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航运

搜索文档
向海而兴 智创未来
齐鲁晚报· 2025-06-26 06:00
战略定位与规划 - 青岛港作为北方第一大港、全球第五大集装箱港,正深度赋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是打造东北亚航运枢纽中心[2][3] -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举措,包括新发展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2] - 公司提出"三个必须"原则:必须反应快、必须抓提前、必须质量高,推动规划落地[2][3] 机制创新与政策支持 - 青岛市委市政府牵头成立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下设9个专项部门,市委主要领导挂帅[3] - 专班成立以来已召开20余次专题会,解决30余项实际难题,包括航线补贴政策和重大项目审批[3] - 青岛市多部门在项目审批、用海预审、通关效率等方面提供"全链条"支持[4] 基础设施建设 - 2025年新开工1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770亿元,涉及专业化码头、集疏运体系等领域[4] - 董家口港区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后,港区货物吞吐能力将突破7亿吨[4] - 前湾港区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72亿元,新增年通过能力600万标箱[4] - 董家口至五莲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建成后,铁路集疏港能力将提升至8000万吨/年[4] 航线网络拓展 - 2025年1-5月新增航线8条,航线总数突破230条,稳居北方港口首位[3] - 2024年新增"一带一路"航线13条、外贸航线18条[5] - 内陆港总数达51个、海铁联运线路83条,河南、陕西半数以上出口货物从青岛港出海[5] 数智化转型 - 自动化码头桥吊单机效率达62.62自然箱/小时,第13次刷新世界纪录[5] - 研发AI识别动态切层电子船图技术,精准定位40余种纸浆尺寸[5] - 建成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玉衡",接入DeepSeek大模型,实现从单点智能到全局智能[6] - 2024年通过国家数据管理能力(DCMM)稳健级认证,干散货作业数据资产入表[6] 绿色转型 - 成功完成中国北方港口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加注1300吨B24生物燃料油[6] - 自主研发全国首个集装箱碳足迹核算平台[7] - 港区短倒车辆100%清洁能源替代,投用20辆氢能集卡[7] - 2024年岸电接电量超1000万kWh,同比增长540%[7] - 预计2025年底具备甲醇、LNG"船对船"加注能力[7]
新华鲜报|踏浪而行!第15个海员日致敬海上贸易“守护人”
新华社· 2025-06-25 16:22
海员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注册船员总数达203.58万人同比增长2.7% 其中海船船员97.01万人同比增长2.8% [1] - 2024年新增2.3万名航海院校学生 5.8万名船员接受晋升培训 2.9万名完成特殊船舶培训 3.6万名见习船员实践成长 [1] - 2024年外派船员超16万人 中国船员证书获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认可 [4] 海员技能培养体系 - 2024年重点推进绿色航运培训 出台《航运企业电池动力船舶船员培训实施指南》 扩大双燃料船舶订单式培养 [3] - 前瞻性布局海上自主水面船舶(MASS)和风力辅助动力等新业态船员培养研究 [4] - 第六届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展示水上操艇等专业技能 [3] 海员行业贡献 - 2024年服务国内船舶16.7万艘 完成98亿吨货物运输 保障2.6亿人次旅客出行 [5] - 服务近万艘国际船舶 保障粮食能源等战略物资运输 [5] - 承担全球90%以上国际贸易运输 支撑船舶制造远洋渔业等产业发展 [6] 行业重要地位 - 高素质海员队伍是保障中国航运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6] - 在极地航道开发等重要任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6] - 作为航运业核心资源对全球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6]
金融与航运双轮驱动,中行上海市分行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破浪前行
第一财经· 2025-06-18 15:06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展 - 上海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达5150.6万标准箱,创全球港口发展史最高纪录,连续15年蝉联世界第一 [2] -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上海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三,与新加坡、伦敦组成"第一梯队" [2] - 2024年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强调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目标 [7] 金融机构支持举措 - 中国银行与中国人保联合推出29项具体举措的《工作方案》,覆盖航运安全、贸易便利化、绿色转型三大领域 [2] - 创新"货运险+出口信用险+出口产品责任险+银行贷款"的"3+1"一揽子服务,已为近百家航运企业提供服务 [3] - 中行上海市分行设立航运金融中心,构建三级服务体系,推出专属在线结算产品实现"一点接入,全球响应" [5] 物流枢纽建设 - 国家发改委布局229个国家物流枢纽,上海入选港口型、空港型等四类枢纽 [4] - 中行上海市分行深度参与上港集团宝山罗泾港改建项目,提供枢纽建设融资支持 [4] - 为5A级物流企业搭建本外币资金池体系,实现45个集团账户T+0实时归集,年资金周转效率提升35% [6] 绿色与数字化转型 - 推出国内航运业首单15亿元ESG挂钩银团贷款,利率与低碳转型绩效挂钩 [7][8] - 开发"航运直通车"等数字结算产品,累计服务超万户企业,实现运费全流程线上化处理 [8] - 计划推动电子单证融合、船舶保险数字化方案,探索碳排放额度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 [9] 跨境金融服务 - 构建"跨境金融生态圈",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及境外机构"引进来" [3] - 依托上海金融要素市场聚集优势,拓展航运生态圈服务体系 [3]
山东政商要情(6.8—6.15)
经济观察网· 2025-06-16 11:31
山东省财政支持民营经济 - 山东省出台50条财政新政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涵盖10个方面 包括支持创新发展 转型发展 拓宽融资渠道等[2] - 政策特点包括系统集成 精准施策 财金联动 稳定预期 旨在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2] - 山东省民营经济主体占全省市场主体99% 新政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强化要素保障[2] 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 山东省新设10亿元人工智能基金 重点投向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3] - 基金将补链强链 重点投资产业链上游基础技术与核心组件及中游硬件制造环节[3] - 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年均增长超30% 集聚骨干企业近1000家 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千亿元[3] 青岛市国企整合 - 青岛出台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 推动"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4] - 2025年青岛市属企业谋划推动重大项目87个 年度计划投资约300亿元[4] - 青岛将推动重点领域重组整合 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5] 青岛公积金新政 - 青岛扩大公积金提取范围至二手房首付款 购房人父母及子女可一并提取[6] - 新增更新电梯提取情形 房屋所有权人及亲属可提取公积金用于加装或更新电梯[6] 济南国际茶博会 - 济南将举办第十九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设1500个展位 吸引800余家茶企参展[7] - 博览会涵盖六大茶类 新茶饮 茶科技等全产业链产品 主题为"茗聚泉城·茶香天下"[7] 山东旅游列车 - "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调整为每日开行 周末及节假日客座率达80%以上[8] - 列车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 将优化开行方案并推出更多特色线路[8] 青岛港生物燃料加注 - 青岛港完成北方首单国际航行船舶生物燃料油加注业务 加注1300吨B24生物燃料油[10] - B24燃料由24%生物柴油与76%传统燃料油混兑 可降低约20%碳排放[10] 纯电动力内河船舶 - 山东新能船业为法国达飞建造182TEU纯电动力内河集装箱船 首次出海[12] - 船舶搭载4个1959千瓦时可更换电池 年运输量超5万标箱 预计年减碳778吨[12] 渤海油气平台 - 垦利10-2油田群中心处理平台完成浮托安装 为渤海最重最大海上油气平台[13] - 平台采用420兆帕高强钢轻量化设计 探明地质储量超1亿吨 预计年内投产[13] 特锐德数字能源 - 特锐德推出66kV新能源升压箱变及环保型气体柜 覆盖新型电力系统各场景[14] - 66kV箱变集成72 5kV环保型GIS设备 环保型气体柜采用新型绝缘介质替代SF6[14] 电池再生利用产业 - 青岛城运控股与赣锋锂业等成立赣锋云衢 打造电池回收梯次利用产业化平台[15] - 公司聚焦新能源电池研发 供给 销售环节 以青岛为支点拓展全国市场[16]
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签约额超400亿元
新华网· 2025-06-12 20:45
博览会签约项目 - 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签约重点项目70个,投资总额超400亿元,将带来新增外贸进出口额超60亿元 [1] - 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35亿元建设专业化海洋系泊及配套产品研发制造基地 [1] - 国能(天津)航运有限公司投资超20亿元新增11条船近70万载重吨运力 [1] - 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与宁德时代电船科技有限公司研究设立电动船舶研发、生产制造和应用平台 [1] - 中石油(天津)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亿元加快北方外贸船燃加注中心建设 [1] - 天津东疆管委会联合多家机构推进船舶落户东疆营运"协同联办",打造专业化航运营商环境新高地 [1] 博览会概况 - 博览会以"航通天下 运行未来——共迎开放合作新机遇"为主题,聚焦航运全产业链 [1] - 设有国际港口、国际船东、绿色智慧航运等9大主题展区,总面积超5万平方米 [2] - 吸引440余家企业、知名港口和行业协会参会,20余场专业活动同步举行 [2] 行业影响 - 签约项目涉及海洋装备制造、港航物流、口岸贸易、绿色燃料、航运金融等领域 [1] - 优质项目将有效赋能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加速港产城融合进程 [1] - 博览会旨在打造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航运领域盛会和合作交流平台 [1]
【财经分析】航运租赁在挑战中稳健前行 仍需合力穿越风浪
新华财经· 2025-06-12 20:16
东疆融资租赁里程碑 - 天津东疆综保区迎来第1000艘租赁船舶,成为全球级船舶租赁中心,与新加坡、香港等国际航运中心比肩 [1][2] - 最新签约项目为浮式天然气液化装置船,总投资18亿美元,租赁融资12亿美元,创国内跨境联合租赁项目金额和参与成员之最 [2] - 东疆船舶租赁业务中逾半数船舶由中国船厂建造,反映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船舶制造国和船东国 [2] 航运租赁市场动态 - 全球航运信贷融资景气指数2023年达62分,同比上升1点,天津金融租赁公司水上交通运输设备资产余额1523.11亿元,较年初增长2.14% [4] - 国际海事组织净零排放法规推动新造船市场景气度提升,租赁公司加速布局绿色船舶,如民生金租落地2艘160000TEU集装箱船 [5] - 交银金租等联合签约卡塔尔能源LNG船项目,支撑"一带一路"能源运输通道建设 [5] 行业协作与创新模式 - "银行+保险+租赁"机制实践:渤海银行、中国信保与民生金租合作跨境租赁项目,融资金额近2亿美元,形成全链条本地化运营模式 [7] - 租赁企业转向战略合作模式,如民生金租计划共建北方航运生态圈,从借贷租赁升级为风险共担 [7] - 工银租赁提出"三位一体"发展策略,结合模式创新、规模引领和风险对冲,强化国际协同 [7] 政策与区域发展 - 东疆通过政策创新和营商环境优化支持企业应对不确定性,增强中国海事金融国际竞争力 [8] - 区域探索出口租赁、联合租赁等新模式,推动中国船舶海工制造业"走出去" [2]
“4+0”模式培育船舶轮机知识型技能人才
新华日报· 2025-06-12 04:34
海洋经济与人才培养 - 建设海洋强国是国家战略重要支撑 江苏作为造船大省肩负引领船海产业升级重任 但面临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 [1] - 船舶海工产业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 江苏推进造船业"智改数转"亟需懂理论精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 联合培养模式创新 - 两校2012年启动"4+0"高职本科联合培养试点 旨在打通职业教育"断头路" 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2] - 引入KSAO人力资源模型 构建含26个模块72门课程的立体化体系 开设《智能机舱》等新课 必修《工程导论》引导学生参与科研 [3] - 打造"课堂—实船—赛场"三位一体教学场景 80%专业课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模式 100%学生获职业资格证 [4] 产教融合实践 - 组建多元师资队伍 28名教师参与企业攻关 35名工程师与6名产业教授现场授课 乌克兰院士团队指导课程设计 [5] - 联合20所高校12家企业建设教学资源库 开发在线课程投放MOOC平台惠及全国81所院校 打造32个实习基地与5个虚拟仿真系统 [5] 培养成果与行业影响 - 毕业生95%扎根船海行业 适岗周期减半 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2% 考研升学率达19.4% [6] - 创办全国大学生船舶能源与动力创新大赛累计吸引3万余人参与 教学资源库访问量67.5万次 牵头制定全国职业学校专业标准 [6][7] - 江苏科技大学轮机工程入选国家一流专业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轮机工程技术成为国家"双高"核心专业 [6] 未来发展布局 - 开发"新能源船舶"微专业 培养契合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人才 探索中外联合办学机制提升全球竞争力 [7] - 构建"岗课赛证"四维融通综合育人新模式 助力"智能船舶""绿色航运"等产业新风口发展 [7]
【私募调研记录】久铭投资调研中集集团
证券之星· 2025-06-11 08:13
公司调研信息 - 知名私募久铭投资近期调研了中集集团 参与公司路演活动及现场参观 [1] - 受中美关税缓和影响 船公司对集装箱订单需求增加 业内订单饱满 [1] - 中长期集装箱需求挂钩全球商品贸易量 全球贸易增长带动集装箱保有量上涨 [1] - 绿色航运降速和供应链多元化趋势使周转速度变慢 支撑需求 [1] 公司业务发展 - 中集洋山从2019年开始进行智能化改造 减少人工依赖 提升生产效率 [1] - 公司抓住行业波峰机遇 实现大规模制造能力提升和更多收益 [1] - 中集洋山聚焦能源转型和低碳产业 布局单元化集成装备和新能源装备 [1] - 公司具备换电装备整站自主设计与全集成能力 [1] - 公司提供集装箱式模块化绿氢装备解决方案 [1] 机构背景 - 上海久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 是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2] - 公司秉承价值投资理念 擅长股票精选和组合风险降低等投资策略 [2] - 投研团队专注于行业及公司基本面研究 挖掘市场中潜在的投资机会 [2] - 公司严格把控风险 努力实现受托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2]
世界海洋日丨向着深蓝色的海洋启航
新华网· 2025-06-08 17:08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十四五"以来中国海洋经济占GDP比重保持在8%左右[1] - 海洋经济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蓝色引擎 涉及可燃冰开采和海上风电产业[1] - 山东海岸线占全国六分之一 正全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3] 海洋新兴产业 - 山东海洋新兴产业包括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 海洋电力 海水淡化等 已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5] - 青岛天能重工海上风电订单占比近40% 公司推进"两海战略"深耕山东海洋装备制造产业[5] - 中船发动机研发LNG 甲醇和氨燃料发动机 为21万吨散货船建造氨燃料发动机 实现全球绿色航运技术突破[5] 港口物流与航运 - 宁波舟山港连续16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 拥有200多个万吨级深水泊位 是"一带一路"重要支点[6] - 2024年1-4月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1356 8万标箱同比增9 9% 外贸出口重箱增超10% 新兴市场区域增幅超20%[7] - 2024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176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3 3亿标箱 全球前十港口中中国占八席和六席[12] 深远海养殖与渔业 - 连江县建成11台深远海养殖平台 年产量近2000吨 推动产业向深远海规模化智能化发展[14] - 全国已建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 深远海养殖水体5660万立方米 年产量47万吨 养殖产量占全球近60%[18] - 2025年一季度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4 5% 海水养殖产量增5 7% 稳产保供作用持续显现[19] 海洋科技与加工 - 连江县27家院士工作站引导企业转型功能性食品和生物医药 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支撑精深加工产业发展[14] - 莆田南日岛海域发展海上田园综合体立体循环养殖 山东荣成海洋牧场实现绿色养殖作业[3][16][20]
研判2025!中国内河水运行业相关政策、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不断优化完善,赋能经济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6 09:20
内河水运行业概述 - 内河水运是指通过国内江湖河川等天然或人工水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能耗小、运价低等优势,在推动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2]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内河航道里程仅7.36万公里,2022年末已超12.8万公里并持续增长,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居世界首位 [1][11] - 2024年全国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3.77亿吨(同比+3.9%),集装箱吞吐量4040万标箱(同比+5.2%),内河货运量约50亿吨较"十三五"末增长31.6% [1][13][15] 行业政策支持 - 2024年11月《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发展内河深水航道和大型码头 [4][6] - 2025年3月《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提出优化主干线大通道、畅通高等级航道网等重点任务,目标2030年建成现代化内河水运联通体系 [4][6] - 地方政策同步推进:江苏提出2035年建成二级航道网,浙江计划2030年实现2000吨级船舶通达海港,干线航道覆盖60%以上省级产业平台 [7][8] 行业发展现状 - 2023年水路固定资产投资2016亿元(同比+20.1%),2024年增至2208亿元(同比+9.5%),其中内河建设占比超50% [9] - 长江干线货运规模连续20年居世界内河首位,2024年货物吞吐量40.2亿吨(同比+3.9%),京杭运河年运量超8亿吨 [17][19] - 江苏省内河港口表现突出:2024年货物吞吐量超30亿吨(同比+2.1%),集装箱吞吐量2027万标箱(同比+9.0%) [17] 服务领域与趋势 - 主要服务大宗散货(煤炭、矿石等占比76.6%)、制造业(汽车、装备)及新兴产业(新能源设备等) [21] - 未来趋势包括: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新能源船舶应用)、多式联运模式创新、港口数智化升级(提升运行效率) [23][24] - 行业将加速集中度提升,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构建覆盖广泛的运输服务网络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