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本位制
搜索文档
解构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轮回——读《贸易政策之祸》
上海证券报· 2025-11-17 01:55
《贸易政策之祸》 (美)道格拉斯·A. 欧文 著 李栋飏 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25年9月出版 贸易 · 政治 · 全球化泽达 POLICY DISASTER INR AUDIE Lessons from the 1930s 云世纪公年代大英家 est Vietroo | No Y - BTA 译 李栋殿 進格拉斯 · A. 欧文(Douglas A. Irwin) 著 贸易政策之 不放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启示 kkhkkjy 為果在大香油蛋糕 1月28 - 12475000 解构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轮回 ——读《贸易政策之祸》 ◎陈 佶 20世纪30年代,世界爆发了骇人听闻的大萧条危机,给各国的社会和经济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尽 管已过去近百年,但是,大萧条这一话题依然持续激发学界和公众的强烈关注。正如美联储前主席伯南 克所说:"大萧条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圣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不仅催生了宏观经济学,而且持 续影响着宏观经济学家的思想理念、政策建议和研究议程。"也正是在大萧条席卷全球的危急时刻,贸 易保护主义空前爆发,让贸易政策问题来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受到世人瞩目。 在《贸易政策之祸》一 ...
A Different Way Of Looking At The Rally In The Price Of Gold
Forbes· 2025-11-02 23:35
黄金价格表现与驱动因素 - 过去一年黄金价格上涨近30% 因投资者在伊拉克战争风险上升背景下寻求稳定[2] - 自1974年美国结束金本位制最终限制以来 黄金年化回报率为7.1% 而同期美国股票年化回报率达11.5% 股票表现明显优于黄金[4] - 2000年代黄金表现强劲 从2000年每盎司266美元升至2000年代末的1226美元 回报率达360% 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下跌0.95%[8] - 1970年代黄金从1971年每盎司35美元升至1979年513美元 并在1980年1月达到875美元的历史高点[6] - 截至2025年黄金处于历史高位 但自2020年以来仅上涨1.6倍 涨幅远小于1970年代和2000年代[10] 黄金作为通胀指标与美元关系 - 有观点认为黄金是比消费者物价指数更可靠的美元价值衡量标准 能更真实反映通胀[9][11] - 2022年消费者物价指数达40年高点 但黄金跌幅超过股票 该现象被解读为当时价格飙升源于全球生产合作中断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5] - 将黄金视为真实通胀指标时 1970年代股票年化回报率仅为1.6% 而黄金上涨24倍 1980年代和1990年代黄金下跌期间 美国股票则大幅上涨[7] - 黄金上涨预示着美元贬值 若特朗普总统不偏好弱势美元 股票回报率可能会更高 如同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情况[10] 黄金与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 - 黄金大幅表现不佳或下跌时期对股票市场表现有重要影响[4] - 投资者购买黄金是将资源从创造财富和信息的私营部门撤出 本质上是将货币换取现有财富[2] - 黄金作为通胀对冲工具和经济消耗性货币错误的信号作用 在将其视为真实通胀衡量标准时变得更为明显[9]
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1-02 17:16
文章核心观点 -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贸易实力和金融实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成功依赖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科技强国、贸易强国和金融强国 [1][2] - 主要国际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国际化历程显示,坚实的经济基础、充足的黄金储备、健全的金融体系及战略性政策推动是关键成功因素 [1][4][8][11] - 对中国的启示在于需分阶段设定目标,通过加快经济发展、加大黄金储备、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并以市场主导原则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 美元国际化历程 -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为美元国际化打下坚实经济基础 [4] - 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未受波及并成为军火物资主要提供者,积攒了强大黄金储备 [4] - 通过“金元外交”政策及“马歇尔计划”,美元先成为拉美地区主导货币,后成为西欧主要结算货币,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5] - 《金本位法案》、联邦储备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7] 欧元国际化历程 - 欧元是区域货币一体化产物,其构想源于1969年的“维尔纳计划”,目标是在欧共体实现货币融合并建立单一货币 [8] - 欧洲货币单位“埃居”的确立和广泛使用,为欧元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8] - 德国马克凭借币制改革、贸易顺差和黄金储备积累(从1951年的500千克发展到1970年的3540吨),成为当时第二大国际货币,是欧元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 [9] - 欧洲中央银行的成立以及欧元区成员国(最初11个,后增至19个)强大的集合经济实力和黄金储备(如德国3469.3吨、法国3025.4吨、意大利2452.5吨),为欧元迅速提升全球影响力提供了重要依托 [9][10] 英镑国际化历程 - 英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初步建立(如英格兰银行、伦敦股票交易所)及苏格兰银行转型为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为英镑国际化提供了制度基础,并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11] -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1860年其工业总产值全球占比近50%,大量海外贸易提升了英镑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结算比例 [11] - 巨额的黄金储备(通过殖民体系赚取及疯狂开采金矿获得)为英国1816年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并正式启用金本位制(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奠定了基础 [12] - 加大对外投资力度,海外投资总额从1905年的20亿英镑上升到1914年一战前夕的40亿英镑,占本国GDP的1.5倍,占西方国家总投资的一半,资本的扩张推动了英镑国际化飞速发展 [12]
金价回调,黄金还值不值得投?达里奥这样说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16:53
黄金的货币属性与价值基础 - 黄金被视为一种货币,并且是最不容易贬值或被没收的货币,数千年来在几乎所有国家都被视为货币,而其他许多货币早已消亡 [1] - 黄金是唯一可完全自主保管的货币,不依赖第三方支付承诺,更难被个人或政府剥夺,免疫网络攻击,在金融危机或国际经贸战升级时是首选资产 [4] - 在货币、债务危机和战争时期,由于没收风险增加,黄金的价值大幅上涨,其价值体现在“拒绝贬值”,并能与生活成本变化保持同步 [5] 黄金价格表现与驱动因素 - 黄金价格曾一度创下每盎司4380美元的历史新高,之后虽急剧回落,但年内仍上涨约50% [1] - 推动金价大涨的因素包括全球央行持续买入黄金,以及投资者为应对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而规避主权债券和法定货币的“货币贬值交易” [1] 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与黄金角色 - 历史上所有货币要么是挂钩型/硬资产背书货币,要么是法定货币,挂钩型货币的价值与黄金等供应量有限的贵金属锚定 [3] - 当金本位制遭遇巨额债务时,货币体系会崩溃,若执政者坚守黄金兑换承诺会导致通缩性萧条,若违背承诺则引发货币贬值和通胀飙升 [3] - 自1971年转向纯法定货币体系后,在债务过剩时,央行总是大量增发货币信贷,通常推高通胀和金价,黄金作为纸币替代品表现优异,是央行第二大储备货币 [3] 黄金与其他资产的比较及配置策略 - 由于纸币产生利息而黄金没有,当利率足以抵消货币贬值风险时,持有纸币收益更高 [4] - 黄金与现金的实际回报率均约为1.2%,且二者呈负相关,组合持有能适应不同流动性环境 [4] - 一种策略是在利率充分补偿贬值风险时持有纸币,反之则应持有黄金,另一种策略是始终配置黄金 [4]
银色的落幕与回响:中国与白银时代的终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8 23:49
书籍核心观点 - 著作剖析了1873至1937年间全球货币体系向金本位转变背景下中国作为白银使用大国的独特历程及其终结 [3] - 研究揭示了国际白银市场如何成为列强干预中国经济的重要工具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复杂互动 [3] - 白银作为货币的退出被视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中国自身现代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8] 明朝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及大航海时代大量白银流入促使白银因币值稳定、便于携带分割而取代纸钞铜钱成为市场主流货币 [4] - 万历年间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可折银缴纳此举确立了白银在税收体系中的合法地位并显著提升了其市场重要性 [4] 晚清货币体系的困境与外部干预 - 晚清市场流通银两、银元、铜钱、银行券等多种货币体系混乱增加了交易成本并制约经济统一与发展 [5] - 清政府币制改革受挫于国内各地经济水平差异、货币铸造发行分散、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及缺乏有效金融监管信用体系等内部困难 [5] - 外国势力通过控制货币体系谋取利益例如汇丰银行深度介入白银交易其他外商银行参与制定上海“规元”、汉口“洋例银”等银两制度 [5][6] 国民政府时期的货币改革 - 1933年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将银两改为银元统一了货币单位但未解决发行权分散问题 [7] - 1935年国民政府宣布放弃银本位发行法币使货币发行权集中于国家标志着中国长期依赖白银历史的结束和白银时代在中国的落幕 [7] 历史启示与当代意义 - 回顾白银时代可理解货币体系稳定与自主对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以及国际经济格局博弈合作对经济走向的关键影响 [9] - 著作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为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了新视角对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通过金融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9]
黄金热潮,是理性还是焦虑?
伍治坚证据主义· 2025-10-09 15:57
黄金价格表现 - 黄金价格一度逼近每盎司4000美元,创历史新高 [2] - 过去一年黄金回报率超过50% [2] - 当前涨势与上世纪七十年代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类似 [2] 金价上涨的驱动因素 - 实际利率下降是核心驱动因素,10年期TIPS收益率从2.2%降至1.8% [5] - 黄金与实际利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5] - 全球央行持续净买入黄金,2025年第一季度买入约244吨,第二季度增166吨,全年有望再次突破1000吨大关 [7] - 2025年1-9月全球黄金ETF资金流入创纪录,达640亿美元 [7] - 投资者行为呈现“边冒险边买保险”特征,同时持有AI概念股、比特币和黄金 [7] 黄金的货币属性与历史背景 - 全球货币体系已进入“纸币时代”,货币由信任而非黄金支撑 [9] - 金价飙升反映了对“货币贬值”的担忧和信任的转移 [9] - 黄金的本质是对制度性焦虑的对冲,其吸引力在于不属于任何人的负债 [9] - 黄金并非“反美元”的对立面,而是美元体系的副产品 [10] 黄金在资产配置中的角色 - 黄金的价值在于平衡极端情境,价格机制相对独立于股票、债券和房地产 [10] - 黄金不产生现金流,但能在信任体系动摇时提供保护 [10] - 理想做法是在整体配置中留出一小块位置,而非孤注一掷 [10] 当前市场情绪的深层解读 - 金价暴涨与AI概念股狂热存在微妙共鸣,共同反映对科技进步的乐观信仰与对现实制度的深层焦虑 [11] - 两者共同构成当代投资者的精神图谱:既要参与创新,又害怕崩盘 [11] - 任何金融体系都建立在信任之上,黄金是不同形式的“信任容器”之一 [11]
广场协议40年(1)货币G零时代逼近
日经中文网· 2025-09-28 11:28
黄金走高,各国央行纷纷加持,"根源在于目前看不到能替代美元的下一种货币"。资金正以与美元吸引 力成反比的态势分散流动,在这个没有轴心货币的世界里,探寻着生存之道,新的秩序也正在逐步形 成。黄金异乎寻常的热度不过是这场变革的序章…… 美国纽约曼哈顿,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地下24米处,有一间用重达90吨的钢筒门紧紧封闭的房 间。入口旁曾悬挂着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言:"无人能抗拒黄金的力量"。 反映动摇的秩序 这个房间里存放着约6300吨金块。按市价换算,这些金块价值约7000亿美元,是各国央行、 外国政府及国际机构存在这里的。这是全球最大的单个金库。 8月12日,在承诺绝不泄露内部情况的前提下,日本经济新闻的采访团队在纽约联储两名负责 人的陪同下,进入这座金库停留了约10分钟。金块堆叠的景象印证着人们对黄金不可动摇的 信任。但另一方面,也真切地反映出二战后国际社会建立的秩序正陷入动摇的事实。 各国用黄金来支撑本国货币价值的 "金本位制"的确立可追溯到1816年的英国货币法。下一个 转折点出现在1944年,二战后的国际货币框架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形成 了"黄金-美元本位制"。经过1971年尼克松政府停止黄金与美 ...
从梧桐树到全球金融巨擘: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两百年风雨路
观察者网· 2025-09-05 18:09
核心观点 - 纽约证券交易所从1792年《梧桐树协议》签署开始 经历了从无序路边交易到全球最大证券交易市场的演变 其发展过程中危机与制度革新交替出现 推动交易技术从手工报价升级至电子化 并逐步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1][6][19] 交易所起源 - 1792年前华尔街证券交易处于无序状态 交易发生在路边或咖啡店 主要交易投机性金融工具如彩票 战争债券和公司未收账款权 [2] - 威廉·杜尔投机行为引发1792年市场危机 投资者损失达500万美元 相当于当时纽约房地产总值 促使24位经纪人签署《梧桐树协议》 约定固定佣金率和可信交易网络 [4][6] - 1817年成立纽约证券和交易委员会 采取会员制 初始会费25美元 要求会员有一年股票买卖经验 1833年会费涨至150美元 1848年达400美元 [6][8] 制度规范化进程 - 1817年出台《纽约证券和交易委员会宪法》 推动交易所制度化 1820年代运河证券泡沫破裂后 纽约因审查严格取代费城成为美国金融中心 [9] - 1834年建立黑名单制度曝光违约者 1856年引入IPO审核机制 1792年开始的固定佣金制延续近200年 直至1975年SEC强制废除后交易成本大降 [10] - 1865年建立第一个永久交易大厅 但市场操纵仍频发 1869年古尔德策划"黄金操纵案"引发"黑色星期五" 促使美国1875年通过《铸币法案》确立金本位 [9] 技术变革与危机应对 - 1968年"文书危机"因日均交易量突破1200万股导致纸质交割系统崩溃 交易所每周关闭两天处理文件 数百万美元证券遗失 促使1976年上线DOT电子交易系统 [11] - 1929年股市崩盘道指单日跌幅超10% 触发大萧条 促使1933年《证券法》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1934年《证券交易法》严禁操纵与内幕交易 并设立SEC监管机构 [13] - 1971年纳斯达克成立专为科技企业提供上市平台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指暴跌78% 2008年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倒闭 政府通过量化宽松与财政刺激恢复市场稳定 [17][19] 市场扩张与参与结构变化 - 1812年战争推动联邦证券发行量急剧增加 会员数从1820年39人增至1848年75人 交易采用主席逐一点名报价方式 初期不向媒体公布价格 会员拥有信息优势 [6][8] - 二战后华尔街为计算机 核能 航空航天等新兴科技融资 普通家庭通过共同基金与养老基金广泛参与股市 1970年代石油危机后美联储强力升息抑制通胀 [17][19]
国际货币体系专题(一):百年浮沉,彰往察来
华西证券· 2025-08-10 23:32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 1870年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历经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三大阶段[1] - 金本位制下1913年美/英/法/德央行黄金储备占比分别为26.6%/3.4%/14%/5.7%[18] -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美元占全球储备比例达80%,2024年降至57.79%[33][37] 货币纪律变化 - 21世纪主要央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欧元/日元占2024年全球储备比例分别为57.79%/19.84%/5.81%[2][37] - 新兴经济体增加黄金储备,形成货币自由调控与黄金储备意愿提升的"二律背反"[2] 体系崩溃原因 - 布雷顿森林体系因美国贸易赤字占GDP比重持续上升而崩溃(1960-1973年)[23][31] - 牙买加体系下美国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从1980年代百亿美元增至2022年1.6万亿美元[28] 产业与技术影响 - 科技实力和实体产业竞争力是货币话语权的基础[3][39] - 区块链技术推动稳定币发展,2024年人民币占全球储备比例达2.18%[9][37] 资本流动风险 - 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扩大,2008年后波动加剧[27][28] - 新兴市场经济体需实施资本管制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4][41]
货币为何“缩水”
搜狐财经· 2025-08-01 15:51
全球利率环境与货币政策 - 全球利率持续走低 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降息举措 [2] - 中国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与逆回购利率 以平衡经济增长与债务风险 [2] 货币价值变动现象 - 物价持续攀升 蔬菜水果等价格明显上涨 [3] - 银行存款利息低于物价涨幅 投资理财收益难以覆盖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 [3] - 货币购买力缩水现象引发公众焦虑与经济学者关注 [3] 费雪货币理论框架 - 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揭示货币量M 流通速度V 物价水平P与交易量T的动态关系 [3][12] - 货币供应量增加直接推高物价水平 形成通货膨胀 [8][12] - 费雪效应定义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预期通货膨胀率 成为利率政策制定核心依据 [8] 货币与财富的本质区别 - 财富指土地房屋原材料等实物资产 具有内在使用价值 [9][10] -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与储藏手段 价值源于社会共识而非物理属性 [10] - 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性表示 而非财富本身 [10][11] 物价影响因素分析 - 货币流通速度V影响购买力 消费投资意愿增强推高物价 [12][14] - 交易量T反映经济活跃度 供给增加可能稳定物价 [12][13] - 银行信用创造活动扩大货币供应 通过贷款增加购买力推高物价 [13][14] 间接物价影响机制 - 生产技术提升与资本积累增加商品供给 可能降低物价 [14] - 贸易顺差导致货币流入增加供应 可能推高物价 [14] - 金本位制下黄金产量波动可能引发货币供应不稳定 [15] 常见经济观念纠偏 - 商家贪婪并非物价主因 市场竞争机制约束价格行为 [16] - 进口商品增加丰富市场供给 长期有利于生产效率提升与消费者福利 [16] - 错误经济观念可能导致政府制定不合理政策 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17] 理论现实意义 - 费雪货币理论为百年后经济现实提供分析框架 尤其适用于全球货币价值波动背景 [17][18] - 货币价值是动态平衡过程 货币供应与信用创造的微小变化均会影响经济体系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