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商业化

搜索文档
长盈精密(300115):消费电子新能源双轮驱动 机器人成长可期
新浪财经· 2025-05-29 10:33
核心观点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24.70元,基于2025-2027年EPS预测分别为0.65/0.81/0.93元,BPS分别为6.39/7.02/7.74元 [1] - 公司深耕消费电子领域,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业务产能布局完成,机器人赛道积极拓展 [1] 消费电子业务 - Apple Intelligence深度集成于macOS Sequoia,有望驱动用户换机需求 [1] - 三星、小米、荣耀等安卓厂商高端机型积极导入钛合金材料,钛合金手机中框或成主流 [1] - 公司深度绑定苹果大客户,已落地钛合金材料全制程工艺,预计驱动业绩增长 [1] 新能源业务 - 2017年起与特斯拉合作,现拓展至PSA、戴姆勒奔驰、上海汽车、宁德时代等客户 [2] - 上海临港、四川宜宾、江苏常州生产基地配合客户产能布局,产能释放后业绩有望加速成长 [2] 机器人业务 - 与特斯拉、Figure AI等头部厂商合作,2025年人形机器人订单进入量产阶段 [2] - 下游客户导入及产品品类拓展将推动机器人业务快速增长 [2] 催化剂 - 钛合金结构件加速渗透 [2] - 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加快 [2]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格斗赛举行;豆包上线实时视频通话功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09:12
市场表现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下跌1.94%,持仓股天淮科技上涨2.33%领涨,恒玄科技下跌8.96%领跌 [1] - 机器人ETF(562500)下跌0.94%,持仓股信邦智能下跌7.13%领跌,当日交易金额6.97亿元,换手率5.26% [1] 行业动态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将于5月25日举行,宇树G1人形机器人展示格斗动作 [1] - 智元机器人完成新一轮融资,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资61.8909万元成为新股东,上汽等老股东增资 [1] - 字节跳动豆包AI上线实时视频通话功能,支持基于真实场景的实时问答互动,并接入联网搜索能力 [2] 机构观点 - 招商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端正积极推动商业化,工业领域已步入量产阶段,但全面商业化需在"更智能"与"低成本"两方面突破,建议关注供应链投资机会 [2] 产品信息 - 机器人ETF(562500)为全市场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主题ETF,覆盖中国机器人产业 [2]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聚焦AI产业,具备20%涨跌幅和中小盘弹性特性 [3]
对话智元灵犀总裁魏强:机器人现阶段打价格战还为时尚早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10:09
公司动态 - 智元机器人宣布全新灵动机器人灵犀X2开启合作伙伴招募,该产品采用自研硅光动语多模态大模型,具备环境感知和多模态交互能力,适用于文娱表演、展厅讲解、科研教育、康养陪伴等场景 [2] - 灵犀X2包含三个版本:X2(交互版)、X2 Pro(探索版)、X2 Ultra(旗舰版),整机标配25-31个自由度,具备拟人步态、语音对话、触摸反馈、情绪表达等功能 [5][6] - 产品可选配高阶运控功能包和高阶交互功能包,升级了舞蹈、太极、多模态交互等进阶技能,在文娱表演等场景具有突出优势 [8] - 公司产品线分为三条:远征业务线(全尺寸机器人)、灵犀业务线(半尺寸人形机器人)、精灵业务线(轮式双臂机器人) [10] - 公司计划2024年二季度发布四足机器人产品灵犀D1,面向教育场景和细分场景二次开发 [10] 技术创新 - 灵犀X2具备业内首创的主动交互能力,即使人不说话也能根据场景主动发起交流 [8] - 公司定制了私有模型-硅光动语多模态大模型,可根据环境状态、视觉、语音等输入信息进行复杂场景理解 [10] - 技术栈布局包括大脑(多模态大模型)、小脑(感知算法、slam算法、规控算法)和本体(自研关节驱动器和力矩传感器) [11] - 相比通用模型,定制模型在人形机器人场景中主动交互能力更强,更符合用户需求 [11] 市场表现 - 2024年1-4月数字产品线上销售额增长8.4%,其中智能机器人同比增长87.6% [2] - 2024年1月公司实现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下线 [2] - 预计灵犀X2出货量可能达到几千台,2024年下半年开始批量量产,三季度末四季度初上市 [15] - 产品定价区间在十几万到三四十万,根据不同配置和服务有所差异 [15] 行业趋势 - 2025年被称为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商业化意味着产品商业逻辑可闭环 [16] - 目前消费级机器人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产品成熟度和用户认知尚未到位 [4][13] - 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面临三大挑战:用户预期偏高、场景复杂度高、成本偏高 [14] - 公司采取B2B2C策略,先从B端场景部署应用,再拓展更多场景 [13][14] 竞争格局 - 行业存在同质化问题,健康市场应围绕运控、交互、作业三个维度不断迭代 [16] - 相比竞品,灵犀X2优势在于提供多种可选配置和二次开发平台 [12] - 公司不参与价格战,现阶段重点是给用户带来价值而非优化成本 [16]
报名!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思宇MedTech· 2025-05-23 19:19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拟于 2025年9月4日-5日 在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召开。 前两届回顾如下: 首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成功举办! 领跑未来!2023MedRobot手术机器人行业大奖颁发! 干货满满!第二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Day1 暨MedRobot行业颁奖典礼 一、活动日期 2025年9月4日-5日(星期四、五) 二、活动地点 北京市 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 三、议程设计如下(暂定) 手术机器人与医疗成果转化:第二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Day2 颁奖典礼:33家企业获得2024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大奖! 第三届主题侧重 商业化、出海、科研与医工交叉、手术机器人供应链及生态构建, 并设计更多小范围交流环 节;有颁奖环节;设立产品展区。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Global Medical Robotics Conference 2025 多位领导致辞 《全球手术机器人行业报告2025》发布 2025手术机器人行业大奖.颁奖仪式 手术机器人商业化路径: 全球市场对比与最佳实践 医院采购决策全解析:手术机器人如何进入医院? 资本寒冬下的融资策略:手术机器人企业如何突围? 手术机器人如何实现从技 ...
机械设备行业深度报告: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开始启动
新浪财经· 2025-05-23 18:42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 人形机器人已发展至第三阶段,具备初步智能及人机交互功能,长期来看机器替人具备成长确定性 [1] -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于2022年10月发布,身高1.72m,体重57kg,可负载20kg,最快运动速度8km/h,身体共有28个自由度 [1] - 人形机器人采用弹簧负载设计与6种类型执行器,关节采用仿生学设计,手部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拥有11个自由度 [1] 人形机器人零配件组成 -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种类多、成本高,主要包括动力总成系统、电池系统、电驱系统、智能感应系统、结构件等 [1] - 动力总成与智能感应系统价值量占比较高,相关零部件厂商有望深度受益 [1] 空心杯电机发展 - 空心杯电机运用于机器人"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未来电机发展方向 [2] - 空心杯电机最初因价格高难以商业化,1960s后因汽车制造商采用成为受欢迎产品 [2] - 空心杯电机提供更轻、更敏捷的机器人所需效率和功率密度,将随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逐步放量 [2] 智能传感器市场 - 机器人感知能力采用智能传感器方案,2019-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从738.9亿元增长至133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5.96% [2] - 2024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达1551.2亿元 [2] - 国产智能传感器份额逐步提升,已初步形成优势明显的企业,但行业仍较分散,核心芯片供给能力不足 [2]
首创证券: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开始启动 核心零部件厂商有望深度受益
智通财经网· 2025-05-23 11:56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阶段 - 人形机器人产业已进入第三阶段 具备初步智能及交互功能 长期"机器替人"趋势明确 [1] - 特斯拉Optimus采用仿生关节设计(28个自由度)和空心杯电机技术 推动行业降本提速 [1] - Optimus身高1.72m 体重57kg 可负载20kg 最快运动速度8km/h 采用弹簧负载设计与6种类型执行器 [1] 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与商业化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启动 未来市场空间大 [1] - 与工业机器人相比 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种类多 成本高 主要包括动力总成系统 电池系统 电驱系统 [2] - 动力总成与智能感应价值量占比较高 相关零部件厂商有望深度受益 [2] 核心零部件技术发展 - 空心杯电机是灵巧手关键部件 提供更轻更敏捷的机器人所需效率 将随特斯拉量产逐步放量 [3] - 空心杯电机自1930s发展至今 1960s因汽车制造商采用成为最受欢迎电机产品之一 [3] - 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从2019年738.9亿元增长至2023年1336.2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5.96% [4] - 2024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达1551.2亿元 国产化率逐步提升 [4] 技术应用与产业链机会 - Optimus手部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 拥有11个自由度 关节模拟人类关节与肌腱形态 [1] - 国产智能传感器已初步形成优势企业 但行业分散 核心芯片供给能力仍待提升 [4]
瞄准商演、导览场景,智元灵犀X2“上架”勇闯商业化
第一财经· 2025-05-21 21:29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差异化定位和全栈化生态能力是公司当前的核心竞争优势[1][9] - 通过B to B to C模式推动商业化落地,合作方为B端客户,面向C端交互场景[7] - 生态布局包括硬件销售、大模型和数据服务,并通过开源、合作、投资扩展生态[8] 产品商业化进展 - 灵犀X2机器人瞄准文娱商演、展厅讲解等新场景,避开竞争激烈的科研教育赛道[2][6] - X2提供交互版、Pro探索版和Ultra旗舰版,价格区间为十几万到三、四十万,采用差异化配置策略[4] - Pro和Ultra版本支持自主导航、灵巧手、遥操等选配功能,适应复杂现实场景[5] - 预计到2026年底X2出货量达大几千台[7] 产品技术特点 - X2主打"生命感",身高1.3米,全身25-31个自由度,头部设计支持点头摇头等动作[4] - 基于硅光动语大模型实现主动交互,检测人类靠近时可主动打招呼[4] - 开放接口支持从关节控制到模型算法的二次开发,积累场景数据反哺技术迭代[7] 行业竞争与挑战 - 文娱、展厅场景中人形机器人应用仍处早期,交互生硬是行业普遍痛点[6] - 需在开放场景中同步推进技术成熟度与成本控制,当前行业未到价格战阶段[7] - 工程化迭代能力是未来市场竞争关键,需通过实际场景试错加速效率[9] 生态合作与融资 - 已完成八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三花控股、卧龙电气、比亚迪等产业链企业[8] - 与富临精工设立合资公司安努智能,聚焦机器人应用系统解决方案[8] - 战略注资浙江希尔机器人,强化产业链协同[8] - 开源X1机器人和AgiBotWorld数据集(含百万真机数据)推动生态建设[8]
小尺寸人形机器人为商业化打头阵,市场天花板有多高?
南方都市报· 2025-05-21 18:59
场景需求明显和价格优势是小尺寸机器人得以率先商业化落地的基础。业内通常将成年男性身型的大尺 寸机器人,作为未来适用于汽车制造等工业场景的款式,而小尺寸机器人更多应用于科研教育、文娱商 演、展览讲解等轻量化的场景。 小尺寸人形机器人细分市场的竞争加剧。5月21日,智元机器人灵犀业务线总裁魏强在媒体沟通会上宣 布,于5月22日开始招募合作伙伴,探路灵犀X2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按照不同配置,这款身高约1.3米 的机器人的价格范围在10多万到40万之间。 据南都记者观察,当前市面上热销的人形机器人多为小尺寸——如凭借北京亦庄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出圈 的松延动力N2机器人,销量突破千台;和"甲亢哥"斗舞的众擎机器人PM01身高也仅1.38米,订单数量 已有数百台。 记者了解到,在展厅场景,智元已和中国移动合作布局灵犀X2。智元方面解释,引入人形机器人充当 讲解员,是为了解决当前专业人员招聘难、讲解员专业知识不全面、对新产品新知识学习时间长等痛 点。 松延动力董事长姜哲源近日向南都记者表示,对教育科研和展览文旅场景的客户而言,大尺寸人形机器 人并不能带来价值的显著提升,反而成本会大幅攀升。从外部市场情况看,卖得最好的人形机器 ...
国金证券: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加速 建议关注国内产业链龙头
智通财经网· 2025-05-20 10:48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概述 -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智能机械装置,通过电机、传感器、控制系统等技术协作增强或恢复人体运动能力,应用于军事、工业、医疗、民用等领域 [1] - 按结构分为上肢、下肢和全身外骨骼机器人,按驱动方式分为液压、气压、电机和混合驱动,按关节分为单关节和多关节 [1] - 外骨骼机器人是多系统集成,包括传感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机械系统和动力系统 [1] - 行业发展历经1960-1980年技术探索、1980-2000年平缓发展、2000年后技术突破阶段,应用范围扩展至军用、医疗、民用、工业等领域 [1] 2025年商业化加速驱动因素 - AI技术进步提升智能化水平,使外骨骼能精准判断行走意图并计算关节力矩,碳纤维和铝合金材料应用实现轻量化,提高舒适性和续航 [2] - 登山辅助场景租赁模式兴起,2025年五一期间黄山、泰山等景区已推出外骨骼辅助爬山服务 [2] - 2025年初创企业融资加速,助力产品线拓展和核心技术升级,推动量产进程 [2] 下游应用场景分析 - 康养领域:全球每年新增脑卒中患者1700万人(中国250万人),外骨骼可用于康复训练帮助恢复行走能力 [3] - 工业领域:中国工业从业者1.14亿人,外骨骼可减轻负重并提升效率 [3] - 户外运动:2026年全球探险运动参与人数预计达13.6亿人,外骨骼适用于登山、越野跑、滑雪等场景 [3] - 军事领域:外骨骼可增强单兵作战能力和后勤保障效率 [3] 国内企业技术进展 - 上市企业如振江股份、翔宇医疗、伟思医疗等已取得相关技术专利或处于测试阶段,部分公司推出康复专用机器人 [4] - 多数初创企业处于Pre-IPO阶段,凭借核心算法和元器件研发沉淀实现产品商业化落地 [4] - 2025年初创企业融资加速将推动技术研发与市场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 [4]
【医药】商业化进程有望加速,关注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领域应用——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20250518)(王明瑞/吴佳青)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19 17:14
行情回顾 - 医药生物指数上周上涨1.27%,跑赢沪深300指数0.16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综指0.35个百分点,在31个子行业中排名第11 [3] - 港股恒生医疗健康指数上周收涨0.57%,跑输恒生国企指数1.35个百分点 [3] 上市公司研发进度跟踪 - 百济神州的注射用BGB-B455、康诺亚的CM336注射液的临床申请新进承办 [4] - 迪哲医药的DZD8586片、康弘药业的KH607片的IND申请新进承办 [4] - 三生制药的SSGJ-707、正大天晴的TQB2102正在进行三期临床 [4] - 康宁杰瑞的KN060正在进行二期临床 [4] - 绿叶制药的富马酸LPM526000133正在进行一期临床 [4] 本周观点:外骨骼机器人商业化进程 - 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领域主要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脑卒中偏瘫康复、老龄化辅助三大场景 [5] - 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2024年规模达18亿美元,预计2030年突破1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8% [5]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外骨骼纳入高端医疗装备重点发展领域,多地医保已覆盖部分康复型外骨骼 [5] 2025年年度投资策略 - 医药产业投资需从支付视角出发,重点关注院内支付、自费支付、海外支付三大渠道 [6] - 院内支付方向看好政策支持的创新药械和设备更新 [6] - 自费支付方向看好人民群众需求扩容的血制品、家用医疗器械、减肥药产业链 [6] - 海外支付方向看好出海周期上行的肝素、呼吸道联检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