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D打印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长江材料(001296.SZ):有生产用于砂型3D打印的3D打印砂
格隆汇· 2025-09-15 15:17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生产用于砂型3D打印的3D打印砂产品 [1] - 未来将继续扩大3D打印砂产品规模 [1] - 结合3D打印技术为客户提供样件试制服务 [1] 技术应用拓展 - 增强3D打印技术和产品在铸造行业的应用 [1]
3D打印助力肺癌治疗“新突破”!今年已注册相关企业3.26万家
企查查· 2025-09-12 14:45
(原标题:3D打印助力肺癌治疗"新突破"!今年已注册相关企业3.26万家)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经营时间来看,近六成3D打印相关企业成立于近三年,其中成立年限在1-3年的相 关企业最多,占比34.71%。成立年限在1年内的相关企业占比24.71%。 3D打印(3DP)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依据三维CAD数据通过逐层材料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 的技术。目前在珠宝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工程设计与施工、汽车设计与制造等设计与制造领 域,以及航空航天、牙科等医疗领域都有所应用。 3.分布在新一线城市的相关企业最多 据媒体报道,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省肺癌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凯教授团队 在国际顶级材料科学期刊《AdvancedMaterials》在线发表研究论文《一种协同作用的3D打印套环将射 频消融转化为有效的肺癌热免疫疗法》创新性提出解决方案。其研究设计的"3D打印项圈"可以成功地 提高肺癌治疗的整体效果,为提升肺癌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提供了全新治疗策略。 企查查数据显示,从城市线级分布来看,分布在新一线城市的3D打印相关企业最多,占比26.17%。其 次,分布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相关企 ...
地山打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2 08:17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地山打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徐春红,注册资本1000万 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 3D打印基础材料销售;3D打印服务;模具销售;模具制造;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铸造用造型材料 生产;铸造用造型材料销售;金属材料销售;通用设备制造(不含特种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 铸造机械制造;铸造机械销售;金属制品销售;黑色金属铸造;货物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 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万机之母”工业母机ETF(159667)盘中净流入近2000万份,盘中涨超2.8%,技术升级与需求回暖提振板块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1:41
工业母机ETF资金流向 - 工业母机ETF(159667)实时盘中净流入1700万份 [1] 机器人行业催化因素 - 英伟达推出新模型催化机器人行业 [1] - 智元机器人发布多款新产品 [1] - 天太机器人签署全球最大订单 [1] - 人形机器人技术路径将随应用场景落地逐渐收敛 [1] 技术发展趋势 - 3D打印技术与新材料结合推动核心零部件向微小型化发展 [1] - 工程机械电动化成为重要趋势 [1] - 多种电动化设备已在2025H1国内重大工程中应用 [1] 行业表现数据 - 2025H1工程机械行业进出口销量同比双增 [1] - 工程机械行业中报业绩预期较好 [1] 指数与产品信息 - 工业母机ETF跟踪中证机床指数(931866) [1] - 指数选取机床制造及相关技术开发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中证机床指数侧重工业机械领域配置 [1] - 无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机床ETF发起联接A(017471)和C类(017472) [2]
刷新世界纪录!中国新型3D打印技术制造“全能”抗疲劳钛合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6:29
技术突破 - 研发成功新型3D打印后处理技术 制造出"全能"抗疲劳钛合金材料 刷新金属材料抗疲劳世界纪录 [1] - 发明净增材制造新工艺 可精确控制材料内部结构和缺陷 同时消除微孔和粗大组织这两种导致疲劳的元凶 [3] - 新工艺制备的Ti-6Al-4V钛合金在循环"拉-拉"应力条件下打破"比疲劳强度"世界纪录 [3] 性能表现 - "全能"抗疲劳指在各种应力比条件下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抗疲劳能力 即抵抗反复受力而不损坏的能力 [3] - 3D打印钛合金具备在全应力比条件下都保持高疲劳强度的特性 实验数据显示其"比疲劳强度"全面优于所有金属材料 [5] - 传统钛合金微观组织结构存在偏科 只在特定应力比下表现良好 而新材料能适应所有工况 [4] 应用前景 - 3D打印能轻松制造结构复杂 轻量化的金属零件 对追求减重和一体化的新一代飞机 航天器等高端装备极具吸引力 [3] - 该技术为3D打印在高精尖领域应用扫除重大障碍 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疲劳性能差问题 [1][3] - 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 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张哲峰和张振军研究员团队完成 [1]
机械设备3D打印(增材制造)行业专题报告:工业消费双驱动,多领域仍有海量空间
东莞证券· 2025-08-29 14:49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标配评级 [1][76] 核心观点 - 3D打印行业呈现工业级主导、向消费级渗透的双驱动发展趋势 下游应用领域覆盖航空航天、医疗健康、汽车制造、消费电子和机器人等多个高增长赛道 渗透率目前较低但上升空间巨大 [5] - 全球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2024年达193.30亿美元 预计2034年将增长至1345.8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8.46% [35] - 中国市场2024年规模达415.00亿元 其中工业级市场预计2027年突破155.00亿元 打印设备和打印服务营收占比分别为55%和21% [35][42] 行业发展现状 - 技术发展历经三阶段:1980-1990年技术研发阶段(首台SLA打印机诞生) 1990-2010年量产应用阶段 2010年至今业务盈利阶段 [12] - 相比传统制造 3D打印具备设计自由度更高(可制造复杂结构)、材料利用率超95%、生产周期短及成本节省等优势 [13][20] - 按工艺分为七大类:粉末床熔融、定向能量沉积、立体光固化、粘结剂喷射、材料挤出、材料喷射和薄材叠层 [24][25] 应用领域分析 **航空航天领域** - 2024年全球3D打印在航空航天/国防领域规模27.70亿美元 预计2034年达282.20亿美元(CAGR 26.13%) [56] - 技术可突破传统制造对结构尺寸和材料的限制 满足轻量化、集成化及短研发周期需求 空客、SpaceX等企业已实现发动机零部件等应用 [53] **医疗健康领域** - 2024年全球规模17.00亿美元(同比+20.57%) 预计2025年接近20.00亿美元 [57] - 应用从医疗模型扩展至植入物、手术器械及药品制造 北美地区渗透率最高(2024年占比未披露) [57][60] **汽车制造领域** - 2024年全球规模33.60亿美元 预计2025年超40.00亿美元 [63] - 技术应用于工装夹具、模具及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 北美渗透率最高(福特、通用等重度使用) [63][65] **消费电子领域** - 2022年全球规模21.27亿美元(渗透率仅0.21%) [68] - 钛合金+3D打印技术成为新趋势 可解决手机轻量化需求且成本低于传统CNC制造 [67] **机器人领域** - 2023年全球规模约15.00亿美元 预计2024-2032年CAGR为13.90% [75] - 金属3D打印可实现零部件拓扑优化设计(如铂力特制造机器人关节件) 满足轻量化和柔性生产需求 [69][71]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为材料/核心零部件 中游为设备/服务商 下游应用以工业级为主导 [27][29] - 全球下游应用前三:汽车制造(占比未披露)、消费电子、医疗器械 中国下游应用前三:航天航空、汽车制造、医疗器械 [27][33] - 北美地区2024年营收占比36% 全球技术领导者集中 中国企业超万家但差异化竞争明显 [35][40] 重点关注公司 - 推荐关注铂力特(688333)、华曙高科(688433)、大族激光(002008)、锐科激光(300747)、奥比中光(688322) [76]
新技术造出溶于水的电路板
科技日报· 2025-08-29 08:30
技术突破 - 马里兰大学科学家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可溶于水的聚乙烯醇为材料制造电路板并组装出蓝牙扬声器等电子产品[1] - 将液态镓铟合金注入电路板通道形成导线后手动安装电子元件并通过聚合物胶密封在60℃下干燥一小时[1] - 组装设备在22℃常温水中浸泡36小时后逐渐溶解电子元件可轻松分离且水分蒸发后高达99%聚乙烯醇可回收再利用[1] 应用与市场 - 可溶解电路板适用于电子原型快速制作与测试相比传统电路板更具环保优势[2] - 全球每年生产数以亿计印刷电路板应用于汽车飞机医疗设备智能手机电动玩具等领域[1] - 亚洲每年产生60万吨废旧电路板回收率仅17%欧洲和北美各产生约30万吨回收率分别为61%和44%[2] 发展现状 - 目前电路板耐用性有限更适用于原型开发而非大规模成品生产[2] - 研究团队正与电路板制造商接洽共同探索可行性路径[2]
3D打印神经支架可用于修复脊髓损伤
科技日报· 2025-08-29 08:29
核心研究突破 - 首次融合3D打印 干细胞生物学与实验室培养组织技术 开发出修复脊髓损伤的创新方法 [1] - 使用3D打印支架构建精密微观通道 内部填充人类成体干细胞衍生的脊髓神经祖细胞(sNPC) [1] - 支架植入完全脊髓横断大鼠体内后 细胞成功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并双向延伸神经纤维 [1] 技术机制 - 构建神经中继系统绕过损伤区域 重建神经信号传导通路 [1] - 新生神经组织与宿主脊髓实现结构功能整合 形成新突触连接 [1][2] - sNPC具备自我更新能力 可分化为多种成熟神经细胞类型 [1] 实验效果 - 大鼠运动功能获得显著恢复 证实神经传导能力重建 [2] - 神经纤维向头侧和尾侧双向延伸 连接宿主脊髓上下游神经网络 [1] 临床意义 - 为美国超过30万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新治疗希望 [1] - 技术被研究者称为"迷你脊髓" 展现临床转化潜力 [2] - 突破当前无法逆转神经功能损伤和瘫痪的治疗困境 [1] 研究阶段 - 目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 主要在动物模型验证可行性 [2] - 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医疗保健材料》期刊 [1]
威高骨科20250828
2025-08-28 23:15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威高骨科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下降1.28%[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52.43%[2][3] * 销售费用率26.49%,同比下降10.63个百分点[2][3] * 营收下降主要因关节产品营销模式由配送转为经销,导致出厂价格下降,但关节整体销量和市场份额提升[2][3] 各产品线收入表现 * 脊柱产品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3%,销量增长14%,二季度环比一季度增长21%[2][4] * 创伤产品收入1.3亿元,二季度环比一季度增长12%[2][5] * 关节产品收入1.8亿元,同比下降21%[2][5] * 运动医学和组织修复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13.26%[2][5] * 量子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3%[5] 集采与非集采产品占比 * 脊柱类产品集采占比约90%,同比增长13%,非集采占比近10%,同比增长30%[4][16] * 创伤类产品集采占比约88%,同比增长超40%,非集采占比12%,同比增长36%[4][16] * 海欣关节类非集采产品同比增长168%,主要来自单髁膝关节[4][16] 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 * 海外收入4321万元,同比增长19%[2][6] * 针对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价格敏感市场保障物流可及性,高端市场通过并购破局,战略市场深化合作[8][10] * 计划年底海外营销团队扩展至三四十人,预计海外收入接近1亿元[2][8] * 目前已覆盖37个国家,计划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布局[26] * 海外投资建厂或收购兼并计划正在筹备中[4][27] 研发创新与产品注册 * 上半年获得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16项,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5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项[2][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第一类备案凭证314项,第二类注册证45项,第三类注册证160项[7] * 聚焦脊柱微创、运动医学及骨科修复再生领域进行自主研发创新[2][7] * 与威支机器人合作开发膝关节置换机器人,第一代已获认证,第二代预计2026年底获认证[4][25] 手术量与行业趋势 * 脊柱手术量增长13%至15%,关节手术量增长12%至15%,创伤手术量保持个位数增长[19] * 脊柱侧弯及压缩性骨折等坠成型手术有20%以上增长[19] * 运动医学手术量增长率约20%,公司业务增速超20%[24] * 微创手术渗透率逐步提高,但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约10%,发达国家达40%以上[20][22] * 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未来将影响整个骨科生态[21] 集采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5年主要工作集中在集采续约,包括脊柱第三年、关节第二年及28省第二轮第二年续约[23] * 2026年将进行新一轮集采,包括脊柱、创伤及运动医学相关产品[23] * 国家医保局集采规则优化使价格竞争趋于理性,低价中标现象减少,鼓励企业差异化创新[28] * 运动医学市场国产化率仍不足,与进口产品基本持平,新一轮集采预计体量28亿至30亿元[24] 威高集团协同效应 * 威高集团提供研发创新协同及产业链布局支持,拥有两个研究院、国家级技术中心及国家工程实验室[17] * 在原材料采购与物流服务上享有规模优势,有助于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17] * 覆盖超过1万家客户,拥有成熟的营销网络和医院渠道合作关系,降低编辑成本和市场开拓门槛[18] * 在海外市场拥有平台集约化建设资源,众多子公司和办事处,降低自主出海门槛和风险[18] 新产品与市场布局 * 产品方案三大方向:传统植入耗材国产化、新材料布局、有源设备及智能化产品、生物材料及组织修复[13] * 国产化率提升空间:脊柱微创和运动医学领域有较大空间,创伤领域国产化率最高,其次是脊柱和关节[13] * 拓展与骨科相关的交叉学科,如肿瘤、保膝、足踝、小儿手术、颅面手术、疼痛科、介入科和烧伤科等[12] * 加强临床数据、学术研究以及物流可及性的综合布局,确保新产品迅速进入目标市场[11] 公司发展战略 * 聚焦国内市场份额提升、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及全球化布局三大战略主线[8] * 国内市场通过事业部建制细分产业板块,提高核心关键术式营销能力,数字化覆盖90%以上客户[8] * 精准强化脊柱微创、疼痛管理与运动医学产线布局,引进专业人才团队并进行创新迭代[8] * 加大自动化生产力度打造现代化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体系[8]
威高骨科: 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部分募投项目延期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8 00:18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获准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4141.42万股,每股面值1.00元,发行价格每股36.22元,募集资金总额150,002.23万元 [1] - 扣除发行费用11,773.74万元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38,228.49万元 [1] - 募集资金到位情况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 [1]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调整 - 2021年8月25日公司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调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拟投入金额的议案 [2] - 调整原因为实际募集资金金额与原计划投入金额存在差异 [2] - 调整后项目投资总额203,694.15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138,228.49万元 [3]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延期情况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期限延期至2026年12月 [1][3] - 项目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募集资金投资用途及投资规模均不发生变更 [3] - 延期事项已经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1][6] 项目延期原因 - 在骨科集采政策影响下,公司调整了产品研发规划 [4] - 研发方向覆盖脊柱类、创伤类、关节类及运动医学类主营系列产品 [4] - 重点推进脊柱微创、3D打印、颅颌面修补等高附加值产线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 [4] - 创新产品研发取证、商业转化周期较长导致项目推进进度延后 [5] - 脊柱微创产线整合了骨科内镜产品、微创耗材和能量有源产品 [4] - 3D打印PEEK颅骨板已初步量产 [4] 延期影响评估 - 延期仅涉及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变化,不涉及实施主体、方式及投资总额变更 [5] - 不会对募投项目实施造成实质性影响 [5] - 与现阶段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相匹配 [5] - 不存在变相改变募集资金投向和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 [5] 审议程序与专项意见 - 延期事项已经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6] - 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出具无异议的核查意见 [1][7] - 董事会认为延期决定符合募集资金管理规定和公司长远发展规划 [6] - 监事会确认未改变募投项目的投资内容、投资总额和实施主体 [6]