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谣言
icon
搜索文档
武功山“天价”泡面西瓜?网警披露真相
央视网· 2025-06-26 09:15
事件概述 - 网民发布江西萍乡武功山景区存在"天价西瓜"的视频引发热议 视频内容为摆拍 实际景区商品价格透明合规 不存在网传高价现象 [1][3] - 公安机关调查证实视频中"卖西瓜"男子为旅行社游客 西瓜系同行人员携带 并非景区购买 240元"天价西瓜"为虚构 [3] - 造谣者因散布虚假信息被行政拘留十日 公安机关依法打击网络谣言 [3][7] 景区经营情况 - 武功山景区内所有食品商品均明码标价 价格公示醒目 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备案 [3] - 山顶物资运输成本较高 但桶装泡面等商品价格在合理范围 切片西瓜价格符合市场规律 不存在"18元泡面""240元西瓜"等情况 [3] 网络信息管理 -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可处5-10日拘留及罚款 情节严重者按《刑法》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7][8] - 网警提醒公众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警惕来源不明内容 发现谣言应积极举报 [10][11]
清远地裂、滑县“绝收”、重庆“命案”?连环揭伪来了
央视网· 2025-06-25 03:46
清远地震相关谣言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发生4.3级地震,广州花都区有震感,但网传"楼体倾斜"经专家核查确认无异常[1][3] - 网传清城区金海湾豪庭小区地面裂痕实为水渍,非地震所致[5][7] - 网传培英学校路段道路裂痕实为修补沥青,与地震无关[9][11] 河南滑县冰雹灾害夸大事件 - 网传"河南安阳滑县冰雹致小麦颗粒无收"视频经核查存在拼接和夸大,实际影响有限[12][13][15] - 记者实地走访显示滑县小麦收获有序进行,冰雹仅造成局部掉粒,未达绝收程度[19][20][22] - 农业专家指出灌浆期小麦可通过生长调节弥补冰雹损伤,整体产量损失有限[24][26] 重庆短视频造谣案例 - 网民虚构"挖掘机暴力损坏轿车因阻碍高铁建设"文案,实际为施工方正常处置事故车辆[32][33][35] - 网民拍摄警车巡查酒驾画面并造谣"大学城恐怖事件",被依法行政处罚[37][38] - 网民篡改交通事故出警视频为"秀山打死5人"谣言,事故实际无伤亡[40][42] 网络谣言识别建议 - 对来源模糊的"惊人"消息需保持警惕,避免直接转发[43] - 应通过网信部门或公安机关等官方渠道交叉验证信息真实性[43] - 若误传不实信息应及时删除并澄清[44]
炮制“卖惨”剧本 短视频恶意营销瞄上外卖骑手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7:17
外卖骑手谣言事件 - 广州一名美团外卖骑手因低血糖晕倒被造谣为"单王猝死",公司澄清该骑手单量属站点中低水平并已报警维权 [2] - 近期针对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虚假摆拍频发,包括伪造"猝死""跳楼"等悲情场景,网信部门已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2] 谣言产业链运作模式 - MCN机构采用工业化流程制作虚假短视频:策划35岁被裁、骑手带患儿跑单等煽情题材,聘请编剧写剧本并招募群众演员 [3] - 制作环节刻意设计暴雨摔伤、餐箱被踢翻等画面,使用低画质增强"真实感",通过热门标签和算法推荐扩大传播 [3][4] - 部分机构雇佣水军刷量,爆款虚假视频可带来数万元收益,主要盈利来自广告投放和跨平台带货打赏 [4] 典型案例与数据 - 江苏泰州张某伪造多个平台工资条发布70余条虚假视频,总播放量超500万次,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4][5] - 清华大学报告显示涉骑手/网约车司机谣言年增长率超150%,其中骑手相关谣言占灵活就业类谣言28.72% [3][6] 平台与监管应对措施 - 美团协同警方打击造假产业链,向网信部门报送虚假摆拍线索并配合"清朗行动" [6][7] - 专家建议平台建立AI谣言识别模型、跨平台线索互通机制,网信部门将深化监测打击力度从严处置违规账号 [7]
为博眼球伪造警情通报 警方披露相关案例
央视网· 2025-06-21 04:38
网络谣言事件 - 重庆连续发生两起网民为吸引流量制作假"警情通报"的案例 [1] - 6月11日九龙坡区石桥铺电脑城外摩托车停放点火灾实际无人员伤亡,但假通报捏造"人为纵火"并虚构4死10伤数据 [3] - 假通报通过PS生成,网信部门联合公安、消防迅速核实并辟谣 [3] - 造谣者张某(34岁)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3] 虚假信息传播手段 - 网民赵某在微信群发布伪造车库"尸臭味"警情图片,经核实为网图编辑后散布 [5][6] - 赵某因制造谣言被警方行政处罚 [6] 官方应对与呼吁 - 重庆网信部门强调突发公共事件需以官方通报为准,呼吁网民保持理性 [8] - 提醒网民遵守"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原则,共同维护网络生态 [6]
“中国公园推出带尖刺付费长椅”?澳大利亚博主揭穿谣言
环球网· 2025-06-19 21:16
十多年来,西方媒体上不时出现这么一个谣言,说中国的公园推出了一种"付费座椅",会用尖刺"教训"那些不付费就坐下的人。最近,这个谣言被一名来 自澳大利亚的博主进一步揭穿了,她把自己的辟谣过程做成了视频,日前在多个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讨论。 视频截图 发布这段视频的是澳大利亚建筑学专栏作家、自媒体人克里斯汀·特拉斯代尔,她称自己在撰写一篇关于"长椅设计"的稿件时发现了"中国推出带尖刺付费 长椅"的报道。 这些报道称,这种椅子出自中国山东省烟台市的一个公园,椅面布满可伸缩的尖刺,若使用者不付费或付费后使用时长已到,尖刺就会伸出阻止使用。 据她查阅,英国《卫报》于2014年刊登过这一说法,美国《纽约时报》于2021年也转引过。 克里斯汀·特拉斯代尔 视频截图 但让特拉斯代尔困惑的是,无论是问中国朋友还是查阅中国网站,她都找不到这个所谓的"中国公园尖刺长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先点进《卫报》所 谓的信息来源链接,页面转到了一个英国趣闻网站。 经过一轮溯源后,特拉斯代尔在一个名为《奥地利时报》的小网站上找到了出处。这篇报道自称"采访"了烟台这个公园管理员,但评论区却有网友揭露, 这个报道里所谓"尖刺长椅"其实是德国一个 ...
当谣言搭上“AI”的东风
36氪· 2025-06-12 17:09
AI标识制度的技术潜力与治理挑战 - AI标识制度展现出积极的技术潜力,可作为内容治理链条的重要前端支点,但仍存在技术短板需与现有治理体系协同[1] - 2024年国内AI风险舆情案例中超过1/5与AI造谣有关,2025年涉AI谣言如"西藏定日县地震"等频繁引发舆论关注[1][2] - AI合成换脸用于虚假宣传案件频发,如冒充明星带货、杜撰非遗传承人等违法牟利行为[3][4] AI生成内容放大治理难题的三大特征 - "更易":生成高度真实感内容门槛降低,中部某省村民通过AI模型批量生成热点文章获取流量收益[5] - "更多":技术实现虚假信息工业化生产,如"医疗泰斗客死他乡"谣言通过500账号矩阵日均产出1万条[2] - "更真":多模态信息增强迷惑性,如"西安市鄠邑区地下出热水"谣言因细节丰富难以辨别[6] AI标识制度的双重机制与责任体系 - 建立"显式标识+隐式标识"双重机制,显式标识降低内容可信度,隐式标识嵌入元数据实现机器识别[3] - 责任主体覆盖生成合成服务提供者、传播平台及用户全链条,生成平台需添加元数据标识,传播平台需核验标识[3] - 显式标识适用范围限定于易引起混淆误认的领域,避免过度标识导致信息过载[5] AI标识的理论效能与实践局限 - 隐式标识可将治理关口前移至生成阶段,提升识别效率应对"低门槛""大批量"挑战[4] - PNAS Nexus研究显示4976名受试者对标注"AI生成"的新闻标题信任度降低,分享意愿下降[8] - 技术存在"易规避"(开源模型水印可移除)、"易伪造"(模仿水印嵌入)、"易误判"(传统算法误判率高达100%)三大短板[9][12][13] AI标识与现有治理体系的协同路径 - 标识制度应聚焦高风险领域(谣言、虚假宣传),与举报删除、黑名单等现有措施协同[8] - 对低风险领域(B端应用、数据合成等)可探索多元治理路径,参考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豁免条款[9] - 传播平台标识检测成本高于生成平台,需在责任界定中保持包容性,美国加州和欧盟法案均未强制传播平台担责[9]
当谣言搭上“AI”的东风
腾讯研究院· 2025-06-12 16:22
AI标识制度的治理价值与挑战 核心观点 - AI标识制度作为应对AI生成虚假信息"更多更真"挑战的前端治理工具,具有提升识别效率与用户警觉的技术潜力,但存在易规避、伪造及误判等局限性,需与现有内容治理体系协同[1][3][10] 分章节总结 一、AI新技术与治理老难题 - **更易**:AI大幅降低虚假内容生成门槛,非专业用户可通过粘贴关键词生成高真实感文章牟利[3] - **更多**:技术实现虚假信息批量化生产,如"医疗泰斗客死他乡"谣言通过500账号矩阵日均产出1万条[3] - **更真**:多模态细节增强迷惑性,如"西安市鄠邑区地下出热水"谣言因包含视觉要素难以辨别[3] 二、AI标识的治理价值与自身局限 (一)理论优势 - **隐式标识**:通过元数据嵌入实现早期识别,提升对"低门槛""大批量"内容的治理效率[6] - **显式标识**:研究显示标注"AI生成"可使4976名受试者对内容的信任度下降,分享意愿降低[6] - **适用范围限定**:聚焦易引发混淆误认的高风险领域,避免过度标识导致信息过载[7] (二)实践局限 - **技术短板**:开源模型(如Stable Diffusion)水印可被移除,攻击者可伪造或规避标识[8][9] - **误判风险**:传统文本检测方法误判《滕王阁序》为"AI率100%",技术改进无法完全消除误差[9] - **成本挑战**:嵌套水印验证所需计算资源可能超过生成成本,检测过程效率低下[9] 三、AI标识的优化应用路径 - **体系协同**:将标识作为现有治理体系的补充工具,重点防范谣言、虚假宣传等高风险场景[11][12] - **责任划分**:生成平台需承担主要标识责任,传播平台检测难度较高需包容性治理[14] - **风险分级**:对低风险领域(如B端数据合成)采取豁免政策,与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理念一致[13] 行业影响与数据参考 - **舆情案例**:2024年国内50个AI风险案例中,超1/5(20%)涉及AI造谣[1] - **技术应用**:广告素材生产、教育培训方案等领域正从"千人千面"向"一人千面"升级[7] - **法律基础**:《民法典》《广告法》等为AI内容违法行为提供执法依据[12]
体育时评:“苏超”“村超”惹谁了?辟谣后还应追责
新华社· 2025-06-11 17:34
网络谣言事件 - 近期网络平台流传关于"足协搅黄'村超'并指导'苏超'"的虚假信息 这些谣言旨在利用热点话题获取流量 [1] - 谣言主要针对"村超"和"苏超"两大民间足球赛事 并利用国足无缘世界杯后球迷的失望情绪进行煽动 [1] - 相关谣言在多个平台持续传播 尽管赛事方已辟谣 但仍未完全消除影响 [2] "村超"赛事影响 - "村超"近期休赛一周是为了避免影响高考 但谣言导致公众误解赛事停滞原因 [1] - 不实言论对"村超"的公众形象和乡村足球氛围造成负面影响 打击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1][2] "苏超"赛事特点 - "苏超"作为新兴民间赛事迅速成为全网焦点 其特色在于结合江苏十三城的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创意策划 [2] - 赛事与"村超"形成南北呼应 两者分别体现贵州民族风情和江苏人文底蕴 形成差异化发展模式 [2] 行业规范需求 - 事件反映网络平台需加强谣言治理 相关部门应依法追责造谣者以杜绝"零成本"造谣现象 [2] - 民间足球赛事需要更健康的舆论环境 避免恶意比较和拉踩行为干扰正常发展 [2]
小米汽车,辟谣!
第一财经· 2025-06-10 10:22
针对近期网络广泛传播的"小米汽车高阶驾驶培训发生致命车祸"传闻,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今日 通过微博发布声明。 李肖爽在微博发文称,近日有大量小号在各平台广泛散播事故图片,并用尽话术污名化培训项目,甚 至不惜捏造伤亡的谣言,严重误导公众,性质极其恶劣,对此将启动法律程序,追究造谣者法律责 任。 随后,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该条微博并表示,昨日已经全部完成取证,并已启动法律程 序。 ...
猛料:轰动全美的骚乱源于一个“谣言”!
环球时报· 2025-06-09 23:43
眼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正在上演一场大规模骚乱,应对骚乱的一方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命令下来势汹汹的国民警卫队,另一方是面临被美国 政府遣返的非法移民、同情他们的大量当地抗议者——就连洛杉矶以及加州的官员,都在公开抗议着特朗普出动士兵抓人的做法。 然而,英国BBC却在一篇报道中宣称,这场美国当下最激烈的官民对峙,甚至还导致多名记者中枪的骚乱,是由一个"假消息"引发的。 根据BBC的"辟谣",点燃洛杉矶这场骚乱的,是当地时间上周六在洛杉矶的派拉蒙发生的一场当地拉丁裔移民和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以下简称ICE) 人员的冲突。而这场冲突发生的原因,是有人看到大量ICE的人员和车辆,出现在了当地一家出售家居百货的连锁超市家得宝的附近——而此地,同时也 是不少拉丁裔移民乃至非法移民寻找日结工作,养家糊口的据点。 BBC称,尽管ICE官方表示他们并不是去家得宝抓人的,只是选在那里集合,但美国的网络上却出现了大量"虚假"信息,说这些ICE人员是去那里要把干 日结的移民老哥"一锅端"的。这当即就激怒了在当地占绝大多数的拉丁裔居民,并与ICE人员在家得宝门前发生了对峙,还出现了车辆被点燃和店铺被砸 的情况。 最终,这一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