贴力度 益禾堂、柠季等通过促销提升销量 加盟商单量和净利同步增长 [11] - 双轨流量策略成型 外卖平台主推大单品拉新 小程序推新品沉淀私域用户 柠季目标2025年实现1亿会员注册 [12] - 私域运营加强 益禾堂开放小程序预约自提和抽奖活动 缓解线上订单压力并积累用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