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数字化
搜索文档
吉视传媒: 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2 00:48
文章核心观点 - 吉视传媒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0%,但净利润亏损2.32亿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8.82%,主要因用户续费率下滑、ARPU值走低及新增用户减少所致 [1][2] - 公司业务涵盖广电5G移动通讯、宽带互联网、直播电视、视频点播、IPTV服务、数智家庭、数据要素服务及大模型部署等多元化板块,正从传统有线运营商向文化科技企业转型 [3][4][5][6][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974.83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114.63%,反映销售回款能力减弱;但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至1.12亿元人民币,主要因新增借款所致 [2][19] 公司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9.9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9.17亿元增长8.70%;营业成本8.99亿元,同比增长11.86%,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2亿元,较上年同期-1.95亿元亏损扩大18.82%;扣非净利润为-2.32亿元,同比下滑16.40% [2] - 总资产126.56亿元,较上年末130.73亿元减少3.19%;货币资金1.79亿元,同比下降42.17%,主要因偿还借款 [2][19] - 短期借款7.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9.15%;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4.28亿元,同比增长77.05%,偿债压力显著增加 [19] 业务板块分析 - **广电5G业务**:依托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的2.6GHz+700MHz网络,深耕农村、校园、政企等五大市场,推进用户规模化发展 [3] - **宽带互联网**:光纤覆盖用户超900万户,覆盖率92%,采用GPON/XGPON技术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4] - **直播电视业务**:基于I-PON万兆IP广播技术传输154套直播频道(含4K/8K超高清),强调无延时、安全稳定优势 [4] - **IPTV业务**:独家运营吉林省IPTV集成播控,与电信运营商分成服务费;增值业务包括电影、教育、游戏等垂直内容 [5][6] - **数据与智能化业务**:提供算力租赁、大数据应用服务(弹性云平台含8000核vCPU、4PB存储);部署"吉林文旅大模型"并销售AI一体机 [7][10][11] 技术与基础设施 - 全省智能光网络总长19.77万皮长公里,光纤覆盖977.22万户,基本实现城乡万兆接入 [17] - 控股子公司北京吉视汇通自主研发的I-PON技术获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认证,支持4K/8K超高清及社会信息化应用 [18] - IDC机房面积未披露,但提供云计算资源(8000核vCPU、30TB内存、4PB存储)及时空大数据、物联网平台等服务 [7] 公司治理与战略 - 原董事长褚春彦于2025年4月辞职,由总经理由志强代行职责;新增副总经理王九九 [1][23] - 战略定位"进军国内一流文化科技企业",以科技、改革、数智为核心驱动力,2025年Q1有线业务运营评价指数全国第三、政企业务增速全国第一 [12] - 推出股份回购计划,实际回购5091.35万股(占总股本1.46%),并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强化投资者沟通 [21] 行业与政策环境 - 行业属"I63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面临IPTV、互联网电视分流传统业务的竞争风险 [3][21] - 政策利好:国家广电总局推进"开机优先显示直播"标准落地;"光明影院"公益点播专区覆盖全国31个省区,服务视障人群 [3] - 国家数据局、广电总局领导调研公司,对其文化数字化转型成果给予肯定 [12][14]
【省文化旅游厅】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体验
陕西日报· 2025-08-20 08:32
XR影院与沉浸式体验 - 全国首家多厅虚拟现实影院占地3000平方米,自1月落户西安以来已吸引超1.5万人次体验[1] - 影院目前拥有21部XR影片并持续上新,计划未来两年内在全国建设100家XR影院[1] - XR影片《隐秘的秦陵》提供沉浸式体验,观众可通过VR头显"穿越"到秦陵地宫并"唤醒"兵马俑[1] 电影AI技术发展 - "影谱"AI辅助创作平台可在数秒内生成故事建议、剧本大纲及完整分镜,达到专业级水准[1] - 西影集团2023年启动电影AI大模型研发,2024年9月发布"影谱"1.0版本,今年8月上线SaaS平台[2] - 该平台填补了国内电影垂直AI领域的空白,将原本需要多名编导协同创作一个月的内容缩短至秒级完成[2] 陕西文化数字化战略 - 陕西6部门2020年底联合发布《陕西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2] - 省委提出"探索建立文化和科技双向赋能的有效机制"和"以数智赋能全链条发展"[3] - 战略目标是统筹推进产业升级、项目攻坚、企业培育、消费促进等工程,持续壮大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3] 数字科技应用案例 - 全息投影、裸眼3D技术使实景舞剧《长恨歌》19年累计创收超20亿元[2] -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通过数字体验项目年吸引游客突破200万人次[2] - "游陕西"智慧旅游平台整合全省文旅资源,构建定制化服务与应急管理一体的数字化生态[2]
洲明科技: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增 LED技术领跑+AI布局凸显竞争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21:2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58亿元同比增长7.38% [1] - 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20.61%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1.46% [1] - 国内业务营收14.81亿元同比增长19.96% [1] - 海外业务营收21.76亿元同比增长0.22% [1] 市场表现 - 国内市场增长受益于影院教育舞台文旅场景需求释放及代理商销售模式转型 [1] - 海外市场依托全球智慧城市建设和巡回演出市场扩张实现稳健增长 [1] Mini/Micro LED业务 - Mini/Micro LED销售额超5亿元且销售面积实现翻倍 [2] - 突破Micro LED 30/50微米×50/70微米无衬底技术 [2] - 完成0202芯片封装并实现P0.4MIP产品量产 [2] - 首推MIP全息隐形屏实现裸眼3D悬浮效果 [2] 技术应用项目 - UniOS光显平台落地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等标杆项目 [2] - 为2025央视春晚提供裸眼3D和AI空间渲染技术支持 [2] - 持续为奥斯卡颁奖典礼和戛纳中国之夜提供LED解决方案 [2] 产能扩张 - 在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6亿元建设Micro&Mini LED显示和照明生产基地 [3] - 重点建设COB封装和芯片级MIP封装等先进生产线 [3] AI业务布局 - 采用硬件+IP+场景服务三位一体战略构建全场景AI生态体系 [4] - 与香港科晫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并签订1500台AI一体机批量交付框架 [4] - AI一体机已在南京德基广场国家博物馆等场景成功应用 [4] AI产品矩阵 - 推出AI全息情感陪伴舱和小和尚智能摆件等To C产品 [4] - 全息佛龛系列结合4K文物数字化引擎与传统文化交互体验 [4] 技术研发合作 - 自研山隐大模型聚焦情感陪伴与文化传承进入网信办双备案审核阶段 [5] - 与浙江大学共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模型联合研究院 [5] - 研发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文物修复影视创作和文化IP衍生领域 [5]
齐鲁文化大模型、“壹点天眼”内容风控平台双双入选第九批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名单
齐鲁晚报· 2025-08-15 06:58
公司产品与技术成就 - 齐鲁文化大模型和"壹点天眼"内容风控平台两款软件产品入选第九批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名单[1] - 齐鲁文化大模型是山东省文化新基建重大项目 以山东文化数据库为依托 采用"一底 三层 四库"架构 具备文化基因解码 文化知识问答 历史名人对话 关系图谱编织 AB路径探索 时空地图推演 自然景观复刻 文化产品创作等八大重点功能和N种体验新生态[1] - "壹点天眼"是多模态内容风控平台 通过NLP OCR 人脸识别 大模型等技术结合媒体行业敏感词库 构建党媒校审算法模型 能准确识别文本 图片 音频 视频 直播等多模态内容中的违规内容及其变体 已获得12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 - 公司研发上线齐鲁文化大模型和山东文化数据库 推出"壹点天元"元宇宙活动平台 "壹点天玑"传媒大模型 "壹点天眼"内容风控平台 "壹点天成"媒体全类型数字人平台等拳头产品 打造"文渊"文化数字化操作系统 "繁星"智能体开发平台 "浩宇"文旅数字化平台 "文趣"文化数字创意平台 "灵溪"小游戏开发平台等数智应用平台[2] 公司资质与荣誉 - 公司已申请国家专利50项 获得软件著作权130余项[3] - 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省新型智慧媒体重点实验室 省数字文化创新实验室 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 省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 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 省瞪羚企业 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三十余项省级以上荣誉或资质[3] 行业政策与项目地位 - 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是指山东省内企事业单位通过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 功能或性能有重大突破 在该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或打破市场垄断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及软硬一体化终端产品[1] - 山东省开展首版次高端软件评选旨在鼓励和支持高端软件创新研发和示范应用 打造山东软件"名品" 构建高端软件产业生态[1] - 齐鲁文化大模型项目已写入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获国家网信办"双备案" 并入选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
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8-15 06:56
文化数字化战略 - 文化数字化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支点 需加快破壁垒、建平台、育主体、强运维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 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1] 文化数据要素转化 - 通过改革创新畅通"资源—资产—资本"转化路径 激活数据要素动能 强化标准引领 破除数据壁垒 制定文化数据采集、分类、分级等标准 统一字段定义与元数据标准 [2] - 设立文化数据质量认证中心 实施"清洗—脱敏—可信溯源"全流程管控 完善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机制 [2] - 创新产权机制 探索基础层、体验层、生态层三级收益规则 推广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系统 提供确权、流转全流程存证保障 [2] - 探索数据资产特许授权机制 允许数字藏品作价入股文创企业 拓展"数字版权质押贷"等融资模式 [2] - 拓展交易场景 培育专业数据经纪商 组建跨域文化数据联盟 试点云锦、昆曲等IP全球授权 探索将部分交易收益投入数据挖掘与保护 [2] 数字平台体系建设 - 推动平台共建共享 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发挥平台赋能效应 统筹分工三级平台 省级综合中枢对接国家文化专网 集成全省文化资源 部署AI训练、数字孪生等公共算力模块 [3] - 区域/地市级开发特色专业平台 避免重叠 县区级着力开发可插拔式工具库 审慎自建综合平台 [3] - 强化资源转化力、用户创造力、精准匹配力、生态协同力四力赋能 开放资源库及标准化API 提供创作素材包 开发内在激励工具 配套版权保护与流量扶持 [3] - 建立动态需求感知与智能撮合系统 设计IP授权等机制 形成"资源方—创作者—技术方"价值共创网络 [3] - 创新平台协同运营机制 推动平台开源 建立跨平台收益分成体系 将"共享率""服务中小企业数"纳入考核指标 [3] "水韵江苏"超级IP集群 - 全省共建超级IP 形成文化聚合效应 激发"水韵江苏"品牌潜能 构建共建生态 建立省级统筹机构 统一文化数据采集、数字资产确权标准 [4] - 组建沿江、沿运河、环太湖、沿海数字化联盟 构建专业化文化数据中枢 设立专项孵化基金 扶持物理与数字双融合标杆项目 [4] - 贯通主题场景 设计"江河湖海"跨域主题游线 线下景区扫码触发AR历史场景叠加 运河13城开发元宇宙实景剧本游 联合推出"数字护照" [4] - 沿太湖共建太湖数字艺术馆与元宇宙艺术创新聚落 沿海联动开发郑和航海数字藏品纹样开源库 [4] - 推动IP变现 打造IP赋能的跨域产业链 实施省级"链长制" 沿江打造科创文旅带 转化南朝石刻等资源 开发"六朝风物"游戏IP [4] - 运河打造商贸文创带 依托非遗技艺开发区块链数字藏品及"运河盲盒" 沿海打造文旅风光带 结合风电场景观 推出"数字观鲸""VR制盐"等沉浸体验 [4] - 拓展全球传播 在外宣平台打造IP宣推窗口 推出多语种数字展 嫁接国际流量场景 [5] 创新主体培育 -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 强化头部带动力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孵化小微企业 提供技术转化绿色通道 配套研发补贴与"首台套"保险等政策工具 [6] - 推进精准政策赋能 资金端分层激励 推行千万级服务券 奖补小微企业 市场端强化出口 推行创新数字产品政府采购优先制度 [6] - 人才端创新机制 建立"文化科技特派员"制度 提供"一企一策"技术服务 完善可持续创新生态 推行审慎监管 设立"数字文化监管沙盒" [6] 长效运维机制 - 强化运维队伍建设 联合高校设立"文旅运营微专业"及实训基地 培育复合型运营官 建立"首席运营官"派驻机制 [7] - 加大运维资源配置 设运维专项基金 重点投入造血项目及预防性维护工具 建设共享运维中台 提供实时监测、巡检备份、故障定位等标准化服务 [7] - 建立运维考评体系 制定运维标准规范 推行"运维KPI" 将用户黏性、资源效能、产业带动等指标纳入考核 追踪监测VR使用率、藏品复购率等指标 [7]
齐鲁文化大模型获国家网信办“双备案”,系全省文化领域首个
齐鲁晚报网· 2025-07-15 19:41
齐鲁文化大模型获批上线 - 齐鲁文化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审查,成为山东数字文化集团第二个获得"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和"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双备案的大模型,也是全省首个获得"双备案"的文化大模型 [1] - 该模型以山东文化数据库为依托,采用"一底、三层、四库"架构,具备文化基因解码、知识问答、历史名人对话等八大重点功能和多种体验新生态 [1] - 项目已写入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入选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1] 山东省大模型备案情况 - 截至文档日期,山东省已有17个大模型通过备案,包括浪潮海若大模型、壹点天玑大模型、元法大模型等 [3] - 齐鲁文化大模型备案号为Shandong-QiLuWenHuaDaMoXing-202505140013,备案时间为2025年7月10日 [3] - 浪潮集团旗下多个大模型通过备案,包括海若大模型、知业大模型、海岳大模型等 [3]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技术布局 - 公司依托三个省级实验室(省新型智慧媒体重点实验室、省数字文化创新实验室、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开展技术研发 [4] - 已推出"壹点天元"元宇宙平台、"壹点天玑"传媒大模型、"壹点天眼"内容风控平台等多个拳头产品 [4] - 打造了"文渊"文化数字化操作系统、"繁星"智能体开发平台等数智应用平台 [4] 公司研发实力与资质 - 公司及权属企业已申请国家专利5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30余项 [4] - 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瞪羚企业等三十余项省级以上荣誉或资质 [4] - 承担省新型智慧媒体重点实验室、省虚拟现实公共应用体验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 [4]
浙江统筹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00
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 浙江杭州启动拱宸桥数字化保护项目 使用无人机 大场景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采集数据 并运用三维建模等技术将拱宸桥"搬"到数字世界 [1] - 数字化成果为后续研究保护 公众教育 展陈展示等提供科学支撑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通过裸眼三维技术呈现数字拱宸桥 [1][2] - 温州推出文物保护"云端守卫"应用 融合物联感知和人工智能分析技术 绍兴基于"数字孪生"系统打造虚拟现实应用 [2] 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 杭州良渚数字文化社区入驻企业涵盖游戏动漫 影视传媒等领域 2024年社区企业营收达35亿元 [2] - 企业运用AI工具生成海外短剧海报 通过调整广角镜头和提高分辨率优化设计效果 [2] - 浙江从搭建平台 布局攻关等方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文化创作 传播和体验升级 [2] 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 - 杭州"M511光影汇"利用AI交互 激光追踪等技术打造"光影+科技+艺术"体验 实现从胶片仓库到文化新场景的转型 [3] - 项目整合精品内容生产 场景智能制作和复合文化体验 提供宇航员生活 古代茶坊 中世纪欧洲等沉浸式体验 [3] - 浙江建立线上文化公共服务平台 联动14万余个公共文化设施和1.4万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覆盖3万从业人员和234万文化志愿者 [3]
齐鲁文化大模型入选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齐鲁晚报网· 2025-07-09 23:39
齐鲁文化大模型项目入选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 - 齐鲁文化大模型项目入选2025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为全省文化领域唯一入选项目 [1] -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是全省最高层次科研项目之一 聚焦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 重大创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示范 [1] - 该项目被写入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并获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 是山东唯一文化类大模型 [1] 齐鲁文化大模型的技术架构与功能 - 项目采用"一底、三层、四库"架构 作为全省文化数字化和数据业务化的技术基座 [1] - 集成八大核心功能:文化基因解码 知识问答 历史名人对话 关系图谱编织 AB路径探索 时空地图推演 自然景观复刻 文化产品创作 [1] - 项目一期开发成果显著 已上线公测 将构建N种体验新生态 [1]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的战略定位 - 公司是省管国有大型文化企业 由大众报业集团出资设立 肩负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山东文化强省战略的职责 [2] - 作为山东文化产业核心运营主体 负责推进文化数字化行动计划 涵盖算力网络 数据贯通 科技研发 应用呈现等领域 [2] - 公司致力于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引领山东文化"两创"发展 [2] 公司未来发展计划 - 将以入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为契机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统筹全省文化资源 [2] - 重点深化大模型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开发 打造全省文化数字化技术底座 [2] - 全面参与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通过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手段提升文化资源利用效率 [2]
《受到召唤·敦煌》“超高清第二现场”国际传播版在京首映
新京报· 2025-07-08 14:30
行业动态 - 中国国家话剧院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超高清第二现场"国际传播版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首映,吸引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代表及近900名海内外观众参与[1] - "超高清第二现场"产业是超高清视听电子与文化数字化产业科文融合、数实融合的标志性创新成果,通过数字形态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更沉浸、高效、安全、普惠的舞台艺术传播[5] - 中国国家话剧院正推进"两个转变":从传统单一演出模式向全面数字化战略布局升级,从传统文艺院团经营格局向国际一流数字化制播机构转型[5] 技术创新 - 《受到召唤·敦煌》采用"AI+2D动画+3D+即时影像+真人表演"多媒介融合形式,全球首创音乐话剧在万人场馆演出,开票即售罄[2] - 2022年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铁流东进》首次采用5G+8K"第二现场"直播技术,2024年话剧《苏堤春晓》实现六城联动实时同步播放[5][7] - 京东方中联超清聚焦超高清在文化数字化领域应用,升级"ULive超现场"技术体系,与国话合作推进内容、技术、路径、生态创新[9] 市场拓展 - 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上海演出收官之夜联动全国13个城市剧场同步演播,覆盖8000位异地观众,首次实现国有院团优质戏剧资源全国性数字化远程"供需对接"[7] - "超高清第二现场"形成东西联动、南北覆盖的示范剧院集群,引领中国戏剧舞台"第二现场"规模化发展[7] - 公司计划通过"超高清第二现场"推动"文化出海",增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未来将拓展至更多国家和地区[9] 文化影响力 - 《受到召唤·敦煌》通过中英文双语字幕和超高清影像技术,成为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生动案例[2] - 剧目成功将敦煌文化传播至青年群体,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2][5] - 项目践行数字经济"数字友好"价值观,体现科技向美、技术向善的跨界创新理念[5][9]
【铜川】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7-04 06:47
文旅产业发展策略 - 铜川围绕提升城市辨识度,深挖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树立特色品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铜川积极与旅行社对接,落实"引客入铜"政策,充分利用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平台,开展线路串联、客源互送 [2] - 加强与西安都市圈城市交流合作,整合文旅资源,联通旅游线路,组织开展联动宣传活动 [2]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铜川举办"三秦四季·清凉铜川"东南亚地区入境游体验活动,吸引来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百余名游客 [2] - 铜川市旅游协会与新加坡旅行社代表签署境外游客长期输送协议,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2] - 陕西中国旅行社计划重点推出铜川非遗研学、药王康养之旅等定制线路,丰富二日游、三日游产品体系 [2] 数字技术与文创融合 - 铜川市耀州区委、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与腾讯游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英雄杀》"耀泽妙方现英雄"主题文创版本 [3] - 游戏内上线"寻迹耀州"主题站,复刻药王山、溪山胜境、照金香山等文化地标,开发孙思邈主题剧情副本 [4] - 围绕"药王"孙思邈制作专题宣传片,构建"线上展映+用户互动"全域传播矩阵,开展"玩转耀州"文旅专线宣传 [4] 文化IP开发与推广 - 宜君县推出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城市IP"药谷奇遇记",将黄芩、党参等草药转化为文化符号,开发服装、箱包等衍生品 [5] - 王益区挖掘地域文化,推出孟姜女IP文创产品,以"孟姜""喜良""桃礼"三大萌趣IP形象及耀瓷联名产品 [5] - 铜川策划扶持一批运用铜川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研发项目,推动形成设计、制造、营销、代理服务、品牌建设的产业链 [5] 康养旅游与特色活动 - 宜君县哭泉镇哭泉村依托旱作梯田景区,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吸引游客体验田园风光 [6] - 铜川推出康养旅居地,宜君县凭借夏季平均气温19℃的清凉和旱作梯田景观,成为避暑打卡地 [6] - 玉华宫景区推出禅意酒店与养生膳食服务,照金红色清凉旅居地结合丹霞地貌与红色文化 [6][7] - 铜川花月荟景区推出"草帽"音乐啤酒季,药王山景区开展辨识百草、制作香囊等活动,耀瓷文创园开展耀州窑刻花技艺美学之旅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