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机场
搜索文档
发挥大型机场建设带动作用
经济日报· 2025-06-24 06:07
行业动态 - 2025年第十一届中国机场建设年会在大连开幕 吸引了全球200余家民航机构 企业及逾千名权威专家参与[1] - 民航业作为重要战略性产业 是综合立体交通的重要一环 多地正以枢纽建设助推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1] - 大型机场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场发动机" 在航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1] 智慧机场建设 - 通过智能驱动强化日常保障业务精益管理 打造智慧运营新范式 提升服务质量[2] - 机场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新技术 赋能各类运行场景 实现信息系统个性化 精细化 可视化[2] - 通过集成化管理机场生产经营信息 实现内外部信息共享 提高生产 经营 运输 管理效率[2] 新机场建设理念 - 新建机场应坚持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并重 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2] - 航站楼设计需融入当地文化元素 突出地域特色 同时注重减震设计提升安全性[3] - 践行"平安 绿色 智慧 人文"的"四型机场"建设理念 采用绿色技术实现节能与增效双赢[3] 服务质量提升 - 以服务质量提升为核心 打造卓越出行体验 优化旅客服务流程[2] - 把握好客户需求这条"主线" 构建产品体系"一张网" 充实产品服务供给[2]
西北首座L4全自动登机桥系统落地兰州中川机场
中国民航网· 2025-06-07 12:02
智慧机场建设 -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启用行业最高等级L4远程自动对接撤离模式,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全流程自动化登机桥运行体系 [1] - 自动化系统将飞机对接时间压缩至50秒内,节省65%人力资源 [1] - 系统实现三维可视化远程操控,桥体与飞机舱门对位误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 [2] 技术创新 - 项目团队首次在国内实现登机桥钢结构应力监测、激光导航定位、AI风险预警三大系统的国产化集成创新 [4] - 系统搭载智能数据分析平台,累计采集23万组运行数据,能自动识别7种主流机型的舱门位置特征 [4] - 在侧风风速12米/秒的复杂条件下仍能保持精准对接,具备"边运行边进化"的智慧化特性 [4] 运营效率提升 - L4模式相比传统L2人工模式对接效率提升40%,旅客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8分钟 [4] - 通过集中控制中心集约化管理,年节约运行成本超800万元 [4] - 构建"远程集中控制+现场应急支援"体系,高峰时段动态调配资源使整体保障能力提升30% [5] 项目管理与培训 - 累计召开12次全流程模拟推演会,针对8类典型风险场景制定13项专项管控措施 [4] - 采用VR模拟与真机实操结合的培训模式,32名操作员人均完成120学时高强度训练 [4] - 项目创新构建"设计-建设-调试-验证"全周期协同机制,深度融合行业标准 [3][4] 战略意义 - 为"一带一路"沿线智慧机场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兰州方案" [1] - 推动机场运行管理模式变革,实现登机桥系统跨区域协同调度 [5] - 作为古丝绸之路节点,以智慧化转型重塑空中门户形象 [5]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上线航ETA精准预测模型 误差率低于行业近五成
中国民航网· 2025-05-19 10:48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ETA精准预测模型上线 模型背景与重要性 - 航班预计到达时间(ETA)是机场资源调度的关键参考依据,直接影响机位、车辆和人员配置效率[1]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作为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和4F级国际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达4703万人次(同比+13.7%),货邮吞吐量29.05万吨(同比+9.3%),起降架次33.18万(同比+7.1%)[1] - 业务量持续增长对运行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机场联合悦泰公司、民航二所研发ETA模型并纳入三期信息集成系统[1] 技术实现原理 - 模型通过解析航路信息、标准仪表进离场图等数据,在航班起飞后即刻启动动态轨迹估算[2] - 结合ADS-B系统实时飞行数据,采用航迹预测模型与电子围栏算法生成4D飞行轨迹(时间/高度/速度/位置)[2] - 设定走廊口、进近定位点和跑道等固定点参数,通过滚动更新ETA规则持续优化预测精度[2] 运营成效 - 2024年模型已执行28298架次航班,平均误差时间仅0.47分钟,较行业标准降低3.09分钟(误差率下降47.57%)[3] - 累计缩短航班等待时间1457小时,显著提升地面保障效率并节约资源成本[3] - 实时动态信息发布助力旅客行程安排,推动"智慧机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3]
深圳机场(000089) - 2025年5月1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6 17:24
机场产能与跑道情况 - 民航局批复深圳机场高峰时刻容量标准为 65 架次/小时,两条跑道同时运行已按此标准编排时刻,产能充分释放,且民航局尚无起降班次考核产能利用率的做法 [1] - 三跑道明年投产后,深圳机场高峰时刻容量标准有望提升,具体以民航局批复为准 [1] 成本结构与管控 - 2024 年公司在旅客吞吐量增长 16.6%情况下,营业成本增幅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营业收入增幅大幅高于成本增幅,成本管控效果好,不存在成本在关联公司列支情况 [2][5] 航站楼与融资 - T2 航站楼规划设计及投资方案暂未确定,若有进展会及时披露 [2] 航线收入与合作 - 国际航线收入占航空性收入及地面服务收入的比例为 22%,已确认阿联酋航空 7 月 1 日开通“迪拜 - 深圳”往返客运航线,未来将引进更多外航 [2] 免税业务发展 - 随着国际客流恢复和商品品类丰富,免税经营稳中向好,后续将推进点位优化,加强与本土科技品牌合作 [4] 旅客吞吐量目标 - 公司正在编制“十五五”规划,预计未来三年旅客吞吐量总体增长,将按定位与大湾区其他机场协同发展 [4] 区域协同发展 - 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与深圳机场半小时通达,江门至深圳机场通行时间缩短至 1 小时,中山、江门航空港服务旅客人数同比大幅增加 [6] 智慧机场建设 - 深圳机场在四型机场建设中持续投入,“一证(码)通行”试点成果获民航局公安局认可,深安有礼服务品牌通过 CAPSE 5C 认证,“易安检”模式获国家发明专利认证及相关奖项 [6] 股东回报 - 2023 - 2025 年,公司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 45%,2024 年度董事会提议每 10 股分派现金股利 1.2 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 55.55%,共计 2.46 亿元,待股东大会审批通过后实施 [7][9] 低空经济领域 - 1 月 18 日公司与中机寰宇认证检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低空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持续寻求合作机会,有进展会及时披露 [9] 双流机场投资 - 受外部环境和天府机场分流影响,双流机场投资收益亏损,目前已完成 T1 航站楼提质改造,恢复双航站楼运行,预计今年经营业绩大幅改善 [3][9]
2025超级枢纽博览会核心战略引擎揭晓
中国民航网· 2025-04-24 10:51
2025年超级枢纽博览会(Super Terminal Expo)全面升级,以 "定义亚洲未来交通枢纽" 为核心使命,聚 焦客货多式联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链条,为行业提供从战略布局到商业落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规模升级 机场对话:以圆桌会议推动协同创新 加入2025超级枢纽博览会,参与"高端闭门圆桌会议",与全球机场规划师、咨询顾问、政府部门、地勤 服务商及航司高管深度协作: 活动亮点 01 围绕航空、铁路、港口与公路的深度融合,本届展会打造 "多式联运创新生态圈" ,汇聚全球顶尖技术 方与决策者,破解枢纽衔接痛点、优化资源调度效率,推动亚洲交通网络从割裂走向协同,为绿色零碳 目标提供可复制路径。 查看2024展商列表:https://exhibitors.informamarkets-info.com/event/STE2024 (可复制到浏览器) 02 直面痛点:围绕规划冲突、运营效率、政策壁垒等核心挑战,展开无保留对话; 破解困局:通过跨角色视角碰撞,共同制定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预见趋势:捕捉智慧机场、低碳转型、旅客体验升级等前沿风向标; 生态链接:与机场全产业链决策者建立战略级合作,共塑行业未来。 ...
威海广泰与SATS签署三年合作协议,技术出海领航全球绿色机场升级
证券时报网· 2025-04-07 18:43
国际化合作进展 - 公司与新加坡新翔集团(SATS)签署为期三年的谅解备忘录(MOU),共同推动电动化地面保障设备(GSE)在全球机场的应用落地[1] - 合作内容包括中型电动牵引车等定制化设备的联合测试和产品优化,覆盖设备部署、操作培训、技术维护等多个维度[1] - 此次合作标志着公司从"设备输出"向"技术服务输出"全面转型[1]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地面支持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将达到271.17亿美元,2022-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6.9%[2]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强调清洁能源驱动的地面保障设备有助于减少机场停机坪碳排放和噪音污染[2] - 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带动机场设施和地面服务设备更新换代需求[2] 公司竞争优势 - 产品已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美国和加拿大),服务超1000家机场客户[3] - 拥有无人驾驶行李牵引车、电动登机梯等高技术产品,获得欧洲和亚太客户青睐[2] - 具备强大自主研发能力和规模化生产优势[2] 全球市场布局 - 海外布局涵盖东南亚、欧洲、中东、拉美等关键市场[3] - 计划扩大东南亚、中东、欧洲市场份额,锚定"智慧机场"与"可持续航空"两大方向[3] - 采用"深度嵌入式合作"模式,派驻工程团队协助客户开展人员培训与运维支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