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

搜索文档
海南宁远河—藤桥河溯源活动启动
海南日报· 2025-06-22 08:58
海南宁远河—藤桥河溯源活动启动 探寻江河之源 守护生命之水 藤桥河经三亚市海棠区穿藤桥社区,流入海棠湾。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楠 编者按 从雨林向大海,古老的河流涓涓不息、奔流不止,孕育出厚重绵长世代相传的文明;从夏至到冬至,在 节气轮回中丈量岁月的长度,一场河流溯源之旅如约而至,带领我们探源河流的文明足迹,窥望人与水的古 往今昔。 继去年溯源三亚河之后,6月21日,2025年宁远河—藤桥河溯源活动正式启动。从今日起,海南日报推出 《雨林向海——从夏至到冬至海南宁远河藤桥河溯源之旅》大型系列报道,溯河而上,探寻神奇的自然景观 与生态奥秘,感受沿途村庄的历史人文,讲好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生动故事。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滋润一方土地的河流,往往被当地百姓奉为母亲河。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6月21日,夏至,正是暑气渐盛、万物繁茂生长的时节。当天,以"一场从夏至到 冬至的河流文化之旅"为主题的,宁远河—藤桥河溯源活动启动仪式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举办。 追溯河流的源头,记录河流的历史脉络、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不仅能更好地认识和保护"生态保 障"和"城市水 ...
金十图示:2025年06月19日(周四)新闻联播今日要点
快讯· 2025-06-19 21:01
工业生产 - 前五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 [4][5] - 5月当月41个工业大类中有35个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 增长面达85.4% [5]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5] - 1-5月规模以上工业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分别增长11.1%和18.3% [5] - 前五个月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0.8%和18.3% [5] - 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科技前沿领域实现突破 [5] - 大规模设备更新拉动前五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 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6个百分点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平板电脑、电动自行车、5G智能手机产量在5月分别增长30.9%、20.5%、13.4% [5] 林业发展 - 强调依法实施森林法 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6] - 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和人工林建设 [6] - 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林业科学研究 [6] - 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林下经济 [6][7]
守护蓝天碧水绿地建设美丽安徽
中国环境报· 2025-06-19 10:08
安徽省环保活动启动 - 2025年安徽省暨合肥市纪念六五环境日和"江淮环保世纪行"启动仪式在骆岗中央公园举行 [1][13] - 活动由安徽省人大城建环资委、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 [1][13] -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13] 环保主题活动 - 2025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 [3][14] - 江淮环保世纪行已连续举办32年 [13] - 活动倡议公众采取绿色生活方式 [14] 地方环保活动 - 蚌埠市举行2025年纪念六五环境日暨蚌埠环保世纪行启动仪式 [17] - 安庆市举办纪念六五环境日暨安庆环保世纪行启动仪式 [18] - 六安市各县区生态环境分局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宣传活动 [20][21] 环保产业发展 - 旌德县举办栀子花生态园开园仪式 [26] - 当地发展栀子花产业带动乡村旅游 [26] - 旌德县2017年获得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27] 环保机制创新 - 黄山市首个村级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黟县宏村镇落地 [16] - 补偿标准为水质达Ⅱ类及以上时支付10万元 [16] - 补偿金专项用于水源涵养等生态治理工作 [16] 环保志愿服务 - 长丰县举办"美丽中国我先行"主场宣传活动 [22] - 成立多支生态环保类志愿服务队 [23] - 开展环保歌曲联唱等宣传活动 [24]
紧扣四大定位 做强四大功能 贵安新区: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人民日报· 2025-06-17 05:57
贵安新区经济发展 - 2024年贵安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 同比增长21 1% 在国家级新区中位居前列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22年实现翻番 [3] - 形成数字经济 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 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集群 聚集26个大型数据中心 算力规模超81EFLOPS 智算占比超98%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高新技术企业达67家 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8%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38% [3] - 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 打造全省科技创新中心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3] - 恒力纺织等企业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 综合保税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8] 开放型经济布局 - 贸易网络覆盖142个国家和地区 累计海关备案贸易主体327家 含10亿元以上企业4家 [4] - 开通"2向3线"国际公路物流卡班 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及东南亚 建成贵安高铁站并开通沪昆高铁跨线动车 [4] - 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规模快速增长 苏贵产业园 深贵产业园等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 [4] 生态建设成效 - 海绵城市占建成区面积70 6% 人均公园绿地22 8平方米 空气质量优良率超99% [7] - 地表水水质达标率 饮用水水源达标率等7项指标实现100%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71 4% [7] - 水土保持率稳定在89%以上 开展全国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7][8] 城乡融合发展 - 建成高标准农田3 5万亩 蔬菜保供基地1万亩 行政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均超20万元 [9] - 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84 4% 供电可靠率99 95% 新建绿色建筑占比100% [9][8] - 推出1276套"免费住"人才公寓 吸引1433名青年人才入驻 [10]
我省深入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研究和保护工作
海南日报· 2025-06-14 08:16
我省深入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研究和保护工作 借力"双遗产"申报,打造世界级自然人文名片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这里有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雨林生态系统,是全球最濒危灵长类物种海 南长臂猿的家园。 借力申遗讲好海南故事 申报"双遗产"能给海南带来什么? 这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的活态传承地,以山田林草共生智慧,见证 自然生命与人类文明的深度对话。 2023年启动的"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工作,将海南再次推向国际 舞台,向世界展示海南如何传承、打造生态文明的典范,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范 例。 以申遗为契机,海南努力做到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积极推动相关规划编制、调研、展示、宣传等 各项工作,使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态与文化"家底"丰厚 海南有多少"家底",可以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 先看生态,"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提名地位于海南岛中南部的穹窿构造山区,是海南岛地 势最高的区域。层层次递的地质地貌,让这里拥有完整的垂直植被带谱,涵盖阔叶林、针 ...
贵安新区 “三年大变样” 现代化产业新城正加速形成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19:15
贵安新区经济发展 - 2023年三季度以来贵安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7个季度保持20%以上增速,在国家级新区中位居前列 [1] - 2024年贵安新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 [1] - 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168.3% [4]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8%,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8% [4] 产业布局与招商引资 - 着力打造以智算为重点的算力产业、以高质量数据集为重点的数据产业、以行业大模型应用为重点的人工智能产业 [4] - 加速培育数据清洗、数据标注等业态,加快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人工智能训练场建设 [4] - 与华为云共建国产化算力AI大模型训练平台,引进中软国际等华为云生态伙伴企业55家 [4] - 2024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突破750亿元 [4] - 近三年新开工华为云马场数据中心、建设银行数据中心等217个项目,建成贵安光谷智算产业园、网易数据中心等79个项目 [4] - 签约落地华为云智算基地、惠科光电显示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超20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400亿元 [4] 开放型经济 - 贸易网络覆盖142个国家和地区,全面深化与RCEP成员国、港澳台地区经贸合作 [5] - 建成投运贵安高铁站,开通沪昆干线跨市跨线列车 [5] -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东南亚开通"2向3线"公路物流卡班 [5] - 2024年底累计在海关备案贸易主体327家,其中10亿元以上贸易主体4家,亿元以上贸易主体25家 [5] -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探索保税研发、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动"港数黔算" [5] 生态文明建设 - 海绵城市占城市建成区面积7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2.8平方米 [6] - 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率等7项指标实现"7个100%" [6] - 水土保持率稳定在89%以上,坚决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 [6] - 贵安综保区获2024年"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称号 [6] -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81%,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 [6] -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100% [6] 城乡统筹发展 - 全面完成新区、乡镇、村庄空间规划,实现空间规划体系全覆盖 [7] - 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蔬菜保供基地1万亩、设施渔业基地3个,耕地亩均收入提升到6000元以上 [7] - 84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均突破20万元 [7] - 建立城乡一体教育发展机制,推动贵阳市优质学校与新区结对帮扶全覆盖 [7] - 全面推进医疗卫生联合体建设,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 [7]
生态童书,连接自然与童心(说道)
人民日报· 2025-06-11 16:18
生态童书的市场定位与教育价值 - 生态童书不仅是生态主题的故事书或绘本,而是用儿童语言和图画连接自然与童心的教育载体[1] - 通过引发儿童对自然生态的情感共鸣(如为受伤小鸟担心),培养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1] - 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带回家的国家公园"系列开发科学探究课程,实现内容与教育场景结合[1] 自然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 - 安徽黄山市开展"夜探自然"活动,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真实体验(如夜间观察蛙鸣、昆虫)[1] - 行业提出"走出去"实践课、"携起手"共创课和"潮起来"兴趣课三大发展方向[2] - 教育部门、出版单位与自然保护地可合作编写本土化读本,并培训复合型教师[2] 行业协同与技术应用趋势 - 需建立更多自然教育基地,形成社会合力搭建儿童自然教育桥梁[2] - 新技术应用可精准对接儿童兴趣点,使生态知识传递方式更多元化[2] - 家庭与学校协同推动"书本认知+亲身体验"的双轨教育模式[2]
经典常谈 | 从人化自然到生态限度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0 08:22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观点 -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现了对旧唯物主义机械直观和唯心主义精神外化的双重超越,强调以实践为中介的辩证自然观 [1] - 自然被界定为"优先存在的客观实在"与"人类实践的历史产物"的统一体,具有本体论的双重性 [1] - 劳动作为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过程,形成"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双向运动 [2] 劳动与自然的关系 - 劳动使自然从"纯粹的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的存在",同时自然规律内化为人类认知结构 [2] - 人类通过劳动将自身从自然界的直接依附中解放出来,能够按照任何种的尺度进行生产 [2] - 自然界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类在自然物质中铭刻目的性 [2] 工业化与生态危机 - 近代工业化将自然纳入价值增殖体系,导致"自然的社会化"与"社会的自然化"双重过程 [3] - 资本主义生产破坏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使自然要素成为资本循环的环节 [3] - 技术发展服务于资本增殖时会导致异化,出现"技术的胜利以道德败坏为代价"的价值悖论 [3] 生态限度的辩证逻辑 -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但超过限度时自然界会以气候异常、资源枯竭等形式"报复" [3][4] - 社会化的人应合理调节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以最小消耗在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 [4] - 生态限度既是对盲目实践的否定,也为创造性实践提供新的可能性空间 [4] 生态文明的发展 - 从原始文明的自然崇拜到农业文明的自然依附,再到工业文明的自然征服,最终走向生态文明的自然共生 [5] - 生态文明不是对工业文明的简单抛弃,而是实现人化自然与生态限度的更高维度平衡 [5] -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时期,需通过科技创新、制度保障等手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
贵州磷化集团:一场传统工业与生态保护的深度对话
中国化工报· 2025-06-09 10:50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 公司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链条,推动传统工业绿色转型 [1] - 公司构建"技术攻关—产业转化—标准引领"全链条绿色发展创新体系,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2] - 2024年公司明确12项环保重点任务,涵盖源头治理到末端循环利用,全面攻坚环境问题 [2] 环保投入与技术革新 - 2024年公司投入环保资金超7亿元,通过工艺革新和设备升级实现清洁化转型 [3] - 公司开展"无废集团、无废企业"建设,推动工业副产废物资源化利用,参与行业标准编制 [3] - 公司完成工业副产废物统计分析,逐类进行价值化研究,启动多项废物利用技术研究 [3] 磷石膏综合利用突破 - 公司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从2018年53%提升至2024年78.62%,远超国内平均水平 [4] - 开发新型互锁式精度模块建材并成功应用,建成全球首套年产2.5万吨无水石膏母粒生产线 [4] - "1468"循环经济项目成功投运,年处理磷石膏140万吨并联产硫酸和水泥,形成产业闭环 [4] 碳减排成效 - 2024年公司工业产值万元碳排强度同比下降11.30%,提前完成国家碳达峰要求 [5] - 碳排履约余量超7万吨,预计交易盈余收益超700万元,取得9个产品碳足迹证书 [5] - 参与制定磷酸盐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完成厂区绿化16万平米 [5] 行业示范效应 - 公司成为全球磷化工行业资源化利用典范,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提供实践样本 [4][6] - 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生产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
天蓝 水碧 山青“三重奏”
中国环境报· 2025-06-09 09:43
生态环境质量 - 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居全国前列 [1] - 9个中心城市、88个县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9.1% [3] - 贵阳市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四 [4] - 全省地表水水质总体为优,主要河流222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99.1%,23个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7] 空气质量改善措施 - 贵阳市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预报体系和"天、空、地"一体化的外场综合观测系统 [4] - 贵州推出一系列制度方案,包括调整产业、降尘控车、压减燃煤、联防联控等举措 [4] - 2024年7月印发实施《贵州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细化29项具体措施 [4] - 从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到重点工业企业持续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5] 水资源保护 - 黔东南州通过综合治理、协作保护、景区联动等措施加强舞阳河流域治理与保护 [7]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舞水(舞阳河)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7] - 贵州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实施一揽子计划和一系列措施 [8] - 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黔西南州跻身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30名 [8]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 2024年全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266.14万吨,综合利用量为8838.25万吨,处置量为1880.72万吨 [10] - 全省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约358.94万吨/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13.10万吨/年 [10] - 六盘水市水城区杨梅片区煤矸石填沟造地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预计可消纳约100.2万吨煤矸石 [10] - 2024年8月发布《贵州省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技术指南(试行)》,实施第一批6个试点示范项目,拟消纳煤矸石约1300万吨 [11] 生态修复与资源转化 - 2024年全省生态修复消纳磷石膏721万吨,占全部消纳量的61% [12] - 推进实施清镇市莲花寺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遵义市铝业赤泥土壤化边坡治理与基干土制备等项目,拟消纳赤泥约20万吨 [12] - 建成"焙烧法""水洗法"锰渣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年处理锰渣160万吨 [12] - 单株碳汇项目已惠及全省668个村1.2万户,共开发479.8万余株林木,年可售碳汇量4797万千克,开发金额1439.3万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