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国情怀
icon
搜索文档
展现时代朝气 高校学子将在天安门广场唱响青年风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03 07:57
纪念活动筹备情况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将于9月3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1] - 广场合唱团由首都40所高校3000人组成 目前已排练就绪 [1] - 合唱团将演唱《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多首抗战主题歌曲 [1] 排练与训练细节 - 同学们经过数月反复排练 已能声情并茂 整齐划一地演唱歌曲 [1] - 为应对长时间演唱挑战 前期进行了强化训练 [1] - 体力不足的同学主动进行跑步训练 从1圈提升至5圈 [5] 参与人员感悟 - 成员认为在天安门广场展现的是一种严肃 坚定 责任感和使命感 [3] - 通过活动加深了对国家与个人联结的认知 [7] - 尽管牺牲暑期休息时间 但无人抱怨 均感觉值得 [5] 活动意义与评价 - 纪念活动既是美育熏陶 更是一次难得的思政课 [9] - 北京大学生展现出舍我其谁的家国情怀和担当 [9] - 指挥部对9月3日活动表现充满信心 [9]
铭记抗战历史 弘扬抗战精神 开创港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2 11:37
港澳同胞抗战贡献 - 港澳同胞在1938年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设立后成为联系海外华侨和转运物资的重要枢纽 支持药品、粮食、军需品运输[2] - 香港文化界人士通过办报刊、写文章、创作话剧和抗战歌曲唤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关注与支持[2] - 1942年东江纵队成立港九独立大队 得到香港同胞广泛支持 参与营救文化界精英、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2] - 澳门商界成立赈济会筹集粮食和药品送往内地 居民倾力救助难民和保护抗日志士[2] - 港澳青年奔赴前线参加八路军、新四军 部分献出生命 体现与祖国休戚与共的血脉联系[2] 抗战精神内涵与价值 - 抗战精神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坚韧、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3] - 抗战精神作为集体记忆是增强国家认同的教材 展现家国情怀为实实在在的责任与担当[3] - 抗战精神构成港澳社会凝聚共识的重要纽带 形成跨阶层跨背景的团结应对当前挑战[3] - 抗战精神与新时代奋斗精神一脉相承 可转化为攻坚克难开创新局面的动力[3] 抗战精神当代应用 - 港澳需以背靠祖国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 坚定自身定位并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3] - 经济多元化挑战、青年成长期待、与内地深度融合机遇需坚持命运与国家相连的信念[4] -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国两制"制度开拓需发挥独特功能优势服务国家所需[4] - 国家繁荣为港澳发展提供底气 既是历史逻辑也是现实与实践逻辑[4] 民族复兴使命 - 港澳同胞与祖国共赴国难展现风雨同舟民族大义 八十年后肩负民族复兴新历史使命[4] - 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 港澳将继续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4] -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以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未来[4]
万里同心 命运与共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41
华侨华人纪念活动 - 马来西亚吉隆坡广东义山建成世界首座南侨机工纪念碑并筹建纪念公园和纪念馆以弘扬抗战历史 [1] - 缅甸爱国侨胞捐资超过4亿元并捐助飞机19架支持抗战事业 [1] - 西班牙侨界举办19场纪念活动覆盖马德里 巴塞罗那和瓦伦西亚等地 [1] 海外侨胞贡献案例 - 斐济华人方作标1937年捐出一架战斗机并以其子女名字体现家国情怀理念 [2] - 澳大利亚悉尼华星艺术团举办《和平与未来》系列文化活动传播和平理念 [2] - 海外侨胞通过捐款捐物 并肩作战和直接参战等方式为抗战作出独特贡献 [2] 精神传承与未来行动 - 海外华侨华人将保护二战胜利成果并继续伸张正义和维护和平 [2] - 通过文化平台搭建推动和平理念跨越国界成为人类发展动力 [2] - 强调万里同心精神财富并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故事 [1][2]
开创港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09-02 05:51
港澳同胞抗战贡献 - 港澳同胞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 积极投身抗日洪流 以家国兴亡为己任[2] - 香港成为联系海外华侨和转运物资重要枢纽 爱国商人冒险运送药品粮食军需品支援前线[2] - 文化界人士以笔为枪创作抗战作品 唤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关注与支持[2] -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获得香港同胞广泛支持 参与营救文化界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2] - 澳门商界成立赈济会筹集粮食药品送内地 居民倾力救助难民和保护抗日志士[2] - 众多港澳青年奔赴前线参加八路军新四军 部分献出宝贵生命[2] 抗战精神当代价值 - 抗战精神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坚韧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团结[3] - 作为集体记忆是增强国家认同的最佳教材 展现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3] - 成为港澳社会凝聚共识的重要纽带 形成跨阶层跨背景的团结[3] - 与新时代奋斗精神一脉相承 可转化为攻坚克难开创局面的动力[3] - 以背靠祖国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形势不确定性 需坚定定位并融入国家发展战略[3] 港澳与国家发展关系 - 历史证明没有祖国独立就没有港澳安宁 没有民族振兴就没有港澳繁荣[4] - 国家发展為港澳提供广阔空间 面临经济多元化挑战与内地融合机遇[4] - 需坚持命运与国家相连的信念 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国两制实践[4] - 国家越繁荣港澳发展底气越足 这是历史逻辑也是现实实践逻辑[4] - 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发挥独特功能优势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国家所需[4]
综述|伟大抗战精神在香港薪火相传
新华社· 2025-08-30 21:40
展览与教育活动 - 为期8天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型巡回展览以黑白照片、艺术雕塑和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吸引大批市民参观[2][3] - 特区政府教育局与香港爱国教育支援中心合办专题展览及研习计划,约200名中小学师生参与启动礼,包含奏唱国歌和默哀仪式[4] - 主办方计划在2025/2026学年为全港中小学提供约100场免费参观活动,通过主题展览和互动学习提升师生对抗战历史的认识[4] 青少年参与项目 - 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金会举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游学团活动,吸引18所中学共600多名师生参与,安排3条特色路线包括黄泥涌峡与中环的二战抗日史迹探索等[5] - 天主教善导小学举办系列活动,通过线上问答比赛和专家讲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抗战历史,加强国家安全意识[4] - 民安队少年团举行爱国主义教育交流分享会,约150名团员参与内地及海外交流活动,走访历史遗迹与现代建设[6] 社会机构与团体倡议 - 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庄世平基金会等合办"我爱我的祖国·抗战胜利篇"香港校际作文暨普通话朗诵大赛总决赛,参赛者需围绕抗战主题进行原创写作和朗诵[6] - 香港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组长表示社会正逐步形成以爱国爱港为主流价值的氛围,将继续推动年轻人了解历史[3] - 特区政府教育局副局长强调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提醒大家不能让战争重演,希望同学们正确认识历史并为民族复兴作贡献[4]
(抗战胜利80周年)香港特区政府举行典礼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14:59
纪念活动概况 - 香港特区政府于8月30日在西贡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园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典礼 [1][3][5]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及中央驻港机构代表出席活动 [3] - 现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并集体默哀 嘉宾向纪念碑鞠躬致敬 [3] 仪式具体内容 - 李家超带领嘉宾为英烈纪念亭对联揭幕 对联内容为"英豪抗日千秋歌义勇 社稷迎曦八秩颂昌平" [3][5] - 对联上联赞颂抗日英烈英勇无畏永垂不朽 下联描述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 [3] - 李家超强调对联承载香港市民家国情怀 [3] 历史背景与纪念意义 - 抗战时期香港民众积极支援抗战 西贡居民投身抗日斗争 [5] - 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在区内多个地点留有抗战足迹 [5] - 除斩竹湾纪念碑园外 香港设有多处抗战遗址 [5] - 特区政府将在抗战遗址设置纪念牌匾并提供史实资讯 帮助市民全面认识抗战历史 [5] 当代价值与精神传承 -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地缘政治形势复杂 [5] - 牢记历史旨在唤醒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持 而非延续仇恨 [5] - 应团结奋进传承英烈精神 弘扬爱国情怀 [5]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5]
山海虽遥 心手相牵——粤港澳新青少年践行“家国青春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30 07:00
文体交流活动 - 粤港澳大湾区和新疆青少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文体交流活动,深入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 [1] - 活动包括参观兵团屯垦戍边、援疆建设成果,触摸丝路文脉,以及进行足球友谊赛 [1] - 青少年们通过同场竞技、同吃同住、同学同游中共成长,友谊的种子生根发芽 [9] 爱国教育与生态课堂 - 青少年们跟随护边员行走于蜿蜒山脊,感受"我为祖国守边防"的伟大与艰辛 [1] - 参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草湖项目区的军垦第一犁馆,了解三代兵团人的奋斗岁月 [1] - 走进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亲眼看见国家构筑的世界最长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 [2] - 青少年们认养象征坚韧的新疆杨,作为"青春纪念树",并悬挂写有自己名字的认养牌 [2] 传统文化体验 - 在十二木卡姆的故乡,学生们随着"音乐活化石"的律动打起节拍 [2] - 漫步莎车县喀赞其老街,绘制漆扇、打起陀螺、街头欢舞,体验古老的律动 [2] - 走进克州玛纳斯史诗大剧院,沉浸式欣赏柯尔克孜族世代传诵的英雄史诗 [2] - 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张宸赫与新疆学生共同创作歌曲,歌声伴着冬不拉的琴音回荡 [4] 援疆成果与发展 - 广东援疆工作已开展十五载,青少年们参访广东援疆重点项目喀什书城岭南阅读空间 [5] - 对口支援不仅是推动发展的工程,更是促进民族团结、凝聚人心共识的桥梁 [5] - 喀什古城里特色民宿、旅拍、风味餐饮、文创产品令人眼花缭乱,游客络绎不绝 [4] - 新疆有许多高楼大厦,外卖、打车都很方便,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中央和各地的深情托举 [5] 足球友谊与互动 - 粤港澳和新疆青少年进行了两场足球友谊赛,赛后互相点评优势 [7] - 足球成为粤港澳青少年与当地民众的互动方式,在喀什古城与偶遇的孩子踢"街角足球" [8] - 在阿图什市依克萨克村白山足球俱乐部和小队员互动,走到哪里踢到哪里 [8] - 在阿图什市举行的大团圆赛中,四地球员组成"混编战队",贡献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比赛 [8]
重温烽火往事 传承家国情怀——香港各界举办多场专题论坛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新华社· 2025-08-29 20:28
活动组织 - 香港民建联与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论坛 逾250名嘉宾出席[1] - 香港特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与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在特区政府总部举办抗日战争历史讲座[2] - 香港工联会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专题讲座 吸引线上线下逾千人参加[2] - 香港书展期间举办《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讲座 现场观众齐唱国歌[3] 历史教育内容 - 专家学者全面讲解抗日战争历史 分析其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2] - 分享东江纵队和港九大队在抗战时期的英勇事迹 包括司令员曾生之子讲述父辈艰苦抗战经历[1][2] - 东江纵队老战士后代回顾父辈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事迹 强调家国情怀和抗战精神传承[2] - 通过珍贵历史资料展示《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过程 讲述词曲作者田汉与聂耳的共同创作故事[3] 社会参与度 - 西贡区议员温启明出席论坛并感慨和平珍贵与民族团结力量[1] - 讲座吸引年逾九旬长者拄拐杖出席 神情庄严参与齐唱国歌活动[3] - 香港市民表示通过活动深刻理解国歌中蕴含的家国情怀 强调历史记忆对文化认同的重要性[3]
“我们是保乡的战士,我们是卫国的先锋!”(抗战烽火中的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9 07:08
历史背景与组织构成 - 1939年日本侵占海南岛后 琼籍华侨组成"琼崖华侨联合总会回乡服务团"和"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两支队伍返琼抗战 [6] - 来自越南 新加坡 泰国等地的240多名琼侨青年分5批突破封锁线返琼 其中7名团员在途中被日军杀害 [10] - 南洋华侨机工队伍中 3200多名南洋青年回国支援 琼侨占比达25%(约800人) [13] 抗战行动与贡献 - 服务团在琼崖各地开展抗日宣传 成立30-40人歌剧队巡回演出 并创办《团刊》《救亡呼声》等刊物 [11] - 医疗救护方面 服务团带回大批奎宁药品及医疗器械 在文昌 琼山等地开设多个免费医务所 [12] - 为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培训3期医务人员 培养90多名战地医生和护士 [13] - 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承担物资运输 该公路全长1146公里 是当时国际援华物资唯一陆路通道 [13][14] - 超过1000名南侨机工牺牲 其中琼籍机工达400多人 [14] 人物事迹与历史文物 - 总团长符克在1940年谈判时遭杀害 其家书提及"历史使命完结"的牺牲精神 [15] - 琼侨机工罗开定在运输途中因树木砸车重伤身亡 张修隆多次遭遇轰炸仍坚持运送汽油 [14] - 海南省博物馆收藏南洋琼侨赠予冯白驹的怀表 象征华侨与琼崖军民的"血火同盟" [16] - 新发现符克两篇佚文:诗歌《故乡》与文章《青年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16] 历史影响与纪念 -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服务团多数成员并入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及党政机关 [17] - 海口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设立两支英雄队伍的纪念雕塑 刻有《告别南洋》歌词 [4][6][7]
烽火家书寄深情 不朽丹心护山河
央视网· 2025-08-28 09:24
左权将军生平事迹 - 1905年出生于湖南醴陵贫苦农民家庭 10岁时因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在夹书板写下"勿忘五九国耻" [3] - 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从苏联学成归国投身革命工作 [3] -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 成为前方总部核心成员 协助指挥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 [3] 家庭生活细节 - 1939年4月与刘志兰结婚 1940年盛夏怀抱三个月大女儿左太北拍摄全家福 [4] - 为投入百团大战将亲人送至延安 通过烽火家书维系家庭联系 [4][5] - 常端详女儿照片 用稿费购买花布缝制衣裳 信中关切女儿冷暖状况 [6] 牺牲前后经过 - 1942年5月22日写就最后一封家书 与妻女分离廿一个月后表达"念、念、念、念"的思念 [1][6] - 3天后在山西辽县十字岭指挥突围时遭日军炮弹击中牺牲 年仅37岁 [1][7] - 牺牲后十字岭立碑 83年来鲜花不断 体现对英烈的永久缅怀 [8] 历史意义与精神传承 - 十四年抗战期间无数英烈诀别亲人浴血疆场 家书承载深沉家国情怀 [9] - 民族存亡之际挺身而出 展现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 [8][9] - 当今山河无恙的景象源于抗战英雄的牺牲奉献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