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
搜索文档
“特朗普冲击”的“最佳对标”:1971年的“尼克松冲击”发生了什么?
华尔街见闻· 2025-04-14 09:03
核心观点 - 市场担忧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重演1971年“尼克松冲击”,对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构成历史性挑战 [1][8] - 历史相似性表明,此类关税措施长期实施可能引发类似上世纪70年代的滞胀和经济信心丧失 [1][9] - 投资者行为已出现转变迹象,开始重新评估美元资产,转向黄金和实物资产以寻求保值 [3][4][8] 历史比较分析 - 当前特朗普的关税逻辑与1971年尼克松政府惊人相似,旨在改变贸易条款以减少美国贸易逆差 [2] - 1971年尼克松实施10%进口关税并放弃金本位,其“尼克松冲击”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导致商业信心丧失和滞胀 [1] - 尼克松的价格和工资控制措施严重失败,引发商品短缺并助长工资-价格螺旋,是70年代严重通胀的关键推手 [1] 市场与投资者反应 - 美元指数从1月13日盘中高点110.18点跌至100.10点,累计跌幅达9.1% [4] - 投资者正将资产配置转向黄金和实物资产,同时企业和储户将活动从银行转移至债券市场 [3][7] - 出现美股、美债与美元同时遭抛售的现象,表明投资者可能正对美国资产失去信心,市场处于快速的去美元化过程中 [8] 政策影响与市场机制 - 尼克松为期四个月的关税未能对进口产生明显影响,但其带来的经济冲击波持续数十年,甚至影响了欧元的诞生 [9] - 在当今超金融化世界中,债券市场可比1971年时更快地迫使政治家改变政策,市场反应可能更加迅速和剧烈 [10] - 历史显示,尼克松政府曾对美联储施压要求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匿名泄密等方式向时任主席Arthur Burns施压 [10]
美元崩盘倒计时?黄金暴涨与“海湖庄园协议”
雪球· 2025-03-23 13:31
海湖庄园协议与美元策略 - 媒体推测的"海湖庄园协议"要求贸易伙伴国货币升值以改善美国贸易逆差,并划分盟友与对手实施差异化关税[4] - 协议设想将部分美国国债转换为100年期零息债券以换取安全保障,但落地面临挑战[4] - 该策略反映美国试图通过非市场化手段解决美元结构性矛盾,类似1985年广场协议路径[29] 信用货币的历史演变 - 17世纪英格兰金匠发行的收据演变为信用货币雏形,1694年英格兰银行通过政府信用垄断银行券发行[7][8] - 清政府因信用缺失无法发展信用货币,依赖白银和英镑借款导致货币体系落后[10] - 民国初期中交银行券因兑付危机引发民众挤兑,体现信用货币依赖政府信用与兑付能力[14][17] 金本位制的局限性 - 1929年经济危机暴露金本位缺陷:限制货币政策灵活性,加剧通缩与债务危机[21][22] - 罗斯福新政放弃金本位后,美元发行量脱离黄金约束,推动美国经济转型[22][28] - 金本位易引发全球危机传导,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转向浮动汇率[23][26] 特里芬难题与美元困境 - 特里芬难题揭示美元作为储备货币需同时满足全球流动性供给与币值稳定的矛盾[25][26] - 1971年后美元超发推动黄金年化收益率与标普500趋同,反映货币超发现象[27] - 当前美国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平衡双逆差,但原油出口国身份使油价调控失效[30] 黄金的金融属性 - 黄金上涨本质是央行对美元信用的"不信任票",而非工业需求驱动[32] - 黄金制衡政府滥发货币,但无法回归金本位因会束缚经济增长[33][34] - 数字货币可能替代黄金的"去中心化"特性,成为新价值载体[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