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谣言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核心区放开限购?辟谣
搜狐财经· 2025-09-23 07:11
真相:近日,关于"深圳核心区放开限购"内容的微信聊天截图在网上流传,有关"各项目如果有客户是 因为购房资格限制不能买房的,可以申请特殊渠道解决"的说法,引发关注。经核实,深圳市今年9月5 日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明确符合深圳市商品住房购买条件的居民家庭(包括深圳市户籍居民家庭、 自购房之日前在深圳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1年及以上的非深圳市户籍居民家庭),在罗 湖区、宝安区(不含新安街道)、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范围内购买商品住房不限套数。但 该调控政策对福田区、南山区和宝安区新安街道等核心区与其他区域实施差异化调控,并不存在网传 的"深圳核心区放开限购"的情况。请广大市民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的虚假消息。(来源:"广东省互联 网举报中心"微信公众号) 2025年9月22日 谣 言 深圳核心区放开限购? 制定家庭防灾计划。为每位家人制作一张联络卡,包含联系人姓名、电话和医疗信息等,并随身携带。 熟悉附近的避灾场所和转移路线,确定紧急情况下家人汇合的地点,在家中贴上简单易懂的平面示意 图。为家中的水、电、气等阀门贴上标签,确保家人都会正确关闭阀门。清点家庭财物,列出清单并购 买相关保险,重要文件要用 ...
北京警方通报涉于某某坠亡情况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14:18
来源:平安北京朝阳 9月21日,北京朝阳公安分局就于某某酒后意外坠楼身亡事件发布警情通报,全文如下: 二、袁某某编造"于某某被丢下楼"谣言 案。经查,衰某某(女,29岁)通过多个网络平 台编造"于某某被吊在高楼,活活拔掉指甲、开 膛破肚,被丢下楼"等谣言,无底线博取关注, 给家属带来精神伤害,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三、徐某某编造"于某某母亲被控制"谣言 案。经查,徐某某(女,41岁)为制造谈资,在 与他人交流过程中,编造"监控被人为毁坏,背 后有挺大势力,现在于某某母亲和妹妹都被控制 起来了"等谣言,并通过个人社交账号将聊天截 图发至网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以上3人对编造谣言行为供认不讳,目前已被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此外,针对"于某 某被人从窗口推下""于某某坠楼前被虐待" "于某某母亲被经纪公司暴力驱赶"等谣言,公 安机关也依法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 于某某酒后意外坠楼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 立即开展调查,经现场勘查、法医检验、调查访 问、调取视频监控等工作,排除刑事案件嫌疑, 并已将调查情况向家属告知,家属无异议。于某 某母亲也通过"于某某工作室"微博账号发布了 声明。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请广大网民 ...
北京警方:于某某酒后坠楼身亡,3人编造谣言被采取强制措施
央视网· 2025-09-21 21:41
网络谣言治理行动 - 公安机关开展"净网—2025"专项工作打击网络谣言 持续维护网络环境 [1] - 依法立案查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行为 对相关人员采取强制措施 [1][2] 虚假信息案例详情 - 郑某某(40岁)编造"于某某被他人组局侵害后跳楼"谣言 在热门话题评论区发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1] - 袁某某(29岁)通过多平台编造"于某某被丢下楼"等极端暴力谣言 无底线博取关注 [1] - 徐某某(41岁)编造"监控毁坏""家属被控制"等谣言 通过社交账号传播聊天截图 [2] 事件调查结果 - 公安机关经现场勘查、法医检验、调查访问及监控调取 排除于某某坠楼刑事案件嫌疑 [2] - 调查情况已告知家属且家属无异议 于某某母亲通过工作室微博发布声明 [2] 执法与警示 - 公安机关同步处理"于某某被推下楼""坠楼前被虐待""母亲被暴力驱赶"等衍生谣言 [2] - 强调网络非法外之地 呼吁不造谣不传谣 保护隐私避免二次精神伤害 [2]
网友编造“中学要求签器官捐赠承诺书”被处罚!系为博取流量
南方都市报· 2025-09-21 13:25
9月21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公安部网络安全局获悉,公安机关近期开展网络谣言的监测发现、打击整 治、生态治理等工作,依法处理了一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并公布了三 起典型案例,相关违法行为人已被警方依法处罚。 据公安部网络安全局披露,黑龙江七台河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一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信息称"县 防汛指挥部通知,桃山水库将有百年一遇洪水,涉及下游青山乡、杏树乡、倭肯镇、吉兴乡,请做好应 对准备",引发网民关注,造成当地居民恐慌。经查,网民李某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在毫无事实依 据的情况下恶意编造并发布。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其发布谣言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罚,相关谣言信息已经 被清理。 另外,牡丹江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一则"提示电价调整了从6月1日起取消谷峰计价改成分段计价电 费涨价了"信息在本地互联网平台传播,由于此信息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 经查,姚某在明知该信息为谣言的情况下继续散布,导致大量传播。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其散布谣言的 违法行为依法处罚。 警方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维护网络安全时每个公民的责任义务。对于任意歪曲事实、故意散布不 实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 ...
全面开展网络谣言监测发现等工作 3起网络谣言典型案例公布
央视网· 2025-09-21 12:14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公安机关聚焦网络谣言扰乱网络空间秩序的突出问 题,全面开展网络谣言的监测发现、打击整治、生态治理等工作,不断提高管网治网能力水平。现公布 典型案例3起: 姚某散布"黑龙江某地电费涨价了"网络谣言案 牡丹江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一则"提示电价调整了从6月1日起取消谷峰计价改成分段计价电费涨价 了"信息在本地互联网平台传播,由于此信息涉及老百姓日常生活,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经查, 姚某在明知该信息为谣言的情况下继续散布,导致大量传播。目前,公安机关已对其散布谣言的违法行 为依法处罚。 网警提示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维护网络安全时每个公民的责任义务。对于任意歪曲事实、故意散布不实信息 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警方将依法查处,望广大网民朋友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做遵纪守 法的合格网民。 李某编造散布"虚假防汛通知"网络谣言案 七台河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一网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信息称"县防汛指挥部通知,桃山水库将有百 年一遇洪水,涉及下游青山乡、杏树乡、倭肯镇、吉兴乡,请做好应对准备",引发网民关注,造成当 地居民恐慌。经查,网民李某为吸引眼球、博取流量,在毫无事实依据 ...
从AI治谣到用户共建,“网络谣言阻击战”怎么打?
南方都市报· 2025-09-19 14:51
"重磅新规!老年人购火车票7月1日起可享折扣""震惊!'三无'辣条毒害入侵全国小学".....近年来伴随技术发展,内容创作愈发便利的同时,AI等工具批量 造谣进一步降低了谣言制造门槛,也加剧了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污染。在谣言治理上,能否用AI打败AI? 近日,抖音首次系统披露了平台引入大模型技术治理谣言的"方法论",并宣布上线"AI抖音求真"功能。当用户浏览误导性内容或搜索相关谣言时,"求真 卡"功能可令用户及时获取事件完整信息及辟谣内容。这意味着,短视频平台在谣言治理方面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迈出了关键一步。 "谣言治理是抖音2025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抖音不实信息治理负责人李博在开放日上坦言,在谣言治理智能体的助力下,近一个季度来平台谣言曝光量 下降67%,力求实现对谣言的"发现即管控"。 但这并不意味着谣言会消失,"治理谣言是一场持久战,任重道远。"李博表示,良性的平台辟谣生态构建,不能仅依靠平台自身的技术防御与责任担当, 更需要发动广大用户共建"认知防线"。只有当媒介端乃至每一位信息消费者都积极发声,才能为平台识别和治理谣言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清朗网络打 击谣言,需要媒体、机构、平台,和每一位用户携手共 ...
广东警方启动“百日行动” 严打网络谣言违法犯罪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1:05
广东警方启动"百日行动" 严打网络谣言违法犯罪 中新网广州9月18日电 (记者 方伟彬)广东省公安厅18日发布消息,该省警方组织启动社会面防控"百日 行动",聚焦网络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突出问题,依法严打网络谣言违法犯罪活动,持续整治网络乱象。 据介绍,8月1日行动以来,全省各地公安机关查处了一批在网上编造传播谣言、炒作热点敏感案事件的 违法犯罪人员,有力维护了网上舆论秩序和网络空间安全。 广东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广东省公安厅 供图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2025年8月,广州网民朱某某为吸引眼球,增加网络流量,在广州本地拍摄实景视频后,使用特效技术 制造地震效果,造谣称"西藏8月21日发生6.8级地震致9人死亡",并将捏造的视频发布在某社交平台, 引发网民关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属地公安机关依法对其予以刑事拘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2025年8月,梅州网民曾某某为吸引流量、赚取收益 ...
用AI治理AI,治理谣言平台不妨多些“魔法”
新京报· 2025-09-17 16:13
"快跑,周杰伦演唱会海沧隧道着火了!""厦门海沧隧道严重事故,周杰伦演唱会!"不仅有配文,还有 人群四散而逃的视频,看到这条蹭明星演唱会热度编造险情的网络谣言,你会信以为真吗? 近日,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网民张某为博取关注,在社交平台发布不实帖文,目前,公安机关依法对 张某处以行政拘留。 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平台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虚假信息的传播也成为一大 难题。如张某般为博眼球、蹭流量,不惜故意发布虚假消息、造谣生事的人不时出现。 而且,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谣言制造的门槛被显著降低了,AI换脸等技术手段让谣言更具迷惑 性,更能"以假乱真"。当技术能轻易制造"有图有真相"的谎言,信息的真实性由此变得扑朔迷离。网络 谣言治理,正成为全行业、全社会需要应对的挑战。 需看到,谣言已从之前的口口相传,到如今利用社交平台的转发、点赞、评论,短时间内实现裂变传 播,覆盖了大量用户。而且,一些情绪化、猎奇性内容,很可能加剧谣言的扩散。 由此可以发现,网络谣言的产生其实并非只是谣言由线下搬到了线上,其屡禁不止的背后,是谣言本身 充分利用了信息传播媒介的升级,愈发泛滥。 对此,处在治理最前线的平台方要 ...
给生成式内容装上“刹车”,刹住AI谣言歪风
齐鲁晚报· 2025-09-15 08:39
近日,"多只小猫被挖眼砍断四肢"的谣言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引发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与愤慨。然 而经查实,此消息竟是AI 编造的虚假信息,编造者廖某某已被依法行政处罚。此次事件也为我们敲响 了一记警钟。 整治网络谣言是维护清朗网络环境的重要内容,此类造谣事件的危害不可小觑。一直以来,爱心都容易 成为"流量密码",动物保护更社会长久关心的热点话题。因此,"虐猫"等谣言极易触碰公众心中的"柔 软处",其通过激发群体性的愤怒与不安情绪,进而得到广泛的议论和传播,更是一种对善意的消耗和 背刺。不仅如此,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纠正和查实实情的过程,需要大量时间与人力成 本,使得公共资源被无端浪费。 另一方面,平台也应当充分履行主体责任,不仅对内容进行严格筛查,也应通过算法等对AI生成的内 容进行审核、标记,对疑似虚假信息和传播账号进行警示、限流或封禁等。同时,也应当从建立健全机 制入手,畅通举报渠道,对用户举报的信息及时进行核实处理,让每个人都参与到防止AI谣言传播的 过程中来,成为共同守护网络信息真实的一份子。唯有给生成式内容装上"刹车",推动真相跑过算法, 方能让每个人在健康、和谐、真实的网络环境中乐享生活 ...
郑州辟谣
证券时报· 2025-09-12 20:19
辟谣。 据网信郑州9月12日消息,近日,网络平台账号"团团的世界""在乎在乎的""雨中悠然听风声""卫浴喇叭花""清 风""龙小小"等发布涉郑州汛情雨情信息,经相关部门核实为拼凑剪辑、旧闻翻炒、移花接木、AI技术生成等 不实信息,误导网民关注和评论,扰乱网络传播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当天早间,网信郑州发文称,近日,郑州迎来汛情暴雨天气,部分"自媒体"为了蹭热点、博流量,散布谣言, 扰乱社会秩序和网络传播环境。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郑州网信、公安等部门强化联动,在源头管控处 置上加压发力,对发布涉汛期雨情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现将一"自媒体"账号利用AI技术发 布违法违规信息的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监测发现,自媒体账号"竹林雨"开办者为博取流量,利用AI技术生成虚假暴雨视频信息并对外发布,误导网民 关注和评论,扰乱网络传播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郑州网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迅速开展落地查人处置工 作,经批评和法治教育,该账号开办者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并快速删除信息,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郑州网信、公安等部门在此提醒广大网民,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在面对汛情雨情等重大事件时,在网络上发 布信息、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