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航运
搜索文档
数字和智能技术正在改变航运业,但标准统一与数据畅通仍存挑战
第一财经· 2025-10-21 18:56
行业发展趋势与核心观点 -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破解航运业发展关键难题并推动转型的新趋势[1] - 数字智慧赋能行业转型是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战略重点[1] - 航运业智能技术正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应用,为全面智能化转型提供可行路径[3] 全球及中国航运公司的数字化实践 - 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在自动驾驶技术、供应链效率提升、仓储机器人等领域积极探索[3] - 达飞海运、赫伯罗特、长荣海运、地中海航运等公司在区块链、数字化、数字孪生技术方面进行业务结合探索[3] - 中远海运集团和招商集团在航运垂直大模型上积极实践,中远海运提出构建人船货全生命周期运营平台[3] - 国家从“十三五”开始高度重视智能航运发展并制定支持保障政策[3] 上海港航数字化转型成果 - 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采用5G和AI技术实现全程无人操作,集装箱装卸效率提升30%[4] - 航运枢纽区块链基础设施搭建完成,电子提单、电子放货、多式联运等业务场景实单上线[4] - 长江经济带多式联运分布式协同数据链等11个省市节点启动运行,覆盖长江经济带全流域[4] 航运数智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 行业发展需打通标准统一、数据畅通、协同充分等环节[5] - 面临智能船舶技术规范国际差异大、物流平台数据壁垒等问题[5] - 数字技术标准体系需加强,数据共享共治机制缺乏[5] - 数据所有权和保密性导致公司不愿分享运营信息,监管不均衡及国家间执行不一致[6] 推动发展的建议与解决方案 - 建议搭建智能航运公共框架,包含标准、数据规则及政府原则以确保可操作性[6] - 建议参考绿色行业走廊试点经验搭建跨区域数据协同平台,统一港口、船东、海关等主体数据标准[6] - 建议建立数据安全动态保护机制,嵌入国际认可的安全审计模块防范数据泄露[6] - 建议加快航运数字化相关标准规范修订,制定统一数据标准以推动企业间数据互联互通[6] - 需要政府、贸易政策配合及法律确定性以实现跨境数据流通,降低行业复杂性[6]
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 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锚定“绿色+智能”
上海证券报· 2025-10-20 02:49
论坛核心主题 - 论坛以“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对话与合作推动行业迈向稳健、绿色和智慧的可持续未来 [2] - “绿色”与“智能”被定位为航运业发展的核心主线,标志着可持续理念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3] 绿色转型进展与目标 - 上海将加快建设全球航运绿色燃料加注中心和交易中心,并与更多国际港口城市共建绿色航运走廊 [3] - 2024年新造船订单中可使用替代燃料的船舶占比达到三分之一 [4] - 全球首制江海直达纯电动系列集装箱船和中国首制甲醇双燃料动力16000TEU集装箱船已投入常态化运营 [4] - 上海港前9个月完成国际航行船舶LNG加注94艘次,加注量56.3万方,同比增长71.8%;绿色甲醇加注3艘次,加注量7013吨 [4] - 上海港已实现LNG和绿色甲醇“船对船”同步加注的常态化服务,加注量位居全球前列 [4] 智能与数字化转型 - 上海港的智慧港口技术已成功输出至秘鲁钱凯港,小洋山北作业区自动化码头建成后将成为上海港最大的单体自动化码头 [4] - 中国船级社与中远海运集团发布“数字船舶白皮书”,首次联合提出“数字船舶”理念 [6] - 行业推出“全球船舶保险数智平台”,以人工智能驱动,首创船舶保险全周期智能风险管理模式 [6] - 行业呼吁推动技术标准开放兼容,建立全球认可的标准,并打造数字化供应链协同平台以消除信息孤岛 [6] 国际合作与绿色走廊建设 - 开幕式上集中发布了五大类30项合作成果,包括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合作倡议等 [2] - 中远海运集运、马士基和达飞在上海港-洛杉矶港/长滩港绿色航运走廊上部署了具备全生命周期减碳排放能力的船舶,标志该走廊一阶段里程碑目标完成 [5] - 共建“上海港-巴塞罗那港数字绿色滚装航运走廊”、“宁波舟山港-HAROPA港口联盟绿色航运走廊”等多项合作已蓄势待发 [5] - 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等国际合作已延伸至港口上下游产业及航运服务业,推动全球经贸紧密合作 [5]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 上海将聚焦提升航运服务能级,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打造航运资源要素集聚高地 [3] - 2025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重要节点 [7] - “十五五”期间,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竞争力是重要发力方向,包括在高端航运服务业领域打造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并增强自主科研创新能力 [7][8]
全球最大纯电动智能海船下水
科技日报· 2025-10-09 07:21
文章核心观点 - 我国航运业迎来历史性突破,全球最大、国内首制万吨级纯电动智能海船成功下水,标志着沿海集装箱运输正式迈入零排放、纯电动时代 [1] - 该船舶的建成彰显了我国造船业的创新实力,为航运业绿色零碳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2] 船舶规格与技术参数 - 船舶为740TEU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总长127.8米、型宽21.6米、型深10.5米 [1] - 采用双机双桨推进系统,最高航速可达11.5节,设有740个标准20英尺箱位 [1] - 创新配置10个箱式电池作为动力核心,支持高压岸电充电和吊装快速换电 [1] - 配备光伏系统,为船舶运营提供可再生能源支持,实现营运及靠泊装卸货全程零排放 [1] 智能化与自主航行能力 - 船舶集成了智能集成平台、智能机舱等先进系统,具备开阔水域自主航行能力 [1] - 通过实时船周视角、全天候航行视觉感知、航线规划、无人驾驶、自主避碰等功能,实现驾驶模式的智能切换 [1] 项目进展与后续计划 - 船舶成功下水标志着主船体已全面贯通,发电机、推进电机等主要设备安装基本完工 [2] - 项目接下来将进入系泊与航行试验的调试阶段,以确保船舶按期交付 [2]
历史性突破!全球最大,成功下水
中国能源报· 2025-10-01 16:42
船舶核心参数与性能 - 船舶总长127.8米,型宽21.6米,型深10.5米,采用双机双桨推进系统,最高航速达11.5节 [3] - 船舶设有740个标准20英尺箱位,配置10个箱式电池作为动力核心,支持高压岸电充电和吊装快速换电 [3] - 船舶配备光伏系统,为运营提供可再生能源支持,实现营运及靠泊装卸货全程零排放 [3] 智能化技术应用 - 船舶集成智能集成平台、智能机舱等先进系统,具备开阔水域自主航行能力 [4] - 通过实时船周视角、全天候航行视觉感知、航线规划、无人驾驶、自主避碰等功能,实现驾驶模式的智能切换 [4] 行业里程碑事件 - 该船是全球最大、国内首制万吨级纯电动智能海船,标志着我国沿海集装箱运输正式迈入零排放、纯电动时代 [1] - 船舶由江西江新造船有限公司为宁波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于江西湖口成功下水 [1]
全球最大万吨级纯电动智能海船下水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20:36
船舶核心参数与性能 - 船舶名称为“740TEU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总长127.8米,型宽21.6米,设有约740个标准20英尺箱位 [1] - 采用10个箱式电池作为动力源,可通过高压岸电充电或快速换电方式实现能源补给,实现营运及靠泊装卸货全过程零排放 [1] - 集成了智能集成平台、智能机舱等先进系统,具备开阔水域自主航行能力,功能包括实时船周视角、全天候航行视觉感知、航线规划、无人驾驶、自主避碰 [1] 项目进展与意义 - 该船于9月29日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成功下水,标志着主船体已全面贯通,发电机、推进电机等主要设备安装基本完工,接下来将进入系泊调试阶段 [1][3] - 该船为全球最大、国内首制的万吨级纯电动高端智能海船 [1] - 该船的建造标志着中国沿海集装箱船舶运营进入零排放、纯电动时代,对推动中国航运绿色零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3] 建造方信息 - 该船由江西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建造 [1]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向前向海 生机勃勃
经济日报· 2025-08-03 05:52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包括AI无人船测试、深港游航线开通、甲醇加注指引发布、金枪鱼交易平台交易额超16亿元、"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登记达10艘等 [1] - 前海提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重点布局港口航运、现代海洋服务、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资源与海工装备、海洋文体旅游、海洋生命健康等产业 [1] 海洋产业创新 - 前海合作区海域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拥有68公里海岸带、28条入海河道、4处红树林湿地、12个海岛,布局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点片区 [2] - 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船"海擎一号"在前海湾启动运营测试,香港大学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将开放联合测试,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落地 [2] - 深圳中远海运数字科技在船舶智能航行领域取得突破,开发支持S-100标准的电子海图引擎和"自由度"气象导航系统 [3] - 前海已集聚招商工业、中集海工、亚太星通等龙头企业,引进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拥有涉海经营主体9000余家和13个海洋科技创新载体 [4] 港口航运升级 - 大铲湾码头近80%拖车设备完成新能源置换,预计2024年8月全部完成,并引入AI技术提升港口管理效能 [5] - 大铲湾码头航线覆盖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大力发展储能柜、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产品进出口业务 [5] - 2024年1-6月,大铲湾口岸锂离子电池储能柜出口额22.41亿元,同比增长642.05%,深圳西部港区集装箱进出口858.92万标箱,同比增长12.9% [6] 航运国际化与绿色化 - 深圳海关实施空港智慧物流改革,空运国际货站年设计保障能力提升63%,2024年上半年深圳机场外贸货运吞吐量50.0万吨,同比增长16.2% [6] - 前海发布《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推进绿色船用燃料加注区域合作 [6] - "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累计登记达10艘,全球20强航运公司已有3家落地前海,累计落地39个船舶租赁项目,租赁资产突破160亿元 [7] 海洋文旅发展 - "海上看湾区"项目开通多条海上游航线,深圳湾帆船运动中心成为湾区休闲水上运动新地标 [7] - 大湾区首个香港游艇驾驶培训机构在深圳湾游艇会成立,港澳游艇申报材料从24项精简至12项,申报耗时从90分钟降至15分钟 [8] - 深圳国际邮轮母港2024年进出境邮轮36艘次、旅客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8%、323%,开通多条国际航线 [9]
人民日报头版:奋力迈向交通强国
快讯· 2025-07-28 08:53
交通运输科技创新 - 行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局部先进到系统提升 [1] - 攻克地质难题,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贯穿天山南北 [1] - 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成功亮相,体现自主创新能力 [1] - 2800多公里长江干线航道实现5G全覆盖,人工智能加速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等领域 [1]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全国超1/3省份实现市市通高铁,超2/3省份实现县县通高速 [1] -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四好农村路"加快建设 [1] - 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地级行政单元和91.2%人口 [1] - 快递服务网路条数增加2.33万条 [1] 交通投资与运输量 - 2024年上半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6474亿元 [1] - 同期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37.6亿人次 [1]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实现良好开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1 20:21
交通运输建设成就 - "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过90% [2] - 铁路营业里程达16.2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1.6万公里),高铁增加1万公里 [3] - 公路总里程达549万公里(增加29万公里),高速公路增加3万公里 [3] - 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1.76万公里(增加1600公里),港口万吨级泊位2971个(增加379个) [3] - 颁证民航运输机场263个(增加22个) [3] 国际交通互联互通 - 中老铁路、中俄黑河公路桥、秘鲁钱凯港等重大项目投运,中吉乌铁路启动建设 [3]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1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年度开行近万列 [3] - 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 [3] 运输服务效率提升 - 日均跨区域出行1.8亿人次、货运1.6亿吨、快递揽收4.78亿件 [4]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1万公里(全球首位),公交线路总长175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48.5%和18.3%) [4] - 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分别增17.5%和33.6%,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速15% [4] - 2023年全社会物流成本节约超4000亿元(交通运输成本降2800亿元) [4] 技术装备创新 - 深中通道、平陆运河、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工程突破多项世界纪录 [5] - CR450动车组发布,国产大型邮轮运营,C919客机常态化商业飞行 [5] - 超4000公里公路完成智能化改造,电子航道图发布9950公里 [5] - 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快速发展,无人机/车/船加速应用 [5] 农村交通建设 - 农村公路总投资超4.9万亿元,养护投入超1.2万亿元 [5] - 农村公路总里程464万公里,实现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 [5][6] - "四好农村路"推动乡村产业、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农民增收 [6] 未来发展规划 - 锚定交通强国目标,推进"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 [6] - 加快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安全化提升、智慧化升级、绿色化转型 [6]
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占世界7成以上
搜狐财经· 2025-07-21 13:1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 [1] - 截至2024年底铁路营业里程达16 2万公里 较"十三五"末增加1 6万公里 其中高铁增加1万公里 [1] - 公路总里程达549万公里 增加29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增加3万公里 [1] 高铁与高速公路网络覆盖 - "八纵八横"高铁网建成投产81 5% 高铁营业里程4 8万公里 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 [3] - 高铁覆盖全国97%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 [3] - 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 里程达19 1万公里 覆盖99%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 [3] 重大工程与技术创新 - 深中通道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平陆运河、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等重大工程涌现科技成果 [5] - CR450动车组发布 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运营 C919大型客机常态化商业运营 [5] - 超过4000公里公路完成智能化升级改造 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 [5] 智能交通与自动化发展 - 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蓬勃发展 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加快应用 [5] - 自动化码头建设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 [5] 城市交通运营规模 - 每天约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通勤 1亿人次乘坐公交 1亿人次使用出租车/网约车 [7]
驶向深蓝的中国航海科技(瞰前沿)
人民日报· 2025-07-19 05:43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 我国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1/3,航海科技在特种船舶建造、自动化码头、智能航运及深远海探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 大型邮轮建造突破 - 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实现零的突破,改变了国外垄断局面 [3] - "爱达·魔都号"设计图纸和建造文件达15万页、近2.1吨,历经8年科研攻关和5年设计建造 [3]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已完成坞内起浮,计划明年交付,总吨位更大、长度更长 [3] - 大型邮轮建造本土化率仍较低,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研发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4] 智能航运技术发展 - 我国首艘智能航行集装箱海船"智飞"号能稳定完成运输任务,智能航行感知准确率达99.2% [5][7] - 智能航运技术已应用于22艘船舶,项目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7] - 港口自动化水平提升,远控桥吊自动装卸、无人集卡往来穿梭,大幅提高装卸效率 [5] 绿色航运创新 -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成为全球首个100%使用绿电且自产自足的零碳码头 [10] - 山东港口青岛港建成国内首座全资质港口加氢站,投用全国首艘氢电拖轮 [10] - 绿色船舶技术重点发展LNG、甲醇、氨等替代燃料船舶技术和船舶能效优化技术 [8] - 到2030年,全国主要港口基本实现绿色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